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

花自飘零水自流53722658


如果没有江充、苏文等人造成的巫蛊之祸,那么戾太子刘据当皇帝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可惜刘据于年富力强之时却蒙受冤屈自杀身死,如果他不死并且当上皇帝的话,肯定不会有后来的霍光专政,那么他能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呢?这个还要从刘据的为人处事上来分析。 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为宠妃卫子夫所生,出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此时汉武帝已经29岁,他的出生让汉武帝非常欣喜,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 ,让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太子太傅,太子刘据喜欢读《春秋》,对公羊和谷梁学都有研习,他的老师包括石庆、瑕丘江公,严青翟 、石德(石庆之子)、赵周、周建德 (周勃之孙)、卜式,这些人都做过太子太傅。



汉武帝还专门为刘据兴建了一座宫苑,名为博望苑,以作为其交往宾客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可见汉武帝和刘居两人的父子关系本来是非常好的。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结交人不问出身,因此对三教九流都有接触,汉武帝对刘据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之道还是很认可的,他曾对刘据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如不变更制度,后来者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这说明汉武帝也看出了刘据是一个能以文治国的领导者。

刘据当了皇帝,肯定实行仁政。 一、军事上。四方休战,维持汉武帝时期的疆域规模,变攻势为守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让大量士兵解甲归田。 二、经济上。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期被大肆透支的国力。派遣使者及商队出使西域,积极进行贸易,打通丝绸之路。 三、政治上。任用贤能忠厚之臣,废除酷刑,打击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政治,为巫蛊之祸中冤死的人平反。设置选拔人才的官方制度,形成固定制度,以此为大汉帝国选拔人才。 经过刘据十几年的治理,开启了大汉帝国的又一个开平盛世,使汉朝国力空前强大,疆域辽阔,四海臣服。

但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人一旦习惯了安逸,就再难艰苦奋斗,刘据当皇帝后为大汉开启了一个太平盛世,使汉朝的国力达到顶点,但经过两代人的发展之后,物极必反,到刘据的孙子们当皇帝后,汉朝肯定要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一旦当皇帝不再英明,那么其它政治势力必然崛起。 刘据的母亲的是卫子夫,卫子夫的弟弟是卫青,卫青的外甥是霍去病,如果刘据不死当了皇帝,那么卫青的儿子们也不会死,包括他们的亲戚公孙贺父子也不会死,刘据当政,必然会任用这些外戚,当前面一两代英明的皇帝去世后,外戚的势力也越来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导致外戚干政,西汉最终的结局如同历史上的王莽专权后再篡汉一样,历史又回到了原点。


历史东拼西凑


汉朝在汉武帝以后,其实走向了良性的发展道路。刘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而刘据当上皇帝也可能会是一代好皇帝,但是汉朝并没有因为刘据被冤杀,而落得不好的下场。更没有重蹈秦朝扶苏被杀,而胡亥登位导致秦朝灭亡的情况。

因为汉武帝以后的汉昭帝,也就是刘据最小的弟弟刘弗陵,其登基以后也是一代明君,同样也为汉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汉朝的巅峰,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昭宣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昭帝以后,汉朝虽然短暂经历了昌邑王的胡闹,但是很快又拥立了刘洵做皇帝。刘洵是刘据的孙子,是汉朝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将汉朝带到了鼎盛时期,被列为汉朝皇帝仅有的“三宗”之一。

因此,到这个时候,其实汉朝的皇位还是回到了刘据一脉。刘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刘据的后人,毕竟当上了皇帝。刘据没有完成的事,他的孙子也替他完成了,甚至可能完成得比他还好。

所以,就算刘据没有当上皇帝,汉朝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代替刘据做皇帝的人,都做得比较出色。当然,刘据如果当上了皇帝,其德行和魄力、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样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不过,如果说刘据当了皇帝,会有什么不同的话,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汉朝的权臣时代不会这么早就到来了吧。由于昭帝继位的时候年幼,武帝遗诏让霍光等大臣辅政,开启了霍光权倾三朝的时代,霍光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权臣。虽然霍光同时也是一个忠臣,也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种情况还是为后代的权臣弄权,遗留下了恶果。如果刘据能够当皇帝的话,以刘据之威望和控制能力,是断然不会出现权臣当道的情况的。


