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孟達是如何一戰斬殺徐晃的?歷史上的孟達最終結局如何?

歷史茶坊



答:孟達不是名將,徐晃才是。

徐晃和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在《三國志》裡面合為一傳,並有評論:“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因此,人們稱這五人為“五子良將”。

另外,蜀漢集團中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在《三國志》裡面也合為一傳,是為“蜀漢五虎將”,與之遙相對應。

平心而論,“蜀漢五虎將”的武勇有餘,但用兵謀略卻是略遜於“五子良將”。

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情節安排,也基本在這一原則上鋪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三國演義世界”裡武力指數最高的七人,除了呂布和典韋,剩下的五人全是“蜀漢五虎將”。

張遼、張郃和徐晃排到了十三、十四和十五,樂進和于禁不入二十四名將中。至於孟達,屬於首鼠兩端的小人物一個,不值一哂。

讀《三國演義》,讀到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徐晃親到陣前搦戰,關公剛剛做完刮骨療傷手術,關平要代父出戰。關公認為徐晃是一代名將,生怕孩兒有失,不敢輕慢,披掛提刀上馬,奮然而出。魏軍上上下下以為關公中毒箭,其命已休,斗然見戰神現身,無不驚懼。關公勒馬問:“徐公明安在?”徐晃心神不寧,出馬欠身,大講好話,說什麼“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

這段描寫,讀來讓人黯然神傷。

關公因臂傷不能陣斬徐晃,此後敗走麥城,身死小人之手,惜哉!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骨子裡是“尊劉抑曹”的,想必是痛惜關公之死,於是又設計了一段徐晃之死以來補償。

他在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剋日擒孟達》寫:228年春,諸葛亮首次北伐,旗開得勝,連戰連捷。昔日降魏的蜀臣孟達聞風心動,想歸蜀漢,派人前往與諸葛亮聯絡。事情走漏了風聲,司馬懿引軍前來討伐。徐晃來得最快,到了城池下,仰面大呼:“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覷得真切,張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額頭。徐晃雖被手下士兵救回營裡,但箭傷過重,當晚就掛了。

不過,徐晃其實是在公元227年病死的,善終。

羅貫中這樣寫,等於是替蜀漢集團出一口惡氣。

至於孟達的結局,無論是歷史還是《三國演義》的所寫,都是差不多,被司馬懿擒殺了。


覃仕勇說史


孟達很有可能是唯一被三國兩位頂尖智囊算計的人物,反覆無常的孟達能夠死在兩位頂級牛人的手上,自然也能算的上名將了,而且蜀國在劉備的仁義感召下,向心力那可是很強的,孟達卻能讓手下這支軍隊只效忠於他,他說去魏國就跟著去魏國,說去蜀國就跟著去蜀國,這樣的人絕對不簡單。

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是如何死在孟達手上?

曹操的五子良將是曹魏勢力五位將軍,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陳壽在撰寫魏書時,將他們五人合傳,評論他們: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最早是楊奉賬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打敗後徐晃轉投到曹操手下,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將,在曹操手下立下了不少功勳,參加了好幾次大戰役,被曹操讚歎說有西漢名將周亞夫之風。

關羽水淹七軍後,于禁投降、龐德被殺,威震華夏,關羽乘勝圍攻樊城,曹操一度想要遷都,司馬懿勸諫曹操並獻計利用孫劉矛盾,派人聯繫孫權,孫權因為荊州一事耿耿於懷,馬上同意派兵偷襲關羽,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徐晃以聲東擊西之計,揚言要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擊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帶了五千步騎出戰,因為兩個是同鄉,關羽就和徐晃聊起了家常,沒想到徐晃突然下令部下出擊,兩軍混戰下,關羽被徐晃擊敗,退走營寨時,被徐晃趁亂攻入,關羽只好撤圍退走,樊城之圍得解。

徐晃被孟達所殺,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駐守上雍的孟達想要回歸蜀國,響應諸葛亮北伐,徐晃跟著司馬懿去討伐孟達,這次名將徐晃死的卻是有點虧,徐晃到了之後,騎著馬去叫陣,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徐晃就扯開嗓子喊:“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卻張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徐晃的額頭,被手下士兵救回營裡,當晚就死了,一代名將死得有點冤啊。


不過徐晃被孟達所殺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歷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就病死了,諸葛亮北伐則是在228年春開始,所以說孟達殺徐晃是羅貫中老先生安排的。

歷史上孟達結局如何?

