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如何才能做到放下?

寒蟾


2016年,我採訪一個比丘,釋永望。

我問他,佛家最難放下的是什麼?

他說,修行。

他告訴我,修行是枷鎖,帶著這個枷鎖,你進不了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枷鎖,你到不了極樂世界。

修行初期,人得佛緣可以研習佛法,這時,你很容易放下一些本欲。

小乘讓弟子們離苦得樂,大乘教弟子們度化眾生。

當一個人學會了用看眾生的眼光看他人,他的一隻腳已經跨進了空門,當他學會用看眾生的眼光看自己,他已經真正做到了皈依。

一旦放下了本欲,所謂的清規戒律就變得不重要,人會不由自主得純淨自己的心靈,滌淨自己的皮囊。

第二個放下的應該是情慾。

世俗之人,可能會望風隕淚,可能會觸景生情,甚至可能會一見鍾情。

都說人的七情六慾與生俱來,人有肉體,不可能做到放下。

但事實上,學佛到入門以後,人的靈體與肉體已經完全分離,肉體的荷爾蒙不可能作用於靈體,人完全可以清心參悟,做到風雨不動。

第三個放下的應該是功利。

這時,人會去想,我因何而來,我到哪而去?

你會發現,你放下了一切,現在到了要放下修行的時候。

對沒有強大內心的來說,為了修行,我放下了一切,但如果再放下修行,我就變得一無所有。

但如果不放下修行,修行就不可能到達終點。

前幾天,有個朋友對我說,學佛是為了成佛。

我問,你這是信了個什麼邪教啊?

如果你不是最高種姓的婆羅門,你永遠不可能成佛。

正統的佛教中,修行可以提升你來世的種姓(參考《地藏菩薩本願經》),修行的本質是禮佛,就是把你的一切獻給佛祖菩薩(參考《金剛般若經》)。

我給他打了比方,學佛想成佛,就好像狗想變成人一樣,就算一個哈士奇學會了擼串泡茶焚香盤道,還會了打坐唸經,它還是個狗,不可能成人。

人也不可能成佛。

當時他給我辯解,說佛經裡面很多人都參悟世間萬象,最終成佛。

我當時給他指出,說,如果你連成佛的痴念都不能放下,還談什麼參悟世間萬象?

當然,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信佛的人,這些年跟佛家弟子接觸比較多,把我的一些心得給大家分享。


林春小穎講國學


怎樣做才能做到放下?答案:努力精進。

一:為什麼教人放下?

放下這個詞,一般就是人緣到惡業成熟,自己受惡報應的時候,在眾人面前訴苦,學佛的人就亂教這個人放下,另一個就是自我的安慰,放下。

二:永遠沒有放下這個詞。

很小一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放下這個詞,為什麼沒有放下這個詞呢?因為他(她)一輩子呼風喚雨,要什麼得什麼。

三:交流如何放下。

1:為什麼出現放下這個詞呢?剛才已經講過了,緣到不好的東西!例子:一個人談戀愛的時候,不到一個月就失戀了,自我安慰放下。下一個又談了一個月的戀愛,一個月又失戀了,又放下。是不是一輩子談戀愛都是失敗的!是不是一輩子都是放下?這個放下,叫做白痴的放下。

2:今天我沒飯吃了,放下,明天我沒衣服穿了,放下,後天我沒地方住了,放下…………這樣的一輩子來放下,真的是個白痴透了,這個不叫放下,這個叫做愚蠢與白痴。

3:我為什麼談戀愛失敗,我為什麼沒飯吃,我為什麼沒衣服穿,我為什麼沒地方住?不停的問自己,自己錯在哪裡?找出自己的毛病和原因,原來自己好吃懶做,原來自己蠢得要命,原來自己沒有文化……

4:找到自己的毛病了,要拼命去學文化,知書達理,要努力工作,賺到錢了,今天有衣服了,明天有房子住了,後天有飯吃了,大後天戀愛成功了,這樣努力學習工作全部都有了,這樣才叫做真的放下了,這個放下,永遠在我身體這裡消失。

