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任丞相李善長,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天衣有縫T


李善長,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以左為大),韓國公,子孫世襲,並授予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據記載,1390年,胡惟庸案追責,全家70餘口被一併處死,時年77歲

胡惟庸案發生在1380年,1390年追責還殺了很多人,包括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人,但只有李善長被滅門(也不算滅門,長子李琪因為老婆是公主被遷徒,李琪的兩個兒子李芳、李茂任在京城任職)

可見朱元璋對李善長的恨不僅僅是因為他參與謀反,而是因為朱元璋不堅定的信任

過去的老兄弟,死的死,殺的殺,留下的已經不多了,李善長能在長期待在中樞,並且相安無事,不僅僅是能力,更是朱元璋的信任,而現在,突然很多人跳出來說李善長參與謀反,然後不管是證人還是證據(弟弟、侄子、家奴告發),都是無法反駁的

關於謀反,細思極恐

李善長為什麼參與謀反?以李善長的地位,他再上一步能做什麼?

做王?以李善長韓國公地位,一個王爺顯然是滿足不了的,那就是稱帝了,可是稱帝,那就必然是謀反事件的主謀,或者是在謀反過程中掌握一切後發制人的最惡毒者

很明顯,朱元璋仔細思考之後發現,跟著自己一路走來的李善長最有這個能力

一記響亮的大耳光拍在朱元璋臉上,自己的信任,反而成了李善長為所欲為的資本,帝王一怒,可想而知

總結一下:信任一旦打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另:跑題了,回答成“為什麼殺全家了”。因為小編回答問題比較遲,看了之前的好幾位回答,大多是一個意思,我回答也無非是再重複一次,就向這方面寫了寫,望見諒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飛哥講歷史


我是始終懷疑史書記載的一些事情的,總覺得歷史的記錄者,有的不是不懷好意,就是故意摸黑,有些事,既不通道理,也不符合邏輯,沒有一絲的人情。我現在都懷疑,朱元璋到底是不是貧苦出身,真的當過和尚嗎?還火燒慶功樓?把自己打小的夥伴除之而後快,才放心?怎麼可能呢!朱元璋那手是麻辣雞手?那心是碳火烤心?啊!做了皇帝就不是人了?誰都殺?一門一門的殺?殺功臣,殺親屬,殺夥伴,這不是鍵盤俠打字――胡謅八咧呢嗎?明史的大多數記載,很多都是編撰上的別有用心,還有28年不上朝的皇帝?簡直是天方夜譚。識得明史真面目,還需用功到天明。



東方紅102714247


李善長表面上是因為捲入“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處死,實際上這只是個幌子,即使李善長沒有捲入此案,也最終難逃一死!自古以來“功高蓋主”,都是絕對的禁忌,平定天下後的帝王需要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穩固自己的皇權和統治,功臣良將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李善長同樣如此,結局可想而知。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比較強勢,明朝的朱元璋同樣如此。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由於皇帝本人掌握生殺大權,千百年來,即便是忠臣良將,也有不少蒙冤而死。

大明王朝建立後,由於朱元璋是窮苦農民出生,對苦難底層農民的艱苦生活深有體會,所以在自己做了皇帝后非常關心老百姓,在制定各種政策時也有不少對老百姓有好處,所以在明朝初期,農業生產發展的比較好,老百姓基本達到了有飯吃、有衣穿的水平,這在古代社會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除了關心老百姓之外,也和歷史上大多數王朝開創者一樣,開始誅殺功臣。自古以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例比比皆是,大明開國功臣多數都沒有逃過老朱的屠刀。

明朝開國宰相李善長就是較早被朱元璋下令誅殺的功臣之一。李善長在朱元璋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就投奔了朱元璋,一直在後方籌備軍械糧草,為朱元璋大軍提供了充足的後勤保障,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也稱讚他為“在世蕭何”,為了嘉獎這位功臣,還特意賞賜給李善長一塊“免死金牌”。

可是李善長在晚年時稀裡糊塗的捲入了“胡惟庸”案,此時的李善長已經70多歲了,本該是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遭遇此劫。眼看著不僅自己性命不保,還要連累家人受牽連,情急之下的李善長想到了當年皇帝賞賜給他的那塊“免死金牌”,於是拿著這最後的“救命稻草”直奔皇宮,希望皇帝能夠看在自己為大明王朝建立的功勳而網開一面,收回成命,饒恕自己和一家老小。看著已經70多歲的李善長跪地求情,朱元璋依然不為所動,並讓李善長仔細看看“免死金牌”的背面,原來還有一句:“免死除謀反以外之大逆”,意思是其他罪名都好商量,但是謀反大罪絕不放過,求情也沒有用!

