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为什么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克兰却走到了如今地步?

大雪如涛风如刀


这个问题要一份为二来回答。

第一,作为格鲁吉亚人的斯大林,以及乌克兰人的勃列日涅夫在他们主政苏联时期,他们没有对自己的家乡在政策上有多大的倾斜,也没有花大力气造福桑梓之地,使得当地的人民享受到所谓的皇亲国戚的感觉。


斯大林也好,勋章狂人勃列日涅夫也罢,他们的国籍都是苏联,他们首先是苏联人,其次再是加盟共和国的人,他们的职务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高领导人不是加盟共和国的领袖,他们担负着整个苏联的职责,为全体苏联人负责,而不仅仅是家乡的人民。

他们之所以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成为这个红色帝国的掌门人,在于他们有引领整个苏联前进的能力与眼光。尤其是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更是凭借百折不挠、坚毅不屈的性格,一个人扛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和整个纳粹集团硬怼!

在斯大林以及勃列日涅夫同志执政期间,他们很好的平衡了造福桑梓与全国一盘棋的关系,他们没有因为桑梓之地而对于格鲁吉亚,或者乌克兰过分关注。

单纯的为了领袖家乡,而给予政策上的特权这是一种很低级的,甚至可以说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再者这两位领袖在执政期间在苏联国内拥有极高的威望,为了维持自己这种在全国全党内能够左右一切的威望,他们的政策更是力求公平公正,哪怕是矫枉过正,也更不会因为自己的家乡而使自己的形象受到影响。

所以说这两位领袖执政期间,他们的桑梓之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没有收受到过分的关注。当然底下那些为了讨好领袖而采取的小动作肯定也是有的,但是这些对于整个苏联的大局造成影响,同时也能够让家乡人民获益,这也是领袖们喜闻乐见的。   

至于为什么如今的俄罗斯与乌克兰、格鲁吉亚之间关系如此之差呢?应该从多方面理解。

第一是常年和俄罗斯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些摩擦,同时俄罗斯历来的霸道作风,尤其是对领土的贪婪,这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一直就很不爽。


在苏联时期,由于政策失误,使得东欧大粮仓乌克兰出现了大饥荒。在这次饥荒中苏联领导人应对失策,没有全力赈济反而催逼更甚,甚至不允许饥肠辘辘的乌克兰人投亲靠友逃避灾难,可怜的乌克兰农民只能呆在家里,接受活活饿死的命运,这使得乌克兰人口骤降,死亡高达七分之一。

可以说当时斯大林的政策已经不是失误了,用现在的话说是在制造人道主义灾难,这是在犯罪!事实的真相被苏联政府整整隐瞒了几十年,直到苏联解体相关真相才得以披露。知道真相的乌克兰人民,自然要将愤怒发泄在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人的身上,这就使得原本就也不怎么样的俄罗斯人的形象更加崩坏。

格鲁吉亚也差不多,格鲁吉亚是被加入苏联的,很多人并不愿意,一直就有很强的离心力。在二战中一些人更是和德国人合作,甚至加入了纳粹军队。

当然,按照斯大林的性格,在秋后算账的时候,他们也遭受到了疯狂的报复,那时候斯大林可不会顾及到这些都是自己的老乡,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这就在格鲁吉亚人心中留下了很强的阴影。

正因为苏联时期种种的黑历史被翻了出来,在苏联解体后,经过别有用心人的挑唆,许多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对于俄罗斯的感官极差。其实这些矛盾在苏联时期也一直存在,只是由于有强大的外敌,整个国家面对外界强大的压力,他们暂时放弃了民族仇恨,为了国家大义而负重前行,一旦这个苏联大集体不存在了,失去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于是,原本在冰层底下的各种各样的龌龊,就浮出了水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甚至包括当时的俄罗斯,都厌倦了苏联式的共同贫困,他们羡慕西方人的生活,所以集体向西看,向西方学习,欢迎西方投资,而西方国家适时积极介入这一地区。

