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劉邦的小姨夫立下了大功,最後是否得到善終?

楚漢戰爭時期,項羽在范增的建議下設下鴻門宴要殺劉邦,這件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當時劉邦赴宴,在酒酣之時,范增讓項莊在酒席上舞劍,想趁機刺殺劉邦,項羽最小的叔父項伯之前被劉邦的花言巧語迷惑(鴻門宴之前,劉邦曾以兄長之禮待項伯,藉機跟他相談甚歡,甚至約定要做兒女親家),所以一再掩護未來的“親家”劉邦。


鴻門宴劉邦的小姨夫立下了大功,最後是否得到善終?

當時樊噲(fán kuài)被留在營帳外面,聽說劉邦處境危急,他便拿著鐵盾,靠著一身蠻力,衝進營中。項羽盯著他,問他是誰。

張良說:“他是沛公的陪乘樊噲。”項羽看樊噲一身橫肉,也是練家子,於是說:“壯士!”賞賜給他一杯酒和一隻豬腿,項羽的手下使壞故意丟給樊噲一隻生豬腿肉。

樊噲喝完酒,拔出劍切生肉吃,吃光了一隻豬腿。項羽問:“還能再喝嗎?”

樊噲豪氣干雲的說:“我連死都不怕,又怎麼會拒絕一杯酒呢!秦王的心和虎狼一樣狠毒,殺人如麻,酷刑殘忍,因此天下的人都起來造反。先前楚懷王和眾將領約定說:‘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就可以在關中稱王。’現在沛公率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財物分毫不敢接受,還封閉宮室,回到霸上駐紮,以此等待大王到來。派將士把守關口的原因,是防備盜賊出入和發生意外。像這樣勞苦而功高,不但沒有封侯的獎賞,而且聽信閒言碎語,想要誅殺有功的人。這只是在重走滅亡的秦朝的老路罷了,我私下裡認為大王的做法不可取。”項羽聽後無言以對,只是說:“請坐。”

樊噲在張良旁邊坐下。坐了不久,沛公藉口去廁所,招呼樊噲出去。

沛公說:“我們現在返回軍營吧,可沒有辭行,怎麼辦呢?”樊噲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現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告辭什麼?

於是直接逃回霸上的軍營中,而只留張良向項羽辭謝。項羽事後也就不再追究,也沒有誅殺劉邦的想法。

鴻門宴劉邦的小姨夫立下了大功,最後是否得到善終?

當天,如果樊噲沒有闖進營帳中指責項羽,那麼劉邦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樊噲在危急時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事不卑不亢,恰得其分。其對劉邦的忠誠也顯而易見。

那麼樊噲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且聽小源接著聊。

樊噲,是沛縣人。他職業是屠狗的,與劉邦也是舊相識。樊噲和韓信不同,韓信是帥才,而樊噲擅長的是衝鋒陷陣,登城殺敵,是劉邦麾下戰功赫赫的一員虎將。

劉邦當皇帝后,樊噲在各種平定叛亂的戰爭中也是屢立戰功,最後被封為舞陽侯,更是娶了呂后的妹妹呂須為妻,成為了劉邦的小姨夫,後來生下兒子樊伉,因此樊噲與其他將領相比和皇室的關係最親密。

當初黥布發動叛亂的時候,劉邦曾經病得很重,不喜歡與大臣見面,他睡在宮中,下令門衛不許群臣進入。大臣們沒有誰敢去拜見。

十幾天以後,樊噲推開宮中的小門直接闖了進去,大臣們都跟在他身後進去。劉邦正枕在一個宦官身上睡覺。

樊噲等人見到皇上後流著眼淚說:“當初陛下和微臣等人,起兵反秦,最後平定了天下,是多麼的壯烈!如今天下已經平定了,又怎麼如此疲憊呢!而且陛下病得很重,大臣們都震驚恐懼,陛下不肯見我們商議國家的事情,只與一個宦官單獨相處!難道陛下沒有聽說過趙高的事情嗎?”劉邦於是笑著坐了起來。

後來,盧綰又發動叛亂,高帝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前去攻打。當時劉邦病得很重,有人就在劉邦面前誣陷樊噲和呂氏勾結,如果皇上有一天駕崩了,那麼樊噲就會帶兵造反。

高帝聽後大怒,於是就讓陳平去奪了樊噲軍權,再殺了樊噲。但陳平對呂后十分畏懼,於是逮捕樊噲押解到長安,沒有立即殺了他。抵達長安的時候,劉邦已經駕崩,呂后就釋放了樊噲,恢復了他的爵位及封邑。

鴻門宴劉邦的小姨夫立下了大功,最後是否得到善終?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他的兒子樊伉繼承了侯位。劉邦死後,呂后做事專斷,大力扶植呂氏族人,大臣們都畏懼她。樊伉繼承侯位九年後,呂后駕崩。

大臣們為了重振劉姓江山,大肆誅殺呂氏家族中的人,也趁機殺掉了樊噲的兒子樊伉。

孝文帝即位以後,他重新封樊噲的另一位庶子樊市人為舞陽侯,恢復之前的爵位及食邑。最後爵位傳到樊市人的兒子樊他廣這裡。

樊他廣的一個手下官員得罪了他,被他懲罰,這個官員心中怨恨,於是上書說:“樊市人生病不能生子,命令他的夫人和他的弟弟發生關係,而生下樊他廣,樊他廣實際並不是樊市人的兒子,不應該繼承爵位。”

於是皇上下令交由主管官吏審理。最後樊他廣的侯爵被剝奪,被貶為平民,封國也被廢除。

總結一下,樊噲一生最大的功績有三:

1、劉邦首先打下關中的時候,可以想象,秦宮美女如雲,寶物眾多,劉邦這人貪財好色,剛開始自然做了不少不老實的事。

當時正是樊噲勸劉邦不要動宮中財物和女人,最後還軍霸上,才為後來鴻門宴上為劉邦開脫罪責找到了藉口;

2、鴻門宴上樊噲仗義豪言,唬的項羽無言以對,最後不懷疑劉邦了;

3、劉邦晚年和宦官走的很近,樊噲曉之以情理,打動了劉邦,讓劉邦繼續積極處理國事。

樊噲的後人樊他廣因為得罪下屬最後被貶為平民,對現在的我們也有警醒意義,即使做了領導,身居上位,也儘量不要得罪手下的人,尤其是小人。

小源也接觸過很多業界大牛,發現越是水平高,位置高的人越是待人和藹,很少批評人。

反而越是水平不怎樣,手裡有點小權利的人才會亂髮脾氣,搞得手下的人每天危機重重,如果被手下人抓到把柄,結局就不好說了。

我是小源,從傳統文化中擷取有利於提升心靈能量的內容。從而幫助我們更積極的生活工作,更智慧的處理人際關係,讓自己更加優秀,從而活出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源。同樣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別忘了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