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會突然消失?

你找遍了所有她可能會去的地方,聯繫了所有親朋好友,都沒有她的消息。

你去查了監控,最後的鏡頭是她走在下班的路上。

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

她宛如在世界上憑空消失了。

她是自己走的?還是被綁架?被謀殺?

你想不出答案,你很痛苦。

因為你不能接受失去女朋友的事實,你也不習慣沒有她的生活。

即使如此,你還是要面對他人喋喋不休地追問和各種無端的揣測。

媒體也天天舉著話筒、閃光燈、攝像機來採訪你,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一次次的挖開你的傷疤,

只為了滿足公眾知道“真相”的“權利”。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

你會逃走嗎?

不知道你會不會逃走,反正特迪在他的女朋友塞布麗娜消失之後選擇了前往朋友凱文的家裡暫住。

這是首部入圍布克獎的圖像小說《消失的塞布麗娜》的開頭。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布克獎是英語小說的最高獎。

《消失的塞布麗娜》橫空出世打破了人們對於漫畫的刻板印象。

它與以往的大多數漫畫不同,它不再專注於繁複的畫面以及畫面的裝飾性作用,轉而具備了許多現代主義的特質。

其在漫畫領域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它憑一己之力打通了漫畫和小說的界限。

沉靜、極簡、幾近陰鬱的畫面與批判諷刺的主題完美契合,發人深省的同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將圖像敘述與文字描寫的結合推向全新的高度。

尼克·德納索,美國作家、圖畫小說家,也是《消失的塞布麗娜》的作者。

他在《消失的塞布麗娜》中,

通過旁觀塞布麗娜消失之後,

她的男朋友特迪、妹妹桑德拉和特迪的朋友凱文身上發生的種種,

探討了一個我們非常熟悉卻又難以回答的問題——

“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在特迪來到凱文家暫住之後,殺害塞布麗娜的兇手揚西自殺了。

他在自殺之前,將殺害塞布麗娜的錄像帶寄給了媒體。

隨著錄像被傳到網絡上,特迪、凱文和桑德拉成為了網絡輿論的焦點。

因為公眾不願意相信塞布麗娜的死竟然是因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男人的無差別攻擊。

這個事實放大了公眾對世界的恐懼和不安全感,每個人都害怕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們不能接受事實,只有攻擊事實的真實性,證明這是假的,才能夠給他們安全感。

所以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和謠言瘋狂傳播,每個人都在尋找各種理由合理化這個事件。

本應遭受同情的受害人被大眾無情地傷害,大眾懷疑他們是演員,他們受到了人肉,他們的隱私在網絡空間裡蕩然無存。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還有人用辱罵、騷擾、威脅等了各種方式逼迫他們承認造假。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甚至有人因為凱文有軍隊背景開始懷疑塞布麗娜的死亡是政府陰謀。

更可笑的是當局者的特迪竟然也把陰謀論當做了心靈的慰藉,每天閉門不出收聽收音機。

《消失的塞布麗娜》是描繪個人痛苦的私密故事,但它也捕捉到了社交媒體時代的政治虛無主義

。接下來我將分別從三個主要人物特迪、凱文和桑德拉的故事線介紹一下劇情。

特迪:離開教我失去的人最重要

特迪在塞布麗娜消失之後就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整日閉門不出,飯也不吃,澡也不洗,完全變成了行屍走肉。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他的痛苦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他對塞布麗娜的深情。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那麼事實上他真的是一個好男友嗎?

在本書的開頭就介紹了特迪和塞布麗娜是一起生活的,但是在桑德拉去找塞布麗娜聊天的時候,特迪就在加班。

之後所有關於塞布麗娜的畫面都沒有特迪的出現,他們雖然住在一起,但是可以預見,迪特因為忙著工作而忽視了塞布麗娜,直到塞布麗娜消失他才發現她對於他有多重要。

這個發現讓他充滿了自責和後悔,巨大的悲傷超過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他的身體自動開啟了保護機制,選擇了用麻木來保護自己,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行屍走肉的樣子。

尼克·德納索擅長用呈現最少情緒的方法刻畫人物:眼睛是圓點,嘴巴是小半圓。

書里人物的表情大多是平靜的,特迪更是平靜到麻木。

特迪在書中只有一幕是憤怒的,這也成為了他之後走出房門的轉折點之一。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情緒的宣洩讓他的痛苦有了出口。

之後在他重新出門面對世界的時候又收到了陌生人的善意,這給了他重新開始的勇氣和希望。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凱文:成功,我所欲也;不敗,亦我所欲也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這是特迪剛到凱文家裡時的一段對話。

凱文的妻子因為凱文只顧工作不顧家想要和他分開,她帶著女兒去了別的城市。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凱文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他把代表他工作身份的徽章圖案紋到了手臂上,他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工作也回報了他的熱愛,他擁有了一個升職的機會。

即使如此,當家庭出現問題的時候,凱文還是打算放棄升職的機會去到妻子和女兒的身邊挽回他們。

看起來他很在乎妻子和女兒的。

實際上呢?