然而,拿西方的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必须得有投名状,最好的投名状就是围堵俄罗斯,所以在西方的花言巧语之下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纷纷和俄罗斯翻脸,然而,搞笑的是当俄罗斯入侵这两个国家的时候,西方国家可没有他们标榜得那么仗义没有人出手援救,毕竟这两个国家只是西方棋盘上的两颗过河卒子,他们的生活的好坏并不但西方的计划之内,西方关心的是他们能够围堵俄罗斯,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给俄罗斯添堵而已。   

所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交恶,一方面是有苏联时期造的孽,另外一方面是有外部因素造成的。


历来现实


有一个有趣的冷知识,斯大林不是俄罗斯人,而是格鲁吉亚人。希特勒也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当然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是拿破仑——拿破仑不是法国人,而是意大利科西嘉人。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家乡哥里市市中心的广场为斯大林建造了一尊高8米,重5吨的雕像,纪念这位伟人。可是在2016年6月的一个晚上,格鲁吉亚人却把这座雕像秘密拆除。

格鲁吉亚当时的总统萨卡什维利甚至在讲话里说,在21世纪的格鲁吉亚,斯大林的任何纪念物都不会立身之处。

按说,格鲁吉亚出了这样一个大人物,作为家乡人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可为什么格鲁吉亚人反而对斯大林如此不敬呢?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格鲁吉亚人对斯大林没有爱,那是因为他当政期间,没有为家乡额外带来什么好处。

与苏联其他加盟国不同,格鲁吉亚是被迫加入苏联的。加入苏联以后的格鲁吉亚,独立倾向一直很严重,可是斯大林却对格鲁吉亚的独立运动予以坚决的镇压。二战期间,格鲁吉亚很多人投靠德军反攻苏联,在二战胜利后,这些苏联的“叛徒”自然也不会得到斯大林的轻饶。斯大林当政期间,格鲁吉亚不仅没有获得什么甜头,反而在镇压和清洗下有许多人头落地。


那么为什么斯大林对家乡人民如此无情呢?

(格鲁吉亚景色)

常言说,板凳决定立场,屁股决定脑袋。作为红色苏维埃领导人,斯大林是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而共产主义讲的是国际思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都是同志,是不分民族和地区的。他们早就把自己看做这个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早已融入这个大集体,不仅已经忘记自己的民族属性,而且也会有什么家国情怀。

马克思的民族观就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更反对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

在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也一样,都没有为自己的家乡谋求过什么利益。作为乌克兰人的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没有给乌克兰任何政策偏袒。

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作为前苏联的领导人,领导着一个多民族国家,应该时刻在为民族团结殚精竭虑,而决不会自己给自己添乱,去偏袒、照顾哪个地区。如果自己那样做了,上行下效,下面有权的公仆纷纷仿效,那不是制造民族矛盾吗?


所以,斯大林执政长达29年,勃列日涅夫也执政将近20年,但从来为没有用权力家乡谋取过任何好处,家乡人也许会不理解,但他们作为苏联领导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现在的处境为什么这么“惨”,和俄罗斯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尴尬的原因,其实跟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无关。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处境都非常相似。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被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而且乌克兰的东部地区也有分裂出去的可能。


乌、格两国与俄罗斯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政府选择了亲西方的路线,先后提出要加入北约。两国一旦加入北约,肯定会在国内部署北约的进攻性武器和反导系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边境线都直接与俄罗斯接壤,俄罗斯觉得自己被北约逼到了墙角,才主动出击,惩罚格鲁吉亚和乌克兰。

因此,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现在的处境跟两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有关,可不能算在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头上。


小约翰


斯大林对格鲁吉亚人和格鲁吉亚人对斯大林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斯大林对于格鲁吉亚人的态度


很奇怪的是,斯大林喜欢格鲁吉亚,但是不太喜欢格鲁吉亚人。

斯大林生长在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开了一个皮靴作坊,雇佣了一些工人,后来父亲的生意砸了,当时的小斯大林和全家人都饱尝了破产的屈辱。

