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邁入地鐵時代 國際一流灣區美好可期

廈門邁入地鐵時代 國際一流灣區美好可期

在地鐵2號線通車之後,海滄區將以更大步伐邁向高素質高顏值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海滄區供圖)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 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洪欣琳)沿著國內首條海底地鐵盾構隧道,“鋼鐵巨龍”入海而過,轟鳴而來,僅用3分鐘,就從廈門本島抵達海滄,正式拉開了海滄區地鐵時代的序幕。

這一刻,海滄人民欣喜萬分。便捷的軌道交通擴展了城市骨架,優化了交通結構,拉近了島內外距離。節約的時間成本成為提升幸福指數的砝碼,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出行從容,生活愜意。

這一刻,海滄人民倍受鼓舞。便捷的軌道交通快速聚集人氣,帶動沿線商氣,凝聚無限發展潛能。眼前的機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點燃區域發展的熱力,百舸爭流,生機勃發。

地鐵,將賦予海滄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更加具象的城市魅力,賦予海滄這名跨島發展排頭兵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地鐵時代,我們拭目以待……

發展新格局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碼

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行走在高質量發展大道的廈門,本島基本飽和而島外發展不平衡,經濟腹地空間偏小,是發展的一大短板。如今,在地下飛速行駛的地鐵2號線,將廈門本島與海滄緊緊聯結,便捷交通帶來的巨大能量湧上地面,為跨島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迎接地鐵機遇海滄提前開始謀劃

西起天竺山森林公園山腳下,東至廈門本島五緣灣,廈門地鐵2號線全長41.6公里,共設32座車站及東孚車輛段、高林停車場。其中,海滄轄區內線路總長約18.5公里,共有12個站點。

12個車站,重構了許多海滄人出行的交通路線,更為海滄發展帶來了無數種可能。迎接機遇,海滄早早做足了準備。

“早在2012年,海滄區就對地鐵沿線區域發展進行提前謀劃佈局,從發展格局優化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規劃,深化軌道沿線物業開發方面的研究,細化沿線地塊綜合開發的方案。”海滄區地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地鐵時代的來臨,海滄將依託軌道,因地制宜加大開發強度,加快所涵蓋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全速推動跨島發展。

與此同時,為了推進地鐵建設工作,海滄區制定了一系列配合地鐵2號線建設的工作機制,為地鐵建設提供堅實保障。“由於地下地質結構複雜,地鐵2號線施工過程中出現了過海段連續孤石群、海滄湖段覆土不足等行業性難題。”海滄區地鐵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攻克建設中的各種難題,海滄區根據施工需要,及時調整配套工作方案,並積極與各部門溝通協調,為地鐵2號線全面完工奠定了良好基礎。

加快路網建設以大交通拓展大格局

迎來地鐵時代的海滄,拉開了新的發展格局,對區域發展空間的擴展、功能結構的提升具有帶動作用。當前,海滄區緊抓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的契機,加強沿線片區的開放建設,加快推進東孚片區、馬鑾灣片區、海滄CBD片區開發,注重與城市改造、建設相結合,通過軌道交通的建設和物業開發,帶動沿線的發展。

將目光放得更遠一些。日前,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迎來了施工高峰期,項目總體工程量已按序時進度完成約90%。這條連接海滄區與廈門本島的快速通道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廈門島西部交通進出壓力,對推進跨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海滄不斷加快軌道交通、海滄隧道、疏港通道、貨運通道等路網建設,以大交通拓展大格局,構築更便捷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持續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能。未來,軌道6號線將從集美出發,經過海滄延伸向角美、漳州,這條跨市軌道交通進一步為海滄與漳州地區交流發展注入新動力,加速推動閩西南一體化協同發展。

生活新期待

進島出島方便快捷

公共配套持續延伸

“以後我家樓下就是地鐵2號線新陽大道站,預計進島上班半小時就能到建業路。”最近,市民呂先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早點搬進在海投第一灣新買的房子。“剛在馬鑾灣買房的時候,一些朋友覺得我買得太遠了,交通不方便。這回通地鐵了,大家都羨慕我家門口就是地鐵站。”

