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5岁是个篾匠老伴已去世26年,为照顾50岁的傻儿子还在山上生活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赵王存,今年75岁,家住山西省平陆县后涧村最高处的一个黄土梁上,从小跟着父辈学习竹编,年轻时靠这门手艺养活着一家人。老伴因为肺癌1993年去世,如今已经26年了,我和老伴生育了两儿一女三个孩子,大儿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高烧变傻,其余的一儿一女早已成家在山外生活,儿女们也都是一家人要生活,50岁的傻儿子离不开人照顾,如今家里只留下我和这个傻儿子生活在这个只有2家人的山峁上。

我住的村子是个小自然村,一条涧河从沟底流过,村子的名字也因为这条涧河而取名后涧村,由于两山夹一沟的地理环境,村民们大多依着河道两边的黄土崖依地势建造了窑洞居住,而要种的庄稼地却都在两边的黄土坡上,当时结婚后为了种庄稼方便,就在这里修建了三孔窑洞居住,这一住就是几十年。

年轻时候农村竹器用的比较多,我靠着这一门手艺养活着一家人,虽算不上富裕,倒也过得衣食无忧,20多年前太多的塑料制品代替了日常所用的竹编,竹器逐渐没了市场,周边从事竹编的艺人大多都改行不干了,但是自己因为家里有一个傻儿子需要照顾,出不了远门,所以自己这些年还在一直坚持竹编,能卖多少是多少,我们两个人在家还要生活。


这个咬着手指的傻儿子今年已经50岁了,姊妹三个里排行老大,在他半岁多的时候因为一次发高烧没有及时治疗,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平时啥也干不了,也不会和人交流,平日里就在附近乱跑,只有饿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所以家里必须有人在家,要不然他跑回来家里没人还要继续挨饿。

如今编制的竹器大多是我们当地称之为“笼”的竹篮子,当地娶媳妇有个传统需要用这个东西,如今还有些市场,但是顾客也对这种竹篮子的要求比较高,已经是作为工艺品出售了,做工必须要精细,慢工才能出细活,做起来当然也非常费功夫。手上的这个竹篾,就要被劈成十几道,然后才能编织成花样。

原来老伴在的时候我还能出去干点别的活,挣点钱别贴家用,傻儿子的日常生活也有她照顾,1992年老伴被检查出肺癌,因为看病家里也欠下不少债,最后还是没治好,于93年去世当时才46岁。老伴去世后家里就剩下了我们父子二人在一起生活,平日里还要照顾傻儿子的吃喝。家里吃的馍都是我自己蒸的,出去买一次还要跑很远。冬天天气凉,早上剁好的馍还不虚,我就把它放在三轮车兜里晒晒太阳,要不晚上我俩都没吃的了。


两个人平时在家吃饭也不讲究,有啥吃啥,吃饱就行了。为了给儿子解解馋,早上我还特意包了南瓜包子、蒸了几个枣馍。太阳也快落山了,看这个样子还是不虚,我得把它们重新拾回去放在电褥子上。家里没个女人洗洗涮涮确实不行,老伴去世后,村里也有人劝我再找一个,可是自己家里有个傻儿子,谁愿意来?

现在年龄大了,也不想这些了,自己在家平时种点庄稼,闲下来就编织竹器,年轻时整工夫2天可以就可以编制一个带盖子的“笼”,如今眼睛也花了,手也慢了,还要做饭处理一些其他杂事,编制一个最少得三天时间,一个卖300元还不算成本,细算下来也不挣钱,但是出不了门在家总算是还有些收入。

好在现在国家政策好,村里给办了低保,还给这个傻儿子办理了五保,也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但是这个傻儿子喜欢乱跑,吃住在那里肯定不行,只能让他和自己一起生活在一起,现在自己还能照顾了他,等啥时候自己确实没能力照顾了,再说吧,其他两个孩子现在虽然生活在县城,但是日子过得也不宽裕,我照顾不了了再让他们照顾这个傻哥哥吧!


在外面的2个孩子平时也经常会抽空回来看看我们,给我们带些生活用品回来。由于住的地方在山顶上,交通不方便,现在搬得只剩下了2家人在此居住,村里的扶贫队也曾几次动员我搬到新建的移民村去居住,一个是我考虑去到那里居住就没法进行竹编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傻儿子在农村呆了50年,县城车多,他还这样乱跑会非常不安全,所以一直坚持住在这里生活。【喜欢看更多百姓图片故事请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