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年事已高,已逐步退出朝堂,為何仍舊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曾傳新


李善長雖年事已高,且退出朝堂,但是這並不是其自願的,有一半是被朱元璋逼迫的結果。其退出朝堂之後並沒有安安分分的養老,而是仍在圖謀權貴之事,所以最後方才惹怒了朱元璋,將其夷滅三族,說到底還是權力的慾望惹的禍。


朝中首輔

自從朱元璋起事之時,李善長就一直追隨朱元璋打天下,曾經朱元璋問李善長:“先生,如今亂世,怎樣才可打下天下呢?”李善長答:“當今亂世,應當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做到這幾點便可圖謀天下。朱元璋也正是按李善長所說的做的,用了五年,朝獲得了天下,所以李善長之才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朝中首輔的地位也是在一開始就坐實了的。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善長不同於劉伯溫,其對權力的熱愛程度堪稱痴迷,其也確實得到了這樣的權力,朱元璋建國之後,仍奉其為首輔之位,位列三公之首,而其也熱衷於拉幫結夥,在加上其為開國元勳,又是淮西勳貴之首,善於左右逢源於官場之上,一時間隱隱有一呼百應之勢,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想李善長也懂得功高震主,應該急流勇退之道,但是被權力矇蔽了雙眼,已經退不出去了。

被迫隱退

李善長晚年的隱退並不是完全自願的,有一半是被朱元璋逼迫的。洪武四年,五十七歲的李善長正幹勁十足,但是一次,朱元璋對其說:“先生已經六十歲了吧,該注意身體了”,李善長回去思來想去認為上位不應該記錯自己的年齡,這是暗示自己,想讓自己退休了。於是不久便上書稱自己年事已高,想要還鄉養老了,其實此時,李善長並不是真的有退隱之心,而是以此來表示自己不貪權貴之心,好讓朱元璋放心,並且自己居於要位,有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運轉,朱元璋不會這麼輕易的就放自己退位的。但是其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就那麼答應了,並且給了其豐厚的賞賜,讓其歸鄉養老了。


權貴之心不死

有很多人說其想不開,年齡這麼大了,歸鄉安享晚年多好,而且以其六七十歲的高齡還能娶一個十六歲的小老婆,何樂而不為呢?但是認真想一想也能夠理解。其長期居於高位,過著日理萬機的生活,向來一呼百應,門庭若市,而突然一下子冷清下來了,跟一個沒事幹的老頭一樣,實在是受不了,耐不住那個寂寞。於是李善長權貴之心不死,雖在家養老,但是仍活動在朝堂內外,有山野宰相之意。


夷滅三族

李善長雖遠離廟堂,但是仍然權勢在手,其娶小妾之時,朝廷內外,文武百官全都來慶祝。這些朱元璋都能夠忍受,而最讓其無法忍受的是李善長牽扯進了胡惟庸一案,李善長之弟李存義,牽扯進了胡惟庸謀反一案,而李善長也是曾於胡惟庸安通書信,胡惟庸曾與其詢問過謀反一事,李善長說其年事已高,不與其摻和了,暗有默許之意。朱元璋怪罪其與他人密謀,而不告知自己,於是後又牽扯出胡惟庸一案,將高齡七十七歲的李善長夷滅三族。



朱元璋對李善長也有很複雜的心思,李善長追隨自己數十年,立下了汗馬功勞,自己也想讓其有一個善終。但是李善長的所作所為多次挑戰自己的底線,而自己也曾對其多次進行警告,也給了其機會,但是其不但不領恩情,反而變本加厲,最終朱元璋忍無可忍,方才將其定罪,並夷滅三族。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明史•列傳•李善長汪廣陽》是這樣描述的。

