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如何排位?

白宫里的黑色少女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与烈,振长策而于宇内”,这六世指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很多人认为这六位秦君都是励精图治之主,其实里面的水分很大,真正能称得上英主的,最多只有三位。


六世余烈,最多只有一半有所作为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在他的时代,秦国再次强大起来。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也开始有资本逐鹿中原。

秦孝公在位二十三年,使得秦国从偏居西北,无法跨出函谷关,到夺取魏国河西之地,逼迫韩国签订盟约,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他是把秦国爵位从公变王的人物。当政期间,重用张仪连横六国,手下能人甚多。

夺义渠、平巴蜀,东出函谷关,南下楚地,攻魏败楚。秦惠文王时期,是秦国统一六国步伐的开始。

秦武王嬴荡,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他是一位喜爱武力的大力士国王。手下得宠者也以力士居多: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和他父亲的用人方针完全不同。

嬴荡在位时期,虽然打败过韩国,逼迫韩王求和,但他好勇斗狠,最后在一场“举鼎比赛”中受了内伤。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就气绝身亡了。



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在他当政时期,文有范雎,武有白起,攻三晋,败齐楚,政事上有“远交近攻”,军事上有“长平之战”。

嬴稷也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并且还已经达到了可以称帝的资本。不少学者都认为:在秦昭襄王执政末期,秦国已经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250年在位,在位三天即去世,嬴柱做了十五年的太子,被戏称为“战国时期待机时间最长的太子”。

不过在他临死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把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立为太子。也让秦国顺利地交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手上。

秦庄襄王嬴子楚,公元前250年—前247年在位。子楚在位三年,就连续出兵攻打山东六国。虽然逼韩国割成皋求和,取了赵国太原、狼孟等地,攻下了魏国高都。

但走得太快容易扯到蛋,子楚开动的战争机器,终于使得六国再次合纵,在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指挥下,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合攻秦军,一直攻到函谷关前才停下。秦军所得之地全数被抢回,子楚三年的征伐之路全数尽毁。

所以按功绩来看,六世应该排列为: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昭襄王嬴稷—秦武王嬴荡—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孝文王嬴柱。


一贰一橙


秦始皇统一天下,在《过秦论》中有很详细的记载是“奋六世之余烈”,把六世分成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


首先应该是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应该是秦国的一个转折点。在孝公之前,秦国只是一个西锤边境的弱小国家。国内十分贫穷,只能通过战争转移国家注意力。

孝公继位后,深感秦国问题之大。国内旧贵族拖累国家进步,国无贤才。颁布了流传千古的“招贤令”,商鞅入仕秦国,制订了秦国的百年国策,秦国开始强大。

在秦孝公死后,第二梯队就是惠文、武、昭襄等王,他们励精图治。根据孝公的国策,向南攻取汉中,在西面夺取了粮食产地巴蜀,向北攻打要害的领地,同时进攻东方的富庶之地。

在这第二梯队时期,天下诸侯合纵连横攻秦,秦七十二路散手一一破解。最终,秦国无敌于诸侯。

第三梯队就是个打酱油的!秦始皇的爷爷和老爸是孝文王、庄襄王。他们两个寿命不长,基本没什么建树。但是,把强大的秦国交到秦始皇手里就是功劳。


按照先后顺序这就是秦国的“奋六世之余烈”了吧。


历史答疑官


不是夺取魏国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原本就是秦国的,这叫收复失地


天津站行动队长李涯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