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納粹德國到了二戰末期節節敗退,內部卻沒有出現一戰德國那樣的人民起義?

楊先富762


在人類戰爭史上,有個國家你一定不會忘記,這便是德國,德國在二戰可謂是臭名昭著,因為希特勒的指示,大肆侵犯鄰國土地,並且對猶太人造成了很大傷害,雖然戰後德國領導人向全世界所道歉,但戰爭傷痕是無法抹平的。當時德國所代表的法西斯,多線開戰攻伐歐洲,在多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戰勝了德國,不過德國即使到了二戰的最後階段,內部人員依舊狂熱,對比一下一戰時的反抗起義,二戰末期的德國人,內部為何沒有出現人民起義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不難,主要是兩者的區別,一戰與二戰的戰爭目的也不同,在一戰的時候,德國內部自己選擇其一,希望戰爭可以快一點遠離他們,即便當時德國還沒有全方面潰敗,但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法國攻入了德國境內,更是給當地人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痛,凡爾賽條約讓德國失去了許多利益。此後德國陷入了長期經濟蕭條,德國民眾的內心自然也發生變化,因此催生出了二戰,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二戰是一場反抗行動。

反抗昔日所簽署的凡爾賽條約,所以他們支持希特勒,也樂意把戰火帶到歐洲各國,不過當時也是納粹宣傳的好,讓許多民眾堅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可以說納粹利用了德國民眾,來完成自己的目的,你瞭解過這段歷史的話,會看見許多德國人即使到了二戰後期,仍舊不肯投降,依舊堅持自己可以勝利,這就是以上就說的宣傳到位。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口的問題,戰爭是需要人的,並且德國屬於多線作戰,戰爭使得大量德國男青年參入其中。

只要有戰爭的話,那麼就肯定會出現死亡,所以當戰爭結束以後,德國已經沒有多少男青年了,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女性去完成,這裡就回到了我們所說的起義,一般來說起義是需要人力的,並且主力還是男性,可是有武力的男性,全部派去前線打仗,剩下的只有老弱病殘,以及一大幫婦女,那麼誰來扛起這個大旗?再者說,這個時候的德國人,還沉浸在納粹的洗腦宣傳中,自然不會選擇去起義了,當然也有頭腦清醒的德國人,可是有心無力。

還有就是對蘇聯的仇恨,蘇聯與德國可以說恩怨已久,並且對待德國這個對手,蘇聯也是絲毫不手軟,攻入德國時也是做了很多壞事,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民眾的仇恨,當國家進入了頹勢時,德國民眾寧願和國家共存亡,反抗也會更加激烈。其實希特勒在戰敗的前一兩年,就預知自己的目的應該無法達到,可是他拒絕接受各種壞的訊息,內心堅信自己是可以贏的,這一點跟德國民眾還有一點類似,這也是起義無法出現的一部分原因。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蓋世太保,這個名字是德語直接音譯出來的,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國家秘密警察,也可以理解為特務,對社會人民進行監控,當時蓋世太保的勢力,已經滲透了德國社會大部分領域,並且還有很多集中營與監獄,他們擁有拘留控制人的特權,所以這些人大肆殘害猶太人、普通民眾、以及共產黨等,在30年代的時候,蓋世太保就有十萬名兼職的密探,除此之外,保安處還有三千多個專職密探,兼職的更是高達三萬多名,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一般大型活動保密性是沒有的,更別說私下組織起義了。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看法,綜上所述,當時二戰末期的德國民眾,想要內部起義的話,條件根本就滿足不了,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更別說還有那麼多密談監視了,因此二戰末期,德國內部沒有出現起義的活動,與國家同生共死的人倒是很多。


木劍溫不勝


二戰後期德國在軍事上節節敗退,但是德國國內卻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德國國內沒有發生大規模起義,主要是因為德國人心裡明白,如果發動起義推翻希特勒的統治,那麼德國仍然難逃戰敗國的命運。一戰的教訓讓德國人不願意再去發動起義,在一戰後期,德國人民推翻了德皇的統治,脅迫政府向協約國投降。結果德國丟失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海外殖民地損失殆盡,東部和西部的領土分別被法國和波蘭蠶食。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制約,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在戰勝國的壓迫下,德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希特勒能夠獲得德國老百姓的支持,主要就是因為他上臺之後振興了德國的經濟,讓德國軍隊重振雄風。德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比較信任希特勒,他們寄希望於希特勒能夠帶領德國走向復興。即使在戰爭一敗塗地的時候,他們也希望希特勒能夠趕走盟軍,或者同盟軍簽署停戰協議,避免出現一戰時期的悲慘結局。

在二戰的最後階段,希特勒的手中仍然有著數百萬大軍,只是德國的經濟已經崩盤,沒有能力繼續支撐戰爭。在柏林被攻克後,希特勒在柏林自殺,他的繼任者們向盟軍主動投降。而在德國投降之後,整個德國被盟軍分裂成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一直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兩德才最終統一。