跟呂先生一樣,許多廈門居民因為地鐵優勢將目光投向海滄,把家安在海滄。地鐵2號線連接著成熟的本島和配套完善的海滄灣新城、未來可期的馬鑾灣新城,它的開通將從根本上改變海滄的交通結構,提升通行效率。

地鐵建到哪公共配套就延伸到哪

有大橋、有渡船、有地鐵,未來還有海滄隧道……交通的紅利為宜居海滄添上了生動的註腳。值得一提的是,海滄緊抓地鐵機遇,正以一個個實打實的舉措加速配套建設,補齊民生短板。

地鐵建到哪,公共配套就延伸到哪。去年,海滄區建設局梳理了地鐵2號線海滄段沿線站點的市政配套改造提升工程項目,涵蓋市政道路提升改造、道路交通改造、交通接駁設施優化、市政管網提升等方面。與此同時,一系列公共文化配套也紛紛上馬,通過因地制宜開展地下地上空間立體化開發,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在海滄重點開發的CBD片區的景觀綠軸下方,是海滄商務中心站的所在地。這個站點與下沉廣場相結合,站廳引入自然採光,營造豐富的穿行體驗,成為地鐵2號線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當前,下沉廣場的商業配套正在積極推進中。

地鐵站點旁將有海絲人文地標

事實上,比下沉廣場更值得期待的,是連通海滄商務中心站的一座宏大而又靈動的海絲人文地標——海滄金沙書院。金沙書院重建工程由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王澍擔綱設計,通過將傳統與現代的建築語言充分結合,融入山體、海浪等多重聯想,讓整體建築融入遠山與城市,讓建築功能真正符合現代生活。

“金沙書院重建工程正在有序進行,力爭在2021年落成。”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後,將打造成為海絲人文地標、兩岸交流客廳、民眾文化樂園、青年心靈驛站。

不遠處,在興東安置房項目現場,地鐵2號線海滄行政中心站的出入口直接開設在小區內。未來,居民從小區地下室就能直通地鐵。

在海滄的另一隅,洪塘學校的師生興奮不已。“我們學校就在地鐵2號線東孚站出入口,未來不僅師生上學上課方便,便捷的交通也將大大增強學校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有助於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洪塘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地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推動海滄教育均衡發展。

不難窺見,地鐵為海滄人帶來的不僅是便利,更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產業新活力

“黃金列車”駛入

帶來人潮和商機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對商貿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流量。地鐵就像一列財富動車載來密集的人流,帶來大量的商機,將地鐵沿線打造成一條“黃金經濟帶”。

海滄新陽街道,地處海滄臺商投資區最大工業區的街道,擁有近17萬外來人口的街道。地鐵2號線的到來,重塑了新陽的交通結構,為這片如朝陽般充滿活力的區域注入強勁的動力。

位於新陽的明達實業,就在地鐵2號線翁角路站旁。“太幸福了,我們是就在地鐵口的企業!”明達實業相關負責人說,時間就是成本,地鐵節省了時間,將帶來更多商機,更是企業招工的重要籌碼。

事實上,地鐵2號線經過新陽的幾個站點都是外來人口聚集區。地鐵的開通,不僅將改變他們心中“進島就是長途”等觀念,也將為該區域產業發展帶來強大的磁石效應。

打造地鐵沿線“商業走廊”

新陽,只是地鐵為產業增活力的一個縮影。在海滄,地鐵2號線連通海滄灣新城、馬鑾灣新城,串聯起眾多商業配套,打造地鐵沿線“商業走廊”,激活商貿活力,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

作為海滄最大型的商業配套之一,阿羅海城市廣場,就在地鐵2號線沿線。“地鐵通了,我們正在積極落實一系列配套活動,加速開通接駁公交,全面提升購物體驗。”阿羅海城市廣場相關負責人表示2號線只是阿羅海城市廣場開啟地鐵沿線購物模式的一個起點,未來,地鐵4號線、6號線將帶來更大人流,帶來更多機遇。

