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gdp名列前茅,但济青两大城市在全国并不是很突出,做大济青工程的话山东适合大城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么,你是怎样看待的?

用户71638030126


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的双子星城市,都没有进入全国前十名,这与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三大经济省份有点不符,但仔细分析,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山东省拥有17个地级市(莱芜合并之后,剩下16个),15个地级市都进入了全国百强,这样,就说明,山东省的经济是比较均衡的,所以没有出现全国前十名的城市(青岛曾经也是全国前十名)。

与江苏省不同,江苏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省份,所辖13个地级市,苏州经济实力排名全国第7位,南京很遗憾,位列全国11位。所以,从本质上了来看,山东省与江苏省都是比较均衡,所以,省会城市GDP在全国并不突出,也是“情有可原”!

其次,济南和青岛在城市发展上,都有困局!

济南,大家都知道,已经合并了莱芜,接下来,还需要向黄河北岸发展,所以,还需要合并德州的一些区域,来跨河发展,在人口问题上,济南也不具备优势,所以,抢人大战,济南也是给出了丰厚的人才落户条件。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的人口和GDP,与其他省份相比,确实已经落后了,相比较中西部省会城市武汉、郑州、长沙、成都,济南无论从城市建设水平,还是从人口增量,以及经济发展速度,都已经落后了,所以,济南为了更高效的发展,开疆扩土,吸引人才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这些工作,只是表面上的,如何做大优势产业,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济南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之都,才是未来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

青岛,面积已经够大了,接下来,青岛发展胶州湾经济区,把胶州变成青岛的一个区,以及把北面的几个县,逐级变成区,发展大青岛,把青岛做大,目前来说,青岛的常住人口还不到1000万,这离打造大青岛还有一定距离,而中西部城市成都、武汉、郑州,人口已经超过千万,所以,吸引人口,是青岛当下的重中之重。

最后,山东需要彻底转变思维

表面上看,山东是我国第三大经济省份,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质量,排不到第三位,至少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目前青岛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发展的思维落后了,于是主动到南方城市来学习,济南和青岛目前已经有了对标的城市,济南要走上海模式,青岛要走深圳模式,潍坊要学习北京模式,淄博纷纷学习东莞和佛山模式,东营济宁纷纷到了杭州、苏州等城市学习。

从总体上来看,杭州是受山东各大城市追捧的对象,自从去年7月份,包括德州、滨州、莱芜、枣庄、泰安、聊城、临沂、烟台,8个城市的一把手纷纷带队来杭州学习新经济模式。

思维转变,带来的行动上的转变,长期以来,山东都被称为“大象经济”,就是说在强大国有经济的衬托下,民营经济显得稍微弱小了,提高民营经济,就是提升山东城市的经济内生动力,这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山东需要大城来驱动,而这背后的驱动力,是急需提升民营经济的活力,与民营经济的占比,不管是济南、青岛、还是山东其他城市,都要加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

蒋老师的建议是,特别要以济南和青岛为样本城市,将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由点到面,先将济南和青岛为示范城市,然后逐步扩大到全省,这样,才是提升山东省经济的重中之重!


蒋昊说经济


我是山东人。

我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剧相关信息表示,改革开放时候,有关领导人想把试点定位山东半岛和广东。

后来选择广东,为什么,稍后会解释。

山东有2点不适合。

1-距离日韩太近,2-受儒家思想困扰,思想封建

自古以来,山东不缺的就是忠臣,军官,唯独能做生意的和江浙,广东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选择了广东。

其次,近年来两姜耽误山东发展黄金期。

最后近年来,过来重视山东,山东也认识到与江浙沪广东的区别在改变和重视。

特别是青岛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被认同,加上山东领导人重视。

山东青岛未来10年内可以打造为中国一流城市。加上最近山东济南兼并莱芜,可以看出山东政府也想把济南打造为国内一流城市。

以济南和青岛为发展中心辐射全省。

山东经济马上开始腾飞。

欢迎各界商客来山东旅游,参观,投资。

谢谢大家,我可以为大家做向导。

我是山东人在苏州。

我会选择回山东,为山东经济建设出力。


不忘初衷76155441


关于山东城市发展模式,很多人会沾沾自喜,说山东城市是均衡发展,但是实际上,这不是均衡,而是中庸。

论区位优势,山东的地理位置绝佳,靠近日韩,面朝大海,有青岛、日照、威海、烟台等优良港口。论地形地貌,平原占总面积的55%,四季分明,农业条件优良。如此俱佳的条件,适合发展农业,也适合发展工业和贸易。事实也证明了,山东的经济一直都很不错,GDP连续几十年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