假如老百姓發動起義推翻希特勒的統治,德國的結局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此德國的老百姓寧可相信希特勒能夠反敗為勝,也不願意主動的向盟軍投降,畢竟他們在一戰的時候已經吃過同樣的虧。德國的老百姓不肯發動起義,還和蘇聯軍隊對德國境內平民的報復有一定的關係。蘇聯軍隊在攻佔柏林後,對待德國平民非常的殘暴,犯下的強姦案就數以萬計。當然希特勒的部隊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採用過同樣的方法對待蘇聯的百姓。



同時希特勒對於德國國內的控制非常嚴厲,德國國內有蓋世太保進行監管,假如有人想要發動起義的話,很快就會被蓋世太保處理掉。不過希特勒的統治並非完全的穩固,在德國戰敗之前,希特勒的軍官們曾經發動過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想要奪取德國的控制權,不過這些運動都以失敗告終了。


軍武小咖


1944年7月20日下午四點,留守柏林最精銳的“大德意志警衛營”營長雷麥少校,奉命去逮捕當時在柏林最重要的納粹分子戈培爾,他接到的是密謀集團成員、柏林衛戍司令哈斯將軍的命令:“元首已經死亡,黨衛隊企圖發動政變,警衛營立即封鎖政府各部所在的威廉街和黨衛隊中央保安總局,逮捕宣傳部長戈培爾”。於是這位八次戰傷的年輕少校帶領20名士兵趕往宣傳部,在有力部隊都被派往前線的情況下,“大德意志營”幾乎是左右柏林政治局勢的一支部隊。



(阿湯哥出演的伯爵上校)

然而就在戈培爾的辦公室裡,這位具有快速演講能力的納粹高級領導成功的說服了雷麥,當場要通了東普魯士“狼穴”的電話(密謀集團居然未能切斷元首大本營和柏林的通訊,可見計劃的錯漏百出),在電話裡雷麥聽見了希特勒嘶啞而又熟悉的聲音,並立即表態效忠最高統帥,希特勒隨即口頭晉升雷麥為陸軍上校,命令他率領部隊鎮壓在柏林發生的起義,於是以後備軍司令部為主體的起義領導機構就這樣輕易被粉碎了。

注意雷麥並非黨衛隊軍官,此時奉命飛往柏林抓捕叛變軍官的希姆萊還在天上,然而就是這樣一名國防軍的低級軍官,在關鍵時刻只要親耳聽到希特勒的聲音,也立即轉變立場捕殺起義軍官,深刻地揭示了德國人無條件服從權威的性格和國防軍遵守誓言的傳統。當夜,施道芬伯格上校等密謀集團首腦都被槍決,最有希望接近成功的一次起義匆匆失敗了。



(雷麥少校的劇照)

希特勒遠比德皇威廉二世更具權威性

一戰時期的德國軍隊統帥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他的位子是繼承來的,對軍隊的統率權同樣如此,在德國普通民眾和基層官兵中並沒有太多的威望,希特勒則不同,從1930年納粹黨參選開始,是通過爭取民眾支持和拉攏選票上臺的,他能夠成為第三帝國的領袖除了個人的政治能力外,其實也代表著當時大多數德國人的政治選擇,沒有足夠的選票,無論希特勒如何口若懸河,他還是當不成總理。

從武裝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到公然挑戰《凡爾賽和約》吞併奧地利,以及不費一槍一彈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在某種意義上正在洗刷德國一戰戰敗的恥辱,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德國民眾逐步將其奉若神明。而不顧普魯士軍官團的反對,希特勒又用閃電戰在波蘭和法國取得巨大的軍事成功,也使自己的地位在軍隊中得到鞏固,你會發現他經常解除高級將領的軍職,卻無人敢於抗命,因為希特勒對軍隊的統率力遠超德皇。



(施道芬貝格和弗羅姆將軍)

黨衛隊和武裝黨衛軍成為重要威懾力量

這是希特勒的發明和他一直支持擴充武裝黨衛軍的原因,希姆萊黨衛隊的最重要機構“帝國保安總局”擁有令人談虎色變的情報網、告密者群體和執行力,這也算是海德里希的“天才”所致,保安總局所屬的蓋世太保在德國各階層也包括軍隊中,安插了大量暗探和同情者,實際上密謀集團從1938年起就多次試圖搞掉希特勒,許多次的計劃都被黨衛隊及時偵破和瓦解了。

而到戰爭末期,多達近百萬的武裝黨衛軍部隊充斥在各個戰場上,他們對希特勒的忠誠度遠高於國防軍,雖然在作戰中接受國防軍戰地司令部的指揮,然而在政治上他們對陸軍將領也是一種監視和制衡,前線將領的任何軍事異動都在武裝黨衛軍的眼皮子底下,所以陸軍司令官們很難形成擁兵自重的氣候,更別提發動武裝起義了。

(希特勒被炸懵圈了)

國防軍的宣佈效忠侷限了軍官們的思想

“720事件”發生的當天下午,施道芬貝格回到柏林後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的表弟、大巴黎衛戍司令部處長霍法克中校,後者說服司令官施圖爾納格爾將軍迅速逮捕了在巴黎的1200名黨衛隊和蓋世太保軍官。幾乎可以肯定,如果事件沒有反轉的話,這些黨衛隊分子幾天後大部分會被槍斃,然而當晚上九點希特勒的講話播出後,施圖爾納格爾將軍立即下令釋放他們並辦酒壓驚。毫無疑問,這些黨衛軍在接到正式命令後一定會逮捕和槍決施圖爾納格爾等人,然而德國軍人們就是這麼奇怪:既然希特勒沒有死,那麼就得繼續效忠,哪怕槍就要頂在腦門上。