歷史上的孟達結局跟三國演義倒是差不多,是被司馬懿賺了,孟達本來是劉璋的人,後來投靠了劉備,蜀平後為宜都太守。

關羽被圍樊城時,曾要求劉封、孟達派兵援助,遭到他們兩個拒絕,致使關羽戰敗,孟達因此害怕被劉備治罪,就帶著部曲四千餘家投降了曹魏。


孟達投降曹魏後,得到曹丕的重用,曹丕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讓孟達當了新城太守,委以重任。等到曹睿繼位後,孟達嚐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滋味,感到壓力非常大,就琢磨著迴歸蜀漢,諸葛亮覺得這小子靠不住,如此反覆無常的人回來了是個麻煩,可不讓回來又說不過去,很有可能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了。

這消息被司馬懿得知,按說孟達反的話也應該是西線最高長官曹真負責,司馬懿為了要搶功勞,不通知曹真也不上奏魏明帝曹睿,擅自發兵,長途奔襲,為了防止孟達反的太快,被曹真佔了先手,司馬懿就寫了封信忽悠孟達:

“將軍昔棄劉備,託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場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切齒於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之耳。”

意思就是現在有人說將軍你要回蜀國,這麼大的事如果是真的,消息怎麼可能會走漏這麼快,這一定是諸葛亮的奸計。


孟達得信大喜,再加上司馬懿駐紮的地方離新城有一千二百里,如果算上要上報天子再來討伐他來回路程,至少要三十天時間,孟達就放緩了反叛的時間,沒料到司馬懿先斬後奏,又日夜兼程趕路,八天時間就到了,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司馬懿花了十六天時間攻城,孟達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司馬懿破城後殺了孟達,將孟達的首級送到了京師。

孟達能夠死在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個三國頂級牛人的手上,也算是牛人了。


歷史紅塵


首先,孟達算不上名將,被殺的徐晃才是名將。

孟達出名原因,是因為他頻繁跳槽!先投劉璋,後投劉備,再投曹魏,又企圖歸劉,由於計劃敗露被殺!

徐晃、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無論帶兵打仗,還是單打獨鬥,都是實至名歸的名將。


要說孟達殺徐晃,十個孟達捆在一起也敵不過一個徐晃,領兵作戰,徐晃更能叫孟達全軍覆沒。

孟達因荊州之事被劉備責怪,投了曹魏。劉封率軍來討,孟達出戰,三回合內敗逃。

《三國演義》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操怒,命徐晃出馬來戰,劉封出迎。交戰之時,玄德先走入陣。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

很明顯孟達跟徐晃的差距!

再來看首三國武將打油詩。詩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文鴦與姜維。

徐晃武力排在第十五位,沒看到孟達的影子!

徐晃被孟達射殺,是羅先生安排在《三國演義》中的情節。

孟達受諸葛亮引誘,欲迴歸蜀漢,不料計劃被司馬懿得知。派右將軍徐晃圍剿,徐晃殺到新城的城門邊被孟達放冷箭射中頭部,當晚身死。



孟達被司馬懿圍城六十多天後,孟達外甥部將鄧賢打開城門,司馬懿破城,被申耽所殺。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


先生與故事


孟達可算不上什麼三國名將,一生如牆頭草般左右搖晃,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就連斬殺徐晃都是《三國演義》虛構的,徐晃是在227年病死的,與孟達可沒有什麼關係。

費詩評價孟達: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劉曄評價孟達: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



可看到孟達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才能,二是反覆之人。孟達一生三叛,叛劉璋投降劉備,叛劉備投降曹丕,叛曹睿欲歸降蜀漢,終為司馬懿所斬殺,完全是自已作死。

孟達是扶風郡郿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興平人,躲避戰亂而逃到益州依附於劉璋的,劉璋派法正和孟達迎接劉備入川時,孟達與法正就投靠了劉備,孟達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宜都就是現在湖北省的宜昌一帶。

219年,劉備令孟達攻打房陵、上庸,孟達從秭歸起兵,向北進攻曹魏佔據的房陵郡,拿下房陵,並殺了房陵太守蒯祺,隨後準備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無法攻佔,就又派劉封沿漢水順水東下,與孟達合兵,一起逼降上庸。