苏绽


刘据的谥号是“戾太子”,这个谥号是他的孙子汉宣帝与众臣评的,“戾”这个字表示刘据是受了极大的委屈,表示刘据的死就是一件冤案,当然这件冤案汉武帝也是认同的。

那么刘据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如果他当了皇帝,汉朝会怎么样呢?

刘据是汉武帝登基做皇帝后的第十三年才得到的皇长子,当时汉武帝已经29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人看来,已经算晚来得子,刘据的出生,很得汉武帝欢喜,刘据7岁的时候,就被汉武帝立为皇太子,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



刘据稍为年长一点,汉武帝就为刘据挑选一些有名望的老师,教其学习儒家经典,刘据从小学习的都是儒家学说及治国之道,汉武帝也的确是把刘据作为未来帝国的接班人来培养。

刘据20岁成年后,迁往太子宫,并且汉武帝允许刘据按自已的喜好结交宾客,刘据门下的宾客既有平民百姓,又有达官贵人,还有游侠异见者,可见刘据用人不拘一格。

刘据从小熟读儒家经典,长大后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而汉武帝用法严厉,晚年多用酷吏,父子两人的政见逐渐不同,汉武帝喜欢征征伐四方,刘据经常劝阻,但汉武帝对刘据还是相当信任。



刘据死于巫蛊之祸,死时年仅37岁,但却当了30年的太子。如果刘据不死而当上皇帝,那么西汉的昭宣之治想必一定会提前到来。

刘据当了皇帝,肯定实行仁政。

一、军事上。四方休战,维持汉武帝时期的疆域规模,变攻势为守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让大量士兵解甲归田。

二、经济上。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期被大肆透支的国力。派遣使者及商队出使西域,积极进行贸易,打通丝绸之路。

三、政治上。任用贤能忠厚之臣,废除酷刑,打击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政治,为巫蛊之祸中冤死的人平反。设置选拔人才的官方制度,形成固定制度,以此为大汉帝国选拔人才。



经过刘据十几年的治理,开启了大汉帝国的又一个开平盛世,使汉朝国力空前强大,疆域辽阔,四海臣服。

但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人一旦习惯了安逸,就再难艰苦奋斗,刘据当皇帝后为大汉开启了一个太平盛世,使汉朝的国力达到顶点,但经过两代人的发展之后,物极必反,到刘据的孙子们当皇帝后,汉朝肯定要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一旦当皇帝不再英明,那么其它政治势力必然崛起。

刘据的母亲的是卫子夫,卫子夫的弟弟是卫青,卫青的外甥是霍去病,如果刘据不死当了皇帝,那么卫青的儿子们也不会死,包括他们的亲戚公孙贺父子也不会死,刘据当政,必然会任用这些外戚,当前面一两代英明的皇帝去世后,外戚的势力也越来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导致外戚干政,西汉最终的结局如同历史上的王莽专权后再篡汉一样,历史又回到了原点。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司马迁写过一篇《报任安书》。里有就有个任安。太子刘据曾向他要兵,他因为没给刘据军队,刘据就兵败逃亡,致使后来被杀。汉武帝在这一事件后,意识到自己鲁莽,查觉到太子有冤情,就调查事情细节。这一查就查到太子刘据曾向北军大营任安要兵而任安因没有圣旨不发兵。汉武帝就说任安"老吏油滑,观望取事"。把任安下狱。司马迁因为自己的遭遇,把文章写得悲愤异常,对汉武帝的老来昏乱,造成许多冤案痛恨不已。

