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怎麼預防和治療?


腦中風”是我國死亡人數居於首位的疾病。該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的特點,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的複發率高。目前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

“腦中風”,怎麼預防和治療?

“腦中風”的學名叫腦卒[cù ]中,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還有腦血栓、腦梗塞、腦梗死等名稱;出血性腦中風還有腦出血、腦溢血、自發性出血等名稱。

不管哪一類的腦中風,發病之後常常會留有頑固的後遺症,其根源是腦神經細胞受損。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該如何在生活中識別身邊親朋好友腦梗死發作?一旦發作又該如何配合醫生快速救治?哪些方法或藥物能夠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減輕後遺症?治療藥物那麼多,哪些藥物是必須要用的?哪些藥物又是可用可不用的輔助品?......

“腦中風”,怎麼預防和治療?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手段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哪些是誘發腦中風的高危因素?我們又能通過哪些手段對這些高危因素進行干預治療,從而減少腦梗死的發生呢?......

為了解答大家心中各種各樣的疑惑,幫助大家深入瞭解腦中風的預防和治療知識,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北京友誼醫院的神經內科臨床藥師衛紅濤,請他帶領大家瞭解該「如何科學預防和治療腦中風」

現在來為大家免費推送課後的精選答疑內容:

Q:本來2月份中風後恢復的挺好的,本來偏癱嚴重的左側肢體都已經恢復的很好了,結果老人家擅自停藥達比加群十天,又出現新的血栓,是不是就是因為房顫藥停用的原因?還是是因為動脈狹窄粥樣硬化的原因?

A:再次梗死跟停藥的關係很大。同時有房顫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優先應用治療房顫的藥物,因為心源性栓塞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都要高於動脈源性的梗死。但如果年齡較大,或者有其他高出血風險因素的話,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腦中風”,怎麼預防和治療?

Q:頸動脈斑塊中的軟斑硬斑區分有什麼意義?

A:一般新形成的板塊是軟斑,像泥沙樣,這樣的斑塊容易破裂引起腦梗,時間久了,軟斑就會發生鈣化變成硬斑,變得緻密堅硬。

Q:我先生家族多人腦梗,他爸65歲腦梗,他哥43歲腦梗,他今年43歲,很擔心,要怎麼預防?需要做什麼檢查。

有腦梗家族史,建議進行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定期篩查血管,監測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戒菸(包括二手菸),限酒,控制飲食,適量運動。如果有其他慢性病,也建議積極治療,如高尿酸血癥,睡眠呼吸暫停等。

Q:我媽媽六年前有過腦缺血病史,後來一隻耳朵聽不清楚了,最近幾年沒有復發,需要服藥預防嗎?

A:這種情況還是需要規律服藥的,算二級預防用藥。只有長期規律的服藥,才能預防腦梗的發生,不能等到腦梗發生了再去吃藥,那就晚了。

Q:請問老師目前頸動脈斑塊有好的治療辦法嗎?

A:有了頸動脈或顱內動脈斑塊,需要看斑塊引起血管的狹窄有多少,如果狹窄<50%,可以服用他汀類藥物保守治療,如果狹窄>70%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行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治療。

如果沒有條件,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抗治療90天,再單抗治療。

Q:急性腔梗,如果在腦梗塞中劃定等級,屬於什麼級別?有痊癒的可能嗎?終身吃阿司匹林嗎?

A:腔梗一般來說比較輕微,但也有恰好梗在神經功能特別集中區域的引起軀體症狀,就像您這種情況就是。

梗塞的部位是不可能恢復的,不論何時您做核磁,都能看到既往那個梗塞灶,但神經功能很多能夠恢復,是梗塞灶周圍的神經組織代償了梗塞灶那部分的功能。服用阿司匹林是為了預防再次梗死,需要長期服用。

Q:衛老師,我做過基因檢測,結論是有腦卒中風險,這個科學嗎?

A:據我所知這個沒有科學依據,目前對腦梗死的根本原因還沒找到,更談不到基因層面。現在已經確定因為基因引起的疾病,大多數都有十幾個,多的幾百個基因位點有關,很難說單獨某個基因位點的突變就會引起腦梗死。

Q:腦梗後,每天還可以喝酒,課件裡沒太明白。

A:如果既往長期喝酒的,腦梗後建議儘量戒酒,如果短期內實在戒不掉的話,喝酒量每天不超過1兩白酒,既往不喝酒的,腦梗後更不建議開始喝酒,喝酒不能預防或治療腦梗。

Q:醫生還讓我做TCD 發泡實驗,經食道的超聲,這個檢查還在約,現在已經做的檢查裡找不到原因,所以還是有點著急,麻煩衛藥師給我一點指導,謝謝。

A:這是為了查找你腦梗死血栓的來源,您這種情況算青年腦卒中,如果歸類,是原因不明的那一類,這種情況要儘可能找到血栓來源,檢查是為了看你心臟是不是有問題,如果心臟有卵圓孔未閉,那可能是下肢的血栓從心臟漏到了腦子裡,所以需要進一步檢查,看看到底是哪的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預防。

“腦中風”,怎麼預防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