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之後漢人接連被異族入住中原?

亦滕常青


根據題主的問題描述,我覺得應該如此回答。

因為中國乃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我們漢人佔據90%以上(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為91.51%),由此,可以說互聯網上絕大部分網民也是漢人。對於這一事關我們尊嚴的問題,我希望可以和平看待。

其一:現代不是古代,古代對其他民族可以稱作“異族”。現代人可不行,宋之後,只有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戰爭才被稱作“異族作戰”。

其二:我開始正式回答這一問題。

清朝人過端午的傳統遊戲——射柳

(1)古代冷兵器居主的情況下,北方遊牧民族的單兵戰鬥力比農耕民族強是正常的

無論是宋朝還是明朝,雖然已經進入冷熱兵器混用時代,但冷兵器仍然佔據主體。北方遊牧在“戰馬”問題上比農耕文明就佔據很大優勢。無論是漢或唐,都是在戰馬“夠用”的情況下,以優勢兵力打敗了遊牧民族。

例如遊牧民族善用戰術就是“長途襲擾”,你必須得追著、圍著,找到敵方主力才能殲滅敵對勢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軍隊人數、軍隊耐力等都是一個考驗。也就是,你必須要有很強的偵查能力下,軍隊平時操練、軍人素養要好。

(2)宋朝、明朝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不是亡玉少數民政權是自身問題:統治者為了確保皇位,利用儒家思想統治了“人的上下尊卑、忠君思想”,一味苟安和平,最終,在和平日久下傳統“忠君思想”崩塌

宋朝開國的太祖、太宗在總體上對軍事建設非常重視,因為,政權仍然受到極大威脅。那一時期還談不上“重文輕武”。宋朝真正的“重文輕武”是從宋真宗開始、宋仁宗固化。從“重文輕武”到“重文辱武”。宋朝害死了狄青、宋政權害死了岳飛。宋朝、宋政權為了的皇帝們為了皇帝的江山,自願放棄“收復北方”大片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依靠“人數優勢”,對火器方面、守城術地研究屬於“自保”。久而久之,其軍隊指揮者貪腐問題、文官指揮軍隊的投降思想更加讓軍隊素質成為問題。那麼,在強大遊牧民族武裝下就失敗了。

明朝也是如此,在此就不贅述了。

(3)無論是遼金夏,還是元朝、清朝,在統治部分地區、整個國家的時候,在傳統漢地都實行了傳統的儒家治理方式,其本身也進行了或成功或失敗的“儒家化”。由此,在統治初期,雖然因為從遊牧文明到農業文明管理中有所衝突,但隨著統治時間越來越長已經適應儒家化管理,也使得古代漢人在以“文化”而不以“血緣”定天下的思想下承認了元清等朝代

過去我們常說“漢化”,其實我對這個名詞,日益覺得應該是儒家化。在上述政權、朝代中,公認“儒家化”比較徹底的是金國和清朝,不成功的是元朝,但元朝(請注意是1271年建立的元朝)在政治制度上、科舉制度上也進行一定的“儒家化”但並不徹底。


坐古談今


這個問題其實我一直在思考,從宋開始因為高祖是從武將擁立上位,他一直將武將作為威脅,所以有杯酒釋兵權和重文防武的國策。這導致了漢人尚武精神的衰敗。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由此蒙古人輕易入主中原,經歷屠殺後再一步衰落,雖然明朝有所回覆但已經沒有了漢唐時征戰四方的豪氣,轉為天子守國門的剛烈固守。之後清兵入關屠城加上文字獄,禁武令。在清朝三百多年的奴化下,清未漢人已經從身體至精神上完全麻木以至曰本入侵時形容漢人:神情呆木,如同殂蟲。這已經不能算是正常人了,就好像木偶一樣,沒有靈魂沒有一絲血性。我時常想漢人為什麼有這種異於全世界的現象,除了歷史原因好像還有更深的原因。直至我看到了一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幾乎是在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切。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都不能單方面追求真善美而是要在好和壞之間達到平衡。你善不表示別人善,漢人善不表示化外民族善。無論何時都要保留一定的獸性血姓才可以保護自己。漢人不能做傻白甜被人害了還寬恕外人。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天誠魚


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或者說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不是在宋朝以後才頻繁出現的,宋朝以前也是如此。



兩晉時期的五胡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鮮卑人的北魏一度統一中國北方;南北朝時期的北周也是鮮卑政權,隋朝唐朝的統治者都與北周鮮卑貴族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