斯大林在一战的时候被强行征兵,征兵完了在被流放期间,他没有选择同乡人,而是选择了车臣人来保护自己,即便是革命胜利以后,斯大林依然选择信赖的是白俄罗斯人。

我猜想斯大林不信任格鲁吉亚人,极有可能和斯大林小时候受过的精神创伤有关。


格鲁吉亚人对斯大林的态度


很奇怪的是,格鲁吉亚对斯大林有相当高的评价。

1956年,赫鲁晓夫搞了《秘密报告》,大家也都知道,秘密报告基本上就是对斯大林的批判,在赫鲁晓夫的报告下,斯大林成了一个“白痴,心眼狭窄,爱猜疑,心理性格无常”的暴君。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后,进行了大规模平反,破除个人迷信,按道理说是好事。


但是非常让人意外的是,在苏共二十大以后,斯大林本来已经从报刊上消失了,在3月5日,也就是斯大林逝世的三周年纪念日,突然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爆发了一场混乱,起因就是斯大林的忌日居然毫无表示。


当时数千人从四面八方到第比利斯的广场上游行,为斯大林纪念碑献花圈,3月7日,大批大批的学生高喊着:“光荣属于伟大的斯大林”。


3月8日的时候,仅在格鲁吉亚中央委员会大楼就聚集了一万人,他们要求悬挂国旗和斯大林肖像,到了3月9日,第比利斯已经混乱不堪,大街上拥挤了8万人,游行集会者高喊:

  • “打倒布尔加宁”

  • “莫洛托夫当苏联总理”

  • “伟大的斯大林万岁”

  • “打倒赫鲁晓夫”


有些格鲁吉亚人要求为贝利亚恢复名义并且撤换赫鲁晓夫,深夜的时候,格鲁吉亚示威者开始占领邮电大楼,并且往开往莫斯科的火车扔石头,一边扔一边高喊:“俄国狗”。


赫鲁晓夫终于忍不住了,动用了军方进行了清场,驱散人群实行军管,这个事情给赫鲁晓夫很大的触动----斯大林杀的格鲁吉亚人比杀的俄罗斯人多的多,斯大林从来优待过格鲁吉亚,为什么格鲁吉亚人那么爱戴斯大林?


这就是苏联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第比利斯骚乱事件。


实际上这有很复杂的民族心理,格鲁吉亚人把斯大林视为一个民族英雄,斯大林死了以后,有些本来反对斯大林的格鲁吉亚人也开始为斯大林辩护,很大程度上是民族感情的问题。

赫鲁晓夫在事后评论这一事件的时候说:“斯大林和贝利亚都是格鲁吉亚人这一事实,在格鲁吉亚引发了民族主义情绪,而这种情绪得到了孟什维克和民族主义分子的支持”。


至于现在的格鲁吉亚人,我在QUORA上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一种格鲁吉亚人认为斯大林历史上就对格鲁吉亚人不好,特别讨厌他,有的认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的民族英雄,并且嘲笑了那些“妖魔化斯大林的宣传”。


李建秋的世界


先举个比较近的例子。提起“殉国”的,咱们中国古代有殉了大宋的、大元、大明;近代有殉大清的;现代西方有殉第三帝国和希特勒的;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人殉了苏联,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

就是下图这位。“八一九政变”(苏联一些高层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除掉叶利钦,最终失败)主角之一,有克格勃背景的,苏联内务部长鲍利斯·卡尔洛维奇·普戈。

这老头性格刚烈,政变失败后,与老伴一起双双开枪自杀,殉了苏联。这也真是想不开,实际上,参与“八一九政变”的高层,基本只关个两三年就给放出来了,之后还发退休金(按时与否就不好说了)。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普戈部长是个拉脱维亚人。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这三个波罗海国家却是最早脱离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从1987年就开始闹腾,在苏联解体前就已经宣布独立)。

