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中古人为何流少一点?

高朝波


古人写的毛笔字中,“流”字有少一点的,也有不少一点的,唐人颜真卿写的楷书“流”字,都是一点都不少的。

上图为楷书“流”字,王献之、魏碑书法和褚遂良写的“流”字都少一点,只有颜真卿写的流字一点也不少。

上图为行书“流”字,有少一点的,也有不少一点的。

古人写的“流”字,大多都表现在楷书和行书中,而汉隶中的“流”字,都是一点也不少的。

上图为隶书“流”字,只有《史晨碑》上的流字少一点,其它的都是完整的。




至于为什么古人写的“流”字少一点,这个有多种解释,但有一点是可信的,那就是古人写流字时,不是故意少写一点,而是把那一点忘记点上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碑刻工匠忘记刻了一点,或者是碑刻作品由于年深已久,把流字上的一点风化掉了。


我的观点是,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流字少了一点,但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要把那一点补上,只有把缺失的一点补上,流字才完整。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麓风轩认为,“流”字的正确写法是“横上出头”或横上面少一点的写法,现今“流”字上头多一点的写法,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笔误造成的。

这个结论,不只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更有事实为证!且听我仔细分析——

1、正确写法一:“横上出头”(但不是一点)

2、正确写法二:横上少一点

一、从“流”字的造字法来分析

解释一:

“流”,会意字,本义:水流动。左边偏旁和右下半部都是水的形状,右上部分表示泉眼,会意从泉眼中流出的水。

解释二:

另有学者认为,“流”字右上部分是一个倒着的“子”字,下有三画象生子时的羊水,表示妇女产子之形。本义:产子时婴儿从母体内流出。这样说也能解释的通。

我们通过小篆字形(见下图《秦 · 李斯 · 《峄山刻石》》)可以验证上面两种说法:

从《说文解字》中也可以验证上面两种说法:

从金文字形来看,解释一的说法更加接近,见下图《古文字类编》写法:


不管是哪一种解释,“流”字右上写成一点都是不对的。实际的写法是“横上出头”,而决不是写成一点。

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流”字写法,基本上延续了这一渊源,见下图。然而这一正确写法,在大陆地区已经不用了。


二、从“流”字的演变过程来分析

1、汉简中,延续了正确的写法,见下图《汉 · 张家山前汉简-二年律令》:

2、汉代隶书当中也保留了这一写法,见下图《汉 · 张迁碑》:

3、注意,汉隶中写法并不是大家认为的上面是一点,二是“横画上出头”,见《汉 · 曹全碑》就能看得更加清晰:


三、汉字演变过程中,“流”字横上出头的写法,笔误成了横上一点

1、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民间写手,在写碑刻中的时候,由于笔误将“流”字横上出头的写法,写成了横上一点,如《南北朝 · 魏碑》:

再如《南北朝 · 始平公造像记》写法:

2、这种写法影响到唐楷的写法,唐楷中主要有颜真卿等人继承了这一写法,从而流传很广,见《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再如颜真卿《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虽然这种写法流传很广,甚至现代规范汉字都采用了这一写法,但实际上还是由于汉字演变过程中笔误造成的。


四、为什么说“流”字上面少一点的写法也是正确的呢?

实际上,这是由于“流”字的另一种造字法发展过来的,古文写做“(左边为三点水,右边为“不”字),见下图:

在汉代隶书当中,较多地保留了这种写法,甚至成了主流。见下图《汉 · 史晨前后碑》:

又如《汉 · 礼器碑》中的写法:

再如《汉 · 石门颂》中的写法:


清代人伊秉绶的隶书任然保留了这一写法,见下图:


这一种写法,演变成了“流”字上面没有一点的正宗写法,在楷书当中成为正统。如《晋 · 王羲之 · 孝女曹娥碑》:

如《晋 · 王献之 · 洛神赋十三行》:

如《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

如《唐 · 欧阳询 · 虞恭公温彦博碑》:

如《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


五、综上所述

“流”字的正确写法是“横上出头”或横上面少一点的写法,现今“流”字上头多一点的写法,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笔误造成的,这一写法由于颜真卿唐楷的影响,流传很广,最终反客为主了。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2、《康熙大字典》

3、《古文字类编》

4、《汉典》

麓风轩一家之言,欢迎方家留言,共同探讨。


麓风轩


以前古代的“流”字有两种写法,有那一点没有那一点都可以,国家简化文字以后,流字就保留了那个带点的。

“流”字少一点,只是书法中的一种写法。

“流”字少一点的写法最早出现在东汉“史晨碑”(隶书)上。

作为书法,”流“字存在两种写法。

作为现在规范字当写作“流”。

“流”字趣闻: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有一个“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写。“风流宛在”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原来,欧阳修曾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这么写,意在希望他少点风流,多点实在。这种恣意改写,显得风流倜傥又极富哲理。



书勉成荣


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正体,一种是俗体,不加点的“流”正是流的另一种写法。

“流”字最早见于金文,从其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字形可以看出,“流”字右上部为头朝下的“子”。隶书、楷书等今文字则出现了加点的“流”和不加点的“流”两种写法。

但在实际书写中,这种不加点的俗体“流”更受古人的青睐。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两个“流”字、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五个“流”字以及唐伯虎《落花诗册》的两个“流”字,都不加点。


独钓寒江雪W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趋吉避凶的意愿,文字也不离外。流字去点上边一点意为流不到头,取其长久之意。


乐乎斋牧云山人一笑


毛笔字中古人为何少一点?

答题:

*两点冰兰三点竹水

*龙月舞凤

*牵手点睛

*照耀太阳少了月亮

*风流不减大江奔放

*随心所欲

*画鱼成龙

*正是中华文化

*万载辉煌的伟大风骨


宇宙之父


古时有书法家这一名称吗?有流派的区分吗?只有好的书法留存,让人学习临写,现在人非要分南北东西,其目地就是为保卫个人利益,在他的地盘上,不许别人分了他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