2號線將海滄旅遊資源串聯成線

地鐵開到哪裡,經濟血脈就通到哪裡。在地鐵2號線起點天竺山森林公園腳下,旅遊業發展的商機正在迸發。

天竺山森林公園,被稱為廈門的“後花園”,森林覆蓋率超過98%,天然氧吧,湖光山色,是市民遊客休閒遊的絕好去處。21日,廈門地鐵2號線對市民開放體驗,許多市民第一時間搭乘地鐵來到天竺山森林公園“森呼吸”。“從呂厝坐地鐵過來只要半個多小時,太方便了,以後我每週都要來天竺山爬山。”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之前來過幾次天竺山,但坐公交車過來要花一個多小時,不太方便。

事實上,今年5月,海滄區文旅局就依託地鐵開發,制定了《天竺山景區及周邊資源總體提升策劃》方案,策劃“一日遊”“兩日遊”等旅遊產品路線,將天竺山片區的吃住行遊娛購串聯起來,協同發展。

為了迎來地鐵遊熱潮,今年,天竺山森林公園開發建設了大峽谷水系、兩二湖下游段水系及天竺湖下游段水系等三條生態觀光水系項目,開設了飛越叢林、叢林飛車、卡丁車、“憤怒的小鳥”等互動性項目,還將打造一批水上運動、研學、軍事拓展等體驗項目,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旅遊體驗。

同時,為了給遊客提供更舒適的旅遊體驗,海滄區將在天竺山片區開通區間公交,串聯天竺山山上的各個旅遊節點,並連線山下沿線農家樂、附近民宿等站點。

日月谷、香草園、花卉基地、鑫龍谷、西坂菜地、金農灣……如今,在天竺山腳下,一家家溫泉、農場也做足了準備,紛紛拿出“迎客錦囊”,力爭藉助地鐵遊,推動旅遊發展的高潮。

漫步廈門最長的帶狀公園海滄灣公園、體驗大屏山郊野公園的迷人仙境、走進孩子的歡樂天堂廈門兒童公園、走訪紅磚紅瓦的新垵古民居……地鐵2號線將海滄旅遊資源串聯成線,為市民遊客打造出便捷舒適的旅遊體驗。

沿線景點“連連看”

厦门迈入地铁时代 国际一流湾区美好可期

金沙書院(效果圖)

海滄灣公園

廈門最長的帶狀公園

海滄灣公園北起海滄大橋,南至嵩嶼碼頭,與郵輪中心和鼓浪嶼隔海相望,全長6.4公里,是廈門最長的帶狀公園。公園內綠植環繞,擁有休閒廣場、棧橋等設施,是一個開放的帶狀生態生活空間、公眾親水景觀帶。這裡不僅有世界一流的海岸線,公園沿線還聚集了高端酒店集群,國內辦公環境最好之一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也落戶於此。不久的將來,由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建築規劃大師王澍親自操刀設計的海滄金沙書院,也將在不遠處面世。

●站點指南:地鐵2號線“海滄灣公園站”

厦门迈入地铁时代 国际一流湾区美好可期

廈門兒童公園(鄭偉明攝)

廈門兒童公園

國內最大的非動力兒童公園

這裡就是孩子們的天堂,公園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免費開放的遊玩區佔地達6萬平方米,是全國面積最大設備最豐富的非動力兒童公園。這裡的遊玩項目已達74個,其中不乏亞洲第二座木質城堡,世界第二個、全國最長的“綠色妖怪”攀爬網,全國獨一無二的“零深度”戲水區等重量級項目。

●站點指南:地鐵2號線“海滄行政中心站”

厦门迈入地铁时代 国际一流湾区美好可期

天竺山風景區(鄭偉明攝)