如今,拉脱维亚更是不亚于乌克兰、格鲁吉亚的“反俄急先锋”。

独立后的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立陶宛争抢着加入了北约。从此,只要一提反俄,这三个国家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亢奋,还多次主动邀请美国去建军事基地。北约也经常去拉脱维亚搞个轰轰烈烈的军演。

这让普戈部长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不难看出,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和殉国的普戈部长两口子,他们对于权利和理念的强烈执着,早已经压过了自己从哪里来的考量。在他们眼里,无论是格鲁吉亚、乌克兰还是拉脱维亚,那都是苏联,苏联是自己控制下的国家,所以都是自己的,哪还用分这儿、那儿的。

换句正式的话说,以血缘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以归属感为基础的国家认同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维度也是不同的。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代表这个国家利益的统治者或高层领导不一定来自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但是他们的言行和决策却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利益,体现的是苏联意志。

比如二战中,政委发起冲锋,都高呼——“为了苏维埃,为了斯大林,同志们冲啊”,然后红军们乌拉乌拉的玩命打。估计谁都不会有闲心考虑~“斯大林老家是格鲁吉亚的,是不是能代表苏联”这种问题。

但是,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矛盾和恩怨也是有的,几乎和苏联的历史一样长。

这些国家里,乌克兰是十月革命后主动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不成想,几场就轰轰烈烈的运动后,乌克兰从东欧粮仓,世间乐土,一下子坠入了饿殍遍地的人间地狱。

比如,骇人听闻的“乌克兰大饥荒”和席卷全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在饥荒中,政府不但没有专门的救助行动和政策倾斜,反而变本加厉的征收粮食、谷物、牲畜,禁止农民将任何农产品据为己有,否则就是反革命,会被处以重罪。还封锁了乌克兰周边的交通线,禁止人们外出逃荒。任何未经许可,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逮捕。结果,有地区整村的农民饿死家中。

这段历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隐瞒,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昭之于天下。在一片沃土的乌克兰,1932-1933年间,大约饿死了总人口的1/7。

格鲁吉亚是身不由己“被加入”的;而拉脱维亚等地中海三国则是在1940年,苏联开辟东方战线的行动中,作为对纳粹德国的缓冲地带,被武力胁迫着,强行并入苏联的。

所以,二战中,这些国家的一些民众把德军当成了“解放者”,想希望借助德国力量摆脱苏联控制。据统计,二战时期,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大加盟共和国,就给纳粹党卫军提供6万兵员...

从历史上看,这几个加盟共和国本身就“不安分”,有背叛苏联的前科。战后,还因为“倒戈”行为,遭到了斯大林狠狠的“清算”,大批原住民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挖矿,或者哈萨克斯坦摘棉花。

之后,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帝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西方世界被定义为苏联人民的最大威胁。此时,各加盟共和国,200来个民族,团结在红旗下共建社会主义苏联,民族矛盾被伟大的共同理想弥合了,各种利益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基本谁都不会多想(当然也有“想太多”的,内务部会及时让他们闭嘴)。

然而,苏联始料不及的解体,让维系诸加盟共和国和诸民族团结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几代人奉为真理的思想理论被推翻,导致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的思想一下子陷入混乱。

加上西方所谓的“和平演变”,自由民主的大旗加上与俄罗斯的新仇旧怨,再对比自己困顿的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对苏联的各种仇恨涌上心头。

这种情形下,一切矛盾都被放大,拿来说事儿,渲染与俄罗斯的仇恨。比如,乌克兰大饥荒被别有用心的人士给定义成了“成苏联蓄意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个其实有点过了,毕竟,这场运动中,从伏尔加河,到高加索山脉、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还有远东地区,全苏联人民都是受害者。

此时,美国看准时机,通过了《自由援助法》,意在通过经济技术等手段,向原来的苏联成员国提供援助。潦倒困顿的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前面提及的波罗的海三国一下子都高兴坏了,一屁股坐到了西方的大腿上。

