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八里灣鎮:手工粉條“拉長”致富路

甘谷八里灣鎮:手工粉條“拉長”致富路

甘谷八里灣鎮:手工粉條“拉長”致富路
甘谷八里灣鎮:手工粉條“拉長”致富路

八里灣鎮位於甘谷縣渭北淺山區,距縣城20公里。鎮域總面積10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2萬畝。轄27村7020戶31296人。2018年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0元。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近年來,八里灣鎮聚焦精準脫貧主攻方向,抓項目、培產業、夯基礎、補短板,始終把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堅持整流域推進與精準到戶培育相結合,大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為群眾穩定增收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全鎮呈現出管黨治黨全面加強、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八里灣鎮大力發展蔬菜、蘋果、花椒、養殖等紮根性主導產業,積極打造馬耳峪至張家莊蘋果產業示範帶,建成了城峪溝八里谷肉羊、大塔坪東宇肉牛、馬家峴奶牛養殖示範基地,金峴隴上椒辣椒種植示範點,中岔村手工粉條合作社。堅持以點帶面,大力推行“種養加”結合生態產業發展鏈條,全鎮新建果園0.86萬畝,播種蔬菜0.35萬畝,發展規模養殖戶21戶,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尤其是中岔手工粉條已經形成了“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運營模式,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中岔手工粉條“拉長”致富路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記者 景春燕

經過精選、清洗、分離、沉澱、提取、加熱、和麵、漏粉、冷凍、晾曬等近20道工序,“土疙瘩”洋芋就變成了晶瑩透亮、光滑爽口的粉條。近年來,甘谷縣八里灣鎮中岔村憑藉著粉條加工這一產業,闖出了一條致富路,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粉條村”。

隆冬時節,記者走進古色古香的中岔村,一掛掛粉條在冬季暖陽的照射下,散發出新鮮特有的清香。

中岔村位於甘谷縣渭北山區,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是種植洋芋的理想之地,所產洋芋個大均勻,澱粉含量高,適合加工粉條,因此,中岔村人祖上就以粉條加工遠近聞名。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一百多年前,中岔人多次外出學習粉條製作技術,經過不斷改進,形成了獨特的馬勺下粉技術,家家都會做粉條。”中岔村年近九旬的老人程天明自豪地說,“解放初期,村上有十幾個青年人去定西、隴西一帶傳授粉條加工技術,找上門來求教的人也多得很。”程天明老人說,中岔村的粉條採用的是純澱粉漿水勾芡工藝,全程無其他添加,耐煮耐泡,口感筋道爽滑。

儘管粉條加工是中岔村的傳統產業,之前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生產模式多為小作坊式,規模小,各自為戰,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制約著產業的發展。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記者走進村民程建林家,乾淨的加工間裡,幾位老師傅正在用傳統的工藝進行漏粉,場面熱火朝天。程建林告訴記者:“今年村裡成立了粉條互助幫扶組,由技術嫻熟的師傅帶動其他貧困戶,這樣絕對保證粉條的高品質,最後再對粉條進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幫助中岔粉條“走出深閨”的是在外地工作的中岔村人程世雄。“詩人的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我的鄉愁是那碗媽媽親手做的粉條燴菜。”程世雄將自己的鄉愁寄託在家鄉的粉條上,他認為,老家使用傳統手工製作的粉條工藝講究,純正地道,但“養在深閨人未識”。為了幫中岔粉條打開銷路,程世雄號召愛心人士為家鄉粉條的銷售出謀劃策,想辦法改變營銷路徑。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在黨的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分散在各地的中岔人重新集結到家鄉,重拾起祖傳的手藝,創辦了以粉條加工為主的甘谷縣前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形成“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完全以純手工製作開始批量生產傳統的中岔粉條,順應市場規律,製作成不同規格的禮盒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中岔村及附近農戶脫貧致富。

甘谷八里湾镇:手工粉条“拉长”致富路

“近幾個月,我們的粉條通過網絡銷售十分火爆,現在是供不應求。”程建林高興地說,“很多外地買粉條的人感慨地說,吃的不單單是粉條,飽含更多的是鄉情。小小的粉條不僅是外地遊子最牽掛的家鄉味道,也成為中岔百姓致富的新引擎。”村民程建林高興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