德國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效忠宣誓是在1934年8月3日進行的,興登堡總統去世不足24小時之內,由國防部辦公室主任賴歇瑙起草誓言,由陸軍總司令勃洛姆堡通令執行的,這樣的效忠使絕大部分德國官兵頭腦被禁錮,“違背誓言”在他們看來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所以柏林起義前被推舉為“軍隊總司令”的維茨勒本陸軍元帥、主謀貝克將軍、後備軍總司令弗洛姆將軍等人,一旦發現希特勒還活著就放棄了政變指揮,坐等黨衛隊上門抓捕,性格倔強的最多選擇自殺。



希特勒不停的解除和重新任命高級將領的軍職,除去戰場勝負因素外,難說也是一種政治手腕,這種做法既避免了陸軍將領在某支軍隊任職過長形成個人勢力,也在不斷的“搓摸”中讓這些將領更為順從,一旦重獲起用又興奮的不行,像龍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等人莫不如此。而德國人的組織性、紀律性、刻板性也決定著他們在潛意識裡有不安全感和盲從性,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確實不具備武裝起義的土壤和氣候。

別說這些陸軍將領們了,即便是第三帝國最有權勢的黨衛隊頭子希姆萊和所謂“帝國元帥”戈林,兩個希特勒身邊最親信的人物,當他們在希特勒自殺的之前三天裡,稍稍暴露出試圖取而代之的念頭,希特勒只需要在地下避難室裡通過電報發佈命令,一個被黨衛隊抓捕扣押,一個失去全部權力,這個納粹狂人在垂死前的政治控制力,可見一斑。

(大德意志警衛營集合劇照)


度度狼gg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希特勒的瘋狂那是人所共知啊!就這小個,鼻樑骨上那一撮標誌性的衛生胡,整個話筒,那叫個激情四射。

原因

擱二戰的時候,那叫個狂的沒邊,腳踹法國佬,拳打老毛子,橫行於整個歐洲,那可是蠍子的粑粑——獨一份啊。

希特勒更加過分的是,隔著條英吉利海峽和大胖子丘吉爾拿炸彈互懟,天天的整個大喇叭罵街,地球這嘎達所有的強國,他就沒有不敢惹的。

回頭咱瞅瞅一戰,那威廉二世和這陣仗比較起來那算個毛線啊。威廉二世他的權威來自於德國整個官僚體系,效忠於他的是軍官。一戰整個戰爭的推進,都是依賴於固有的普魯士軍官團,也就是後來的國防軍的軍官們。

至於和下層的德國老百姓他這中間隔著這麼一層,所以在一戰的後期,出現人民起義那是不可避免的。

您再回頭瞅瞅小個子那瘋狂的希特勒,這是個民選總統,中間啥都沒有隔開,這是其一。

其二,錢的問題。

希特勒上臺那是在一戰結束以後,德國在國際上的所以事情都遭受到了來自其他國家方方面面的擠壓。

再加上那會,地球這嘎達經濟不景氣,正鬧經濟危機呢?希特勒之前,那些個政府,忙乎著給各國賠款。

您就說吧,自家的國民都整不飽肚子,你還賠款,這不讓人生氣嗎?

希特勒一上臺,啥賠款?都消停消停,直接就給停了,這很符合德國人的口味。

希特勒上臺之後,他也不是光鼓著腮幫子喊口號了,也整了點實事,德國民眾還是從中得到了一些實惠。

舉個例子,他那失業人口從1933年的六百萬到了1936年直接就變成了一百萬。

那他是怎麼辦到的呢?很簡單國家投入各種建設,1932年德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而之後更是推廣修路,到了1945年的時候,整個德國以及修了四千公里的高速公路。

這麼做不僅吸收了大量的閒散人員,還創造出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跟著又在1936年推出了四年備戰計劃,拉著所有德國佬搞槍搞炮搞軍隊。您就說吧,這一塊又吸收了多少的閒散人員,創造出了多少的社會財富。

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就會感覺跟著這希特勒他就有好果子吃,所以希特勒和民眾的隔閡又少了好多。

但錢這東西,不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從銀行借錢。

這錢借出來,花的時候是挺痛快,可要還的時候,這可要肉疼老半天了,咋整?