就這樣,曾經為大明王朝建立過蓋世功勳、被朱元璋稱為“在世蕭何”的一代功臣,在自己76歲時,與全家老小几十人一起被處死,其結局萬分悲涼。在封建皇權面前,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悠悠華夏五千載



李善長真正的死因主要有

1、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胡惟庸是李善長舉薦的,並且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娶的是胡惟庸的侄女,具有姻親關係。雖然剛開始,李善長並未陷入其中,但是隻要有一個苗頭,就不好收拾,尤其是受到君王的猜忌。根據《明史》記載,李存義父子是這樣供認的:胡惟庸想造反,便使親家李存義去遊說李善長。李善長起初大驚,說這是滅九族的勾當啊。不久胡惟庸又派李善長的老友去勸誘,說事成之後當封其為王,善長"不許,然頗心動"。後來胡惟庸親自出馬,善長"猶不許"。過了一段時間,胡惟庸又讓李存義去勸說兄長,李善長嘆了一口氣說:“我老了,等我死後,你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吧。”最後,李善長家的幾個奴僕也紛紛告發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陰謀。

2、李善長修房子時,居然向湯和借兵修房子。要說這李善長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以前皇帝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手下有兵力,就開始傭兵自重,這在皇帝看來你不就是想謀反。

3、李善長離朱元璋很近,朱元璋對權力很看重。李善長是朱元璋的同鄉、勳臣、親家,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故舊戚黨遍佈朝堂,勢力盤根錯節。即使李善長退休後,但是在朝廷上還是有影響力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朱元璋最後還是決定殺了李善長。


品史君


大明第一任丞相李善長,史書說他死於大明四血案之一胡惟庸案的牽連,是死於胡惟庸謀反的牽連。但更多是像死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君權與相權之爭,也就是死於權利的遊戲中……

李善長,是朱重八的“蕭何”,早期就跟隨朱重八一起打江山,在早期掌握著朱重八軍隊的賬房和人才選拔工作。只不過李善長沒有蕭何那種寬廣心態,早年的創業期,還看不出來,可是到了朱重八改名成朱元璋,號稱洪武大帝后,李善長的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待人苛刻的心態隨著地位的增長而增長,在文官集團中,瘋狂打擊異己,甚至經常借朱元璋的手除掉異己的性命。最終導致了反噬。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58歲的李善長被退休。現代社會中,一般剛退休的大領導們,都會有個適應期,這個階段,要麼在家裡盛氣凌人,要麼就是去公園裡的新、老夥伴間“指點江山”。同樣,這位剛退休的“丞相”在自己待人苛刻、善妒的心態指導下,不小心地也得了“退休綜合徵”。所以當朱元璋赦免了他的親弟弟李存義捲入胡惟庸謀反後,他也沒有向朱元璋道謝、道歉。好像就是一種恃才傲物般,讓本來就多疑的朱元璋心中帶有根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7歲的李善長仍耄不檢下,大動土木,為擴建別墅,昏了頭去向信國公湯和借300名士兵,被人告了一狀,還不以為然。都退休那麼多年了,還能調動得了軍隊,這種no zuo no die,就算是今天,不管是哪一國,最高統治者都會心中一噔,都會不自主調動情報部門去看看。

沒過多久,他再次犯了官場大忌。三番五次託人,到皇帝朱元璋那裡為自己一個犯了罪的親戚求情赦免,這讓朱元璋勃然大怒“TMD,這老傢伙,都退休二十年了,還能有這麼多門徒教友,跑到朕耳旁嘰嘰歪歪的”

最後命令嚴刑逼供,徹查李善長求情的親戚丁斌所犯之罪。結果一查,還查出了10年前胡惟庸謀逆之前,曾幾次派人勸說李善長同反,李善長不但不向皇帝報告,居然還說:唉,我老了。等我死了,你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吧!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這讓本來就十分猜忌的朱元璋怒不可遏,便把李善長賜死。並親自手詔條例李善長罪責,判決除李善長兒子李祺(附馬)和兒媳(公主)及兩個孫子(皇外孫)外,其餘人包括李善長妻、女、弟、侄4家共70多人全部死刑,差不多是滿門抄斬。

