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筆尖寫字課堂


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我認為不太可能。在書法史上要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可絕對不容易,縱觀自王羲之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在書法史上留名的也是屈指可數的,任何一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二田與他們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從書法風格創新上來說

能在書史留名的那些大家,無一不是開宗立派的高人,他們的書法在當時在世時就已經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了。

二田書法雖然學習者眾多,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在專業圈裡卻始終口碑一般,頗有非議。為何專業人士多不認同呢?無非就是缺少創新。

二田楷書以歐楷為底子,加上幾十年的臨池功底,又融入一些變化,雖然與歐體有所不同,號稱“田楷”,但是並沒有挑出歐楷大的框架之外。歷史之上具備這樣水平的書家還是有很多的,但往往影響力並不會很大,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也是一般。例如清代的兩位學歐的大家,姚孟起和黃自元,雖然功力深厚,也有一定自己的面貌,但是在書法史上真的算不上一流的書家。與他二人相比,我想二田老師應該還是能知難而退的,不太可能超越這二人吧。

《五柳先生傳》

還有清末的李海峰,他是學趙孟頫的,他寫的很多字都被奸商拿去冒充是趙孟頫的字給賣了,如今我們網上很常見的一個帖子《五柳先生傳》,就被很多人當成是趙孟頫所書,其實是李海峰寫的。這樣一個人水平夠高吧,但是在書法史上也頂多算是三流的書家。

從學識修養上來說

書法史上能夠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不僅僅是書法出眾,更是在當代就是富有學識和修養的人物。

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除了書法家還是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同時代的歐陽詢,除了書法有名之外,更是主持編篡了《藝文類聚》,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顏真卿,除了創造了著名的“顏體”,還是一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而且能文還能武,安史之亂時還能帶兵打仗。

元代的趙孟頫,書法楷、隸、行、草、篆五體皆能,另外在繪畫、詩文、鑑定、篆刻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譽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

細數歷史上這些名垂千古的書家,各個都是這樣,蘇軾、黃庭堅、董其昌、文徵明、傅山等等。遠的不說,就說離的比較近的啟功先生,除了書法之外更是在繪畫、中國古代文學、書畫鑑定等方面都是專家級的人物。請問二田能跟他們相比嗎?

二田書法不行,但是二田與醜書這種現象值得探討

上面說了那麼多不是說二田的書法不好,而是說還不到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地步。但是二田對中國當代基層書法的教育,確實值得探討。

當代學習書法的基層群眾,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學習二田書法的,號稱有幾千萬,雖然可能略顯誇張,但數量眾多是確定的。這種現象就值得我們思考,為何以二田為代表的“田楷”會有這麼好的群眾基礎?除了二田本身的書法影響力除外,以田英章老師為主開辦的各種書法培訓班,他們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是不是都值得我們探討呢?

現今以某些“現代書法”為代表的書法專業人士的“醜書”橫行,受到廣大群眾的貶斥。相反二田的書法在群眾卻廣受好評,這種書法現象是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

“二田”現象與“醜書”現象,值得我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書法?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書法?還是大多數人看不懂,甚至是斥責的書法?這種兩極對立的書法現象在很長的時間之內,我相信還會存在,還會激起更多的討論。不知各位書友,你們是什麼看法?


翰墨今香


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被書法愛好者們稱為“田楷”,以其獨特的楷書風格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目前,學習田楷的人不在少數,那麼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我覺得是可以的,一是因為田楷這種風格從目前來看是符合大多數人審美,被大家口口相傳,已經深入大家對於書法的認識當中去了!

田楷看似漂亮好學,但是,沒有幾十年的功夫是寫不出來的,因為田楷那種精緻和漂亮實際上是手底功夫的純熟運用,而田蘊章和田英章從小就接受書法訓練,而且後來所做的工作都是書法工作。

這也是現在一些人想學田楷而終不得其美的原因,因為田蘊章和田英章這幾十年的功底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

第二,當今書界醜書橫行,很多人喜歡上田楷就是因為醜書的原因,在醜書橫行的書法界,很多人便喜歡上了田楷這種美觀工整的字體。

所以說,二田的書法在以後的書法史上是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先不說田楷的好壞,就是與醜書做個比較,誰會喜歡醜書,怪書呢?