吃饱喝足,山东人比较喜欢稳定,过过小日子。

于此大不同的是南方地区,例如浙江,福建,山地多,平原少,福建的平原面积甚至只有10%,种地吃不上饭,被逼的上蹿下跳,漂洋过海,走街串巷做生意,反倒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这种闯劲也逼着他们找路子,所以能一直走在前沿产业,例如金融,互联网。

其实看全国,因为体制的原因,中国是适合走大城市驱动的发展模式的,靠投资来拉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看看这些年的成都,西安,武汉,一个个都成了明星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风头盖过济南青岛,山东城市在全国范围内似乎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自然就没有人才青睐。

山东,当然也需要靠大城市来驱动,目前来看,打造济青,打造优势产业,打出山东名片,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做好产业升级,山东或许能在万年老三的位置上再往前拱一拱。


山东味儿


山东的特点是均衡,山东全省16地市当中有15个全国百强市,数量全国第一。如果山东也像成都、武汉、郑州这些独大型省会那样,集全省之力去打造一座城市,济南青岛现在至少都是GDP十强城市了。山东的均衡发展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均衡让山东多了底气,但也失去了黄金十年塑造一流强市的契机,看看济南的省会首位度就知道了。

每个省份在经济转型初期定位不同。比如广东当年的外贸开放程度非常高,电子科技和服装产业定位清晰,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浙江民营企业开放度高,信贷宽松度高,民企扶植力度大;江苏则是工业全覆盖+民营产业扶植。而山东则仅仅是农业和工业比重的改变而已。

上述江浙粤三省不仅仅经济格局定位清晰,而且共同点就是大力扶植民营产业,哪怕是作坊式经营都能够提供各种便利,所以这些省份一度出现众多的创业村。东莞中山这些90年代三四城市农村就已经遍地小洋楼,很多自家小二楼甚至装有电梯。其可见起步之早、创富之早比山东提前了至少十几年。

山东作为农业和工业大省,民营经济发展一直都是软肋。知道2010年之后才开始大举扶植小微企业,但此时,珠三角和长三角已经奠定了各自的地位,电子、日化、服装鞋帽、互联网等民营主打产业早已经根深蒂固,此时山东发展这些已经不叫竞争,而是追逐。

2008年之前,山东GDP领先江苏多年,但是2005年互联网产业井喷期开始,江苏的轻加工、制造,甚至网商都开始飞速发展,江苏依靠民营企业的崛起一举反超山东,并逐年扩大差距。

当然,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崛起也是有其自身优势条件的,两个城市群是水脉丰富,沿江靠海的区域,而且长三角有上海、南京、杭州三个老牌强市,珠三角有香港、广州、深圳,这个影响范围和吸引力本身也不是济南青岛能抗衡的。

所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产业结构不如人家丰富,现代经济起步比人家晚,民营经济起步比人家晚,而且没有选择舍小顾大,反倒是给予了中小城市更多机会,这让济南和青岛两大城市在和其他同级别城市竞争当中速度明显落后。

不过好在山东现在已经认清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转换思维。对济南、青岛两大城市加大发展力度、扩散发展思路,以点带面,以强带弱。通过巨无霸拉动周边共发展的方式未来会是山东发展的主旋律。济南合并莱芜是明智的一步,相信青岛接下来也会有大动作。济南在申报国家中心城市,而中日韩自贸区很可能落地青岛,如果能够成行,山东将迎来大发展,而青岛可能会率先成为题主所说的很突出的城市。


城市发展报告


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大省,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山东这两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广东,江苏差距逐渐拉大,山东到底败在了哪里,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 官本位思想严重

在绝大多数山东人的意识里,当官是人生之中最有意义的铁饭碗,作为孔夫子的发源地,山东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当官,当兵山东人在全国的比例是最高的,公务员考试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2.国企众多,民营经济不发达

山东的国有企业很多,大家更希望到国企上班安安稳稳挣点钱,不太想冒太大的风险,在个人创业这块的比例相比江浙广少很多,呈现出国企大而不强,经济强大人民不富的状况。

3.政府官员思想保守

从前些日子潍坊市委书记在参观江浙深后发自内心的对记者讲,山东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南方省份相比让他触目惊心,如果不改变,山东第三经济大省的地位也将难保,山东不光是政府主导,在老百姓创业积极性方面和南方省份相比都落后很多,思想包袱也更重。


爱上点滴发呆


确实,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GDP常年位居全国前三,2018年山东GDP为76469.7亿元。山东经济发展比较均衡,全省17个省辖市中有15个进入全国GDP前100名。随着济南和莱芜的合并,山东就只有日照市的GDP没有进入全国一百名。但2018年日照的GDP也有2202亿元,与排名第100名的龙岩市差距不到200亿,未来也是有可能进入前100名的。

