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中醫入門課,從此踏上中醫之旅!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導讀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就像人活著就得吃飯、睡覺一樣。這點跟西醫是截然不同的,西醫是當人生病了,並且必須是嚴重到發生器質性的病變、能夠用西醫的儀器設備檢查出來的時候,才能診斷出疾病,才開始治療,而且治療方式絕大多數就是做手術,做完手術還不能真正地去掉病根,甚至會留下後遺症或製造出新的疾病還不自知! 中醫則不同,當一個人處於健康狀態時,我們通過日常的食物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藥食同源”。當一個人出現西醫所說的亞健康狀態時,我們可以通過中藥材進行食療或藥療,通過調理以使身體恢復健康狀態。當一個人得了西醫所說的疾病時,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湯劑、針灸等多種方式進行治療,改變患者身體的內部環境,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最終使身體康復,不會留下任何的後遺症。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桂 皮

桂皮作為常用的烹飪調料之一,相信很多人對它並不陌生,但不一定知道桂皮也是常用的中藥。實際上,桂皮、肉桂和桂枝是一種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樹(Cinnamomum cassia Presl)”身上不同的部位。樹的幹皮叫“桂皮”,幹皮去表皮者稱“肉桂心”,樹的嫩枝則稱為“桂枝”。雖然生長在同一棵樹上,但三者的功效和用法卻並不一樣。在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論著《傷寒雜病論》中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藥就是桂枝了。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著名的臺灣私塾先生JT叔叔(譚傑中先生)說:肉桂樹這種植物,中國古代叫它做“梫”樹,因為它具有一種“侵”的力量。在肉桂樹的周圍幾公尺的範圍,是長不出其它雜木的。木氣(=風氣)會被它淨空、排除。這力量究竟有多強呢?有人做過實驗:把肉桂木做成個小木樁,釘到其它樹上,那棵被害的樹第二天就死掉了。肉桂樹能夠把木氣打到魂飛魄散,無法再留存於樹中支撐那棵樹的生命力。而木之氣就是勾芒之氣,也是風之氣,因此,桂枝能夠把風氣解掉,即具有祛風的功效。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JT叔叔接著說道:肉桂樹(cinnamon)在西方還有一個別名,叫JudasTree(猶大樹)。傳說中背叛耶穌的猶大就是在肉桂樹下上吊的。一個人,被鬼迷了心竅,做了壞事,好死不死走到這棵樹下,他身上的邪靈被這棵樹的磁場趕走了,於是就良心發現,上吊自殺了。肉桂樹“侵”力的傳說,在西方人的集體潛意識中,似乎也留下了痕跡。

桂枝的價格非常便宜,但它治病的功效卻神奇無比,有它沒它的結果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這麼好的中藥得看怎麼與其他中藥材的配伍了。遇到醫術高超的大夫,桂枝不僅可以用來治癒普通的感冒發燒,還可以用來治癒危重病症和疑難雜症;可要遇上庸醫,桂枝就會被冷落在旁,不能發揮它的神奇功效了。

愛喝咖啡的你,又是否知道呢?當人們喝卡布其諾咖啡的時候,會在上面撒上少許的肉桂粉,一是作為裝飾,二是可以使咖啡的味道更加地香甜、醇厚!

艾灸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手段,而這個“灸”必須採用以艾葉為原料製作的艾絨才行。如果把艾葉換成其他植物或者物理的熱能,則遠遠達不到艾灸的神奇療效。為什麼呢?因為“艾”具有其他植物所沒有的特性。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著名的美國漢唐中醫學院院長倪海廈先生說:“這個艾草,在古代,部隊裡沒有西醫,只有中醫,那個時候都是中醫。那部隊沿路開拔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補給,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沒有水的話部隊就不能行動。中醫如何去找這個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強,再艱難的環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個特性,就是向下,艾會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後煙就往上升。如果部隊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將艾草攤在土裡燒,這時叫人到各處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煙冒出來的地方,那個地方下面就有水。”

