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第一学期过了大半,我的导师还未露面,对我的学业未做任何指导,大家的导师是这样吗?

蔓藤的幻想


研一第一学期导师不露面,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因为研一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是上研究生基础课,像当年中科院的研究生,研一一年从各所集中在一起上课,很多研究生第一学期也没见过导师。

但如果整整一学期不和学生联系,不指导学生学业,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种情况也非常少见。这里面有导师的责任,而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责任。

一方面,导师本人比较忙,责任心也不是强,对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是从研二开始,研究生不进实验室他就不会主动去管。这类导师通常也不缺学生,手底下干活的博士硕士一大把,不差你一个。如果是缺学生的老师,恐怕巴不得你课都不要上了,直接进实验室。

另一方面,题主应该是从外校考来的学生,对学校和导师还不是很熟悉。但总的来说,还是因为题主太不主动了,老师不找你,你就不能去找老师了吗?一般来说,如果就在本部上课,那从研一起,只要没课都应该到实验室或办公室去,因为那里才是研究生真正学习工作的地方。如果不在本部上课,那应该定期给导师发个邮件、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汇报下。题主没有做这些事情,恐怕是题主很享受现在这种放养的生活吧。


大多数导师都不会是这样的。今年我老家有个亲戚考研究生考到我们学校,当时我给他联系了导师。由于他是二战考研,所以复试结束后就没事了,当时家里人还想让他出去打个零工。结果导师要求他马上就到校,给他找了宿舍,让他从五一之后就进实验室,此后还多次安排他去别的学校交流学习,暑假也几乎没有休息。下半年正式进入研一的时候,他都已经成实验室的老人了。研一期间,只要没课,上午8点到晚上9点,肯定都在实验室,周末组会他也要参加,还要汇报本周学习情况。他对研一第一学期的感觉就是:累,但充实。

研究生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研究生自己对时间的利用能力很关键。研一虽然是上基础课,但导师也应该给出一些学习建议,比如应该着重看哪些专业书,看哪些文献,是否应该补一补英语等等,否则,任凭研究生自己浑浑噩噩,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研二进实验室后又两眼一抹黑,又迷迷糊糊一年过去,就该找工作、写毕业论文了。
所以,建议题主主动与导师联系,定期向导师汇报。主动与师兄师姐们联系,尽快融入实验室的生活。


高校人才真经


我上研时同方向的另外一个导师,当时是在牛津读博,所以他的学生在前面一年半时间,都没有见到老师。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名下的三个研究生,在读研时表现都非常好,最后工作单位也找得不错。

这三个人中,有一个男生,学术能力比较强,在研一的课堂中表现很突出,中间加入了另外一个导师名下的科研小组中,研究四六级考试,毕业时顺利签了一个二本院校。

他们三个人中,有两个都在研一下学期就拿到了笔译二级证书。最后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很顺利地通过了。



题主说研一大半个学期,导师还没露过面,对你的学业未做任何指导。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1. 研一导师不需要指导

不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不一样,有的是第一学年主要上课,导师灵活掌握时间,是否指导,这不是绝对的。文科专业的研究生,不需要去实验室,所以无法像理工科的天天见导师。

我见到导师,是在开学第一天和导师的见面会,她指导我们选了一下课程,没有过多交流,就走了。

三年期间,除了论文阶段,我的几个同门见导师时间不多。每一年的教师节,我们给导师买了鲜花和礼物,最后毕业给她买了一份礼物,感谢她的指导。她请我们去吃了一餐饭,也许是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



2. 自己没有主动联系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阶段的指路人,我们与导师的关系疏离,取决于我们的主动性。

我和我导师的关系还不错,私交较好,得益于我总是主动联系她,和她汇报自己的情况。

有一次她给我们几个人分了一个任务,给别人翻译了一个论文摘要,她经过筛选,觉得我的最好,采用了我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她在挑选人的一次“测试”,两百多字的摘要,她自己十几分钟能搞定的事,何必让我们这么多人来做呢?