汉武帝与阿娇无子女,汉武帝因此废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卫子夫头胎生男,汉武帝大喜过望,立为太子。这太子碰上长寿老爸。当了三十余年太子而乃父尚在帝位上不挪位。

汉武帝一面打击匈奴,一面整顿宗室郡国朝堂。两手齐抓,从不松动。汉武帝给太子找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师,对他精心培养。这一培养就是二十余年。

汉武帝好仙,也迷信鬼神。第一次"玉蛊之祸"是陈皇后阿娇因为信了巫女楚服诅咒卫子夫。汉武帝让酷吏张汤去查,结果连累了许多无辜。阿娇被废,幽居长门宫。

江充这个小人,因与赵王闹翻,无入容身,就跑到京城告状,说赵王们骄奢淫逸,宫中内乱,同辈通奸。汉武帝就让御史去查。结果查出有结果,也象江充所言。于是汉武帝就信任江充。江充一得势,就去抓王公大臣王子公主们的短处。得罪了许多人。连刘据也同江充结下梁子。

汉武帝一旦老去,刘据一继位,这对江充很不利。江充就勾结丞相刘屈髦,太监苏文等。放言说宫中有"巫蛊"之妖。就派人去掘。连皇后,太子宫也不放过。刘据一国储君,遭此诬陷,心中大怒,就杀了江充。小太监苏文就跑到正在养病的皇帝面前,说太子发兵反了。不久丞相刘屈髦也这么说。汉武帝大怒,心想这太子等不及了哈,想夺位?就派兵镇压。刘据打不过,一家老小别了皇后卫子夫逃出城去,亡走他方,皇后一见大势己去,祸事己成,就自杀了。

不久,躲在村民的刘据外出求助,为贪婪的朋友所卖。官民围捕太子一家,因抗拒逮捕,除一个小孩外,全部杀死。

就些看来,如果刘据上位,汉朝会继续发展,刘据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劉一千五


“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笞。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教我上此奏章。”公元前90年,汉武帝刘彻看着给高祖守陵的小郎官田千秋送上来的奏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不住老泪纵横,想起被自己冤死的儿子刘据。两年前的七月,汉武帝听信江充、苏文等人的谗言,掀起了“蛊惑惨案”,太子刘据不幸牵扯其中,为求自保,刘据起兵自卫时因兵败逃走,先是隐藏在潼关一户农民家庭,后被当地一个富商朋友出卖,面对围捕他的士兵,刘据因不愿受辱而自杀,死时年仅37岁。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皇长子,母亲是卫子夫。刘彻登基成为汉武帝之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心里非常着急。皇帝子嗣关系国家社稷,就在刘彻及太皇太后为皇室没有龙子龙孙而万般着急时,已经生了三个女儿的卫子夫非常幸运的诞下一个男孩。刘彻而立之年喜得龙子,心情异常高兴,亲自取名为“据”,意思是让儿子永远成为有作为的人,成为大汉江山社稷的扛鼎之人。刘据七岁时便被汉武帝封为太子,并大赦天下,赏赠百官及全国老人,一时间整个大汉朝廷因为刘据成为皇太子而全国欢庆。母因子贵,卫子夫也因生了龙子被刘彻册封为皇后。

为了让儿子刘据将来能成为更有作为的好皇帝,刘彻在刘据少年时就着力对其进行全面的培养。给他请了当时最好的老师石庆作为太子太傅,此人是石奋的小儿子,石奋是汉景帝刘启为刘彻选择的老师,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父子三人均是当时大儒。刘彻选择石庆作为刘据的老师,他的用心非常明显,就是想让石庆把刘据培养成像他自己这样的皇帝。继石庆之后,先后有严青翟、石庆之子石德任太子少傅,赵周、周勃之孙周建德、卜式任太子太傅。这些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学问大家,刘据先后从这些老师那里学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知识。他聪明过人,悟性很高,对于先秦以来的文化思想有了深刻体会,逐步在政治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主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据逐渐有了自己一帮朋友,这些人既有当世大儒,也有江湖游侠,当然这些人里面也有一些对时政有不同看法的人。在汉武帝看来,儿子刘据多与这些贤能之士交往,积极吸收百家思想,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对于他的成长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鼓励儿子多多学习,汉武帝还划拨转款,在城南杜门外五里之地专门为刘据修建了一个博望苑,让他在这里和朋友们切磋学问。这对于喜欢专权的汉武帝刘彻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为了刘据,他还是毫不顾忌这么做,也能看出他对刘据的喜欢程度有多深厚。

