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們已難理解筆削這個詞。筆削指請別人修改文章。修改文章為什麼用削字呢?孔子做《春秋》時,說過一句話:筆則筆,削者削。意思是說,該寫的寫,該刪的刪。孔子時代,把字寫在竹簡上,修改時需要用刀削。所以,才有了筆削一詞。
孔子用什麼筆寫文章呢?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寫在甲骨上。準確地說是刻在甲骨上,此時的筆是刀。史稱之為刀筆文字。甲骨是巫師所用,日常書寫用筆,寫在竹簡或竹片上。殷墟曾經出土過用毛筆書寫的玉璋,證明了那個時期已有毛筆。這比蒙恬創造毛筆之說早了一千多年。
孔子用毛筆把字寫在竹簡上。
至於說毛筆何時發明的,還沒有考證出來。我想起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養條狗,用來擦嘴。或許古人的智慧,養狗,是用狗尾巴來寫字。也不得而知。
毛筆到了漢代,已然相當成熟。此時儘管還沒有紙發明出來,用毛筆在布料上,竹簡上寫字,已是常態。王充在《論衡》裡所言”一尺之筆“,可見當時的毛筆相當規範,已有了具體的尺寸。漢時一尺為今天的21.35—23.75釐米。
“白馬作”毛筆,於1959年,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磨嘴子漢墓中出土。現藏於甘肅博物館。
長23.5釐米,杆徑0.6釐米,筆頭長1.6釐米。
筆桿竹製,中空,精細勻正。筆桿中下部陰刻篆體“白馬作”三字,“白馬”是製作工匠的名字。筆頭外覆黃褐色軟毛,筆芯及鋒用紫黑色硬毛,剛柔並濟,富有彈性,適於在簡牘上書寫。筆桿後端尖頭削細,以便於插入髮髻。
古人喜歡把未蘸過墨,或用後洗淨的毛筆尾端,插在頭上以備記事,俗稱“簪白筆”。此筆之尾端削尖,很顯然是為了簪插。
《史記·滑稽列傳》載:西門豹簪筆磬折。
閱讀更多 荒寒草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