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金融機構各司其職 推動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中國成為綠色債券發行重要市場

2019年12月15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結束,但會議卻是成果寥寥。面對不斷惡化的全球氣候環境,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積極應對。而在金融領域,支持綠色項目融資的綠色金融市場近年來不斷髮展壯大,其中,以綠色債券最為投資者所熟知。

根據2016年印發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從國際角度來看,綠色金融以及綠色債券的發展已經在歐洲邁入了較為成熟的階段。儘管亞洲地區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速度迅猛,但總體而言,依然處在初級階段。

法國外貿銀行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金融業務董事郭曉菲介紹稱,綠色債券是在綠色金融市場或者說是可持續市場中最為成熟的一個產品,也最被投資者所熟知。綠色金融以及綠色債券興起於歐洲,目前在亞洲地區開始發展,發展勢頭比較強勁。目前亞洲地區綠色債券的發展狀況與歐洲三四年前的情況十分相似。公司和投資者開始關注綠色債券,綠色債券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主流產品。

目前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總髮行量基本上已經快要達到5000億美元。在過去的3至4年中,中國一直都是綠色債券總髮行量的前三名,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目前大部分綠色債券都是在國內發行的,但是現在有很多發行人,尤其是比較成熟的大型企業發行人,非常想要吸引到外國投資者,那麼就需要發行離岸綠色債券。”郭曉菲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國際和國內綠色債券發行標準問題上,一個重要差別在於,在國內綠色債券發行中,可以把清潔煤炭加入發債的項下資產,但從國際標準上來說,清潔煤炭不會被考慮進去。

那麼,在推動綠色金融和綠色債券縱深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與金融機構各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郭曉菲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歐洲綠色債券的發展主要是基於投資者。而與歐洲投資者相比,亞洲投資者仍處於初級階段,亞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趨勢和發展動力,主要是來自於自上而下的政府機制。但是如果想更好地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由政府以及由投資者驅動的這兩種機制最好能夠結合起來,只依賴其中一種機制,很難令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在推動綠色金融和綠色債券發展方面,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和路徑規劃,向市場發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而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則需要開發出更多新的金融產品,以滿足不同需求,並且金融機構也需要關注綠色金融誠信問題,銀行間也需要相互合作。”郭曉菲說。

從國內的發展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國際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成績。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也不斷完善了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指出,在制度建設方面,2016年印發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標誌著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建立了系統性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國家。

而在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細化任務目標,出臺了《落實〈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分工方案》,逐條落實牽頭單位和成果進度,為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確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環境信息披露、第三方評估認證等方面的具體政策也逐步落地。另外,在激勵政策方面,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財政、貨幣和監管政策也不斷出臺。

另外,從國際角度看,同樣作為綠色金融以及綠色投資方面發展的積極推動者,歐盟委員會新任主席馮德萊恩上任後,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歐洲綠色發展和綠色投資計劃。新一屆的歐盟委員會已經發布了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歐洲綠色新政》。與此同時,馮德萊恩透露,歐盟委員會將在2020年初推出《可持續歐洲投資計劃》,預計將在未來10年投入1萬億歐元。

“歐盟層面正試圖在推動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發展中扮演政府的角色。法國、荷蘭是歐盟中綠色債券做的比較超前的國家,而有些歐盟國家的綠色債券才剛剛起步,歐盟內部成員國的發展狀況不一。”郭曉菲在回答《金融時報》記者提問時說。

值得注意的是,除在政府層面出臺政策措施外,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採取行動。日前,渣打集團發佈了其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TCFD)工作組報告。渣打集團決定把2025年底之前對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融資支持目標提升至350億美元,以支持客戶向低碳未來的轉型,而這些融資將重點放在新興市場。渣打集團表示,新興市場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也最有機會跳躍至新低碳技術,但亞洲、非洲和中東新興市場對這一領域的投資還不充分。

此外,高盛集團近期也表示,正在對其環境政策進行全面改革,其中包括承諾未來10年在可持續金融項目上投入7500億美元。與此同時,高盛集團更新了環境政策框架,其中包括了更嚴格的化石燃料相關貸款政策。

由此可見,推動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層面由上至下的制度設計,同時也需要金融機構的積極響應以及合作創新。由中國等8個國家共同發起成立的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成員進一步增加,影響力逐步提升。另外,全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簽署了2006年設立的、旨在推動投資機構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納入投資決策中的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綠色金融在國際層面的多邊合作正在不斷深化。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