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霸占"整版《人民日报》

【推荐】春节倒计时25天,我们一起拼车回家过年!方式1:楚雄网

微信公众号回复"拼车"即可进入!方式2:打开楚雄网App→首页导航→楚雄拼车

“有个喜欢黑色的小偷/偷走了奶奶的黑发/和她黑色的眼睛”,12月25日,这首名为《小偷》的短诗“打榜”,与另外50首诗歌一同“霸占”了《人民日报》一整张报纸版面。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山区孩子诗作登上《人民日报》

朴实的措辞,童真的意境,让读者们注意到了这51首诗的作者,原来是一群10岁左右的山区儿童。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雨露中心学校的“小诗人”们

这些诗歌,来自于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公益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诗集汇集了由194名来自云南、新疆、四川、河南等地的山区儿童共同创作的200首诗。

见报的51首诗中,写出《小偷》等7首诗的5位“小诗人”来自云南,均就读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雨露中心学校。

发掘 大山深处的才华

“跑着的云/告诉蓝天/你要晚一点走/孩子们还没回家”,读到这首《等等》,一幅高山流云、彩霞满天的高原壮景已浮现在眼前。没错,这正是诗作者张紫娟放学时常常可以看到的画面。

南华,意为“西南美丽的地方”,有着“野生菌王国”的美誉。雨露乡,是楚雄州唯一一个白族乡,在长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上,孕育着白、彝、汉、苗等4个民族。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11岁的小紫娟来自雨露乡补路冲村,回忆起写这首《等等》的情形时她嘴角带笑:“放学时小伙伴们都会很兴奋,在回家路上打闹、嬉戏,玩着玩着天色就暗了。有次我站在山上抬头望,看见头顶的云跑得很快,我想让它给蓝天捎句话,‘等一下,你要晚一些走,孩子们还没回家呢。’后来就有了这首短诗。”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诗作

“只有山里的孩子有这样的想象、这样的纯真,能不能成为诗人并不重要,山里的孩子本身就是一首诗。”知名作家、编剧杨争光在推荐这本诗集时如是说。

怎样才能发掘山里孩子身上的才华,让大山深处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今年8月,我们到雨露乡开展了‘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普及夏令营,通过诗歌导入、仿写试炼、主题创作、自由创作等课程,引导孩子们记录生活、自由表达。”来自上海的支教志愿者韩歆洋谈到。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诗作

发掘 大山深处的才华

“这一朵/那一朵/爸爸没有笑/收获了/爸爸笑了”,12岁的鲁成燕告诉记者:“这首《采蘑菇》写的是我和爸爸采菌子。爸爸常年在广州打工,每年到了雨季,他就会回来带我上山采菌。采的时候他很专注,有点严肃,等到筐筐满了,他会很开心的给我讲着故事下山。”

和爸爸一起上山采菌,也是小成燕一年当中最期盼的快乐时光:可以见到从城里回家的爸爸,可以一起采菌子,可以听爸爸讲外面的世界。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诗作

与小成燕一样,11岁的张婷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她在《山外》中这样写道:“高楼大厦/烟花灯火/听说/那是山外的城市”。

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将心事寄托笔尖,诗,化成一种他们与外界对话的语言。小张婷出生、成长在雨露乡柏枝力村,“我很想去外面看看,去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城市里的小朋友应该有很多好看的书吧。”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诗作

据了解,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出版这本诗集的初衷,便是搭建一座连接天真与成熟的桥梁,让更多人来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受到良好的艺术素养教育,使他们的才华能继续成长。

点亮 山区孩子的梦想

大山的高峻和生活的单调并未束缚孩子们的思想,纯真和刚强在闪光的诗行间点亮着梦想。

“一粒/两粒/三粒/数不清/就像我的梦”,小张婷在诗作《玉米粒》中用金黄的苞谷粒来比喻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有很多,多得就像秋天晒场上的苞谷粒,在太阳下金灿灿的,闪着光。我喜欢唱歌,想当歌手,每次唱起歌,所有烦恼就消失了。”谈到未来,小张婷眼中满是憧憬。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诗作

《小偷》的作者郭建梅今年12岁,她告诉记者:“从小就喜欢上语文课,梦想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可以每天读我喜欢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听。我也很爱画画,想用画笔画出家乡的美。”

“夜晚/悄悄地睡着了/是谁/走进我的房间/为我盖上被子”,这首《暖》,是小作者李春福的作品。聊起学习,他很自豪地说:“我语文成绩比数学要好!以后要在数学上多下功。不过我还是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打球时我状态最好,希望今后可以发挥所长!”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学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的李光松老师介绍,近年来,该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点亮孩子的梦想,指出努力的方向。

“银河有星星/祖国有我”,正如小成燕写下的这首《抬头》:星星之于银河虽渺小,却是基础分子;少年虽深处大山,却念着“个体”和“祖国”的血脉情深,他们是未来,更是希望。

鼓掌!楚雄南华这5名山区孩子写诗,

上海的支教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世界

愿每一颗星星,都在银河中闪光;

愿每一位儿童,都在温暖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