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是當代正統書風的代表之一,所以,他們的這種書法儘管受到爭議,但還是能夠立得住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看了許多評論,大多是為了噴而噴,拿不出實質性的理由。下面談談個人的觀點。

寫字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寫出的字沒有筆劃錯誤,寫出來別人能認識。第二個層次叫漂亮字,大小勻稱,適中,耐看。第三個層次不僅漂亮同時柔進了一些技法。而這些技法能貫穿始終。人們稱之為“書法”。

書法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必須通過第一和第二個階段的探索和艱苦訓練才有作為,字都寫不好的人免談書法!把字寫好並得到世人認可並紛紛仿效稱為“楷模”,比如歐陽詢的字被後人稱為”歐楷”,柳公權的字被後人稱為“柳楷”,顏真卿的字被後人稱為”顏楷”。各大流派均有大量的追隨者。因為欣賞標準不同難免有相互攻擊。

因為網絡盛行,紙質媒介漸漸衰弱,加上印刷技術的高度應用,寫字成了極少運用個人技能,書法成了閒時展示才華的高雅標配。各路豪傑蜂湧爭雄。時代在進步,書法成時尚。

田楷以其勻稱,漂亮,易上手深得世人喜愛,田英章先生更是不失時機的廣納弟子光耀門庭。

田氏兩位先生對書法的積極推廣功不可沒,他們勤奮、努力並始終致力於書法探索,至於他們在歷史中的地位還是要留給後人去評判。任何不理智的惡意攻擊都是有失公德的,世界這麼大,除了櫻粟花的任何花朵都能恣意綻放。

只要你足夠優秀這個世界便有足夠大的舞臺。

停止謾罵吧,潛心書法,從工楷開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的流派都是華夏之花。讓她們恣意怒放!



老馬奮蹄


田英章和田蘊章的書法在當今是有很大影響的,大批的書法初學者和愛好者非常喜歡他們的楷書,他們的硬筆書法也影響了當今一批人。我之前也練習過田英章的硬筆楷書,寫的確實漂亮。

但是當今書法的主流並不是二田的書法,主流仍然是以書協引導下的“二王”書風以及碑學書法,二田的楷書雖然影響力很大,但是仍然沒有得到主流書法界的完全認可。而每一個時代被記錄下的,只有它的主流書法風格。


比如說魏晉時期,書法的主流就是二王父子開創的“新體”書法,我們看當時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和王羲之、王獻之都是一個風格,這就是當時的流行書法。

宋代書法的主流是以“宋四家”為代表的“尚意”書風,雖然當時學習王羲之的薛紹鵬的呼聲很高,但是仍然很少被現代人提起,說到宋朝的書法,首先想到的就是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和蔡襄。

元代的書法主流是趙孟頫所倡導的“復古主義”書風,在這個主流之下,其它的書法風格完全被淹沒,今天我們談起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孟頫、康裡子山、鮮于樞還有幾人?

清代的書法分為前後兩個時期,這個時代的主流書法就是阮元、康有為所倡導的碑學書法,即使是歷代被尊為正統書法的二王的“帖學”也被壓制了下去,我們提到清代的書法就會想到碑學,就會想到鄧石如、吳讓是、吳昌碩、趙之謙,而學習帖學書法的“清四家”都排到了第三梯隊。

一個時代的主流書法風格是由這個時代的整體的社會風氣所決定的,很難以個人的意志力為轉移,歷史也只會記住主流。清代的很多楷書名家如黃自元等,都已經逐漸被人們忘記,就是這個原因。

後人肯定會提起二田的書法,但未必是濃墨重彩的,就像今天我們提起黃自元的書法。


不二齋


田蘊章兄弟的書法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不吹不黑,他們的書法能在書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縱觀歷史上留名史冊的書家,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名重當時。後人發現的人還沒有。只有他的作品被當時的人所承認,他的作品才會被人存留。以田蘊章兄弟二人現在的群眾基礎,他們的作品會廣泛的被人收藏。雖然現在反對他們的人也不少,客觀公正的說,他們的書法,會對後世學習書法的人產生影響。在當代學習書法的人群當中,還沒有一個書法家擁有他們那樣龐大的學習群體。