兩種方法,要麼賴賬,要麼搶劫。賴賬?這你就別想了,銀行被你賴了賬,回頭他就給你破產了,這一傢伙下去,那是飲鴆止渴一般的找死,沒人會幹。

那麼只剩下搶劫了,那搶誰呢?話說這猶太財團那會橫行整個歐洲,但凡是有點利潤的行業都能瞅到猶太人的身影,所以猶太人那是個揮金如土的階層。洗劫猶太人,這一舉措前前後後就拿到了六十億美元。

而且這還有一個好處對德國的社會財富進行了再分配,這一傢伙下去,開心的當然是所有的德國人。

後來,這就走向了打劫整個歐洲,話說在一戰的時候,德國人被羞辱的場景,還深刻在德國人的腦子裡。

可二戰一開始,希特勒就給德國人打了一針興奮劑。那些個普魯士軍官團提出的方案,總是被否決,希特勒總是能適時的提出自己的方案,而這方案卻總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實施成功,把曾經騎在德國人頭上的貨一腳丫子給踹趴下了。

所以當希特勒把法國佬踹趴下的時候,希特勒在德國人的心裡,已經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這麼說吧,你就算是千軍萬馬擱那起義,只要希特勒那小個往那一杵,那小嗓子往那一吼,得咧,回頭你這領頭的就一定會成為一光桿司令。

所以這種情況造就了,希特勒原本就這小子一個人在瘋,這個時候,全德國人跟著一起發瘋了,整個國家都瘋狂了。

咱舉個例子大傢伙體會一下。

這是一次最接近成功的叛亂。話說這時間是1944年七月二十號,下午四點。

這時間點上,希特勒蹲在狼穴裡和老毛子擱納爾瓦扯皮呢?作為馬後炮的咱們都知道最後的結局是老毛子把希特勒給幹趴下了。

而蹲在柏林的衛戍司令哈斯將軍,感覺這是個好時間,這就發動了叛亂。

叛亂的過程也很簡單,他直接下達了命令:“小個子希特勒已經完蛋了,而他的黨衛軍要發動可恥的政變,快去把這幫混蛋都抓起來,尤其是那個該死的戈培爾!”

好了,這份命令直接發給了當時大德意志警衛員的雷麥上校。

這位上校直接帶著二十名士兵,踹開了戈培爾辦公室的大門。話說這戈培爾一輩子那是耍嘴皮子起家的,這雷麥上校最不應該的就是聽了戈培爾那嘴皮子。

一頓口水下來,雷麥允許戈培爾給狼穴打一通電話,就這一通該死的電話,雷麥就聽到了希特勒那特有的咆哮。

而雷麥一個立正,立即表示效忠希特勒。好吧這轉變比翻書都快,希特勒直接任命雷麥為陸軍上校,把所有搞起義的都抓起來。

這一傢伙後備軍司令部所有的頭頭腦腦們都被抓了起來,一起被槍斃了。

至於您說的反抗,整個過程都沒有瞅見到。

好吧,希特勒在德國人的心中佔據的分量太重,除非他被弄死,不然一旦聽到他的聲音,或者瞅見他那標誌性的小個子,玩反抗的一準就剩下一幫子光桿司令,沒幾個大頭兵會聽你的。

所以德國國防軍那幫子軍官,一直都是在搞刺殺,來幹掉希特勒,而不是想著去搞啥起義,或者整編啥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二戰末期,隨著蘇聯紅軍向西挺進,進入德國本土,納粹迎來了末日的恐怖。當時居住在東普魯士、西普魯士、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等地的德國平民萬分恐慌,往往來不及準備就冒著嚴寒逃出城市,道路上擠滿了逃亡的德國平民。德國平民組成的長長隊伍向西蹣跚地跋涉著,身後拖著貨車,車裡裝著救下來的財產。人們回憶:“路上擠滿了逃亡者、貨車和行人。一旦有人叫道:‘俄國人來了!’人們一下子就變得恐慌起來。”。所以德國人哪有心情起義,他們剩下的只有惶恐和逃命了。一戰德軍其實並沒有完全失敗,他們在前線依舊在僵持,但二戰德軍已經兵敗如山倒了,根本沒有起義的時間和空間。

火車站裡充斥著混亂和絕望的場面,人們爭相擠上開往西部的最後列車,把別人從悶罐車裡推出去。德國人害怕蘇聯紅軍的復仇,如同一名蘇軍士兵在信中寫的那樣:“德國必須要嚐嚐眼淚的滋味。地球上籠罩著令人膽寒的恐怖氛圍,希特勒就是製造恐怖的那個人,德國人為這些恐怖而慶祝。如今,德國要接受可怕的懲罰,這是再公平不過的了。”

德國人還記得希特勒的誇口:“給我十年時間,你們將擁有空氣清新、陽光明媚的家園,你們將認不出你們的城市!”希特勒的這些話現在都只能用來挖苦和嘲笑。戰時每個德國人都會喊的口號,比如“勝利萬歲”和“嗨希特勒”,現在都銷聲匿跡,悄無聲息了。至於德軍士兵們,此時只剩了一句自嘲的名言:“享受戰爭,因為和平將帶來地獄。”

德國電影《冒牌上尉》重現了這段肆意“處決逃兵”的混亂歷史

德軍士兵的士氣不斷低落,出現了崩潰瓦解的跡象。於是納粹用恐怖手段懲罰士兵,強迫士兵戰鬥。到戰爭末期,德軍士兵已經習慣於每天看到有士兵被前線軍事法庭執行死刑,習慣於看到戰友們的屍體被掛在樹上、路燈杆上和橋頭,屍體上還掛著標語牌:“我是失敗主義者”,“我是逃兵”,“我是懦夫”,“我拒絕保衛德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軍事法庭共判處3.5萬名士兵死刑,其中有1萬多人都集中在戰爭末尾的這段恐怖時期。