后来,她有重点培养我,把几次有酬劳的翻译交给了我,让我做了她一个学期助教。毕业聚餐时,她给我们分享如何处理以后的家庭关系。我结婚时,她给我寄来了一套床品,说是她专门去商场挑选的最漂亮的一套。

虽然现在远隔千山万水,除了节日过年互发信息,我们平时很少联系,但师生情谊一直都在。



3. 导师太忙

那时学院一个语言学导师,经常去外面做讲座座,平时还要忙课题项目,所以她的学生很少见到她。

有一次她的一个学生给我说导师对她们不怎么关心,不怎么管她们。

我当时想,都这么大的人了,自己不主动,不管自己,谁还会像高中老师督促你鞭策你啊?

导师可能只会在关键时刻主动联系你,如论文开题,论文评审,论文答辩时。



综上,研一第一个学期如果还没有见着导师,不妨主动和导师联系,去办公室找他,向他征求意见或者汇报情况,让导师能记住你,对你有更多指导。

研究生阶段,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科研,毕业论文,是最重要的,导师只是一个指路人。路要怎么走,关键还是看自己。




英语老师Minnie


这一学期,你肯定很爽,处于放养状态,没人管,夜夜笙歌,对月畅饮。想当年,我也是这种状况,导师在国外,只不过后来,被导师骂得比较惨。

一、导师未露面有它的原因。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很负责的,他们暂时不露面,肯定都有自己的原因。比如在国外或者培训访学。我研一期间,导师在国外,我就放纵自己了,后来被导师批评得惨了。所以,你要吸取教训,认真上课学习。

二、可以微信或者电邮联系,不理你,打电话。虽然导师不出现,但你可以从院里找到他的电话号码。打给他,提出要去拜访他,如果他推辞了,那就加他的微信。平时的一些疑惑都可以向他请教。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各种方式都可以尝试。

三、要多看本专业高质量刊物。研究生就要真正搞研究,而本专业最前沿的东西就是高质量期刊上的文章。认真琢磨钻研,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多看相关的文章,增强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是你在研究生阶段的安身立命之本。

四、学会自主学习。每个人在各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而研究生阶段就是自主学习,你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研一期间的课程全都不能落下,要想出一个点能把所有的课程联系起来,然后写出系列的课程论文,说不定还能发表的。

五、给老师汇报学习,要提出自己的想法。经常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看了哪些书,有哪些思考。重点是汇报自己能否在某些领域深入下去,导师经过多年的科研训练,他能有基准的判断。


热心有责任的教育人


说实话,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尤其是那些身兼多职、整天忙的找不到人的导师,想让他们安心地在实验室经常做指导,其实真的很难。当初,我的导师也是几乎没有和我单独面对面做指导的时候,就连最终的毕业论文,也是刚留校任教的老师做的指导。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与其找一个所谓的“大牛”导师,倒不如找一个“一般”的导师,那样还能给学生做许多指导。读研期间,也别指望自己的导师给自己许多帮助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好好提升自己的本领,上好课做好项目的同时,多发表几篇论文,可以多去读书馆看书,也可以到社会上实践,直至最终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谈教


目前研三,我的导师很负责,我研一的哪一年导师在国外,但是还是经常指导我,每个月我们都要交一篇读书报告,导师根据这个月的读书报告指导下个月注意那些问题和该看那些书,毕业论文的方向也是研一第一学期定下来的。研二时导师回来了,之后每周二早上都会和我们一起读《读史方舆纪要》导师说这是我们的传统节目,看看到哪一届能读完,然后中午带我们去吃饭。能遇到这么好的导师真的很幸福,只怪我太懒了……


海上跳跃者


这种情况很正常,研究生不可能都指望到时钱保姆似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是以科研为导向的,以社会活动为主,所以导师们被逼着四处奔波,大家也得理解。