所以放下這個詞,要靠自己努力精進而永遠消失的。不是遇到障礙了,就退出來放下。

南無阿彌陀佛





A歷史道德經A


放不下的原因是執著,如果沒有了執著,自然就會放下,這就象是一個東西,我們用手一直抓著它,它就掉不下來,我們只要一放手,它自然就掉下去了。

人喜歡執著什麼?太多了,佛家分為五妙欲,即色、聲、香、味、觸五類,妙色,就是好看的東西,比如好的藝術品,象王羲之的書法,吳道子的畫等等,還有流行的時裝,好的影視作品等等,都會讓人產生執著,從而欲罷不能。

聲就是聲音了,好聽的音樂,吸引人的演講等等,香就是氣味,味就是味道,美食當然會吸引人,觸就是讓人舒適的觸覺,比如好的布料,合腳的鞋子,按摩、SPA等等,所有這些,因為舒適而執著,又因為執著而放不下。

得不到的,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得到它,已經得到的,想盡一切辦法也要留住它,這樣執著越來越多,放不下的也越來越多。

如何才能做到放下,從道理上講,也很簡單,就是破掉這些執著,從佛法角度來講,就是要破掉兩種執著,一種是我執,一種是法執,準確的講,應該叫人我執和法我執。

這裡的“我”,指的是自性,什麼是自性?所謂的自性,也就是一個事物不依靠其它任何事物,而單獨存在的特性,這種事物有沒有,經過佛陀為我們層層分析,最後證明沒有,注意,不是可能沒有,而是絕對沒有。

我們所能見到的一切事物,都無法脫離其它事物而單獨存在,比如水,依靠氫和氧存在,因為一個水分子,就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我們吃的鹽,是依靠鈉和氯而存在,所以鹽的化學名字又叫氯化鈉,等等等等,所有一切事物,我們都能把它分成不同的構成成分。

這些構成成分同樣也可以再分,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分成電子、質子和中子,然後還可以再分成夸克,這樣可以一直分,只能說因為技術不精而分不了,但不能說它分到某一步就永遠、絕對無法再分,沒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科學家敢說這句話,那事物是怎麼存在的?用佛家語講,叫做緣起,也就是條件的暫時組合,是一種如幻的存在。

運用這個原則,當我們知道一個東西本質上是不存在自性的話,那執著自然就沒有了,沒有執著了,一切也就自然放下了。

人我執,實際上範圍還太小,印度有個詞彙叫補特迦羅,補特迦羅裡不僅包括了人,還包括了除人以外的其它一切眾生,所以更準確的講,應該叫補特迦羅我執,一切生命沒有自性,緣起如幻,所以《金剛經》裡才講“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什麼叫法我執,除了補特迦羅以外,其它的一切執著,都可以被稱為法我執,也就是說生命以外的所有事物,同樣是沒有自性的,這樣執著也會自然脫落,自然放下。

當然,執著也並不是都是隻要明白了道理就都可以脫離,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佛家對這些問題分的非常細,有理斷的執著,又有事斷的執著,有些執著,道理一懂就脫開了,比如晚上因為光線暗,前面有一個黑影,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壞人,不知道他會不會傷害我們,這樣就會越看越象,越象越害怕,越害怕越執著他是個壞人,這時你說讓他放下,那是不可能的。

但這時如果突然有盞燈亮了,光線馬上變強了,我們發現原來剛才那個黑影只不過是半截木頭樁子,這時剛才圍繞“壞人”所進行的一切執著,自然就沒有了,象這類執著,就屬於理斷,道理一清楚,馬上就斷。

另一類就不行了,比如我們都知道吸毒不好,道理一說都明白,但要想把毒戒掉就不那麼容易了,這類執著就屬於事斷了,道理明白以後,還要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把執著給斷掉。

總之我們都想活得超脫一些,都想做一個拿得起起得下的人,但這需要很大的智慧,而且光有智慧還不行,還要具備很強的定力,從根本上去轉變各種不良習氣,這樣才能擺脫各種執著,從而真正的做到放下!


