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红红火火讲历史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汉朝初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商山四皓在秦始皇时是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因为为了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秦末汉初的战乱,商山四皓就隐居了起来。他们不愿意出去当官受辱,于是就长期隐藏在商山,因为他们都已经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很久就听到商山四皓的大名,屡次邀请他们出山为官为自己创建的汉朝服务,但是多被商山四皓拒绝了。

商山四皓宁愿过清贫安乐,归隐平淡的生活,他们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他们不愿意在汉高祖刘邦手下为官,是因为他们认为刘邦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所以“商山四皓”不愿自取其辱,虽然他们德高望重,博学多才。

商山四皓不愿意做刘邦的官,但是他们的德高望重的名声却是很大的,才学也是很高,品行道德高尚。

当时刘邦登基以后想要换太子,因为刘邦十分宠幸戚夫人,虽然刘邦将他和吕后所生的嫡长子刘盈立为太子,但由于戚夫人更受宠,再加上戚夫人所生刘如意更得他喜爱,因此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由,要废黜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当时刘邦是铁了心要换太子,不管手下大臣如何劝说,刘邦认为这是自己的家事,手下大臣无从干涉。

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张良推辞:“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但是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张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就对吕后说:“自己是没有办法劝说大王的,但是自己知道大王很尊重这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一直想请商山四皓出山为汉臣,但大王一直未尝所愿,如果你们能请来商山四皓的帮助,或许对你们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张良的这次献计改变了历史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吕后就按张良的说法,以高规格的礼仪诚恳的请来了商山四皓。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汉高祖刘邦突然见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汉高祖刘邦听了以后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愿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商山四皓尊敬的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汉高祖刘邦这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又是张良献给吕后的妙计呢!吕后听从张良的计谋实施的一次保太子之位的行动。

吕后得势后灭刘扶吕,杀了刘邦好几个儿子,扶持吕氏家族的人,把戚夫人残忍的变成人彘,丢进厕所,同时刘如意也被吕后下毒毒死了。

商山四皓本就想避祸乱,安安稳稳的归隐,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现实很残酷,商山四皓终究没能逃脱政治斗争。


周爱芬杰


商山四皓不算什么,就是几个名士罢了,刘邦知道,能请出名士的,绝不是太子,而是张良,这就说明,大臣是支持太子的。

政治斗争是什么?看支持谁的人多。

支持皇帝的人多,那皇帝自然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帝。

支持太子的人多,皇帝处境就危险了。

支持太后的人多,皇帝就是傀儡了。

支持大臣的人多,那大臣就是权臣了。

现在大臣都支持太子,刘邦还敢擅行废立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提前退休的,甚至被杀。

大臣为什么支持太子呢?并不是太子能力突出,也是人品好,而是太子继位,权力格局稳固。

如果太子继位,那汉朝的政治格局就是外戚、亲王、功勋集团,三足鼎立,刘邦就不会杀功臣了。

而如果废太子,改立刘如意,刘如意势单力薄,如果想坐稳皇位,就必须把太子和吕氏外戚、吕雉都清理出局,不然,刘如意是爬不上皇位的。

当然,这个不足以让大臣支持太子,反对废立,因为这损害的只是吕雉一系的利益。

如果刘如意做太子,新的外戚集团还没培养起来,那必须拿功臣集团开刀,杀功臣,不然刘如意还是傀儡。

所以,功臣们必须反对废太子,萧何和吕雉联合起来杀了韩信,就表明功臣集团和吕雉联盟了,这次又请出商山四皓,表明张良也支持太子,刘邦自然无法废太子了。


中国通史视频


橘大天地窄,眼高秦汉小。

一片隐沦心,商山青未了。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时期的七十位博士官中的四位,隐居在商山,出山时是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刘邦准备废掉太子刘盈,吕后采取张良的建议请出了他们,当时他们已经八十多岁,眉毛头发都白了,就被人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见到“商山四皓”改变废掉太子的主意,是因为他们四人德高望重,刘邦早有所闻,遍地寻访,都是避而不见,现在愿意出山辅佐太子,说明他们认可太子将来可以成为一代明主,刘邦也意识到太子也有一定的基础,不能轻易废立,于是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


胡言兑先生


四老是什么人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四老看不起刘邦,所以不来

这四个老头平均年龄都已经80多岁了。隐居山里每天喝酒下棋,日子过得不亦乐乎,他们都有各自的领域,可以说是在自己领域之内无出右者。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业界权威。绝对有话语权的。刘邦当年数次请他们出山辅佐,可这几个老头就是不去,根本就不给你刘邦面子。原因就是他们看不上刘邦那副流氓嘴脸。

刘邦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所谓的文人名士。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在刘邦看来就是没事儿扯淡。没有一点用处。对与刘邦来说只要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哪怕你是地痞流氓,市井无赖,都是人才来者不拒。看看刘邦手下的人,韩信是混混,樊哙是个体户,陈平更不用说,据说品行极其恶劣。但是这些人都能为刘邦所用,并且成为他事业的中流砥柱。那为什么当初刘邦要把这几个老头找来呢。

为什么刘邦请不来四老

原因就是找几个老头来充门面。在内心里刘邦是瞧不起这些个腐儒的,怎么会主动找他们来呢!再说了这几个老头来了对刘邦的事业没有什么帮助吧!所以找他们来也就是充个门面而已,让外人看着好看。

这几个老头到底有啥能耐呢!说实话,除了夸夸其谈,还真看不出有啥能耐了。看看他们自己的领域就知道了,博古今,典教,辩然。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都是谈话类栏目没什么稀奇之处。他们这点微末技能刘邦根本就看不上。既然请你们出山你们不来那就正好,我还省下好几张嘴的口粮了。到时候天下人可别说我刘邦不重视有学问的人嗷,我可是请你们,你们都不来啊!