德國電影《冒牌上尉》重現了這段肆意“處決逃兵”的混亂歷史

除了處死自己人,更要處死敵人。當時蓋世太保頭目海因裡希·繆勒有名言:“我們不會再犯1918年的錯誤。我們不能讓國內的敵人活下去。”於是戰爭末期納粹大規模處決集中營囚犯。至於希特勒,更是陷入瘋狂,對 德國國民徹底失去希望。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簽署了那道著名的命令,即“帝國領土上的毀滅性措施”。希特勒命令,毀滅德國領土上的一切設施和資源。他說,戰爭失敗了,民族也就失敗了,也就沒有必要保護民族的生存;德意志民族在戰爭中成為了劣等民族,不用為劣等民族保留未來。不過,希特勒的命令已經沒人去執行。

1973年蘇聯經典諜戰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中的海因裡希·繆勒了,臺詞是亮點

最後,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中自殺,歷史學家形容第三帝國像鬼魂般消失了,只留了倖存的德國人必須面對的混亂:“全面的、令人費解的混亂。”這就是德國發動侵略戰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參考資料:東方戰事——希特勒的東方滅絕戰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1918年11月3日,8萬名水兵在德國基爾港舉行起義,並宣佈成立了德國第1個工農代表蘇維埃,德國11月革命爆發。猶如壓倒駱駝的最有一根稻草,本就因兩線作戰、敗局已定的德國,被迫放棄了最後的孤注一擲,宣佈停戰,第1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德國就是在這個車廂內簽署停戰協定

然而,到了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同樣作為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同樣被盟國打得落花流水,雖然與一戰的節節敗退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德國內部卻沒有爆發如同一戰基爾港水兵起義那樣的大規模人民起義。

為什麼二戰末期納粹德國,並沒有遭受一戰末期德國政府的遭遇呢?都是敗局已定,為什麼德國人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第1次世界大戰和第2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的目標也驚人的相似:後起之秀的德國試圖挑戰老牌列強英、法等國的地位,獲取更多的殖民地資源和市場。但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大的不同是普通德國人民的選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1次世界大戰,無論從發起還是戰爭過程中,都與普通德國人民並沒有什麼關係。一戰完全是德國皇室和德掌控德國的容克貴族貪婪的結果,哪怕是在戰爭過程中,德國的統治階級依然大發戰爭財,因此,德國民眾對於一戰時期德國的統治階層並沒有多大的支持。

然而,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卻截然不同。首先,雖然希特勒是個戰爭狂人,是個大屠殺的劊子手,但是,希特勒卻是按照選舉的規則,民主選舉產生並上臺的。

因此,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納粹黨,是受到德國民眾普遍支持的。既然納粹德國本身就是德國民眾自己的選擇,德國人自然也沒有推翻自己民選政府的必要。

曾被全民狂熱支持的納粹

其次,則得益於希特勒及納粹黨強大的煽動能力。從不名一文的維也納流民,到德國說一不二的元首,希特勒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的崛起併成為德國的獨裁者,這與希特勒強大的煽動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而希特勒之所以能夠煽動大部分德國民眾,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一戰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人其實並不服氣,而德國在一戰後遭遇的種種不公平待遇,更激發了德國人復仇的心態。

英法等戰勝國對德國的壓榨和經濟大蕭條對德國經濟毀滅性的傷害,也使得國人普遍陷入了困頓的生活狀態。在此局面之下,希特勒實行經濟改革,大肆擴充軍備,使得德國的失業人口急劇下降,一方面又鼓吹民族主義和對外侵略擴張,使得德國人獲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在這種局面之下,希特勒自然獲得了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支持。

希特勒

最後,對外侵略擴張,其實也是德國人共同的選擇。德國在二戰時期,以一己之力幾乎挑戰了全世界,德國貪婪的胃口令人震驚。

納粹德國不斷的對外侵略擴張,除了希特勒偏執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以及龐大的野心之外,德國人的狂熱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無論希特勒如何天才,如何有能力,沒有廣大德國人民的支持,希特勒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因此,在二戰時期德國的對外侵略擴張,是普遍受到德國人的支持的。既然如此,戰爭處於劣勢的二戰末期,雖然德國的失敗已不可避免,雖然德國本土都已經被盟國攻陷,但是,既然對外侵略擴張是德國人民共同的選擇,這樣的後果自然也需要大家共同來承擔。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再加上納粹德國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從始至終,納粹德國內部都沒有爆發規模較大的起義和反抗。反倒是侵略戰爭主力的德國軍隊內部,多次掀起了針對希特勒的刺殺,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種絕妙的諷刺。


鳶飛九天2018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二戰時期德國內部為什麼沒有造成起義呢?有很多原因,不過唯獨這幾點是比較重要的,首先就是整個德國籠罩在納粹的恐怖統治之中,當時二戰時期的德國,蓋世太保秘密警察無孔不入滲透在各個階層打探消息,如果看你稍有不對的話,直接就將你以叛國罪拿下。直接就先斬後奏,根本就不等你,勢力發展壯大的那一天,直接就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蓋世太保)