澡雪堂主談國學


放下?放下提著的水桶?放下自己的身段?還是放下一段感情?呵呵,不管想要放下什麼,至少你要明白這個動詞的意思是什麼。那麼你才能從字面意思雲做到怎樣才算是放下了。

就如你放下提在手上的水桶,只是手提著放在了地面上,但手還沒有離開水桶手把,這都不叫真正的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把水桶放在地面了,手也完全離開水桶手把了。這樣子才叫放下了。

當有人問如何才能做到放下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指的也許是自己內心情感上的一種釋放。因為沒有誰會提著一個很重的物理物品一直拿在自己手上,因為即便是你想一直拿著,但重力會遲早讓你的身體肌肉承受不起,最終不得不放下。所以這個一般人是不會來問的。

那麼更多的時候就是精神上的放下了。那麼要放下精神層面上的放下,第一你要明白你所感覺要放下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你會想著要放下?人類本來就是一種非常喜歡獲取自己喜好的生物,想放下必然是在某些因素的促使下不得不這樣做。那麼問題就看起來比較簡單了。

既然你知道你可能不能真正擁有,至少說你現在擁有著會讓你有著很強的負重感。讓你感覺到了累,那麼你就得問一下自己,我還能負重多久呢?如果你感覺完全不是問題,那麼你決對不會有放下這個念頭。正因為你感覺精神層面的負重感超出了自己的精神層面的承受能力,才會有一種想放下,想解脫的念頭出現。如果真的出現了這個念頭,那麼你得好好的再做一次權衡,為什麼我當初要雲提起這種重物,為什麼我現在又想放下他了。

這其中要關係的東西也許太多了,就不在這裡做假的舉例了。如所總結一下,如何才能做到放下,不我們應該說如果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那麼就請你自己認真的理性的思考一下,你所負重的東西,你為何當初要拿,如今為什麼要放下。找到這個關健點,也許你離真正的放下就不遠了。

以上內容純為閒聊話題,僅作娛樂參考。。


子彈哥


呃,下面是對另外一個問題的回答。現在給你看看。

說實話,我不知道價值觀是什麼意思。中國傳統文化裡沒有價值觀這個概念。所以也不理解西方人說的價值觀,只是看到很多人說價值觀這個名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有了世界觀才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觀,有了人生觀才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就是是非觀,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價值與金錢相關,與是非有什麼關係呢。說什麼實現自我價值,那麼就是掙到能夠掙到的錢,屬於能力問題,和對錯沒關係吧。比如說,要努力學習,學好本事能夠掙大錢,學不好本事就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搬磚掙辛苦錢,勉強餬口度日。這些和是非對錯有關係嗎。不理解!再說了,很多人沒讀多少書,自己做生意,照樣賺大錢。實現自我價值實在是和是非沒關係。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成分。儒家比較積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的榜樣人物是孔子,孟子,范仲淹,王安石,王守仁,朱熹,岳飛,文天祥等等。從這些人裡找不出什麼共同的價值,共同的只有對錯。

道家比較消極,主張個人顧個人,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不願意佔別人一點便宜,也不願為別人損自己一根毫毛。

佛家是很多人不懂的,有人說佛家修來世,完全是不懂才會這樣說。佛家看人世間是灰暗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都是苦,佛家要的是脫了人世間這個苦海。解脫自己到達彼岸。彼岸不是來世。彼岸是極樂世界,不在太陽系,也不在銀河系。在阿彌陀佛世界。但還不是終點,終點是寂靜涅槃,不生不滅。

法家既沒有價值也沒有是非,只有圍繞權力為中心建立法律。一切都為一個皇帝服務。法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只有汙染和破壞。是應該被拋棄的。

說價值,大概只有儒家,成為君子,讓子孫後代臉面光彩,子孫後代也積極努力,光宗耀祖,又給他的子孫後代帶來榮耀,如此這般。

道家和佛家有共同點,就是主張無為。儒家主張積極有為。西方價值觀當然也是主張積極作為的。人生有沒有價值,成了問題。認為人生有價值才會積極作為,認為沒價值,就不會積極。認為負價值,就想逃離。人生有沒有價值,怎麼來衡量?用科學方法來判斷,給出回答。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有科學依據。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熵增一定存在。把人看成機器,輸入和產出之比一定小於1。也就是得不償失。所以人生沒意義,是負價值的。也就是說人生這個買賣總是在虧損,最後把本錢虧完。再拿兩個人來比較,我們知道,人和人有差異,就像機器的性能有高有低,效率不同。但是產出的差異和人與人的差異不成線性關係。這就是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的原因。這叫馬太效應。有的人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富裕,有的人努力工作,所產出的效益是同業人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數千數萬數十萬倍。人與人的差異不會有這麼多,投入的差異也沒有這麼多。簡單的投入就是吃飯,不管飯有多少差異,其提供的能量基本一致。就是食物提供的熱量。複雜的投入計算大概是教育。其他就不怎麼看到了。假如人人都是像道家那樣,不願意佔別人一點便宜,也不願為別人損自己一根毫毛。那麼差異就非常小。差異如此巨大,一定存在貓膩。也就是剝削一定存在,但是你卻看不見在哪。其實也很簡單,導致馬太效應的是話語權。話語權依靠什麼呢?一個是權力,一個是金錢。權力決定分配,金錢決定市場。比如,窮人找富人借錢,富人不可能白借,利息多少,怎麼計息,都是有錢方決定的。要麼接受,要麼拒絕。沒有商量餘地。隨著社會演變,權力決定分配造成拉大差異已經不明顯。市場造成差異拉大成為主要因素。但是又不能不要市場,沒有市場,社會運行缺乏動力。