然後就是五代時期,北方契丹興起,佔據幽雲十六州,然後才進入宋朝,宋朝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基礎上建立的,五代十國的每一次朝代更迭幾乎都是因為武將造反,因此北宋要想避免重蹈覆轍,必須限制武將權力。即便如此,我覺得宋朝的滅亡也不是因為重文輕武,南宋抵抗蒙古人40多年,是蒙古人征服歐亞大陸過程中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即便南宋再能打,能打的過巔峰時期的蒙元?別說南宋,整個人類冷兵器時代有幾個國家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對手?我覺得一個沒有。

蒙元之後就是清了。所以縱觀歷史,我不覺得宋朝是一個分界線。


北宋耶律蕭


  

 其實,並非是在宋朝後漢人接連被異族入侵中原,是早在隋唐之前,中原就已經被異族入侵。如果要從更為久遠的時期算起,在東周時期,異族同樣已經進入中原。

  中國大地上一直生活著多個民族。華夏民族本就是上游、中游的炎黃部族與東夷部族融合而成。華夏民族能生活在黃河流域,有著天然的優勢,生活上遠比遊牧民族有保障。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艱辛,對於華夏民族自然有著天然的不滿,南下侵襲擄掠,也就成了生存必需。東周時期,周邊有戎狄,戰國時期匈奴崛起,有帶甲數十萬,秦始皇讓蒙恬領軍北伐,勉強將匈奴趕出長城,然匈奴國力未衰,故此為禍兩漢。

  三國魏晉時期,因中原戰亂,無暇鎮壓周邊民族,遊牧民族得以進入黃金時代,趁著八王之亂攻入中原,在中原建立多個王朝。

  其實,就連隋朝、唐朝這兩個大一統王朝,其皇族都具有很濃的少數民族色彩。只是,多數人不願去提及罷了。

  至於宋朝之後,異族連續入駐中原,一個重要原因是長城失守。從五代後晉時期開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賣給了契丹,從此中原王朝失去了抵禦遊牧民族的屏障。

  與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大不同的時,宋朝之後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著非常自覺的漢化思想,他們甚至以華夏族自居,在文化、思想上向漢族靠攏,建立的遼國、金國、乃至後來的元朝、清朝,都有著非常濃重的華夏儒道色彩。

  這使得這些少數民族在大肆屠戮,建立王朝後,很快收攏人心,被官員百姓擁戴。對於多數百姓來說,皇帝由誰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飯吃。


葉之秋


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重文抑武,打破整個中華民族文武平衡的格局,到宋封建中央集權高度發展,地方封建軍閥被抑制,沒有實力對抗中央集權,相應的對少數民族控制也弱,一旦中央集權出現問題,根本不可能出現強有力的勤王之兵!更何況宋從來沒有統一中原!當一個強力的外族入侵,地方几乎毫無抵抗之力,軍隊主官不管是不是文人,大都受文官制約,而未歷鮮血的文官有血性的少!明朝中央集權更盛,雖對武力軍事重視的多,但武將地位同樣不高,而且明有一個非常惡劣的現象,極度輕視有功於國的人才,隨意殺戳,不管明初的大殺功臣,還是明中期的于謙,以為明末的熊廷弼,袁崇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隨便一個理由就自毀長城。同時也讓整個統治階層離心離德,讓在權力鬥爭中輸的家破人亡,贏的也毫不感激,因為有功都能殺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例外,一旦君恩不在,生命不保!故明的上層為權爭鬥,毫無底線,不然也不會有清的興起。總之元能入主是宋自毀武功,清能入主最直接的原因是明的上層一盤散沙,毫無凝聚力,甚至大部分人賣主還不求榮!只為活者!


魔心聽風


文明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利萬物而不爭。春秋戰國以來,中原各部征戰頻繁,每個月都要打幾場,期間興起衰落的諸侯國無數。戰爭可以宣示武力警告各方,也造就了先秦的尚武精神,但戰爭畢竟要死人的,常年征戰,勞民傷財,沒有一個和平環境,如何發展呢

戰爭勞民傷財,沒人願意戰爭,但有時不得不戰,為此各國先驅很是苦惱。在戰爭中,產生了諸子百家,無論是法家、墨家、道家、還是儒家等,追求的都是和平。就算是兵家,也講究的是戰為止戈。他們嘗試了兵家、嘗試了法家、也嘗試了道家,最終,在漢武帝時,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觀的儒家被確立為治國方向,並以此建立了禮樂社會

儒家治國卓有有成效,社會相對安穩,街頭巷尾少了先秦時一怒拔刀的遊俠們,大家都知書達理安分守己,享受和平帶來的平安快樂。最後像滾雪球一樣,禮樂精神逐漸成為主流價值觀,除非活不下去,老百姓樂於忍受……

得到必有失去,享受安穩,那就少了尚武血性,所謂忘戰必危。如此被外族入侵也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了。題主所說的宋朝之後異族入住中原,那不正確,其實從晉朝時就開始了,東晉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乃至後來的隋唐,都有遊牧血統……

不過無論哪個遊牧,除了個別的嗜殺好鬥民族,他們也有安穩需求,所以征伐中原文明後,他們自然而然會被儒化!

