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在东方文化里,书房是一个家中最文雅的地方,而构成这个大雅印象的区间中,诸多雅物相映成趣。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一场属于文人的雅集盛会,

必定要以琴棋书画怡情添趣,

必定要以诗词歌赋一抒胸意,

列席者文思涌动之时,

更要提笔写下心中所感,

如此,这场雅集便有了文房雅趣,

文房四艺有之,文房四宝亦不可缺。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文人书桌案头的清供之物极为讲究,

古玩奇石、盆景插花,为案头凭添趣味,

笔墨纸砚、书牍竹简,让案头布满文人气息,

无论何种清供,

单列出来都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以文房用具为例,

虽以笔墨纸砚为主,

但仍有一物不容忽视,

那就是立于案头用来束笔的笔筒。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流行于明清之际的笔筒,

造型简单,使用便捷,

是文人墨客的心头最爱之一。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

曰:“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

筒以束之,如客得家,

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笔筒是文房雅致之物。

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笔筒虽是案头“小器”,

但它包含着很多的人文气息,

细节处甚至令人叹为观止。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一个小小的笔筒,

置于案头,

帮助文人叙说他的审美心境。

同时,

也向后人展示了他们的非凡才华。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

到了明中晚期,

圆口直壁、造型新巧、

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

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

雕镌精致的笔筒取代了笔床,

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木制笔筒在明清之际亦较为常见,

有紫檀木、沉香木、鸡翅木、

黄杨木、老红木等。

技法与竹雕大同小异,一般来讲,

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

而清代木笔筒做工精致洁润,刀法细腻,意境深幽。

以紫檀笔筒为例,明式的很少采用较为繁复的镂雕工艺,

而是利用本身的色泽、纹理或棕眼加以表现,

故显得大方稳重,古朴典雅。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皇家的推崇,

也为笔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清两代都有特别喜爱附庸风雅的皇帝,

为满足自己的爱好,

自然可以倾国家之力,

不论多么贵重的木材,都可以用来制作珍玩。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明晚期,紫檀木雕会昌九老图笔筒,通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6厘米,清宫旧藏。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清宫旧藏。


用材之珍稀,

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全都是极品珍品。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清早期,沉香木雕山行图笔筒,通高15厘米,口径13/11.5厘米,清宫旧藏。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清早期,紫檀虯龙夔凤纹笔筒,高17.8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13.8厘米,清宫旧藏。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笔筒常年置身案头,

与文人朝夕相伴,

既可观赏,又可把玩,

清代扬州竹雕大家潘西风

曾在笔筒上以隶书刻款曰:

“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

笔筒有如此深邃的文化内涵,

怎能不让人喜爱?


案头雅玩,君子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