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性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凸顯“上海引力”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題:標誌性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凸顯“上海引力”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桑彤、陳雲富

野村、摩根大通、東方匯理等標誌性外資控股金融機構加快落戶,開放深度、開放成色不斷提升——正向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目標衝刺的上海,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煥發新的活力,國際顯示度持續提升,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

標誌性項目見證“上海引力”

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就在同一日,我國首家外方控股理財公司誕生。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獲得銀保監會的批准,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出資比例為45%。

今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7月,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發佈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銀保監會、證監會也陸續發佈相關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舉措。近期,國務院發佈了外資保險公司、外資銀行有關管理條例的修改決定,證監會還明確了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表。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共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營業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滬落地,各類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共計229家,外資保險法人及省級分公司共計51家。

國泰世華銀行在滬設立子行的開業審批時間由法定的最長3個月縮短至3周內完成,提前2個多月開業;國內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保險集團在上海投資設立;摩根大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也已獲證監會發放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美國最大的電子支付公司PayPal完成了對國付寶70%的股權收購,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在上海的1600多家金融機構中,30%都是外資。

上海市金融局副局長李軍表示,作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上海將進一步支持外資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自貿區新片區金融改革創新等國家戰略,推出更多金融創新產品和業務。

資源配置能力檢驗“開放成色”

上海是跨國企業、總部經濟的聚集地,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需求十分旺盛。10月底,上海自貿區支持離岸轉手買賣貿易發展七條舉措發佈。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已成功為臨港新片區企業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工藝設備有限公司辦理離岸轉手買賣業務,通過為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服務方案,顯著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

“貨物運輸在海外,資金結算在國內,這種貿易模式使資金流和信息流向上海匯聚。”在上海社科院國際金融貨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孫立行看來,隨著國際訂單量增加,貿易結算規模增加,貿易決策中心集聚,資金運營商、新型貿易商和高端商貿人才會被吸引,從而進一步強化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功能。

不僅是外資機構和總部集聚,更是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話語權的提升——開放成色提升,見證了上海金融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上海原油期貨上線以來,已成為亞洲最大和全球第三的原油期貨合約,先後有多家企業開始以這一價格為基準簽訂貿易合同;上海金交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也互相推出掛鉤對方市場基準價的產品,上海價格進一步“嵌入”國際主流金融市場。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表示:“中國加速開放金融市場的決心讓企業備受鼓舞,相信這些舉措將有助於推動外資在華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提升,提振投資信心,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雙向開放提速分享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起點,滬港通今年迎來五週年。五年裡,滬港通對境外投資者敞開大門,給A股和港股市場分別帶來大量資金淨流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深度開放。

從滬深港通順暢運行到滬倫通正式啟動,再到放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進一步融合接軌,中國內地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滬德通也提上議程。一些歐洲優質企業願意選擇中國市場上市,不僅可以獲得人民幣融資,也可藉機進一步擴大其中國及亞洲業務,提高品牌知名度。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借道滬倫通和滬德通獲得資金的同時,也能讓更多國際投資者瞭解來自中國的優質公司。

花旗亞太地區金融市場和證券服務業務條線負責人斯圖爾特.斯泰利稱,中國現在已經是非常龐大的一個市場,很有吸引力,它的吸引力來自實體經濟基本面不斷增長,也來自這個市場對外商不斷開放。未來,這些開放渠道彼此之間也有機會進一步整合,帶來更多增長紅利。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各類市場互聯互通,以及MSCI(明晟)、富時、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公司陸續將A股納入指數成分股,且納入因子和權重逐漸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受到國際認可。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