读研同学自己就得主动的提前关注科研训练。

比如在18年开始,就有关注教授微博的读研同学,要求教授开设了科研论文的训练。因为从08年到18年,我一直指导自己研究生训练他们的英文国际论文,有六七名同学拿到奖学金留学读博。所以一些关注我时间比较长的读研同学就建议或者要求教授要训练他们。实际上从去年至今训练效果非常良好,都有南京大学的某副教授要求加入我们的论文训练班。

科研是相通的,不同专业之间的训练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我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不要认为是教授打广告,我只是叙述一个事实,如果你怀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同名的微博。


坚恒勇毅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就我个人熟悉的一些导师来说,类似操作的不少。但是,并非都是坏事,我认为体现的是不同导师间培养模式的差异。

有时候,小西也在想一个问题:为何研一、博一半学期还得设置专业课程教学?
读研后期通常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且深入到某个研究方向的细小领域。之前,小西也曾讨论过研一课程成绩,持有的观点是重要,但是又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研一阶段得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有机会接触学科各个研究领域的大牛导师,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感悟。

研一阶段课程量不少,而且会很忙,尤其是英语没有免修的学生。之前,我看她们准备一次课后作业,小组4人合作忙活了一个星期。
而且,必须得重视英语课程学习。分数不高影响不小的,比如部分高校的学院规定英语成绩低于70分不能参与学业奖学金A等。啥时才能降低英语在高校培养中的地位啊?
小西聊研一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读研期间,不同时间段得学会做、做好不同的事。
和本科生做科研类似,研一学生自己很难独立开展课题,更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的。毕竟,研一阶段还没开题,基础和能力还有待培养。

在研一,很多导师是让学生就某些“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精读某些专著,撰写笔记等。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也是不少人忽视的。
比如说,我们要做某个课题,前提是我知晓近30年哪些团队在做这件事,她们在这个领域做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成果,有哪些展望或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基于此,来决定我能做什么就非常有意义,或者是创新性。

精读文献非常重要,也很考验人的。同样是非常枯燥、“折磨人”的,不少人无法坚持。很多硕士生在想着早点开展自己的课题,好坏都先做起来再说。
但是,在缺少前期的学习和足够准备后,经常会是导师们常说的“走弯路”。前天,我参加一个硕士生的开题报告,有专家说了一句“你做的东西10年前就有很多人在做,而且你还没有她们做的深入。这个课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导师的学业指导,和本科或高中阶段还是有不小差异的。
在很多高校,空间有限,实验室或学生自习室都是非常紧张的,并没有足够的空间给研一学生安排位置。而且,有不少课程,没有必要安排固定座位。不少课题组只有流动座位,撰写论文都是在实验台上。
在没有独立座位时,相对和导师接触的机会就不多。很多导师的办公室就在学生办公室的隔壁,或者同层,经常也会去看看和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相信进入研二阶段后,和导师的接触会越来越多。
不过,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很多课题组都有“组会”制度,频率有一周1次或一月1、2次等。在组会中,在读硕士和博士生会进行科研进展汇报,导师和其他学生也会沟通交流,也是一种“指导”的方式。

事实上,研一阶段很多琐碎的事情,导师能不喊就不喊研一的学生,因为她们时间无法连贯和保障。在不少课题组,我想说导师研一阶段不喊你是好事,后面你会发现天天喊你才是让你头疼的事!
至于是要选择协助自己的师兄师姐开展一些课题,边做边学,就得看你自己的需求。
最后,我想说研一的你应该知晓导师的办公室位置。导师他不找你,你有问题可以找导师沟通(也可以选择邮件、微X等工作),甚至主动要求进行组会汇报(研一汇报的频率不高)。
读研期间,不同时间段得学会做、做好不同的事。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不用担心,这是比较正常的!下面有几条建议你可以看看