当然了,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既然你拿了我的好处,你就得从了我。加上各种新仇旧怨,颜色革命席卷东欧大地。

不过,事实证明,跳着脚跟俄罗斯唱反调,拼命巴结西方国家的政策,说好听了是“远交近攻”;说难听点就是“缺心眼”,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遭了大罪,被国际社会耻笑。

而西方的那些表白也多是磨嘴皮子,雷声大,雨点小。

比如,早些年的南奥塞梯冲突。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了正面军事交锋。格鲁吉亚求北约出兵帮忙,竟然遭到了拒绝。最终,格鲁吉亚失去了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控制。

还有乌克兰,跟俄罗斯较量的结果是,不仅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就连刻赤海峡也为俄罗斯所控制。

期间还被俄罗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断过几次油气。甚至俄罗斯已经规划好了,绕开乌克兰直接向欧洲供应管道天然气,彻底给乌克兰“断气”。

在能源方面,欧洲国家都被俄罗斯掐着脖子过日子,生怕招惹了毛熊给断了油气。所以,欧洲各国也是一副让乌克兰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几乎没怎么真正出力帮衬。目前来看,这几个国家貌似要在反俄的路上走到黑,用一个伟人作为民族间情感的纽带可是真行不通。除了前面提及的几位老男人,还有个女英雄,搞得也很尴尬。二战中,乌克兰虽说出了大量“苏奸”,但也涌现出了不少英勇的游击队员、战斗英雄。

比如下图这位,土生土长的乌克兰女青年柳德米拉(1916-1974)战前是基辅国立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战后,作为苏联排名第一的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同学成了柳德米拉少将。

然而,作为战斗英雄,关于柳德米拉保卫的是苏维埃还是乌克兰,近几年竟然还产生了争议,甚至有被打压和边缘化的危险。

是不是这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怀疑,柳德米拉在隐蔽中执行狙击任务时,心中会默念:“为了苏维埃,为了斯大林...”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词,能够十分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众所周知,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二战之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时间最久的勃列日涅夫则是乌克兰人。但是,两个人在任期间,无论是格鲁吉亚还是乌克兰,都没有因此享受多少“朝中有人”的好处。

苏联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尤其是成为一国领袖之后,他们考虑的必然是整个国家的利益。给予自己的家乡特权或者特别的好处,是十分狭隘的,也不符合一个政治人物的基本操守。反过来说,如果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真的只站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话,他们也不可能最终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功成名就之人,回馈乡梓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哪一个大人物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会被家乡和家族的人戳脊梁骨。但是中国形成这种习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所致,将其套在苏联乃至西方社会上,是极其不恰当的。

斯大林

从安土重迁、思乡心切、大一统状态的中国不同,一直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的西方,更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君择臣,臣亦择君。对于西方优秀的人物而言,他们出身之地,并不是他们选择效忠君主的理由,谁能给他们荣华富贵,能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才是第一位的。

例如在沙俄时代,沙俄军队中有许多出身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的将领,但是他们带领沙俄军队打起他们的母国,却从不手软。包括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军事强人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是如此。

拿破仑最初的梦想是家乡科西嘉能够独立,但是成为法兰西皇帝之后,他再也不提这件事,而他的家乡科西嘉岛,也并没有因为他获得多少特权和好处。同样,战争狂人希特勒虽然是奥地利出生,但希特勒显然从未表达多少对奥地利的热爱,将奥地利并入德国之后,奥地利显然也并没有因此获得多少特殊好处。

拿破仑

因此,对于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而言,他们着眼的全局永远是,也只能是以苏联为出发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是他们的家乡和出生地,但也仅此而已。

甚至为了国家和个人权势,关键时刻,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也丝毫不手软。例如在斯大林时代,斯大林明明是格鲁吉亚人,他反而执行起沙俄时代的大俄罗斯主义不遗余力,竭力消灭苏联境内少数族裔的民族特点,格鲁吉亚也没有丝毫例外。