艾葉味苦而氣溫,其本性純陽且向下。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許多病灶往往都是由寒、溼這樣的陰邪凝滯所形成的痰、腫瘤之類的東西,當艾灸的時候,你看見煙是向上升的,但實際上艾葉補陽氣驅病邪(寒、溼)的作用卻是向下的。艾葉不是具有找水的特性嗎,艾自己就會直達病灶並將其一一消除。

艾灸具有通經活絡,祛除寒溼,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的功效。因此,艾灸能治百病,就連被毒蛇、蠍子、蜘蛛、狂犬等毒物咬傷或者發生破傷風都可以用艾灸來治療,能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的神奇效果。還有一種病症,叫帶狀皰疹,也叫腰蛇,這個病聽起來就很嚇人,倪海廈先生是這樣講解如何用艾灸來治療皰疹的:“在皰疹的頭尾隔姜去灸它,它就不會再蔓延了,過兩天,皰疹就變短了。我們還是一樣在皰疹的頭尾灸,把皰疹包圍起來。”

艾灸非常好,不過也有禁忌:一般熱證不用灸法,比如感冒發燒;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也不要灸。

在民間,艾草的嫩葉嫩芽還被製作成艾餅、艾蒿湯等菜餚來食用。另外,用艾草煮水洗浴也非常好,相傳嬰幼兒用艾葉水洗浴後就不容易得痱子等皮膚病了。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們把插艾作為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古書《荊楚歲時記》中的記載,端午節採艾要在雞未鳴之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懸掛在門上以驅邪避毒。



大 棗

大棗(也叫紅棗)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果子,而早在兩千多年前,被稱為中醫始祖的中國經典鉅著《黃帝內經》就把棗與李、杏、慄、桃並稱為“五果”,分別對應肝、心、肺、脾、腎這五臟;並提出了“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經典養生論述。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著名的臺灣私塾先生JT叔叔(譚傑中先生)說:棗樹是長得蠻高的一種喬木,上面長有尖刺。棗樹在結果子之前,喜歡人家拿著鐵斧頭去砍它,這樣它就能長得很好,棗子才能特別的肥潤多汁,樹木的紋理才能非常的緻密。也就是說棗樹吸收了鐵斧很粗糙的鋒銳之氣之後,能夠(將之)轉化成很陰柔細緻的能量。因此,像這樣的果子,如果吃進肚子裡,就會把身體內比較粗糙的氣,變得比較陰柔,就會往陰的方向走。

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說說中草藥的那些個趣事兒

經常聽人說“大棗補血”,這實在是個養生的誤區,因為大棗本身是沒有生血和補血功效的。中醫四大經典論著之一的《神農本草經》寫道:“大棗味甘平……安中養脾,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晚清著名醫學家唐容川說:“大棗稟火之赤色,亦入心以養血,肉黃,得火生土之性,故純於補脾胃。”所以大棗作為養生食物,補脾胃才是它的主要功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補脾胃指的是補脾“陰”,而不是補脾“陽”;而且,“大棗是榨不出汁的,是能保住水氣的中藥”,特別容易助溼熱。因此,脾陽虛的人(比如吃東西容易腹瀉的人),還有體內溼氣大、痰多的人,大棗就得少吃,要麼搭配著生薑這種驅趕水氣的食物來吃,否則容易戀邪、生病。

我們也不要小看了大棗這普通的果子,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論著《金匱要略方論》中有一個方子叫“十棗湯方”,看起來很平和的方名,治的病症可不簡單,那是一種中醫叫“懸飲”的病症。這病人的整個胸腔裡面都是痰和水,已經“但坐不得臥”,即只能坐著,躺都躺不下去了。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就得上“十棗湯方”!先用水煮十枚肥大的棗子,然後去滓,放入芫花、甘遂、大戟這三味強峻、剽悍、威猛的有毒中藥搗成的粉末,讓病人喝。醫術高超的著名中醫師倪海廈先生是這樣描述的:喝下去約半個小時左右,病人就得往廁所衝,上吐下瀉,完了以後病人會說:“啊!沒事了。”從廁所出來後,過一下又要進去,大概一個早上跑個六次到七次,跑完後胸腔裡的水就全部清乾淨了。

好消息:中醫愛好者福利來了 回覆:入群免費領視頻課程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感謝您的支持,遇到好文章轉發-點贊 -評論,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