我打不過你,但我可以同化你……


靈石蘊珠寶


在回答之前我先駁斥一下提問者的言論,誰告訴你宋朝武力值拉稀的?宋軍能夠和遼、金以及元三個都可以稱之為當時世界上武力值最高的胡人打成平手,就說明他們的武功並不弱。所謂弱宋,不過是後人自己的意淫而已。

再回頭來看,說實話,這個問題有點狹隘了。漢人一步步衰弱是不假,但是其根本原因是那股子兼容幷蓄的胸懷沒有了,所以才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其實早在元滅宋以前七百年的隋滅陳的過程之中,代表著所謂“華夏正統”就已經死亡了。龜縮在江南一隅的東晉以及南朝,越來越腐朽,越來越闇弱,最後只能被北方胡漢交融迸發出新的活力的隋朝給滅掉。

這幾乎是歷史的必然——一旦漢人政權龜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就一定會被北方給兼併掉。宋如此,南明亦如此。在這裡要特別提一句,清滅的是南明,而不是明。北京城是被李自成攻陷的,崇禎是在大順的威脅下自殺的。也就是說,清朝滅的還是南方那半拉江山而已。

其實這幾乎是歷史的必然——沒有誰能永固江山,不管是個人,還是家族,乃至民族。漢人坐久了江山,日趨腐化以後,肯定會被蒸蒸日上的胡人給盯上並且征服,這是自然之理。

只不過從明朝開始,由於朱元璋本人的小農出身,對中國實行了嚴格的小農經濟制度,將思想死死地束縛住了。沒有了開放的胸襟,國家自然就容故步自封。而當清朝入關以後,為彰顯自己的正統,又全方面繼承了明制,中國便在世界突飛猛進的進步之中,不進反退了。



青言論史


因為自宋以來愚民、弱民、禁武、禁械,鼓吹理學,把持思想,把百姓變成綿羊和順民,大漢血氣不在爭心皆無,作為順民的百姓和軍人是沒有無榮譽感和參與感的,都是苟且偷生,誰做天下又有什麼區別?!

和先秦兩漢以及隋唐時期相比,軍人社會地位日漸底下,很多參軍的只是流民,參軍也並不是因為榮耀而是為了混口飯吃,試問一個沒有血氣沒有爭心,溫順如綿羊的民族如何抵禦外辱?!

一支地位底下、毫無榮譽、感苟且偷安的軍隊如何能夠再續一漢敵五胡的雄風豪情?!

精神面貌已經註定失敗的結局。


高天上聖玄穹高上帝


程朱理學,重文輕武!

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因此非常懼怕宋朝走老路,極力打壓武將勢力,在現實中磨滅了漢唐一來的尚武之風,南宋興起的程朱理學又在思想上磨滅了尚武思想,使得只見朝堂之上文官鬥嘴,不見戰場上武將爭鋒,使得宋朝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外族所滅的朝代。

在華夏沉淪近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終於把侵略者趕回了草原,但之後的大肆屠殺開國功臣以及官員制度,造成了明末雖有諸多名將,但被只會空談的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操控朝堂,名將先後戰死,崇禎帝號召大臣捐款給前線打仗,一個個都哭窮,明朝滅亡後卻被起義軍搜出鉅額財產,明朝都抵不住外族的入侵,新生的起義軍如何能行?華夏再次被異族統治!

滿清近三百年的愚民統治讓中國人徹底淪為奴才,"少說話,多磕頭"成了為官准則,再也沒有漢唐之時為了國家冒死直諫的人了,才有了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是武力也十分強大的,不然無論多富有,到頭來也是為他人做嫁衣。





燕都易水寒


就是宋朝揚文抑武 不思進取所至,文官進朝廷武將貶歸甲。岳飛 韓世忠等武將有很大機會收復北宋失地,但失去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在宋時可不行,將士出征,日行多遠,在哪裡安營紮寨皇帝老子總是看著當時的地圖給將士們安排,地圖都是幾年十幾年前的,有時候到了安營紮寨的地方一看傻眼:河流改道,改到了安營地,咋辦?商量彙報,彙報人員到不了京城天都亮了,還休息個屁啊,私自安營又是欺君之罪。

再者就是滿清的奴性管理對漢族的性格磨滅最大。

本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國人自滿清後期西方的入侵直接導致崇洋媚外,更有甚者中國只所以落後就是漢語漢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