勃列日涅夫

甚至如果我们阴暗一点想的话,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这样的态度显然也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因为如果真的强调出生的国家和民族的话,苏联一旦解体,他们最多也只是一个小国的领袖而已,与世界两极之一的超级大国苏联最高领导人相比,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很显然,大国领袖和小国总统,任何人都会选择大国领袖。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自然也不例外。


鸢飞九天2018


这个问题看似匪夷所思,实则莫名奇妙。

因为虽然地球人都知道,斯大林来自格鲁吉亚,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但他们首先是苏联人。

这就相当于领袖虽然来自湖南,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汉子,但领袖首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所以籍贯问题根本就不能作为国家领导人意志转移的唯一参考,虽然理论上他们都有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的高昂热情,但无论斯大林、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他们的最终目标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

建设一个强大的苏维埃!

格鲁吉亚与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虽然有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样的紧密交集,但他们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咎由自取。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形同水火的悲剧,和三国在历史上的纠葛密不可分。

今天的乌克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东欧平原上,南邻黑海,西部和巴尔干半岛及中欧平原相接,东部和俄罗斯山水相连。

今日的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部,北部和俄罗斯隔山而邻,西濒黑海,东部和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连,南部紧靠土耳其。

历史上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都处于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交界地带,因为战略地位如此险要,所以这两个地区也是两大帝国殊死争夺的区域。为了击败彼此,双方在300多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12次战争。而最终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不断衰落,而沙俄则不断崛起,最终成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实际统治者。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命运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现转机。由于共产主义导师列宁“民族自决”的政策,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所在的大高加索分别独立建国,但很快“自愿”以加盟国的形式加入苏联。

作为列宁共产主义革命的“试验田”,事实上俄国成为“民族自决”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很多俄国土地上的大民族分别建国,等于事实上分裂了这个国家。虽然很快这些民族建立的国家就以加盟国的形式“自愿”加入以俄罗斯为主体的苏联,但本质上已经是一群国家的集合而不是俄国这一个国家。

因此,今天的列宁在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远不及极力维护“大俄罗斯”主义,压制其他加盟国的斯大林高大。

因为斯大林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就竭力抵制列宁承认加盟国权利的政策,避免苏联的分崩离析。而且为了增强苏联的凝聚力,斯大林重拾“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因此苏联实际上成为大号的俄罗斯。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斯大林来自格鲁吉亚,还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来自乌克兰,他们都曾经属于俄国,也就是苏联。在作为格鲁吉亚人或是乌克兰人之前,他们首先是俄国人,也就是苏联人。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为自己的家乡单独谋取更多利益,因为整个苏联都是他们的家乡。

在加上“大俄罗斯”主义的长盛不衰,包括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首先要从苏联的整体利益考虑,自然不会为了自己的家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为了维护苏联的整体利益,身为格鲁吉亚人的斯大林虽然给家乡谋求了很多利益,但对于格鲁吉亚的分离倾向也进行严厉镇压;今天的俄罗斯人,虽然对赫鲁晓夫将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赠送”给乌克兰颇多争议,但从斯大林划地给哈萨克斯坦想要俄化哈萨克斯坦的角度来看,后人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是赫鲁晓夫对家乡人的阴谋。

而正因为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家乡人如此“薄情”,或者说因为他们坚持的“大俄罗斯”主义对这些领导人的家乡如此不友好,因此在苏联行将就木时,格鲁吉亚、乌克兰就和俄罗斯一道,成为瓦解苏联的急先锋。

而苏联解体后,无论乌克兰还是格鲁吉亚,都与俄罗斯关系剑拔弩张。尤其是格鲁吉亚,在2008年因为南奥塞梯问题和俄罗斯大打出手,直接导致两国势同水火,格鲁吉亚随后也退出了独联体。而今天的格鲁吉亚,仍然是俄罗斯境内车臣的幕后支持者;而俄罗斯在控制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基础上,还挟持着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共和国。