第二種原因,那就是納粹黨說實話的確很得民心,在戰爭前期,德國民眾失業率爆減,經濟狀態一落千丈,德國百姓急需要一個政黨來讓他們走出困境,的確納粹黨是做到了,每一個德國人民在希特勒的指導指正下,每一個人都有喝不完的牛奶和吃不完的麵包,這也導致了納粹黨走向巔峰,處於德國人民的利益看的話,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功績。所以當時德國民眾至少有95%以上支持納粹黨和希特勒,同樣也支持希特勒發動戰爭。

第三種原因,毫無疑問德國民眾肯定支持德國自己的軍隊不可能支持外國人,就算,德國做了很多錯的事情,作為德國人就必須選擇支持,不為別的就為自己是德國人。就是這麼簡單,其中也存在一戰時候的原因,但是我覺得不大,主要原因就是民族情感,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很團結的民族,一致對外的性格就是完美體現。

(強大的德國軍人)


鵬正


納粹德國是建立在什麼之上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失敗的殘骸之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什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面輸得那麼徹底?最重要的原因還不是內部出現了紛爭,也就是德國水兵的那一場叛變,正是因為這一場不大不小的叛變,最後變成了一場席捲全國的反戰運動最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前線尚未完全崩潰的情況之下,內部出現了崩潰,聯合談都沒何談,結果人家跑上門來要你籤協議,魏瑪共和國政府竟然看都沒看協議一眼,直接把那協議給簽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合約》讓德國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所以當時自詡為第三帝國的希特勒是絕對不允許第二帝國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為了能夠杜絕這個情況,他必須得做一些準備性的措施!

哥培養證實他完成這個計劃的最重要的得力幫手,戈培爾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宣傳部長,他原先的擁有一份美好的工作,而且待遇優厚,但是在他聽到了希特勒的演講以後,他立刻就放棄了自己優渥的生活,然後轉身投靠這個當時沒有任何生活保障的下士同志!

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在希特勒身上看見了一種領袖的氣質,他要為希特勒包裝出一種神的效果,心疼地的演講希特勒的所有服裝設計誒特的生平,包括希特勒每次演講時的動作都是經過戈培爾精心設計的!

你們可以去查一下希特勒的照片,根本就發現不了一張希特勒沒有穿著正裝的照片!這個就是戈培爾帶來的一個效果,他要把希特勒包裝成為一個神,而神通常帶有一種洗腦性!

沒錯,戈培爾通過吸收的影響,通過對於希特勒的包裝,把希特勒包裝成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神,相信神你就能走向勝利!與此同時,對於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那些齷齪事,郭培爾也是竭盡所能地進行包裝,比如說當時美軍在德國西部拿下一些集中營之後,發現集中營內部的慘狀,詢問當時的德國民眾,他們對這件事情根本就不值錢,包括當時在匈牙利等歐洲各國的猶太民族的辦事處,那不都相信當時的猶太人被送上納粹軍隊的火車是過去改造的,不是過去被殺死的,知道集中營有人逃出來跟他們說集中營內部慘狀的時候,他們也不相信,不得不說哥萍兒本人的宣傳和洗腦的功力確實強,即便德國人錢現在怎麼失敗,只要神還在,只要神不停地鼓吹日耳曼民族的高貴血統以及對於未來的美好規劃,那這些德國民眾誰會相信德國會真正失敗?

這是戈培爾防止德意志第三帝國失敗的時候的一種手段,當然還有其他的手段作為副總!

第二點。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戈培爾,都深刻的明白德國人對於《凡爾賽合約》的那一種痛恨!

原本德國人參加當時的反戰運動,最重要原因就是反對戰爭之後他們能夠獲得一個美好的生活,能夠結束戰爭這場悲劇,結果卻發現戰爭結束之後迎來的是另外一個深淵,這是什麼?這是英國和法國造下的孽!英國和法國對於德國人的窮追猛打,最後造成德國人對於法爾賽合約的不滿,德國人不願意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失敗的,他們相信的是當時德國內部出現了小人,奧德國最後迎來這副慘狀,他們也相信如果德國人投降獲得的悲慘待遇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悲慘,這個就是希特勒和戈培爾一直在宣揚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德國人無論打到什麼時候都願意戰鬥至最後一筆一族,為什麼英國和法國造的孽太深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法國接著在為自己挖坑,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起國,應該把英國和法國這兩個破國家算在裡面!

第三點,希特勒,戈培爾對於人民的控制!

就好像戰爭之王這部電影裡面有人曾經問尼古拉斯凱奇說,如果說我的上司發現了這件事情,做飯很簡單,把他拉下水就行了!

如果其他的人發現這場戰爭是非正義的,德國必輸無疑,但怎樣才能把它綁在戰車之上,把他的孩子帶到戰場之上!那這場戰爭他就算不想打他也必須得打,為什麼為了自己的孩子未來為了自己國家的未來,他必須得把這場戰爭持續下去,他必須得贏得這場戰爭!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瘋狂擴軍將近1200萬,要知道當時德國總人口才不過幾千萬人口!如此瘋狂的擴軍,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德國居民裡面絕對就是一戶人家,出一個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落下!自家的孩子就在戰場之上,你說做父母的能怎麼辦?只能夠投到戰場之中,只能夠幫助第三帝國,這個就是被活活綁在了戰車之上!