天竺山森林公園

我市唯一的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位於海滄的天竺山森林公園,原始森林植被豐富,負氧離子含量極高,這裡是我市唯一的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天竺山森林公園景區規劃總面積37.05平方公里,是一個集休閒、養生、健身、科普、觀光、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度假區。相傳,天竺山森林公園中的千年古剎真寂寺,是唐朝帝王唐宣宗修身避難之處,並有龍門寺、浴龍橋、拴馬石、龜背巖等散落的名勝古蹟。作為廈門的“後花園”,天竺山已成為許多城市居民體驗慢生活的養生勝地。

●站點指南:地鐵2號線“天竺山站”

厦门迈入地铁时代 国际一流湾区美好可期

新垵古民居(鄭偉明攝)

新垵古民居

紅磚牆紅瓦頂

薈萃建築藝術精華

這裡聚集了600多棟老房子,紅磚為牆,紅瓦為頂,美輪美奐的燕尾脊和馬鞍脊特別有味道。它們不僅薈萃了建築藝術的精華,更是歷史上出洋創業者的居住地。現在不少紅磚民居的主人或後裔,仍然是海外華僑,這些紅磚民居可以說是海外華僑在故鄉的根。

●站點指南:地鐵2號線“新垵站”

厦门迈入地铁时代 国际一流湾区美好可期

日月谷溫泉渡假村(本報資料圖)

日月谷溫泉渡假村

全省首個露天園林溫泉

有“日月瑤池”美譽

全國首家同時擁有五星級酒店及4A級景區的溫泉度假村,第一個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溫泉企業;全省第一個露天園林溫泉,戶外“能量坊”首創者、全省首個擁有戶外恆溫泳池的溫泉企業……這裡,就是享有“日月瑤池”美譽的廈門日月谷溫泉渡假村。園區內散落100多口溫泉泡池,40多種特色溫泉,各有各的別緻,飛瀑泉氣勢磅礴,霧泉飄渺自在,茗茶泉清香四溢,花瓣泉美輪美奐,本草泉固本培元,加味泉清新時尚……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園區內引入200多種熱帶和亞熱帶花卉植物,數量之多、植物之珍,可以媲美植物園。

●站點指南:地鐵2號線“東孚站”

同步

海滄大橋通車20週年迎來“減負”

一份來自中國青年報關於宜居城市的民意調查報告顯示,在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看來,交通便捷性是首要考慮的宜居指標。

在廈門海滄,從坐船、坐車再到坐地鐵,交通工具的轉變,勾勒出交通發展的路徑圖,也折射出這座新城一路攀升的宜居指數。數據顯示,海滄行政區成立16年來,海滄區常住人口從13萬增長到52萬。到2020年,海滄建成區面積實現承載人口能力將達到65萬。

在海滄工作25年的李玉臣清晰記得幾十個人擠著漁船進島的經歷。他說,“1995年,我的孩子在廈大學鋼琴,週末一大早就要出門了,先是打摩的到碼頭,再坐船進島,到了島內再坐公交去廈大,來回的路程比上鋼琴課的時間還長。”

1999年12月30日,廈門海滄大橋正式建成通車,6公里的大橋,把被海水阻隔的廈門島與海滄連成通途。這座中國橋樑史上的里程碑,川流不息地打開了島內外加速融合的新格局,掀開了廈門經濟特區迅猛發展的新篇章,為海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再過幾天就是海滄大橋正式通車20週年紀念日。迎來弱冠之年的海滄大橋,生動地詮釋著一座橋繁榮一座城的美麗歷程。數據表明,今年1月,海滄大橋日均車流量16.9萬,相較於12年前日均2萬的車流量,翻了好幾倍。據統計,2018年海滄大橋全年進出島車流量佔廈門“四橋一隧”總車流量的29.2%,也就是說,海滄大橋在“四橋一隧”中最繁忙,分擔了三成的進出島車流量。

而今,高速穿梭的地鐵2號線猶如城市的動脈,不僅為海滄大橋減負,也將海滄的交通格局推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交通大框架不斷擴展,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隨著地鐵2號線的開通,海滄站在了新的高度,也有了更遠的視野。未來,海滄將繼續繪就國際一流海灣城區交通“大寫意”,聚焦重點、精雕細琢便捷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工筆畫”,為城區發展搭建強勁筋骨。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