他的工作時間是週一到週五的下午四點到午夜,他的作息註定了他和妻子、女兒沒有多少時間相處。

在特迪卸下麻木防禦之後開始感知世界,他發現凱文家的貓丟了。

而每天回家看起來狀態沒有問題的凱文竟然沒有發現自己家的貓丟了,在特迪問他“貓是什麼時候丟的?”“最後一次喂貓是什麼時候?”,凱文一無所知。

我們可以有個合理的猜測,這個貓之前其實都是凱文的妻子負責照顧的。

凱文和貓的相處模式就是他和女兒相處模式的投射。

貓丟了也成為了特迪走出房門的直接原因,他要出去找貓。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特迪去找貓之前問過凱文貓叫什麼名字,凱文想了一會才回答他。

我敢打賭,凱文一定不知道自己的女兒上幾年級。

雖然他不想成為一個只會寄支票的爸爸,但是實際上,他就是一個這樣的父親。

而他和妻子的相處模式,我們可以參考他和特迪的相處模式。

他之前和特迪已經很久沒有聯繫了,在特迪需要幫助的時候他馬上表示願意幫助他。

凱文很明顯就是一個好人,特迪也是他的好朋友。

而他們的交談著,卻無法互相理解;表達著,卻越發感到孤獨。

多麼諷刺。

他和特迪一樣,在失去之後才知道擁有的可貴。

但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做出改變嗎?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9月11日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9月12日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11月8日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11月10日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12月8日

這是凱文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充分的暴露了他的內心狀況。

我們可以看到11月8日他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差,而11月10日卻開始變好。

中間發生了什麼?

原來凱文的成長中也有一個無法照顧家庭的父親。

他對這樣的父親是不認可的,他的壓力來自於當他發現他和父親一樣之後對自己的不認可。

他無法在工作和家庭中做出選擇,工作意味著成功,家庭意味著失敗。

他嚮往成功,但也無法接受失敗。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證明自己的成功,和證明自己並不失敗,哪個更重要?

最後他還是勇敢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面對工作的新挑戰而不是辭職去挽回妻女。

這代表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了父親的不完美。

他之後會不會改變成為一個不缺席的丈夫、父親?

文中沒有給出答案。

不過,接受是改變的開始,不是嗎?

桑德拉:我一個人也可以勇敢

第一次看的時候,桑德拉在好幾個地方都給了我違和感。

第二次看的時候我才發現原因。

原因是桑德拉的口是心非。

明明每次都去分享會,卻說自己一點都不喜歡。

明明想要朋友陪著,卻說自己一個人待著更好。

明明封閉了自己的內心,卻說沒有人理解她的感受。

就像一個撒潑打滾非常惹人討厭其實只是希望引起大人注意的小孩。

小孩的根本目的其實是想要得到大人的愛,但是用錯了方法。

愛是要用愛來換的,傷害換不到愛,小孩不知道這個道理,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好好的被愛過。

桑德拉也是。

桑德拉內心的矛盾產生於她19歲的一次獨自遠行。

那是一場失敗的遠行,她是這麼形容的,“整個春假就是一場噩夢。”

而在她外出的時候,她給媽媽打電話,她的媽媽竟然都沒有發現她不在家。

姐姐塞布麗娜問她當時為什麼突然會去遠行?

她說:“我就是想那樣做唄,我也不知道我期待得到什麼。”

她當時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期待得到的是什麼。

這個獨自遠行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離家出走”。

她不想一個人,但又害怕和人的相處會讓她失望。

所以她積極地參與社交活動,但又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在姐姐塞布麗娜消失之後,她遭受了很多的網絡暴力,她對世界更加的失望。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媽媽的便籤,是她內心世界改變的轉折點。

她突然意識到媽媽其實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她。

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環境。

《消失的塞布麗娜》:一個人的消失,全世界的恐懼

最後她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書裡給出了結局,我就不劇透了,留個小懸念。

這本書的書名是《消失的塞布麗娜》,正如書名一樣,塞布麗娜在一開始就消失了。

這本書的重點也不是塞布麗娜,而是給了我們思考,“這個世界消失的除了塞布麗娜,還有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