  1. 首先,研一一般来说会有课程,所以研一还是以上课为主,特别是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后面的奖学金评定,留学等等都会看你的成绩绩点,所以你一定要学好自己的课程。课程繁杂,老师一般也知道不会主动找你。
  2. 老师能够带学生的话一般都是副教授了,再不济也是来了几年的讲师,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你是学生不假,但你已经二十几岁了,再也不是高中初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了。如果是理工科,实验一般都是师兄带的比较多。
  3. 老师不找你,不代表你不能去找他啊!!!你一定要主动,不能还是被动受教。你对研究生阶段有什么规划,你的方向大概是什么,需要看什么文献等等,你都可以去和你的老板商量。提前和他预约好,别莽撞的直接跑到他办公室敲门。你知道了需要学习的东西就好好准备就行。
  4. 不光去和导师商量,还要多去和自己师兄师姐交流,你们都是学生,经历是相同的,而他们比你更富有经验,对你肯定有指导性的建议,这个在我看来比找导师更重要!以后避免什么坑,注重什么,未来发展方向,他们都会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希望能够帮到你!觉得回的还行点赞评论交流啊!


失去的格子


我是导师的关门弟子,据说这样应该挺受老师喜欢的,但感觉不是,哈哈哈。这个学期没被老师召唤过,自己也就找过老师三次,一次是小论文修改和投稿请教,第二次是奖学金需要签字,第三次是帮不在校的师兄找他签字。

下学期吧,下学期应该忙,因为要开题。

羡慕也不羡慕那些老师管得严的同学。羡慕是因为他们有团队,有项目,有指定的文献和定期举行的文献分享,这些外在的压力有的时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不羡慕是我有很多时间去做阅读,要自己准备材料申报项目,自己严格把握进度,这种放养督促我自律、坚定。

无论老师对我们采取什么培养方式,作为大龄学生,我们首先要适应师门的门风,比如我上边提到的师门为主或学生个人发挥。在这基础上,提高自己把握时间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然后,拥有一群小伙伴,偶尔打打球、聚聚餐,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最新的信息。


与陆向北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O^*

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眼看研一的日子都过完了,导师还没有出现。要么是导师忙于自己的事务,把题主忘了,要么就是已经忘了自己还带有研究生。

1.研一的任务

如果题主是文科类的研究生,那么整个研一菜鸟觉得可以自己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尤其是在研一第一学期的时候,要不要导师好像都是一个样子,这个时候哪怕导师找你,也是让你多读一些相关类的书籍,增加一些知识。如果是理工类要做实验的话,一般会让师兄师姐带你去实验室先磨合半年,后面的时间才会让你从事一些初级的相关类的工作。如果导师还没有找你,你可以自己试着先联系一下自己的导师,让他给你布置一些要读的书籍,或者是实验类的相关资料,让他给你先布置一些,你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就是要多读书,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

2.问师兄师姐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去师兄师姐那里取取经,要不然恐怕你这三年可能会过得比较悠哉,结局可能有点惨。凡是读研期间悠哉悠哉的同学,一般毕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动不起来,恐怕毕业就成问题了吧,而且弄不好就是大问题。因此菜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和自己的师兄师姐搞好关系,这个是你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唯一能够依仗的人了。有些同学是比较高冷,或者是不愿意和自己的同门打交道,这个你就错了。以后和你关系比较好的,可能还就是你的同门了,所以请教他们很重要。

3.各类导师

很多同学在读研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两类导师,一类是行政性导师,这种导师一般都有职务,他们的琐碎事情可能是比较多的。一般想见他们一面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写论文有困难,论文开题答辩等问题,他们可能就会找不见人,但资源相对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单纯的学术性导师,这种导师一般都会管的比较严,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比较上心的,有很多导师都是让自己的学生加入到自己的课题组,让他们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也有题主所说的那样,直接不见面的导师,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但很多时候,就是找不见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