在電影兵臨城下里面,那個德國狙擊學校的校長,也就是最終的boss曾經深情地拿下,一邊先張告訴前線指揮官說,請把這枚金章放在某位士兵的身上,因為那個人是我兒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作為一個校長,他竟然出現了戰場之上,開始進行了屠殺!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我來為諸位具體分析一下吧。

第一點,二戰時的德國人和一戰時的德國人戰爭心態不一樣。二戰時的德國人有著多出的復仇正義性的心理,因為他們在《凡爾賽和約》中受到了過度嚴苛的懲罰,而希特勒的上臺也正是利用了民眾渴望自強和尊重,打破不平等束縛的心理。

而反觀一戰,士兵們最後會發出“為什麼而戰”的疑惑,他們也逐漸明白自身戰爭的非正義性。而二戰的德國士兵還可以嘴硬道——“為了我們正義的復仇,為了洗刷凡爾賽和約的恥辱,為了全新的德意志帝國和他人民的利益。”


(希特勒特意選擇了當初簽訂一戰投降條約的車廂)

這就像在抗日戰爭之前,沒有像今天這麼多的人仇視日本那樣。

眾所周知,一戰末期,德國人已經幾乎要勝利了,俄國爆發革命,英法兩國的力量已經接近枯竭,如果不是美國出於利益參戰的話,協約國就要被打垮了。

9月29日魯登道夫要求政府在軍隊尚能堅持的情況下,與協約國主動議和。注意,原本德國與協約國擬定的是和平談判,可在德國解除武裝後,協約國的態度又變成逼迫德國無條件投降。關鍵是,面對英法兩國倨傲的態度,他們根本吞不下這口氣,因為英法兩國不斷找美國借錢進行抵抗,被德國揍得半死不活的時候,美國怕死了沒人還貸款,只好進來摻和一腳。



所以,在曾經於日德蘭海戰重創英軍的德國海軍心中,他們根本不是什麼失敗者,所以他們寧可鑿沉自己的戰艦,也不願意讓他們落入英國人手裡。

所以說《凡爾賽和約》是在民眾極端憤怒和抵制的情形下被迫簽訂的,這也是後來希特勒借此大加文章的地方。
(抵制和約的示威遊行)

第二點,就在於當時的不同的社會狀況和戰爭形勢帶來的影響。

在一戰末期,德國的日益嚴峻的補給問題使得主要食品的供應量下降到戰前的12%以下,因飢餓死亡超過75萬人,自然會引發反戰立場和大規模罷工。

而希特勒卻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受支持是因為帶來了高就業率和充裕的消費品,所以他一直將生活消費品的生產和民眾的生活水平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標準,沒有動員這部分力量去對外戰爭。所以直到戰爭末期,德國社會服務業的從業人數沒有比戰前少很多。

那麼戰爭形勢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納粹德國和蘇聯軍隊的暴行。因為納粹德國犯下了太多暴行,即便投降即便推翻希特勒蘇聯也不可能原諒他們,而蘇聯本身在反攻柏林的過程中也犯下了戰爭暴行,柏林的德國民眾一方面受納粹的洗腦宣傳,一方面也目睹了逃難過來的東部難民的遭遇,所以更加相信蘇聯人是魔鬼。

他們自己本身的宣傳也讓人感到害怕——“日耳曼人是一個女巫,我們踏上了她的土地。……日耳曼,你這個邪惡的女巫,你就在死亡的舞曲中旋轉吧,燃燒吧,哭泣吧!報應的時刻到了!”

而反觀一戰,德軍戰爭罪行比納粹德軍要好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最仇恨的法國軍隊開進德國本土之前,德國的民主政府就誕生並且達成停戰協定,所以德國本土市民並沒有感受到敵人復仇的恐懼,推翻德皇的軍事獨裁政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二戰末期,德國人民根本不敢!就算他們認識到了納粹政權的邪惡,也只能跟著納粹混,因為納粹起碼不會傷害自己的人民,而如果他們推翻納粹,那豈不是讓蘇聯人的進軍更快,那豈不是下場讓悲慘。正是因為這樣,當時的德國人希望英美聯軍能加快速度,在蘇聯人之前佔領柏林。

第三點,希特勒的權力比曾經的德皇威廉還要大,元首比皇帝更加獨裁,更加專制。同時,希特勒的納粹黨也是將權力的觸手伸向了國家的各個層面,從衝鋒隊到黨衛軍,一步步強化自己排除異己的工具,