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命运更为坎坷,虽然没有和俄罗斯发生正面武装冲突,但克里米亚半岛的“得而复失”,不仅使乌克兰在国际社会颜面尽失,更让乌克兰在黑海地区几乎失去了所有主动权,陷入极其尴尬的战略被动局面。

而两国之所以都被俄罗斯“欺负”,其直接原因是因为俄罗斯的“霸道”,根本原因是对自己战略要冲地位的认知严重错位。

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格鲁吉亚,因为在历史上深受俄罗斯欺凌,所以在好不容易争取到民族独立,且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情况下,他们天真地认为投靠西方,比如北约,就能够高枕无忧。特别是2008年的格鲁吉亚,正是自恃有北约撑腰,结果被俄罗斯暴打。

因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地处俄罗斯的家门口,因此北约国家即便有心,也基本无力。而俄罗斯为了守住最后的底线,敢于和任何想要夺走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人做殊死搏斗。

所以,即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大不如前,但在北约和欧盟“东扩”咄咄逼人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了守住底线不惜以命相搏,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就是俄罗斯的底线。

可惜,无论乌克兰还是格鲁吉亚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们依然认为将他们耍得团团转的西方国家终有一天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救它们,特别是竭力一路向西的乌克兰。

所以,俄罗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今天,是历史和现实等多种作用的结果,和斯大林、赫鲁晓夫及勃列日涅夫没有直接关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很多专业人士说的太复杂了。

很简单的一句话, 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需要有强人来领导。

如果现在的格鲁吉亚领导人是斯大林,乌克兰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那么他们肯定不会走到现在的地步。


苏霍姆林斯基


或许我们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东亚区域,与欧美相比,人员流动相对固化和保守,所以历史上很少有大规模外国移民人口存在。因此对这个问题疑问很多。

木叔介绍一下自己的态度:

第一,不只是斯大林和勃烈日涅夫,很多西方人的祖籍和如今的国家都不一样的。特别是不少西方国家都是移民国家,人口来源五花八门,如果完全按照他们祖籍国来评论他们的对外政策,这显得太“狭隘”了。

举几个例子吧!

特朗普的祖籍是欧洲,好象是奥地利还是德国,但是也没见他的很多政策一定要倾向于欧洲。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摩擦领域,双方也经常剑拔弩张。

甚至在保卫欧洲安全的北约军费分配问题上,特朗普也不依不饶,要欧洲人掏更多的钱才行。

所以他的施政和特朗普是哪里人丝毫没有关系。

奥巴马的祖籍还来自非洲,也没见他对非洲有多么关心和照顾。当地该贫穷还是贫穷。

道理是一样的。

数百年来欧洲人的版图变化无数,欧美的世界贸易体系也让人员流动空前加强,所以祖籍对欧美人而言,似乎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是一个符号罢了。

否认美国作为移民社会,每个总统都照顾自己的祖籍国,那不乱套了么?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和一致的美国利益,美国的存在甚至都没必要了。

甚至不只是西方,中东也一样。

以色列的很多高层,要么来自俄罗斯、要么来自波兰、德国,还要来自伊朗祖籍的。但以色列和伊朗差不多兵戎相见吧!

伊朗也一样。

伊朗最高宗教领袖是哈梅内伊,他不是波斯人,而是阿塞拜疆人。

第二,苏联的例子其实更多是当年扩张的结果。比如斯大林、勃烈日涅夫的政策等,他们都是历史上沙俄扩张的产物。

如果没有苏联当年的版图扩张,相信乌克兰也好,格鲁吉亚也好,会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无论他们对俄罗斯是好是坏,那都是自己选择的问题。

而加入苏联,其实是被迫的。这和西方人员自由流动不同,是没有选择的,几乎就是一种比较强制性的融合。

这种人为创造的融合,当然要在内部消除一些彼此的差异,所以高层的来源也符合这个原则。

不只是高层来源,其他很多问题都要打破内部边界。比如赫鲁晓夫竟然能随便把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轻易划给乌克兰。这也是类似的“内部一家人”的观念,打破边界的做法。

而这种人为的融合其实缺乏必然的必要性和自由性,所以内部出现问题后,就会产生极大的挑战。

乌克兰问题就发端于这种非自由的融合。格鲁吉亚的问题也是类似,也是有领土争端存在。


你如何看待西方的这种现象?