不仅如此,汉武帝更是放手让刘据参与朝政,每次他要出去巡视考察,都会让刘据坐镇长安,大胆管理。刘据知道父亲经常任用酷吏,执政刚猛,难免会有一些冤案错案,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亲自过问,给与被冤枉的官员和百姓平反昭雪。这些宽慰臣民的举措深得人心,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汉王朝的未来充满希望。刘据性格仁厚、宽政为民的执政作风让母亲卫子夫深感不安,告诫儿子一定要多听父王的话,多顺着父王的做法走。刘彻知道这些事情后,不但不加责怪,反而称赞刘据做的非常对。

卫子夫年老色衰,虽贵为皇后,但却很少能见到刘彻。而汉武帝刘彻现在也不止刘据一个儿子,武帝所宠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齐怀王刘闳,李姬生了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这几个儿子也都慢慢长大,有人为此揣测刘彻心思,以为刘彻有易储之心,卫子夫和儿子刘据更是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刘彻知道这些事情以后,就专门找到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卫青赶紧把刘彻的话告诉姐姐卫子夫,卫子夫和刘据深感内疚,专门跑到刘彻哪里去谢罪。

刘据对于父亲长年用兵北方匈奴的战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也多次和父亲当面进行沟通,他认为朝廷长年对北方用兵,让朝廷的压力太大,让全国的老百姓压力很大,应该采取休战养民的政策。刘彻听完心里很是宽慰,觉得儿子能为民请命,确实不失为一个帝王的应有品德。但为了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刘彻对儿子刘据说:“就让我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恶事吧!我不能把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汉王朝就给你,我要交给你一个国家安全,百姓安乐的大汉,你就踏踏实实做一个收成皇帝好了。”

公元前92年5月,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因江充、苏文等人太子刘据有过节,所以一直想找机会离间汉武帝刘彻和太子刘据的关系,借口武帝得病是因为有人在用“蛊惑”之术诅咒武帝,并将矛头指向太子刘据,汉武帝当时甚为震怒,于是发动了汉代历史上最血腥的“蛊惑惨案”。汉武帝身在甘泉宫,而刘据在长安,当时无法接触到父亲,也不了解父亲的身体状况到底怎么样?于是,他的老师石庆就以公子扶苏的事情提醒他,刘据听完老师之言,顿时明白这可能是一次“沙丘政变”,江允就是秦帝国时的赵高,大汉王朝有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他不能做俯首就擒的扶苏,他要做大汉王朝的捍卫者,要立刻消灭江允等奸邪之人,于是立刻起兵自卫,并将自己的计划告知母亲卫子夫。母子一起守护汉室,却不想斗争到最后,还是兵败逃走。在离潼关不远的一户山村农户家庭,刘据和儿子刘进、二个孙子等几个落脚隐藏,农家的日子太苦。刘据又去附近现场找一个富豪朋友,喜欢得到接济,不想这个朋友人品不端,将他的行踪告知当地官府,遭围捕而自杀。