劉封到了以後,就統領了孟達的軍隊,劉封是劉備的養子,身份地位都要高於孟達,鎮守上庸期間,劉封欺凌孟達,還奪了孟達的依仗隊,這讓孟達大為光火。

而讓孟達選擇投降曹魏的原因,卻是不聽從關羽的命令,不救關羽,導致關羽被殺,荊州丟失,而正是這個原因,也導致了劉封的身死。這一點來看,孟達要比劉封聯盟的多,能夠預判形勢,及早作出對自已有益的決定。

孟達投降曹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被忽略,就是殺了房陵太守蒯祺,蒯家可是荊州的大族,在荊州地區勢力很大,蒯祺的兄長蒯良、蒯越那可是為劉表平定荊州立下大功的,包括後來的劉琮投降,也少了蒯家的勸告,得罪蒯家就無法在荊州混下去。



孟達投降曹丕時,可是帶有部曲四千餘家,這些可都是孟達的私兵,可見孟達雖是從扶風郡南逃益州的,但孟達家世絕對不簡單,出身士家大族,當時的社會是士族獨大,無論哪一方勢力主政,少不了拉攏士族支持。

孟達投降後,還與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劉封,擊敗了劉封,為魏國奪取了上庸三郡,之後曹丕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任命孟達為新城太守,之後孟達就一直為魏國守衛西南邊境。



直到諸葛亮北伐前夕,諸葛亮為了讓孟達策應北伐,寫信給孟達勸其歸降蜀漢,孟達此時又開始搖擺了,之所以如此,一是曹丕去世後,孟達開始不受待見;二是孟達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諸葛亮為了迫降孟達,故意將此事洩露給與孟達不和的申儀, 申儀將此事告訴了曹魏中線軍事主帥司馬懿,司馬懿一面寫信安撫孟達,說放心好了,我相信你,另外一面暗中急行軍,8天狂奔1200裡兵臨城下,孟達自以為司馬懿再怎麼快也要一個月才能來,結果8天就趕到,連準備都沒有做好,司馬懿包圍了上庸城16天,當時吳、蜀兩國都有派兵接應孟達,但時間上來不及了,孟達被自已的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出賣,被司馬懿斬殺。

孟達的結局並不太好,被司馬懿斬殺,其部曲七千餘家後來被遷往幽州。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裡是這麼寫的:

孟達本是劉璋部下,後投了劉備,與劉封一起守上庸,關羽被圍樊城、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但孟達勸阻劉封不要發兵,於是關羽被殺,劉備得知後誓言要殺孟達,於是孟達害怕之下就投降了曹丕,曹丕很重用孟達,讓他做了新城太守。但此舉也引來了無數魏國將領的嫉妒,曹丕死後,孟達開始遭受排擠,於是他決定再投蜀國,孟達暗中開始聯繫諸葛亮,但被司馬懿知道了,於是司馬懿一面寫信安撫孟達,一面暗中調派部隊以徐晃為前鋒,立即發兵征討孟達。



徐晃策馬來到上庸城下後勸降孟達,可沒成想孟達看到城外大軍後氣急之下彎弓向徐晃射了一箭,而這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徐晃的額頭!

只怪徐晃太大意,離著城門太近了!徐晃回營後因傷勢過重當晚就死了!

然而以上只是《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很多地方都不是完全按照歷史編寫的,就像孟達斬殺徐晃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真實歷史中的徐晃是因病去世,善終,而且死於孟達叛曹之前。

而孟達呢,他的生涯跟《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差不多,只不過後來孟達想要叛曹歸劉時被與他不和的申儀告發,申儀寫信給司馬懿說孟達要叛曹,當時司馬懿在宛城,如果走正規程序向洛陽彙報並申請調兵前去圍剿的話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孟達也算準了司馬懿不會這麼快到,所以孟達不急不躁的準備投降事宜。

可是孟達失算了,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擅自調兵用了八天就到達上庸城下!

孟達這下懵了,在司馬懿包圍上庸十六天後,孟達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司馬懿破城後斬殺孟達,傳首京師。

在我看來孟達真是死不足惜,此人接連叛主,是實打實的三姓家奴!