總而言之,由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任何人都是投入大於產出。都在吃熵增的虧。靠剝削使產出大於投入,也是虧的,因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現在得的多,將來還的更多。

————————

上面說的你看懂了嗎,所有的人生都是在做虧本買賣,知道了虧本買賣誰也不會再做下去。明白了這點就容易放下了。不明白當然放不下,僥倖心理覺得也許會賺呢。但是就算明白了也還有障礙,就是人的習氣。無始以來熏習成的習氣很難立刻去除。所以還要經過修行才能去除習氣。比如六祖慧能,在五祖處已經徹悟,五祖也傳了衣缽。但是六祖仍然去山裡獨自修行。然後才到南華寺講經說法。


用戶4699809132


我認為“放下”不是“放棄追求(過程)本身,”而是改變“追求的態度,”即“放下執著”地追求目標實現;

顯然,沒有追求的過程,會使人沒有方向感,迷茫和空虛;

而“執著”也會使人在追求“失敗”後遭遇嚴重的精神打擊,併產生自卑,焦慮,平庸,無價值感(方向感)等;

“執著”在本質上是受到強烈的佔有慾支配,把自己的慾望視為某種“必然性;”

摒棄必然性,迴歸“偶然性”是“放下;”

“放下執著(屠刀)”,不依賴目標實現(既看淡失敗也看淡成功),意味著人可以輕鬆地執著追求物質利益以外所有想要的事物,即興趣愛好,包括閱讀思考,並在追求的過程中提升自我。


鄭衛


要從拿起中學習放下,否則肯定放不下,有因果業力在。曾看到某網站中一篇佛法類文章,大談所謂的“放下”——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記憶。如若事實真是如此,那麼追求信仰的人們,豈不成為沒有任何思考能力的器物了嗎?如果“放下”即可成佛,為何這些人都未能成佛成道呢?

這種“放下”非但是死的、空洞的,而且極不負責任,是與自性背道而馳的。怪不得很多假佛法信徒放下了應盡的世間職責和義務,忘記了自己,最終成為喪失思考能力的木偶,將假佛法奉為圭臬,任其予取予求。

還有一則文章談到,業是隨時都可能遇到的,但如果我們做好事,有一副好心腸,就能避免業力糾纏。這真是如盲人摸象般淺顯的認知,善良仁慈固然是件好事,但根本無法抵消業債。上一世將對方殘忍滅門、滅族、滅村,這一世僅靠“一副好心腸”就想指望苦主們原諒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換作是我們自己,對於有著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仇家,我們會因為對方有“一副好心腸”,就一筆勾銷往昔的深仇大恨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因果報應法則是宇宙最公平的法則,無知的人才會說出“有一副好心腸,就能避免業力糾纏”這麼幼稚可笑的話。

采薇師姐心得報告



努力散發愛與光明呀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福來於漸朱曉榮


放下。工作的時候關手機


萍姐60376161


釋迦摩尼是印度人、伏羲、炎黃、盤古、孔子是中國人,死了幾千年,靈魂被上帝降在陰間,出不來,自身難保。女媧是一條上半身女人,下半身蛇的妖精。來者是撒但魔鬼一夥邪靈誘惑人,去跟隨它們靈魂下地獄火湖裡得永刑。

生死禍福,上帝所定。上帝愛你!上帝是創造天地萬物唯一的 神。信上帝得永生靈魂上天堂享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