表面上是死於胡惟庸謀反的牽連,本質上死於君權與相權之爭。鐵王座背後可是冰冷冷的劍……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里,君權是凌駕於所有權利之上的,可是這只是理論上而已,大部分只集中在開國君王那個階段,其餘的都是君權、相權、軍權三權分立中,又或者應該說是,君權是類似人的頭腦,國家是軀體,而相權和軍權是讓軀體和頭腦行走的兩條腿。這種權利的分配在漢唐形成巔峰,在宋,因唐朝的軍人亂國,法西斯式的軍國主義讓宋朝文人痛定思痛,最終軍權在宋朝被限制,而到明朝,由於文官集團再次想限制軍權的發展,朱元璋時期,文官集團的各種風騷走位操作,讓大批量曾經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勳貴們憤恨不止,尤其是在朱元璋稱帝后,一些被當做雞殺掉的勳貴,死於所謂的“強搶民女,殺了以安民心”“心懷不滿,殺之以安天下”等等大道理中,讓大勳貴們如同猴子般驚恐,但也心懷不滿。最終當朱元璋要求徹查作為文官之首的李善長時,勳貴之一的錦衣衛,就不擇手段地把一切髒水潑向李善長,扳回一局。

就算沒有髒水,其實李善長也會不得好死,就因為他犯了很多官場大忌,一,打造鐵通般的文官集團,比如與他爭論律法時的劉伯溫,就死於他的手中。二,淮西集團首腦,不僅僅是文官集團首腦,還與軍方關係密切。排斥其他地方的官員,有功高震主、拉幫結派嫌疑。三、舉薦的胡惟庸,謀反案後,不知進退,反而恃寵傲物,不懂人情世故,讓朱元璋不滿。四、退而不隱,有或者叫做自持功勞而不懂自汙。李善長雖有漢蕭何一樣的功勞,但沒有蕭何那樣的玲瓏之心,更不會自汙。六、淮西集團全面敗給新貴江浙集團及楚黨的聯合。

宋朝為了避免軍人亂國的戰亂,限制了軍權,把這隻老虎關進了牢籠裡。而明朝的文官集團,忘記了朱元璋是以布衣身份艱難上位的開國君主,最終在君權的帝王之術中、軍權的反噬輔助下,相權從此離開中國歷史的舞臺。


斐駺


當然是死於朱元璋的疑心了!!!

自古帝王之心深不可測。朱元璋的疑心可是非常重的,和他比肩的只有漢高祖劉邦了,


只要看你不順心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能讓你從萬人敬仰變成階下囚,再給你來個誅九族!這就是權力的遊戲!

當年胡惟庸以李善長推薦,被擢為太常寺少卿,後為丞相,兩人往來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發。二十三年,李善長以胡黨獲罪,謂其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連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一律處死。

再說說胡惟庸案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推薦其同鄉兼姻親胡惟庸擔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胡案的癥結在於——他為人過於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慾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危機。也有學者指出:所謂的胡惟庸案只是一個藉口,目的就在於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結果是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大大加強了皇帝專制集權。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做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歷史上大多數打下江山的皇帝都會採取不同手段來削弱一同打江山的功臣從而達到加強皇權和為後代更好的繼承皇權消除後患。這叫有難同當,有福可以共享當你要有那個命呀!!




歷史有點酷


朱元璋的皇權來的太不容易,他是草根出身,雖然一直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但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卻知道他曾經是什麼人,對於這些,朱元璋很介懷。

也因為這些,朱元璋對於皇權的失去有一種過度的恐懼,同時也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天下被人奪了去,所以任何只要有一點點威脅到他地位的人,都會被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李善長自然也不例外,至於藉口,那都是次要的,朱元璋的心理因素,才是主要原因


瘋狂歷史課


大多數的開國皇帝都是為了一己私心吧!有些臣子功高蓋主,換作你我也可能選擇這條路


Violenca


寫那麼多有什麼用?有幾個人能看完?只要看看宋太祖就可以了,我老朱可不想再出一個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殺一個人沒人說我仁慈,誅滅九族就沒人找我報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