鹹魚閒聊


孟達字子度(演義為子慶),和法正是扶風郡郿縣老鄉。建安初年,兩人為躲避戰亂和饑荒進入益州,成為劉璋的部下。

孟達此人能文能武,為人機敏,善於治軍。不過他和法正並不屬於劉璋嫡系東州集團,所以未能受到重用。赤壁之戰後張魯進攻益州,劉璋聽從張松、法正之言邀請劉備入川對抗張魯。

孟達和法正奉劉璋之命各帶兩千人前往益州邊境迎接劉備,沒想到直接投降了劉備。法正隨劉備入川,而孟達率本部兵馬屯留江陵。益州平定後,孟達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

219年劉備攻取漢中後,孟達奉命從秭歸北上進兵上庸,與從漢中方向來的劉封匯合,一舉拿下上庸、房陵等地,使劉備的地盤達到極盛。不過劉備並不放心孟達。一方面讓孟達受劉封節制,另一方面讓孟達將家屬宗族送往成都作為人質。

219年末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多次讓劉封孟達派兵協助。孟達以上庸偏遠,剛剛歸附之名說服劉封拒絕了關羽的請求,最終關羽失敗,荊州丟失,劉備深為記恨。因此劉封和孟達產生了矛盾,孟達一怒之下率部投降曹操。

降曹後,孟達和夏侯尚、徐晃合兵一處進攻上庸,並做書勸降劉封。遭到拒絕後,擊敗劉封,拿下了上庸等地。曹丕稱帝后,合上庸、房陵、西城為新城郡,以孟達為新城太守,率本部兵馬留守。

可見孟達之所以能多次反叛君主,是因為他手下始終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部隊,他實際上是一支半獨立的軍閥。

雖然孟達背叛劉備,但他卻和諸葛亮一直有書信來往。曹叡時期,與孟達交好的夏侯尚等人相繼去世,孟達很不自安。此時諸葛亮誘降孟達,希望他能棄暗投明,孟達應允。

但其計劃遭到洩露,司馬懿得知後寫信安撫。孟達以為司馬懿最快30日才能到達上庸,所以戒備較為鬆懈,但沒想到司馬懿8天就來了,這打亂了孟達的計劃。

最終孟達被圍城半月之久,軍心渙散。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孟達兵敗被殺。

那麼徐晃是被孟達所殺麼?

徐晃被孟達所殺是演義虛構的。在演義中,徐晃隨司馬懿前來進攻孟達,徐晃在攻城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而亡。

在歷史中,徐晃在孟達反叛的前一年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死和孟達沒有任何關係。


石頭說歷史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而在《三國演義》中,徐晃卻是被孟達一箭射死的。

徐晃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威不可當,戰績輝煌,其實力不亞於關羽和張飛。關羽最後一戰,就是敗於徐晃之手,雙方打了八十回合,最後關羽力怯敗退。


關羽一生叱吒沙場,斬顏良,誅文丑,擒龐德,堪稱猛將“終結者”。他與敵將一對一交戰,從未失手過,最差的戰績也要打個平手。然而此次,卻敗於徐晃之手,一世威名毀於徐晃。

由此可見,徐晃的能耐根本不是孟達之流可比的!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如此英雄的徐晃居然死於孟達之手,只怕是作者故意為之的吧!羅貫中可憐關羽敗於徐晃之手,為了給關羽挽回一點點顏面,所以才故意讓徐晃死於小人之手。

《三國演義》記載:

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頭。

徐晃大喊了一聲,就被孟達一箭射中了額頭,然後醫治無效死亡。而在《三國志》中,徐晃是因病而死的,死時五十九歲。



孟達是什麼樣的人?他的結局如何呢?

孟達最早投靠的是劉璋,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當初和他一起而來的還有法正。

後來,劉璋聽說曹操要攻打漢中張魯,而張魯如果被滅了,下一個慘遭厄運的就會是他,於是劉璋四處尋找支援,找來找去,找來了同宗的劉備。

劉璋本來巴望著劉備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盡心輔佐於他,哪知道劉備是隻披著羊皮的餓狼,逮到誰就會咬誰!


劉璋派法正和孟達一同去迎接劉備,結果二人很快就“投敵叛變”了,與劉備裡應外合,最終奪取了老領導的地盤。

孟達因“賣主”有功,被封為益都太守,法正被封為蜀郡太守,這倆叛徒從此飛黃騰達了!

後來,關羽被圍困於樊城,派人到孟達和劉封之處求救兵,哪知道二人均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一兵未發。

結果,關羽慘敗遭戮。

劉封不去救關羽,是因當初劉備收他為義子之時,關羽曾經表達過反對的意見,劉封一直耿耿於懷;而孟達不去救關羽,估計是想保存實力,別有圖謀。


關羽一死,劉封和孟達都害怕了,都擔心劉備治他們見死不救之罪。然而,劉封覺得自己雖然有錯,但畢竟是劉備的義子,怎麼著也不至於被殺頭吧!事實證明他想錯了!

