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之后封君这一爵位消失了?

港珠澳大桥总抬杠师


严格意义上将,封君不算爵位!古代爵位只有五类:公、侯、伯、子、男,是天子对大臣的封赏,用封邑的税收,作为对大臣的物质奖励。封君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对士大夫的“越权”封赏,随着封建制的消亡,封君逐渐消失,转变为对女子的封赏。

封建制下的爵位及演变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分为两大泾渭分明的模式,一种是周王朝的封建制,一种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封建制是周公发明的国家治理模式,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权治理结构,它以王室血统关系为纽带,将社会阶层人为划分成:天子、诸侯、卿、士、平民。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降格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的儿子降格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其他儿子降格为士,士其实只有一个身份,没有什么待遇,后代逐渐变成平民。

爵位是指在上述结构中,由天子封赏给诸侯的恩赐,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比如,西周初年,鲁国、晋国、虢国等王室近亲,都是公爵,受封地盘大,像楚国这样的远亲,只有男爵。

随着封建制的崩塌,秦朝以郡县制代替了封建制,皇帝代替了原来的周天子。西汉建立后,关于郡县制好,还是封建制优,大臣们经过反复争论,最后搞了个“混搭制”,部分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在其余地区实行郡县制。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从“王”变成了“皇”,“王”事实上变成了一种封爵,反而公侯伯子男慢慢式微。到后来,“公爵”基本上沦为荣誉称号,侯爵和伯爵也用的比较少,子爵和男爵几乎消失。

王莽和刘秀在位的时候,曾经想恢复西周分封模式,取消王爵,都没有成功。

西周的分封,与后来的分封有很大区别,西周是“实封”,即对封地拥有治理权,土地所有权归周天子,行政治理权归诸侯。自西汉以后的诸侯,慢慢演变成“虚封”,即只享受封地的食邑,不享有治理权,相当于当地的一名‘食客’。清朝干脆连“虚封”都没有,爵位没有对应的封邑。

这个演变,其实就是中央集权的需要,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影响到中央政权的安危。最典型的就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及明朝的“靖难之役”,都是诸侯王尾大不掉,为害中央的典型。

封君的诞生及消亡背景

那么,封君是怎么回事呢?其本质是诸侯们的越权行为,是孔子所说的“礼坏乐崩”的具体体现!

本来,天下的土地只有一个主人,即周天子,所以,分封是周天子的特权,诸侯只有治理权,没有对土地的拥有权。

随着周天子的权威逐步丧失,诸侯们都不鸟周天子,把自己从土地的管理者,直接变成了土地所有人,直接把周天子从土地证上踢出去了!如此一来,诸侯们也拥有了对土地的二次分封的权力!

不过,公、侯、伯、子、男虽然份量不一样,但是属于一个级别,显然不能分封给卿大夫们,那不等于自降身份了嘛。于是,他们就创造了“封君”这个新名词。

历史上获得过封君的人很多,比如商鞅本姓“卫”,因为封君,封地在“商”,称商君。赵奢被封“马服君”,白起封“武安君”,还有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等等。

封君又是怎么消失的呢?当然是封建制消亡的结果,连公侯伯子男都显得多余了,封君的意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封君并没有完全消失,它的身份转变了,变成了对女性的分封专有名词,性质等同于男性的封邑。获得这个封赏的通常是公主、皇帝的外戚,及勋臣的妻室。比如,汉宣帝曾封其外祖母王妄人为“博平君”。


寻根拜祖


传统的五等爵位是公、侯、伯、子、男,君这个爵位是战国时期的特殊产物。通常爵位是公、侯、伯、子四等的都是诸侯,所谓诸侯是指独立建国的一国之君。进入战国时代后,各个诸侯国都在推行郡县制,普通官吏的俸禄都是国家直接发放粮食、布匹、金钱等。对于一些有特殊功劳的功臣或者王室子弟,则可以封君,封君是有食邑的一类功臣或王室宗亲。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下一层级是卿大夫阶层,他的收入并非国家发放,而是从封地取得。比如晋国的六卿都是占有大量封地的卿大夫,他们为晋国效力,取得的报酬就是封地,功劳越大则封地越多。卿大夫对封地有绝对控制权,封地内的一切事务皆归领主所有,类似于一个国中国。战国时代封地制度被冲击,郡县制被大量推广,卿大夫们的收入大部分变成由国家发工资。为了过渡封地制和俸禄制,出现了食邑制,也就是领主在封地内仅仅享有一定的经济特权,其他权利则归国家所有。

战国时代的某某君,通常都是有大量食邑的,比如卫鞅被封在商於郡,号称商君,那么卫鞅在商於郡就拥有经济特权。信陵君魏无忌的食邑在信陵县,平原君赵胜的食邑在平原县,孟尝君田文的食邑在薛城,春申君黄歇的食邑在淮北十二县。封君拥有在封地内的经济特权,就会养门客,这些门客只吃不生产,他们吃的、用的都是压榨封地内的百姓。比如田文号称有三千门客,他们只消费,不生产,长期以往就会对封地内的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所有的封地都被取消,食邑制也被废除。皇室子弟、人臣功勋自有国家赏赐,他们都领国家俸禄,而不能去压榨百姓。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加上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位,已经满足国家的需要了,因此封君这一爵位被取消。汉承秦制,封君被取消,但是食邑制被保留,用于犒赏皇亲国戚以及人臣功勋。封君的消失反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应了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