刘据能面对复杂情况,面对奸邪之人的诬陷,能亲自谋划,亲自带兵自卫,让很多人看到了他的血性、强悍和充满正义的性格。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后来虽然死了,但让后人感觉到他比优柔寡断、性格懦弱的扶苏要干脆利落很多。从这些事情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刘据在性格、能力以及刘彻对他的态度上,已经具备了一个帝王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刘据7岁时被汉武帝册立为皇太子,在太子之位上呆了整整37年,期间也参与了朝廷很多重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近30年的从政经历,让刘据具备了一个帝王更应有的品行、能力。如果没有“蛊惑惨案”,刘据以年富力强的身体继承皇位,一定会把汉武帝留下的千疮百孔江山社稷,修复的更加稳固繁荣。只可惜,历史却与他擦肩而过,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大秦之歌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我们假设刘据真的顺利当了汉朝的皇帝,并且依然可以保持“性仁恕温谨”,那么他就会是一个好皇帝,汉武帝也是这么想的,他曾经对大将军卫青说过: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也就是说,汉武帝很清楚自己即位以后的四处征伐是劳民伤财的,是不利于汉朝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敦重好静”的太子刘据正好是扭转这种局面,安定天下人心的好皇帝。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刘据没有被迫自杀,事情就会向着难以捉摸的方向发展了——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提到,巫蛊之祸被引入政治上层,致使丞相、公主、皇后、太子等人身亡,很有可能就是汉武帝本人默许甚至是指使的。因为当时卫子夫的势力网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如果刘据没有被迫自杀的话,汉武帝会怎么处置卫子夫就难以确定了。

刘据如果在汉武帝驾崩之后当了皇帝,那么卫子夫会不会真的成为第二个吕太后呢?

另外一个方面,假设当年众望所归的太子刘据真的成了汉朝的皇帝,那么他真的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一个好太子真的就能转变为一个好皇帝吗,未必吧!杨广当太子之时不也是深得人心吗?掌握最高权利之后的刘据真的还能保持“性仁恕温谨”吗?

这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国史通论


刘据,武帝刘彻嫡长子,母为卫皇后。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刘据因被江充、章赣等人的陷害,被武帝皇帝谋反,最终刘据兵败自杀。公元前90年,武帝在得知真相后,对自己逼死刘据一事十分悔恨,但无奈已无可挽回,所以只得为其子建“思子宫”以寄哀思。


而随着刘据这位皇太子在未当皇帝前就自杀身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想着这么一件事情,如果汉朝是刘据当政,那么它还会不会再次进入“孝宣之治”这样的鼎盛时期呢?汉朝日后的走向又到底会如何呢?这里只能说不知道,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日后到底会如何。当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前期是如何的圣明,可谓是实打实的明君,可是后期呢?不也是一个实打实的昏君吗?



可以说我们根本无法从刘据当太子时的表现来衡量他日后当皇帝时的表现会如何。试想下,难道谁能保证刘据此时那仁义宽厚不是装的呢?想想看,当年的杨广当太子时的表现有多好,天下臣民那个不说杨广仁义宽厚,可是后来呢?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完全就不是那样的。试想下如果杨广在未当上皇帝前就死了,恐怕杨广现在的名声还是仁义宽厚吧!



所以说谁也不知道刘据当上皇帝后,汉朝到底会如何,或许会更强大,或许会提前灭亡。毕竟众所周知,武帝之后的汉朝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当时因武帝的穷兵黩武,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汉朝已经显露出一些亡国之象。所以武帝之后的皇帝他的表现几乎可以影响汉朝的兴亡,如果武帝之后的皇帝是昏庸无能的,那么汉必亡,反之则能再造辉煌。



当然刘据到底会让汉朝走向何方,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如果刘据登基坐皇帝,汉朝绝对会发生的变故倒是可以说上一二。

其一、刘据登基,原汉昭帝刘弗陵就不会登基。而昭帝没有登基,就不会有后来的霍光专权,也很有可能不会有后来的“盐铁会议”。



其二、而没有刘弗陵的登基,汉朝的皇室就不会绝嗣,毕竟刘据可是有孩子的。而没有绝嗣废帝刘贺也就做不了皇帝。

其三、同时有了刘据,废帝之后的汉宣帝刘询也就不一定能登基为帝。毕竟刘询只是刘据的孙子,而非儿子,虽然刘询的父亲刘进是长子,但并非嫡长子,所以刘据能当皇帝,刘询能登基为帝的机会几乎等于0。而没有刘询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孝宣之治”啦。