而孟達知道劉備絕不會饒了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給劉備寫了封辭職信,信中說“老子不幹了,後會無期”,轉而就投靠了曹魏。

孟達剛一投靠曹魏,就轉過頭來,與徐晃合夥圍攻劉封,後來一連攻佔了上庸、房陵、西城三個郡,曹丕將三郡合併為新城郡,並讓孟達當新城太守。

孟達終於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期。

然而,好景不長,曹丕死後,司馬懿大權獨攬,司馬懿早就看孟達不順眼了,於是處處設防,處處牽制,孟達過得很不自在。



狡猾的諸葛亮察覺出了司馬懿和孟達之間的矛盾,於是暗中與孟達書信往來,勸孟達“回心轉意”:來到蜀漢這邊吧,好處大大地有,保管讓你做三把手,劉禪第一,我第二,你孟達老三。

孟達終於又心動了!

但沒想到,司馬懿早就察覺出孟達和諸葛亮的勾當,搶先一步,截斷了孟達逃往蜀漢的去路,孟達成了甕中之鱉。

孟達最終被司馬懿殺掉了!這就是孟達的一生!

其實,就算孟達僥倖逃到了蜀漢,也一樣難逃厄運,因為孟達曾經殺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這個人名叫蒯祺,他是荊州名士,更關鍵的是,他是諸葛亮的姐夫。

諸葛亮連劉封都不能相容,更何況有殺姐夫之仇的孟達呢!


一半秋色


題主別開玩笑啊,即使是演義,孟達也只是一箭射傷徐晃而已,不是斬殺徐晃。歷史上孟達結局和演義中差不多,被司馬懿所滅,區別只是殺他的人不同。

在正史中,徐晃是因病去世,並非戰死疆場,可以算是善終。而在演義裡,徐晃則是在平定孟達之亂時,不小心沒收住馬,一直衝到了上庸城下,結果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最後重傷去世。

在演義裡孟達的武藝一般,當初張郃被張飛擊敗以後,戴罪立功去打葭萌關。鎮守葭萌關的正是孟達、霍峻,霍峻建議堅守,孟達非要出戰,結果被張郃殺的大敗而逃。以這個表現來看,孟達根本不是徐晃的對手,因此也不可能斬殺徐晃。孟達能一箭把徐晃射死,可以說是走了狗屎運。

孟達的最終結果正史和演義差別不大,作為一個職業倒戈將軍,孟達先叛劉璋,再叛劉備,最後打算背叛曹叡時,司馬懿率兵平亂,孟達兵敗身死。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孟達是中計被亂軍圍攻,最後在突圍時被申耽一槍殺死。而正史中,孟達是被司馬懿圍在上庸城中,最後他的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獻城,司馬懿大軍殺入城中斬殺孟達。

所以正史和演義的區別主要在於孟達怎麼死的。


不沉的經遠



孟達頂多算根“牆頭草”,哪算得上什麼名將,斬殺徐晃,只是“三國演義”羅貫中杜撰的虛構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孟達也是一個“牆頭草”;早期在劉璋帳下,劉備入川后,與法正等人投降劉備;後因關羽兵敗樊城之際,孟達、劉封同駐上庸;廖化多次懇求孟達、劉封出兵救應,孟達趁機挑唆劉封,拒絕救應關羽;最後導致關羽兵敗麥城,身首異處;

關羽被殺後,孟達因害怕劉備降罪,於是帶兵投靠了曹魏;曹丕對他非常器重,封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領新城太守;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孟達又想投奔蜀國,被司馬懿察覺;徐晃領軍攻打孟達,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額;眾將拼死救回徐晃,取出箭頭醫治,當晚就死了;不久後,孟達城破,被審申耽一槍刺死;


可那畢竟只是“演義”,在正史中,孟達給徐晃提鞋還差不多,哪夠資格射殺徐晃;孟達的軍事才能,在徐晃面前,就是小兒科;