胡惟庸啊,原本是寧國知縣,因為丞相李善長舉薦,才拔擢太常少卿,後來還提升至丞相。所以兩個人常相往來,他們兩家還有姻親。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被處死,同黨被一切處死的人很多,但沒有連累到李善長。當時御史臺沒有中丞,李善長兼理御史臺事,多次向皇帝提出意見建議。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李善長的侄子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一黨,詔免死,安置崇明。李善長卻不謝恩,皇帝對此很不滿。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已77歲了,卻一點也不檢點自己的行為。他從湯和那兒借了三百衛兵來營建自己的府邸,湯和密告給了皇帝。四月的時候,有一批京城的罪民要被髮配充軍,李善長又多次講情,請求赦免其中一個親戚丁斌。皇帝大怒,把丁斌下獄審問。丁斌就召供出李存義私通胡惟庸的事情。皇帝下令逮捕李存義父子,結果審訊供詞牽扯到李善長。

供詞說:“胡惟庸謀反的時候,指使李存義暗中勸說李善長參與。李善長一聽,大驚:‘你說什麼?被人知道了得滅九族。’胡惟庸又派楊文裕勸說李善長,許諾事成以後把淮西封給李善長為王。李善長聽了很動心,但還是沒有答應。胡惟庸親自去勸李善長,李善長還是沒有答應。過了很久,胡惟庸再次叫李存義去勸,李善長長嘆一聲,說:‘我已經老了。等我死了你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又有人首告李善長,他說:“藍玉捕魚兒海大捷,曾查獲胡惟庸派往北元的使者封績,李善長匿而不報。”李善長因此遭到御史彈劾。

這時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等,也出來告李善長和收受胡惟庸的賄賂,並私下密謀。

這些證據會聚在一起,可以證明李善長身為開國元勳,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首鼠兩端,大逆不道。正趕上有人說星象有變,卜辭表明應該誅殺大臣。於是就把李善長和他的妻女弟侄全家七十餘人全都處以死刑。被連累處死的大臣還有很多。

皇帝親手寫下詔書,列出李善長的罪名,附上口供,為《昭示奸黨三錄》,佈告天下。

李善長兒子李祺是駙馬,和公主一切被遷到江浦,過了很久才死。李祺的兒子李芳、李茂,因為公主得以赦免。

李善長案的起因是他做事失檢點,遭到朱元璋的憤怒。以後牽連出他與胡惟庸謀反案的關係,沒有任何實證,全部都是憑口供定罪。重刑之下,何求不得?尤其是星象卜辭的出現更是離奇而荒唐。

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為李善長辯白,說他已經位極人臣,怎麼可能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了也不過和現在一樣。朱元璋看了奏章,出乎意料的並沒有處罰王國用。

綜合起來看,李善長案就是朱元璋一手炮製的冤案。實際上胡惟庸謀反案也是一樣的,根本屬於欲加之罪。

那麼朱元璋到底為什麼要殺李善長?我覺得這是他集權改革的一部分。朱元璋想把權力全都收回到自己手中,反對的人一定不少,李善長就是其中之一。殺李善長就是殺一儆百,要讓天下人看看宰相沒有什麼了不起。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李善長早年追隨朱元璋,但是期間覺得朱元璋失勢了,就轉而投奔郭天旭,之後又再次投奔朱元璋,這就在朱元璋的心裡種下了一根刺,一種有可能背叛自己的人,朱元璋怎麼可能絕對信任。

晚年的朱元璋開始變得多疑,尤其是朱標暴斃,朱元璋要把皇位傳給嫡孫朱允文,這就更加讓朱元璋不放心,為了讓朱家的天下不改姓,朱元璋下定決心要幫著皇孫擺平一切障礙。但是朱元璋晚年發生的藍玉案,牽扯出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善信,藍玉試圖謀反,李善信參與其中,而且藍玉致信李善長,希望謀反開始後能得到李善長的幫助。朱元璋本來就對皇孫能不能坐穩天下非常苦惱,又遇到藍玉謀反,為根除後患,肯定是要連根拔起,不留後患。所以,李善長被牽扯了進來。

這個也很好理解,幫助你得到的朋友其實不是最好的朋友,但是可能讓你失去的人就是最可恨的人,人人皆是如此。


毒刺劍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