以上三点就是刘据登基之后肯定会发生的事情,当然在这之后刘询没有登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汉朝皇帝啦!这一切就不说了。总之就是刘据能登基,汉朝的皇帝传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至于汉朝到底会走向何方,这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澳古说历史


如果没有江充、苏文等人造成的巫蛊之祸,那么戾太子刘据当皇帝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可惜刘据于年富力强之时却蒙受冤屈自杀身死,如果他不死并且当上皇帝的话,肯定不会有后来的霍光专政,那么他能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呢?这个还要从刘据的为人处事上来分析。


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为宠妃卫子夫所生,出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此时汉武帝已经29岁,他的出生让汉武帝非常欣喜,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 ,让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太子太傅,太子刘据喜欢读《春秋》,对公羊和谷梁学都有研习,他的老师包括石庆、瑕丘江公,严青翟 、石德(石庆之子)、赵周、周建德 (周勃之孙)、卜式,这些人都做过太子太傅。汉武帝还专门为刘据兴建了一座宫苑,名为博望苑,以作为其交往宾客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可见汉武帝和刘居两人的父子关系本来是非常好的。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结交人不问出身,因此对三教九流都有接触,汉武帝对刘据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之道还是很认可的,他曾对刘据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如不变更制度,后来者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这说明汉武帝也看出了刘据是一个能以文治国的领导者。


汉武帝经常对匈奴等地用兵,作为太子的刘据就经常劝阻他尽量少对外用兵,汉武帝见他这样心里很高兴,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所以无论是以刘据的个人性格和处事方法,还是汉武帝的着意培养,刘据都会成为一个以文兴国的帝王。

其实刘据虽然没有做过帝王,但是他实际上曾经代替汉武帝处理过国政,比如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便将国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卫子夫,刘据的表现也让汉武帝十分满意,即便从他在巫蛊之祸中与江充、苏文等人的斗争上分析,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他毕竟还只是太子,能利用的只是太子的名分,而江充、苏文,乃至丞相刘屈氂等,代表的却是汉武帝的权力。


因此,综合多方面来看,如果刘据继位为皇帝,那么它将会像汉文帝、汉宣帝、汉明帝、唐高宗、唐宣宗、宋仁宗、明仁宗、清高宗等皇帝相似,成为历史上的英明仁慈的君主,西汉最强盛时期的昭宣盛世,将会在刘据的治理下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


科普大世界


先说接替汉武帝班子的,是汉昭帝刘弗陵,当了十三年皇帝,但二十一岁就驾崩了。也就是说,正当青年时去世,大部分时间是辅臣说了算。期间发生了很多事,因为汉武帝给他留了三位辅臣: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这三位辅臣并不和,明争暗斗,结果想暗杀霍光的上官桀、桑弘羊、长公主、燕王刘旦反而被杀。汉昭帝一朝,霍光权倾朝野,基本上霍光的权力和皇帝差不太多了。但霍光是一个忠臣,因此在他的辅佐下,“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史称“昭宣之治”。

如果刘据当了皇帝,就没有刘弗陵什么事了,自然更不会霍光辅政了。因为刘据是个成年皇帝。继位就可亲政,没有大将军辅政的必要。再分析刘据这个人怎么样?第一,刘据学识渊博,汉武帝为他聘请了石庆、瑕丘江公、严青翟 、石德、赵周 、周建德 、卜式等老师,或为太子太傅,或私下学习。所以刘据是一位饱学之士;第二,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常劝武帝减少战争。所以刘据如果当了皇帝,必和文帝、景帝一样是一位仁慈之主;第三,刘据面对江充的诬陷,在无法见到汉武帝自辩其冤的情况下,没有象扶苏一样自杀身亡,而是愤而诛贼,虽然最后被汉武帝一时气愤,遭众贼诬陷失败,但也不失有智有勇,并非坐以待毙的柔弱之辈。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刘据继位,汉朝应提前开始昭宣之治,或好于昭宣之治。开创另一个文景之治的盛世。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汉武帝创造了不朽的成就和辉煌的功绩,但也为了达到削弱匈奴、维护统治的目标而损耗国力、劳民伤财。他早年励精图治,尽心竭力发展汉朝,对内罢黜百家,推广儒学、对外主动出击,提拔优秀将领。但晚年他恐惧死亡而追求方术,畏惧鬼神而导致巫蛊之祸的爆发。