有人說,現在學習田英章書法的人達到了八千萬。雖然這個數字十分的不靠譜。全國學習書法的人加起來,有一二千萬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總不可能這些人都學習田英章吧!數字不靠譜。但說明學習他們二人書法的人確實很多。學習的人多,對今後的書法學習自己就會產生影響。隨著學習人群不斷的增加,就形成了一個學派。


田氏兄弟的書法,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因為不喜歡便否定他們的書學造詣,否定他們為書法學習所做的貢獻 。田蘊章所製作的《每日一題 每日一字》,為推動書法學習熱潮做出的貢獻,在當今書法界有目共睹。也正是這一檔節目,讓廣大的書法愛好者瞭解到一些書法界的黑幕,從而觸動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招來了反對的聲音。

如果田英章放棄與其他書法學習者的敵對做法,對於不同的意見,不是針鋒相對的回擊,寬容的對待批評他的人。記住老子的一句話:“夫唯不爭,天下無人與爭”。一個人取得成功不容易 。為了口舌之爭,得到了小快,卻讓自己的事業毀於自己的追隨者口舌之上,竊以為不值。就如自己所寫的作品“天下有大美而不言”一樣。



子衿書法


看到很多人在網絡上推崇二田,我實在看不下去,提些自己的觀點,與往常一樣,不喜可噴!

觀點:二田的楷書在當今書法界的地位,就是一個美術字寫得極其工整的工匠,當今書壇都沒有地位,至於書史,痴人說夢!

以他們目前的書寫狀態,其楷書連當下的國展都入不了,理由有四:一,筆法上缺乏歐的變化之妙。二,字法上更是毫無情趣,60%趨向美術字的結構!三,章法上只有款,而無行與行、字與字的章法變化!四,墨法上永遠一個調子!

至於其他的,什麼高古,什麼動態勢態,什麼韻味,全無!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他們?一,入行早。早的時期,入中書協都機會多。因為他們趕上早字,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可,甚至於成為國務院書寫員,甚至於被日本人少數人追捧!現在試試?現在的行內人多了,對書法的認知早就超越了工整的那種!二,出版了很多字帖與影像資料,宣傳上先入為主!他們的講座與教學方法完全是精神病態式傳銷……三,書法之美高於漢字之美!中國書法之所以偉大,就是以漢字為載體但藝術之美又遠遠高於漢字!漢字人人見,人人會寫,漢字的美是基礎之美!他們的書法恰恰滿足了基礎之美!






陳天哲


也不知道是誰把當代的書法家田蘊章和田英章,簡稱為“二田”,就因為這個簡稱,以至於一部分人經常把“二田”和“二王”相提並論,這難免讓人覺得是不自量力,孰優孰劣,想必大家心中有數了吧,所以很肯定的說“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絕對不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之所以說的那麼絕對,首先從書法的發展規律來理解,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二王”到現在的“二田”已有1600多年時間了,這期中出了多少書法大家,估計花個半小時時間也算的出來,之前就不說了,直至清末民初的吳昌碩,當代的啟功,讓人印象深刻,也可稱之為“德藝雙馨”的書法大家,

其次從書法的五種字體來理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篆、隸、草、行、楷”五體就已經全部產生,時至今日早就已經發展成熟了;“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換句話說王羲之的行書造詣最高,有“草聖”美譽之稱的唐代書家張旭,也可以理解草書造詣張旭最高,



在楷書方面,當屬“歐、顏、柳、趙”四大家的造詣不說是最高的,但至少讓後世書法家們膜拜、推崇;而清末民初的吳昌碩在篆書造詣方面也頗有水準、自成一家,其中還有很多沒點名出來的書法大家的隸書造詣也相當有水準,書法中的“篆、隸、草、行、楷”這五體顯然是“名花有主”了,


且看當下的田蘊章和田英章,充其量只是在楷書方面有一些特色,但在“歐、顏、柳、趙”四大家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試問一下學習“田楷”的又有幾人呢?其影響力更不用和“歐、顏、柳、趙”四大家相比;綜上所述,千萬不要以為書法史就像是自己的日記本,可以給自己“邀功請賞”,“二田”書法是絕對不可能在書法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詩夜城主


田英章田蘊章是誰?他們為什麼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為什麼那麼牛啊?

