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國腦卒中已成為當今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與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其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較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勞動喪失,生活需要照顧。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隨著康復醫學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及早期介入,使各種後遺症的恢復率有明顯的提高。


因此,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關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存在很多誤區,嚴重的影響了患者康復效果,


那麼患者及其家屬應該避免哪些認識誤區呢?


誤區一、重搶救,輕康復


中風患者急性發作期之後,大多家屬覺得能撿回條命就不錯了,


認為多用藥一定能好得快一些,甚至有人在病情穩定一個月後還在臥床輸液治療。


其實不然,研究表明中風患者康復治療介入的越早,後期偏癱的幾率就越小,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中風患者發病三個月內,屬於最佳康復期,發病半年內屬於有效康復期,


一旦錯過有效康復期,康復治療效果就很難保證了。


腦卒中患者早期處於軟癱期,在此期間,患者患病側肢體的肌肉收縮力和神經傳導幾乎為零,會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


如:肌肉萎縮、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韌帶攣縮等,這時就需要盡進行康復治療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的恢復預防併發症。


誤區二、期望有靈丹妙藥


不少患者曾幻想:要是有一種藥,一吃就好,那多好啊。


可是很遺憾,任何想憑藉“靈丹妙藥”而康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其實發生中風後,藥物只能解決腦血管病變問題,對於機體功能的恢復沒有多大作用。


機體功能的恢復只能靠系統科學的訓練來實現,這裡麵包含了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理療、中醫、心理治療、康復工程及康復護理等多種學科的治療,進行包括肢體功能、言語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也只有憑藉努力訓練和堅強的毅力,中風患者自己主動運動,才有可能實現生活自理,重返社會。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誤區三、康復是後期工作


大部分人認為康復是後期的工作,認為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夠活動、坐起、進食後,才能進行康復訓練,


其實是不對的。臨床實踐證實:卒中患者的康復宜儘早開始,應在患者生命體徵(如呼吸、血壓、脈搏、瞳孔改變等)平穩、神經症狀不再發展48小時後。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一般來說腦梗發病後2~3天(腦出血可稍推遲至7~10天左右),就開始進行康復治療,


循序漸進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以促進神經、肌肉組織功能的恢復和功能重建。


誤區四、康復跟家屬關係不大


不少患者家屬錯誤地認為康復是醫生的事,只要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就萬事大吉了,與自己關係不大。


其實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庭或者說家屬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一方面家庭的溫馨、家人的親情以及督促訓練是偏癱患者戰勝殘疾最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偏癱患者的穿衣、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家庭中不僅可行,而且還極有成效。

誤區五、康復就是動動胳膊抬抬腿


這是最嚴重錯誤的觀點,看到醫生、治療師、護士為做治療時除了進行按摩、針灸、手法等治療外,還有就是指導患者搬胳膊抬腿,認為康復就是這麼簡單。


其實不然,康復訓練必須是在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以及康復護士對患者身體功能喪失情況進行評定後,


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失能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精確到每一塊肌肉,每一個動作的訓練,


專業的康復訓練不是隨意的,不然的話就會形成拔苗助長,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比如好多患者自己無主動運動,由家屬給予被動活動患側肢體,用力過度或方法不正確,導致肩痛、異位骨化等;


或者患者上肢自然下垂,沒有良肢位擺放,造成肩關節半脫位,肩手綜合徵等。


所以患者應嚴格按康復治療師的要求進行各種適合自己項目進行康復訓練,不要擅自增加不適當的訓練。



患者的作業治療在後期功能恢復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是有些家屬認為每天玩下玩具就要收錢,


覺得沒有必要,熟不知作業治療是整個康復治療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作業療法主要是引導患者把抽象的動作整合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恢復部分日常生活能力,


很多患者本來肩、肘、手掌、指關節,已經恢復到一定的活動能力,


就是因為不當的鍛鍊方式而出現肩手綜合症,患側上肢屈曲、手呈握拳狀,無法伸手抓握物體,


而導致廢用手,所以作業治療在患者後期的康復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治療方法。


誤區七、下地越早,恢復越快


下地走路是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最急迫的要求,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目標之一,但是步行訓練並不是越早越好,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臨床上常見患者和家屬心急,患肢略能動時就急於求成,迫不及待地由幾人牽著拉著開始走路或爬樓梯的強化訓練。


此方法不可取,要知道欲速則不達,不注重基本動作的訓練,漠視患者運動模式所處的階段,


強行練走路或爬樓梯,極易損傷膝關節,引起疼痛,加劇錯誤運動模式的固化,導致系統訓練的停滯。



有些患者容易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放棄的心態,家屬不應將注意力全放在病人的軀體活動上,


一定要時刻關注病人的情緒,特別是遭遇突然變故的青壯年,


患者總希望自己早日恢復到過去的生活,而漫長的康復訓練令他們漸漸失去信心,因而自暴自棄,信心盡失。


「腦中風」康復治療8個誤區,您知道嗎?


這段時間如果病人主動意識差,不主動參與配合康復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影響康復進程。


所以良好正確的心態,對於腦血管意外後康復治療有很重要的意義。


結語:


訓練講求的是科學性,有計劃性的,只有當肌肉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康復,


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很多時候越是追求快採取錯誤的訓練方式,越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恢復效果,反而會加重自己的症狀。


其實只要有耐心,通過科學的康復治療手段,大部分腦中風患者達到生活自理,甚至想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就必須接受正確的漫長的康復訓練。


配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