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官夫人是非常害怕與丈夫離別的,因為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或許是一年兩年、也許是三年五載她們獨守空閨,百無聊賴,深夜只有孤燈為伴,深感空虛寂寞精神痛苦。每當春暖花開、夏日睏乏、秋風蕭瑟、冬日嚴寒,特別是十五之夜,月圓而人不能團圓之時,更感孤寂之苦。我們首先介紹幾位寫孤獨之苦的作家。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寂寞的景象

阮逸女,其父阮逸,字天隱,建陽(今福建省建陽縣)人,天至五年(1027年)進士,景祐(1034-1038年)初,典樂事,後遷屯田員外郎,皇祐(1049—1054年)中,為兵部員外郎。其夫官職身世不詳。阮氏善文詞,惜只《花心動》一曲傳世,訴說孤寂之苦:

仙苑春濃,小桃開,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輕暖輕寒,漸近賞花時節。柳搖臺榭東風軟,簾櫳靜、幽禽調舌。斷魂遠、閒尋翠徑,頓成愁結。此恨無人共說,還立盡黃昏,寸心空切。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簟枕為誰鋪設?夜長更漏傳聲遠,紗窗映、銀缸明滅。夢迴處,梅梢半籠淡月。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孤寂

​此首詞大多認為是傷春之作。我認為是懷念遠出未歸的丈夫,從“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算枕為誰鋪設”三句可以判斷。此詞亦不是懷念情人,如果是懷念情人,在封建觀念極強的宋代恐不敢如此大膽直率,像朱淑真懷念情人的作品就寫得十分含蓄朦朧。況阮逸歷代為官,其女當不會嫁貧民。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孤寂

這首詞是寫春日來臨的孤苦。春季正是桃紅柳綠、百鳥爭鳴、踏青攬勝的最好時節,可丈夫卻遠出未歸,只有獨自“閒尋翠徑”,頓生愁苦之情。到了黃昏,更是“寸心空切”;深夜時“獨掩朱扉”,難以成寐,聽著悽清的漏聲,看著乍明乍暗的燈光;夢醒後,只見月光籠罩在梅樹梢上,一片空虛冷寂的景象,反映出她心境的孤寂。這首詞寫思婦之孤苦,從白天寫到黃昏,再寫到深夜;又從夢中寫到夢醒,可說是一首寫思婦孤寂情緒的典型作品。它頗受文人的稱道,陸昶說:“用筆圓轉如意,熟中得來,稍覺滑易。”李氏,張浩妻,西洛(今河南省洛陽市)人,與丈夫久別,作《極相思·贈張浩》:

日紅疏翠覓晴暄,初夏困人天。風流滋味,傷懷盡在,花下風前。後約已知君定,這心緒,盡日懸懸。鴛鴦兩處,清宵最苦,月甚先圓。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月圓意境

這首詞是寫初夏的孤棲之苦。夏日紅消翠減,悶熱潮溼,人們無精打采,最易傷懷。她與丈夫恩愛情篤,一旦分離,就感到分外孤獨。她通過“鴛鴦兩處”的描寫來表現這一情緒;每當夜深人靜、月圓而人不能團圓時,這種孤苦就特別熾烈揪心。“清宵最苦”,是思婦獨特心靈的感受,最具打動人心的力量。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孤苦意境

花仲胤妻。她丈夫的姓名究竟是什麼,尚有爭論。唐圭璋《全宋詞》說他姓花,叫花仲胤;陸昶《名媛詩詞》說他姓範,叫範仲胤。而徐軌《詞苑叢談》又作範仲允她的丈夫在相州(今屬河北省)任錄事官,很久不歸,她作《伊川令·寄外》:

西風昨夜穿簾幕,閨院添消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邐秋光過卻。人情音信難託,魚雁成耽閣。教奴獨自守空房,淚珠與燈花共落。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孤苦意境

這首詞是寫秋日思婦的孤苦。秋風瑟瑟,梧葉飄零,繁盛的景象消逝。遠人音信難通,令人懸念。尤其是夜深人靜,獨守空房,只有孤燈作伴,淚珠不禁簌簌落下,思婦之孤苦由此可以想見。“教奴獨自守空房”,道出了思婦共同的心聲,所以這首詞寫思婦孤苦很有代表性;而“淚珠與燈花共落”,又描繪出孤苦的獨特形象,具有藝術個性。陸昶稱讚這首詞說:“清澈響快,不作妮妮語,佳。”丘氏,其父丘舜中,為朝奉官。兄弟姊妹數人,均善文詞,常以聯詠為樂。其夫身世不詳,為官久不歸,丘氏作《寄外》:

簾裡孤燈覺曉遲,獨眠留得宿妝眉。

珊瑚枕上驚殘夢,認得蕭郎馬過時。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獨和藉助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寂寞的意境

此詩寫丘氏“獨眠”之苦,深夜只有孤燈一盞,她輾轉不寐,覺長夜難明。剛一入睡,就夢見丈夫打馬而過,驚醒後,才知是一場空夢。諺語說:“日有所思,夜亦同夢”,可知因孤獨至極而產生思情。這首詩是通過“孤燈”、“獨眠”、“驚夢”等細節描繪來表現作者的情緒,很受人稱道,鍾惺說:新清俊雅,中外皆誦其美。”以上我們舉了阮逸女、李氏、花仲胤妻、丘氏等4位官婦寫孤獨之苦的詩詞,這些作品的第一個共同特點是:均寫夜晚的孤獨,即張浩妻所說的“清宵最苦”;第二個特點是她們喜愛藉助燈、夢、月等景物來表現孤苦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