木春山谈天下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局势很紧张,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在阿根廷参加G20峰会,似乎并不把与乌克兰的地缘冲突放在心上。

普京的底气来自于俄罗斯目前的实力明显要强于乌克兰,而且2008年俄罗斯在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以碾压下的优势战胜格鲁吉亚,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的强硬实力。

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第一维护的是苏联的利益。可以类比奥巴马,他是非洲裔,他是美国总统,要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

苏联时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都是苏联的联邦国家,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但斯大林是苏联领导人,他的认同是苏联,所要维护的是苏联的利益,因而在面对格鲁吉亚有分离出来趋势的时候,斯大林对格鲁吉亚采取的是更为强硬的措施。

勃列日涅夫的情况也是如此,他虽然是乌克兰人,但他更是苏联领导人,首先维护的是苏联。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

到了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都从苏联分离出去成为主权国家。他们与俄罗斯的冲突也是一直在,格鲁吉亚主要是由于南奥斯库的独立问题,而与俄罗斯产生冲突。而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乌克兰想要摆脱俄罗斯的霸横,因而与西方走得更近,两个国家的冲突一直存在。

你觉得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会如何收场?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血缘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以归属感为基础的国家认同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维度是不同的。一个民族国家可能是单一民族但是更多的是多民族国家,而代表这个国家利益的统治者或者是领导人不一定来自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但是他们的言行或者决策却代表着整个民族国家的利益,体现主权意志,不单单代表本民族的利益。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首先是苏联领导人,然后才强调民族特质。

(认同不同不能比较)

前苏联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遗产和土地,但是相对比与俄罗斯帝国的民族同化政策而言要开明那么一些。让那些被俄罗斯帝国所征服的民族实现名义上的自决,但是对于其领土主权的控制却并不松懈,带有着鲜明的大俄罗斯主义特色。在对于部分带有分离主义倾向的民族仍然实行者民族歧视和高压政策,尤其是那些本身在历史矛盾不断而且文化信仰与俄罗斯迥异的民族,比如:车臣人。

(前苏联)

由于俄罗斯民族本身就带有着草原民族的特有的征服欲望,周边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基本都是通过征服的手段将其纳入到俄罗斯帝国之中的,但是这些民族本身还保留着本身独特的民族印记和特质,当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之后,其自然会产生分离主义倾向。尤其还是遭到歧视和压迫政策之后,这种分离主义倾向则更为明显,这同时也是一种归属感和国家认同丧失的过程。前苏联本身还并不是完全基于单一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这其中还带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当这种意识形态不为人们所认同时,那么这个国家也就自然而然的解体了。甚至某种程度上讲,俄罗斯人更希望这个国家解体,因为其条件相对优越,所能继承遗产更多,相比之下中亚五国等偏远的加盟共和国则不希望其解体。

(苏联的本质)

前苏联的某些国家行为特质是俄罗斯赋予的,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本身还在。俄罗斯民族的那种帝国情怀和野心并没有因为前苏联的解体而消失。尤其是普京当政之后,俄罗斯在国力恢复之后越发感到要有所作为。所以其致力于强化对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尤其是通过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对这些国家进行渗透。这自然会引起这些国家的警觉,纷纷加快了去俄罗斯化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最终演化为军事对抗。

(独联体的国家越来越少)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紧密不假,但是这并不代表,两个民族关系就不错,事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主权已经分开,主权意志也完全不同,彼此之间是国家关系,而不是民族关系。俄罗斯越是以国家的名义宣传民族关系时,越证明其对于这些国家有非分之想,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