我教學生幾十年,都是用古人的字帖,包括藝術院校考研的學生。難道大家都有眼不識泰山?孤陋寡聞嗎?

剛剛看了一下,覺得田字是從歐體脫胎出來的,不錯,有傳統有自家風貌。

就是那些個田粉田奴特煩人!!!亦步亦趨,奉為神靈。這些給田氏舔腚溝的人,東施教顰才丟人現眼!不能登大雅之堂。田奴們不僅丟失了自己,連你老祖宗的臉都給丟失了。。。

如果弟子寫的與老師一模一樣,那是老師的失敗!學古人字,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道。。。

吳昌碩,晚清時期著名的國畫大家,書法家,篆刻家,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

無獨有偶,齊白石也講:學我則生,似我則亡。

學習老師教的方法可以,但不能寫的和老師一樣。倘尚你是二田的孝子賢孫,可以寫的一模一樣。比如歷史上歐陽詢與歐陽通父子,米芾與米友仁父子,趙子昂父子等。

如果你天天學二田,你長的就象二田,如果你學書聖,你的字就象書聖。取法要高古,起點要高,"取法乎上",這點很重要。

假如你能將古代名家的優秀字帖融會貫通,提高綜合素養,加以提煉,又有古人又有自己,豈不更美。。。

非要把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變成田楷的複印機,這樣有意思嗎???

(本人書畫拙作,請批)


四官殿人彭曦書畫


已經留下了,這個毋庸置疑!但是我感覺只是留在了這個時代,將來咋樣還得根據社會的認可度,大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聞觀者



二田的墨寶,充其量只能是這個世界上的匆匆過客,不會留下任何雪泥鴻爪。

可以說,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二田鼓譟喧囂了整個書壇,由他們哥倆主宰的田氏歐楷教學法,曾經一度熱炒到前無古人的高度,那種肆無忌憚的鼓吹和追捧,一度將兩個人抬舉到了世無匹敵的罕有高度。加上這哥倆個不遺餘力的貶損他人抬高自我,真的影響了很大一批酷愛書法的人士。

二田也由此站上了高處不勝寒的高臺。

但二田的書法真的不能留下濃墨重彩,這個原因也是他們自己的初衷和眼界所決定了的。我個人忖度其中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二田這哥倆兒自視甚高,幾乎是看不起現在所有的書法創作者和書法愛好者。甚至是早已功成名就受人尊奉的先賢們,也遭到了這哥倆兒毫無禁忌或口無遮攔的猛烈批評,幾乎找到了每個人的致命缺憾和書作死穴,卻唯獨對他們自己缺乏正確的審視,甚至不能正視,使人們感覺到這哥倆兒已經狂妄到睥睨天下、欺師滅祖的地步了。

二是這哥倆兒自幼練就的所謂歐體楷書,其實和真正的歐體楷書並不一致,甚至可以說相去甚遠,已然完全脫離了歐楷應有的風貌,變得四平八穩、循規蹈矩,秀氣有餘而靈動不足,天然地失去了歐楷攲正相合、劍拔弩張的力道和韻味,更無那種懸崖置屋、一木擎天的書寫特色。

三是這種教學竟然全部都拷貝了一個模式,一種風格。稍有出意者,便被斥之為不合規範不守規矩,使得整個田氏學員都成了複製拷貝的機器,統統一個模式一種類型,頓然消失了書壇那種天性靈動、不落窠臼的百花齊放狀態,是一種對百家爭鳴的天性違背,固化了人們的書寫思維和書寫慣性,稱之為機械式摹寫更適合。

四是似二田兄弟這樣的書作,在歷史上並不乏其人,甚至已有被仰望的高度在那裡巍然矗立,二田也算是步其後塵的亦步亦趨者,而不是獨樹一幟的肇始發端。這樣的人物在光芒萬丈的輝煌書法史上累以萬計,大都湮沒於卓異非凡、特色獨絕的書法瑰寶之中,變成一股涓流匯成蔚然大觀的書法海洋,不顯山不露水,終究是文化瑰寶史上的匆匆過客,激不起漣漪,漾不起風濤,泯然眾人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