大秦铁鹰剑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69600078d759bc3ad3c\

妖鬼杂谈录


非也。

最少XX君在汉代没有消失,只是数量少。

刘秀当皇帝之后,追汉宣帝为祖父,汉元帝为父,本生父刘钦为南顿君。

早一些,汉宣帝封外祖母为博平君。而东汉桓帝封邓皇后母亲为长安君。

唐代颜师古解释:封君——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


四川達州


准确说,封君不能算作一级爵位!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爵位,是在秦国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度时才形成定制的。在此之前,列国对于爵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或者说制度。周武王、周成王分封天下时,仅仅是将诸侯分为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并没有具体到诸侯以下。而公侯伯子男也只是政治待遇和封地大小的区别,无论公侯还是伯子男,都属于诸侯,这和后来的爵位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周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理论上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诸侯的封地也不例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土地所有权归周天子,诸侯只有土地使用权。因此,周初的诸侯是没有权力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的,分封是周天子一人独享的权力!但是,随着周天子的日渐式微、尤其是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开始被诸侯吊打。在郑庄公那一箭将周天子拉下神坛之后,周天子在诸侯眼中已然是威信扫地,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在周天子地位逐渐衰落的同时,诸侯们的各种僭越也在慢慢出现。先是用九鼎八簋陪葬,再是违制驾六……最后诸侯们连周天子分封的权力也越俎代庖、僭越代劳了。于是,封君开始出现了。诸侯们将自己的封地进行二次分封,分封给卿大夫。但是,这些人虽然有封地,却不能算作诸侯,而且诸侯们也不愿意自降身价、给卿大夫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权利!最终,这些被分封的卿大夫们有了一个新名字——封君。说直白一些,封君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表现,是一种赤裸裸的僭越。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大规模推行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封君也随之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在二十等军功爵系统中,最高爵位是彻侯(汉朝为避汉武帝帝讳改称通侯、列侯)而不是封君。在过渡时期,秦国曾短期出现过军功爵与封君并存的局面。如“战争屠夫”白起,因为军功被封为了武安君,而与其同时期的秦昭襄王的亲娘舅魏冉却被封为了穰侯,置白起于死地的范雎也被封为了应侯。但是,二者并没有高低之分,都属于仅次于秦王最高等级。



秦一统天下之后,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加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分封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最终被取消。此后,彻侯只享受封地供养、不再获得实封,其封地也不再是国中之国,基于分封制的封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汉承秦制,众所周知汉王朝延续了秦王朝的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但是在汉高祖刘邦正式称帝之前,尤其是楚汉之争爆发前后,刘邦因为名分的限制,不便给下属封王、封侯,封君曾经作为王侯的替代品再次出现过一段时间。如著名的“高阳酒徒”郦食其就曾经被刘邦封为了广野君。不久之后,随着刘邦称帝、大封异姓诸侯王与列侯,封君的历史使命也正式宣告终结。



但是,封君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变成了汉王朝贵族女性的一种封号。如汉武帝同母异父的亲姐姐金俗,就曾经被汉武帝封为了修成君。后来历朝历代皇家宗女等级中的郡君、县君、乡君等,实际上也是源自于最初的封君。换言之,直到清亡,封君的变体——郡君、县君、乡君依然存在。只不过,早已不是最初的那种实封封君了……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换了一种说法,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小样换了一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如果说在战国时期你遇到秦国的国君,你会怎么称呼他?秦王,当然也可以,只不过这种称呼呢,有点儿僭越了,也就是把秦国的国君说的有点儿太超前了,这是要遭到其他诸侯的抨击的,要不然在战国早期相王怎么会那么流行呢?

一般来讲,秦国的国君一旦出去的话,普通之间的朋友或者是国君与国君之间都相互称为君,比如说秦国的国君,那就是秦君,宋国的国君那就是宋君,所谓的封君也就是封王。

当然在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肯定就是武安君白起,与其说他是武安君,倒还不如说她是武安王,但是王这个称谓确实有点儿太过于僭越了,当时的周天子就是周王这个时候你如果成王的话,你和周天子并列了,那简直就是污蔑周天子,虽然周天子已经不值几个钱了,但是你这么做肯定会遭到其他。他国家的抨击,然后成为其他国家攻打你的一个借口,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当然得好好的想另外一种办法规避掉这个清尾,所以就把它称作为君,武安君白起也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封君和蜂王这两个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君虽然是王的意思,但事实上相比较于那些独立地王或者是裂土封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那就是军虽然也拥有称王的权利,可是并不是跟当时的国家的国君平起平坐,还是处于一种上下级,而他所拥有军队土地仍然还是归这个国家管理,这和在这之后拥有着普遍的自治权的那些诸侯王来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方面是得益于战国时期的这种特殊的环境,因为在那个时候诸侯之间互相攻讦,在这种情况之下创造了大量的战功,一旦有些人功劳大到原本的那一套功劳制度已经没办法满足她的时候,就只能够拿这套说辞来堵他嘴,或者是来安慰一下她,所以封无可封,便封为军。

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导致了这些,即便被封作为军的人,虽然拥有着和国军平起平坐的权利,可以划归一片土地归自己所有,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诸侯,但是有碍于外面特殊的环境以及其他的诸侯都提着菜刀想砍死你的那股劲头,你最好还是死死地抱着您自己的祖国,所以这些人通常来讲,不会离开自己的祖国,而自己也不会像后来那些独立的诸侯王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诸侯,悬挂于自己的祖国之外,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