晚年的汉武帝想要更加长久地统治帝国,便开始追寻各种长生的方法。

于是,当丞相之子公孙敬声被告发用巫蛊之术谋害自己时,汉武帝勃然大怒,命令宠臣江充彻查此事。江充顺势诬陷和自己关系恶劣的太子刘据,致使刘据被逼自杀。

那么,如果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

如果年老昏聩的汉武帝没有听信江充的造谣,那么刘据很可能就会顺顺利利地在武帝驾崩后当上新的天子。而要想知道刘据当上天子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疑要先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可能会以怎样的手段治理天下,然后才能得知在他的统治下,汉朝会走向什么方向。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他所宠爱的卫子夫先后为他生了三个女儿。虽然汉武帝也十分疼爱这几个女儿,但身为封建时期的帝王,接班人至关重要。

终于,在汉武帝二十九岁的那年,即元朔元年(前128),卫子夫为他生下一子。

据《汉书》记载:"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受诏所为,皆不从故事,重皇子也。"枚皋和东方朔最为当时最富有才华的官员,一齐为刚出生的皇子作赋庆祝。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汉武帝竟也高兴得像个孩子,刘据的降生,一时间成为了朝野内外最令人瞩目的“大新闻”。

不久,卫子夫母凭子贵,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后的凤椅。这样一来,刘据也就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嫡长子。

元狩元年(前122),年仅七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再年长一些后,汉武帝精挑细选,选中了以恭敬谨慎著称的万石君石奋之子万庆来当太子太傅。

此后,刘据又师从许多优秀的大臣。

刘据成年后,汉武帝取“广博观望”之意,在长安城南修筑起一座园子赠送给了他。

史载:"为立博望苑,使之通声客从其所好。"汉武帝允许刘据自己选拔心仪的人才于园中,所以当时园中"多以异端进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据在选拔人才时能够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并且年纪轻轻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眼光和见解。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据长大后"性仁恕温谨"。这一点与汉武帝的“急躁冒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武帝便“嫌其才能少,不类己”。

后来,刘据察觉到了武帝对自己的不满。卫子夫则因逐渐年老色衰而不自信,母子俩时常感到惴惴不安。

于是,武帝通过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转达了自己认为"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的看法。

相较于汉武帝屡屡发动战争,刘据则更加爱好安定。当刘据劝谏自己父亲的时候,武帝总会笑着回答:"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意思是说,由我来做这些辛苦的工作,让你日后当皇帝更轻松,不也挺好的吗?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方式。

晚年的汉武帝时常和当年的始皇帝一样,到各地出巡。每到这个时候,他便会让刘据代替他处理政务。回到朝中后,刘据便将重要的事情告知武帝。武帝对刘据的处理方式都很认可,有时更是放心到不去过问。

由此可见,武帝已经做好了让刘据继位的准备。

《资治通鉴》记载道:"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宽厚仁慈的刘据也吸引了同样宽仁的大臣们。但也正因此,他招来了其他大臣的反对。

最终,反对他的大臣中的代表江充将其害死。

众所周知,武帝之后,汉朝迎来了“昭宣中兴”。“昭宣中兴”时期,对外战争而背负了巨大压力的汉朝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社会经济恢复了高速而稳定的运转。私以为,若刘据继位,汉朝由一个勤政爱民、富有进取精神的皇帝带领,或许会迎来一个比“昭宣中兴”更为繁荣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