山东走均衡的发展模式,省内经济强市林立,但放眼全国,知名度其实都不高,像山东GDP老大青岛,在全国排名进不了前十,青岛也是山东唯一一个“新一线城市”。而省会济南,GDP虽然也比较高,但它的省会首位度却是全国最低的,而名气也比中西部的独大型省会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小得多。

其实放眼全国,中国还是更适合走大城市驱动发展模式,而经济大省,基本有两个大城市驱动。比如广东有广州和深圳、江苏有苏州和南京、浙江有杭州和宁波……省内两个经济中心驱动全省经济发展。

如今山东似乎也在向这个模式转型。山东的济南和莱芜合并,GDP已经达到8862亿元,新济南今年或者明年GDP就有可能跻身万亿俱乐部。山东在提高省会首位度,增加省会对全省的经济影响力。但就目前而言,山东青岛、济南双核与广东、江苏和浙江还是有差距的。山东当然是需要走大城市驱动发展模式的,打造济青双核,驱动全省经济发展,打出山东名片。


锦绣中源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一直以来处于全国经济前列,仅次于广东 、江苏,长期占领经济第三的位置。

但与山东省在国内遥遥领先,济南和青岛这两大城市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一直以来山东都是采取均衡发展的策略,山东各地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大,不似有的省份集一省之力打造大城市,济南和青岛争辉,济南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城市。
个人觉得桎梏山东发展的不是所谓均衡发展,而是山东没有找到自己的特色之路。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主要是重工,打造的都是国之重器,如山东重工、魏桥铝电、属于传统行业。民营经济相对薄弱,经济活力弱。无论是济南还是青岛,都没有自己精准的定位。

其次,山东省在思想意识上落后,很多优秀人才一心只想考公务员,而不是想着创业,创新能力不强。


青岛探客


我们不学四川湖北。集全省之力发展一地。看看就知道了,四川湖北河南,除了省会,拿的出手的地方有几个。山东就不一样了,除了一济南青岛,我们还有烟台潍坊淄博临沂等等。济南青岛可以做双引擎起带头作用。但政策,资源等绝不能学湖北四川河南等都往一个地方倾斜,造成一家独大。其于城市只能干看干等。这样做是对全省人民的不负责和对全省资源;财富的掠夺。后果是省会城市越发展越快,其他地方发展缓慢,人民受穷。


桐叶知秋701


这是个很正经的问题,有回答的价值!

山东乃至全国从计划经济走来几十年来,各省之间、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有的省会独大,有的相对均匀不突出,山东属于后者。

山东计划经济时期过分强调平均主义痕迹明显,城市之间不管禀赋怎样都被平衡了,青岛跟济南只有十几二十亿差别,都在千亿上下。省会比青岛占了不少光是肯定的,但仍低于青岛一点,说明青岛具有发展更快一些的潜力。

市场经济下,省级政府强力扶持省会的作用仍在,省级总部多集中于省会,这种情况下青岛还能领先一步并拉开了距离,说明青岛在计划单列和开放前沿的发展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山东在想搞平衡已然很难扭过市场,所以搞济青双核是唯一的选择!不可能丢下省会不管。山东这么大,双核也是很合理的方案,在这个前提下,山东许多资源投放理应集中于济青两地才对,但现实执行中并不是这样,山东有点偏向济青烟三核了。许多资源在日照烟台威海等多地分布,等于说一套做一套了。实际上青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胶东半岛的火车头。

山东这个隐晦的三核真正有希望参与全国竞争的只有青岛吧,济南能不继续落伍并稳坐老二就很不错,不能要求更高。

产业上只能以城市为单位来谈,青岛可发展的产业几乎没有限制,跟踪新兴产业的速度也较快,吸引投资也有优势,目前主要吃亏在非省会或直辖市地位,省级政府能挖到省会的应该都挖完了(包括过去的山东大学和后来的中国银行山东总部)。

半导体行业青岛有所动作,还没做强,这个很重要。


曾经沧海85707291


山东省是省强,市不强,济南青岛在全国的排位都不靠前,但是其他地级市都比较强,加起来山东就成了GDP大省。有说好的是均衡发展,有说差的没有发挥济南青岛的引擎作用。与郑州武汉成都合肥比较济南确实没有他们省会的作用大,但是他们是集全省之力建成的省会。青岛现在发展强于济南,但是引领作用也不够。现阶段可以提出建立双核,共同引领山东省前进,不要争谁是老大,优先发展谁,放开手脚各展所长,各自发展。青岛已经是计划单列,省里很难吸血也不愿意输血,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济南是省会可以合并周边做大,周边县市也盼望并入济南,这是一拍就成的。青岛也可以合纵连横扩大青岛,但不能只吃海岸线,把鲁北的贫困区甩出来。两核形成后再建第三核烟台,到那个时候山东就是省强市也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