甄投资产总经理汤玮立:选股要全球视野选行业,行业中选龙头企业

甄投资产总经理汤玮立:选股要全球视野选行业,行业中选龙头企业

记者丨何思

来源丨国际金融报

图片丨甄投资产总经理汤玮立

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一幢大厦的9楼,记者见到了一身休闲装的甄投资产总经理汤玮立。此时,办公室里的几位员工正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讨论着近几日的股票行情,旁听的人也在一旁热烈地附和着,气氛轻松、富有朝气。“我们公司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会更自由一点,我坚持扁平化管理,给员工一定的自由度,这样更能激发思考与行动。”汤玮立表示。

汤玮立富有自由的精神和极强的行动力。正因此,自2009年开始在一家国有投资公司管理资产组合的他,于2014年选择离职创业,创办了上海甄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甄投资产”)。回顾公司5年多来的发展历程,汤玮立认为,目前私募行业正面临收缩与出清过程,对于私募机构的稳定发展而言,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管理层,以及持续不断地研发和迭代自己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1 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时间回溯至2007年夏,刚毕业的汤玮立初接触证券市场,便迎来了一个牛市。然而,由于初入行业,对市场的了解并不深入,汤玮立彼时并未较好地抓住这一轮牛市的机会。“2007年上证指数的高点是6124点,这个我记得很清楚。”汤玮立回忆道,在牛市来的时候,自己还处于“懵懂”状态,容易“迷眼”,比较浮躁、没有沉下心去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的投资逻辑。但这并没有击垮汤玮立的信心,反而让他认识到了证券市场的复杂与变幻莫测,也让他从中累积了经验。

随后,汤玮立在一家国有投资公司历练了七年,“股票市场的市值管理”这一概念对汤玮立的投资理念影响颇深。“我们进行投资的本质就是在股票的波动中赚取差价,一般理解是每天看公司的控制企业或者参股企业的实质涨跌,然后去操作。但其实市值管理的内涵不止于此,它是为上市公司的融资做服务的,是一种整体的、多维度的、立体式的管理,包括预期管理、舆情管理、业绩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

这种宏观的思维方式让汤玮立更专注于取得绝对收益。他的投资策略会随着市场的情况随时切换,而非一成不变。“2014年私募开始备案登记,我们就是在当年9月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因为当时制度上的红利,上市公司开始涌起一波外延式并购潮,所以我们也以定增产品为切入点,又加上第二年赶上牛市,产品收益还不错,赚了头彩。”汤玮立表示。

然而随着定增市场因存在高比例套利、无序融资等问题被收紧,股市也发生股灾等情况,定增市场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于是,汤玮立决定将甄投资产转型成一家主动管理型公司,以股票多头为主要策略。

从2016年到2017年,虽然股票多头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汤玮立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常常思考如何扩大规模,以及如何取得更突出的收益。“相比牛市,熊市其实是更能磨练、锻炼一个人的,也是真正能考验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时候。”汤玮立进一步表示,“后来我自己反省了一下,是因为当时没有形成一个羽翼丰满的团队,以及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

汤玮立认为,对于一家私募来说,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极为重要,一家私募必须有一个主打的策略和品牌。而作为一家初成长的私募,显然面临募资较难,且在股票多头策略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的困境。“在与投资人进行交流、寻找公司发展特点后,我们觉得每年获取一个稳定的收益,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从2017年初开始,他主动性地将甄投资产转向偏固收策略的公司。

转向偏固收后,这种全新的视野也对股票市场投资带来一定帮助。汤玮立解释道,一是能稳定客户,由于投资人心理上更能接受预期比较稳定的回报,因此可以将现有资金的“增量”变“存量”,再形成口碑效应,之后营销成本便大大降低;二是择股和择时能力也加强。从宏观角度上看,当越来越理解债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理解上市公司本身。上市公司也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一个商业模式,赚自由现金流,若是债务量很大,是不可能有较好发展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出清的过程。

目前甄投资产的投资策略以股票多头、固定收益、套利策略为主。其中,股票多头策略占50%,固定收益策略占40%,套利和其他策略占10%。

2 注册制对A股起促进作用

相比A股上市公司,大部分的中概股便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科创板为这些创新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

“从长期来看,注册制确实会对A股,或者说对整个经济环境,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汤玮立认为,目前我国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高,而间接融资的模式,其实并不适应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因而,在此背景下,注册制的推出被寄予极大的期望。

但是对于后市科创板的二级市场交易,汤玮立还是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三:一是科创板整体的估值偏高;二是因为数据太少,没有办法进行量化的分析,当然,后续会慢慢地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方面进行考量;三是因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本身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要让市场去印证、淘汰,有一个相当长的出清过程。

而在选股方面,汤玮立将自己的投资理念总结为“全球视野选行业,行业中选龙头企业”。“因为在高净值客户中,海外客户比较多,所以会有海外配置的需求。而我们主要看美股、港股和A股的市场。其实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在某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对于A股市场来说,一般加仓的公司来自四类:消费行业,化工、医药行业,一些好的制造业企业,基建、银行等行业。”

对于美股市场,看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医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包括软件开发和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这样对比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基本上还是把握住一个核心,就是利用每一个国家自己的一些比较优势行业,再选龙头股。”汤玮立表示。

之所以选龙头股,汤玮立解释道,是因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成熟的行业,其行业集中度都在不断地提升,于是,好的资源、优势,包括人、财、物都在向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聚集。而一家公司只有得到人、财、物的聚集,才能够其所在整个行业的成长红利。

3 跳出能力圈

公司成立五年多来,汤玮立见证了行业从宽入到收紧的过程。“现在私募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其他行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当沐浴春光、野蛮生长以后,就会进入收缩和市场出清的环节。从自然规律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不可回避的。”

汤玮立补充道,资源、资金都会涌到有较好策略和产品回报的私募公司,小的私募,或者说越来越小的私募,拿不到资金维持经营成本和各类开销的话,就会逐步被市场淘汰。“这种头部效应还是非常明显的,本质上跟行业龙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活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活下来”?汤玮立认为,有三个要素:一是

要有一个由持续、稳定的核心团队组成的管理层,来维持公司长期、正常、稳定地运行;二是对于公司人员来说,每年要增加一些新鲜血液,有竞争同时也有淘汰,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三是要持续不停地研发和迭代自己的投资策略,不能故步自封,以所谓的能力圈问题,来回避整个公司的成长。

“今年在量化方面,我们有做一些尝试。”汤玮立指出,近年来,由于量化对冲策略产品每年收益较为稳定,而深受市场追捧。一方面,其在做期货领域的量化对冲策略投资;另一方面,配合两只科创板打新产品做对冲。

对于尝试的结果,汤玮立并没有特别在意。他更愿意把这种尝试看作是对市场研发的前期成本投入。“有一段时间收益特别高,有一段时间又不太好,但不要紧,这也是一种研发成本的投入。而对于整个指数的对冲,现在来看,跟踪的成本远远小于当时测算的预期。”

同时,对现有策略进行研发与迭代,还对策略整体带来了提升。“在研究里更多融入了一些多因子的考量后,对我们整个研究体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或者说至少有品种是这样。”汤玮立表示。

从一个初出茅庐、青涩懵懂的青年到现在的甄投资产创始人,这一路走来,汤玮立一直保持初心、不惧改变,“这样,一家私募才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活下来’,并且不断迈向下一层台阶”。

邮箱:18702514026@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