同時修改國防軍的信仰,由忠於國家和政府變成忠於元首。在納粹黨的洗腦宣傳下,民眾對於納粹德國的忠誠度還是到了較高的水平。

不是沒有思想上的抵抗,但像社民黨,明認教會,這樣的帶有拒絕納粹獨裁的組織都受到了殘酷的鎮壓。

希特勒太強勢,像戰時的命令,將領們即使不認可也不敢反對。直到1944年,才有了聯合起來刺殺希特勒的勇氣,可惜還是失敗了。

所以總結起來,二戰末期的德國,比之一戰末期的德國,人民更愚昧,被納粹洗腦嚴重,同時他們即使不滿納粹,也更害怕反攻的蘇聯。


普魯士之魂


這個問題提的還挺有水平。一戰沒有打到德國本土,直接原因就是德國十一月革命,迅速得到了國內各地的激烈相應,好戰的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蘭,新政府立馬向協約國投降;反觀二戰,除了上層國防軍軍官對希特勒採取了多次不成功的暗殺以外(比如,最著名的“女武神計劃”——馮.施陶芬貝格伯上校對希特勒實施暗殺,嘗試政變奪取的行動),德國本土甚至奧地利的老百姓,尤其是勞動人民,並沒有出現像一戰末期那樣的反政府大起義,不少百姓甚至在最後的柏林戰役中,加入“人民衝鋒隊”(下圖)自願成為炮灰,為元首和第三帝國墊背。
訓練使用反坦克榴彈


這些老百姓之所以心甘情願和元首一條路走到黑,那是因為前面幾年是真正得到好處了,當然要拼勁老命捍衛這個讓德意志民族重拾自信,讓全家吃上飽飯的政權。

第一、希特勒瘋狂的的表象後面潛伏著一顆精明的心,他早就領悟到:人民,你傷不起。

希特勒、戈培爾等人吸取一戰德國戰敗教訓(一戰德國因為後方民生問題導致國內矛盾激化,發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國才迅速戰敗),所以從上臺執政開始,就拼命地拉攏討好民眾。

事實證明,納粹取悅民眾,搞經濟建設,改善民生,還是有一套的。

在國內,納粹政府首先進行了貨幣與金融改革,緩和了經濟危機。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上繳和捐獻活動,進而又發展到直接沒收。這樣,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同時利用普通德國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受到底層人民的擁護。(下圖,1938年水晶之夜過後,德國老百姓經過被襲擊的猶太商店,面帶喜色)。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持。同時,類似美國的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繁榮。從魏瑪時代33%的失業率(只統計了適齡男性,婦女不在統計範圍內),到了36年柏林奧運會前,德國就業率幾乎達到了100%(當然只限於男性),已經儼然成了世界強國,老百姓不但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的工薪階層也能擔負起私家車,或者出國度假。

二戰開始後,納粹政府更是時刻警惕重蹈一戰覆轍,儘量避免把明顯的把戰爭負擔轉嫁給國內人民,並且拼命地拉攏討好民眾。

比如,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在東線的閃電戰破產,開始轉攻為守,這一時期,德國的稅收方針是:1、戰爭期間不對普通公民增稅;

2、即便徵稅,起徵點也應提高至6000帝國馬克;

3、現役軍人家庭的優惠要翻倍,加強對新生兒和多子女家庭的補貼。

4、必須控制日用品價格,對其免稅,同時對日常生活用品要保障生產供應,不能讓國民明顯感覺到戰爭對個人帶來的壓力。直到44年下半年前,在盟軍的不斷轟炸中,德國工廠還沒有全部轉為戰爭服務,居民日用品的生產還佔了一大部分。

但是,在二戰中後期,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錢和物資。這麼沉重的財政負擔,還不能傷到自己人,於是,納粹自然把魔抓伸向了佔領區人民和猶太人,這方面本文就不多贅述。

第二、重拾了德國的民族自信心,讓老百姓走出了一戰戰敗和經濟危機的陰影。

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非常孤立,周圍的國家對德國除了壓榨就是算計,驕傲的德意志民族一下子蔫了。納粹開始鼓吹社會達爾文論,各種手段證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貴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應該為優秀的雅利安騰出生存空間。

加上動不動就穿的帥帥的,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上至35年紐倫堡大會、36年柏林奧運會(最早的高科技奧運會),下至村鎮普通中小學的“青年團”遊行。激發起了德意志人骨子裡的法西斯式的審美——歡盛大的儀式,完美修身的制服、雄偉的建築,精緻的機械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

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棒棒噠”,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所以,在二戰的普通德國老百姓眼中,讓德意志人揚眉吐氣的神聖使命是由納粹黨完成的,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去推翻它呢?


1936年德國承辦的柏林奧運會,搞得十分盛大而輝煌,絕對的驚天動地,更讓德意志人加深了自己是世界上優秀民族的認知

第三、納粹洗腦般的宣傳術。

納粹及其善於利用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洗腦。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新興媒介技術興起的時代,無線廣播,有聲電影,攝影可謂當年的新媒體,其傳播速度,效果像今天的移動自媒體一樣吸引民眾,尤其是青年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利用當時德國人的非理性心態和民族復仇心理,納粹政府不惜代價的動員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向人民灌輸納粹思想,戈培爾曾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當時德國人民被宣傳洗腦的有多狂熱,舉個例子,為了不給優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後腿,甚至自願把自己的殘疾子女送去安樂死,或者去做絕育手術。納粹宣傳部拍攝的“安樂死”項目宣傳片中的內容,地點德國某精神病院,目的是向國民宣揚淨化日耳曼民族的“安樂死”項目的必要性。

總之,還是開頭的話,納粹充分吸取了一戰教訓,一直在拼命討好大多數國內老百姓,投桃報李是人類的本能,所以德國本土沒有發生大型反專制起義。況且,在非常態的環境下,比如,高度專制和循環洗腦模式下,普通公民是很容易被愚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