  • 徐晃是誰,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身經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會葬身於區區孟達?
  • 早在黃巾時期,徐晃就已經活躍於東漢亂世之中了;李莈、郭汜叛亂期間,徐晃就是“都亭侯”了,一路走過來,不知打了多少硬仗;
  • 就連關羽這種大軍事家,遭遇徐晃,也是接二連三的中計,何況區區孟達;
  • 當時關羽包圍曹仁於樊城,包圍呂常於襄陽,利用漢水優勢,擒獲了于禁等三萬多人;
  • 徐晃作為偏師,手上兵力有限,不敢與關羽大軍正面交鋒;只好在外圍尋求突破,當他得知關羽部將在偃城附近屯軍後;徐晃虛張聲勢,假裝挖掘塹壕,作出要切斷敵人歸路的樣子;偃城守軍見狀,以為徐晃有大隊軍馬,於是自亂陣腳,燒營拔寨而逃;
  • 徐晃佔領偃城後,繼續向前推進;離關羽的包圍圈三丈之處,就停止了前進;等到朱蓋等十二營部隊都到達後,徐晃開始發起進攻;他知道四冢、圍頭皆有屯軍,於是採用聲東擊西的辦法,表面上揚言攻打圍頭,實際向四冢進軍,關羽果然中計,等到關羽援救四冢時,已經於事無補了;
  • 徐晃擊敗關羽後,一鼓作氣衝入重圍,層層擊破,大獲全勝;

  • 看看曹操對徐晃此戰的評價:
敵人塹壕鹿角層層包圍,將軍作戰全勝,攻陷敵圍,殺死俘虜大批敵寇,我用兵三十多年,加上聽到的古代善用兵的人,也沒有長驅直入衝入敵軍重圍的,比起戰國時期的莒城、即墨的被圍,情況要嚴重得多,將軍的功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譯文

徐晃回軍之際,曹操出迎七里之外;

這樣的徐晃,會被孟達殺死,十個孟達也殺不死啊!!

正史中的徐晃應該是病死的,從諸葛亮北伐開始,五子良將活躍於戰場的,就只有張郃了,很少再看到徐晃的身影;我想徐晃的身體,應該在諸葛亮北伐這段時間,已經身患重病了;徐晃的最後一次出場,是在襄陽,抵禦諸葛瑾,當時明帝剛剛即位;

所以,徐晃絕對不可能被孟達殺死;諸葛亮北伐,徐晃沒有參加過戰役,而之前的這段時間,他都活躍在襄陽等地;之後就是徐晃病危;徐晃連北伐戰役都沒參加過,怎麼可能被孟達所殺!!不知道羅老爺子為什麼要弄這一出;

至於孟達的死,正史記載反叛曹魏,被司馬懿斬殺;


愛尚文史


卻說司馬懿在宛城閒住,聞知魏兵累敗於蜀,乃仰天長嘆。未己,忽報天使持節至,宣懿官復驃騎大將軍原職,加封平西都督,就起諸路人馬,前赴長安,迎戰蜀軍。懿聽詔畢,遂調集宛城諸路軍馬。忽又報金城太守申儀遣家人送來新城太守孟達欲反魏機密事。

司馬懿聽畢,以手加額曰:孟達一反,兩京休矣!諸葛亮兵在祁山,殺得內外人皆膽寒;吾先擒孟達,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即傳令教人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

行了二日,山坡下轉出一軍,乃是右將軍許晃。晃下馬見懿,說:天子駕到長安,親拒蜀兵,今都督何往?懿低聲曰:今孟達造反,吾去擒之耳。晃曰:某願為先鋒。懿大喜,合兵一處。星夜摧軍前行。

再說孟達在新城,約下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剋日舉事。儀、耽詳許之。達暗喜曰:吾大事成矣!忽報:城外塵土沖天,不知何處兵來。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晃頭額,魏將救去。

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史記二字:病篤。

孟達本字子敬。因避劉備叔父劉敬名諱,改字子度。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劉備,留屯江陵。蜀平後以達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達攻房陵,房陵太守為達兵所害。達將攻上庸,備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劉封下統達軍。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乃領太守如故,耽弟申儀為西城太守。

自關羽圍襄、樊,劉封、孟達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封、達忿爭不和。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辭表劉備,率所領降魏。申耽、申儀亦降魏。曹丕喜歡孟達之姿才容觀,以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併房陵、上庸、西城為新都郡,以孟達領新城太守。

至太和中,申儀與孟達不和,數次上言達有貳心於蜀,及達反,儀絕蜀道,使蜀救不到。達遂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