其实这几个老头估计也是想好了。知道刘邦不重视文人,即使去了刘邦也就是那拿他们当摆设。还不如在山里自在呢。索性也就不接受邀请,不伺候你刘邦了。这正好,一个是虚情假意的请,一个是真心实意的不来。不谋而合啊!

刘邦请不动四个老头,为什么刘盈就能够请的动呢!

原因还是充门面,刘盈就是要在他爹面前显摆一下,你看这四个老头你找不来我给找来了,是不是我的名望或者说力度比老爹你还要大呢!所以吗,要废了我这个太子你要慎重考虑吆。

这事显然是事先准备好了的。要不怎么这四个老头会出现在刘邦的家宴上呢!明显就是带过去给刘邦看吗。

刘邦在立那个儿子当太子的事情上摇摆不定,明明太子已经是刘盈了。他的小妾戚夫人没事就给他吹枕边风,让他把刘盈废了,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是什么人啊!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妾的话就随便废立太子呢!其实他选择太子的标准就是要和自己一样的人,就是可以控制群臣的人,杀伐果断的人。并不是要立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刘盈就是前者,很符合刘邦的标准。他是不可能轻易的废掉刘盈的。但是戚夫人那边也得有个交代,怎么办呢!刘邦很苦恼,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史书上说吕后找张良研究办法,看看怎么解决这事。张良告诉吕后要是把商山四皓请来给刘盈充门面,就应该没问题了。吕后其实也知道这四个老头,但是对张良的话却不太相信,可也没别的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请吧。你还别说,这四个老头一请就来,一点没有当年刘邦请他们时候的叽叽歪歪。这又是为啥呢!

原因还是充门面,这回是给他们自己充门面了。他们就想让天下人都看看,不光是老皇帝对他们青睐有加,就连这个没上任的新皇帝也是对他们敬若上宾,真的是太有面子了。

这四个老头儿也是做了点事的,可也就是凭着自己多活了几十年的经验给刘盈出了个主意而已。不咸不淡可都是经验之谈。让刘盈免去了征讨英布而犯错。他们说。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这就是他们的主意,这算是啥主意啊!就是凭他们多活了这么多年老于世故的经验吗。但就是这个主意让刘盈避免了一次灾祸。也算是这几个老头没白来一趟。

四老出场

有一次刘邦家宴,什么皇后,嫔妃,皇子,公主悉数出席。刘盈认为机会来了,特意把四老带上,充门面吗,就一定要把他们用到最该用的地方了。家宴开始,刘邦最后一个入场,刚一坐定抬头一看,刘盈身后规规矩矩站着四个老头儿,就问这四位是谁啊。刘盈回答,商山四皓。刘邦当时心就一沉,要知道这几个老头自己几次都请不来。刘盈这么容易就给请来了。看来刘盈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要想废他的太子之位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凭借刘盈自己是办不到这事儿的。一定会有很多人帮他才能请的来这几位。帮他的人就包括了自己的近臣张良,还有吕后那一支外戚队伍。这样一来刘盈的实力就已经达到了作为太子应该有的水平了。羽翼丰满,天下归心。所以太子不可能废了。在戚夫人那里也能交代了。

四个老头儿临走时对刘邦说“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

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难道这就是刘邦想要的结果吗?为什么呢?

咱们前边已经说过了刘邦还是比较满意这个太子的,只是迫于戚夫人的压力不得不欲废太子。

现在看来,刘盈废不了了。这不是正好遂刘邦心愿吗。可是从另一个的角度想一下就能看出点端倪来。刘邦要废太子就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要等到刘盈羽翼丰满呢?还是那句话,他不想废。既然不想废就要想办法保住太子。有戚夫人在自己又不能明目张胆的保护刘盈,那就只有暗中保护扶植了。这事必须要自己的心腹才能做,既然是心腹那就非张良莫属了。张良可是奇才,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那都是玩的出神入化了。像这种小事根本就不在话下。随便给刘邦出个主意就解决了。

他的主意就是找来商山四皓充门面。从气势上打消戚夫人的念头。放弃立刘如意当太子的念头。刘邦当然同意了,可是那几个老头自己都请了好几次就是不来了啊!张良自有办法,他的办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亲自到山里先是许以厚利,再是危言耸听,这四个老头儿一考虑,去一趟玩几天就回来了,还能得到不少好处对自己也没啥影响何乐而不为呢。几个老头就这样下山来给刘盈站台。这事就这么成了。刘盈的位置保住了。刘邦的心愿达成了,张良的计谋得逞了。

总的来说商山四皓在这件事里发挥的作用其实不大,他们就是来给刘盈站一下台而已。可却把所有的人都给忽悠了。最清醒的人只有刘邦和张良,他们才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包括刘盈在没当皇帝之前也是被蒙在鼓里的。因为那时候刘盈也就只是人云亦云,吕后,张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至于这几个老头儿确实是站完最后一班岗就消失了。再也没啥音信了。

所以我们确认商山四皓来给刘盈站台就是刘邦一手策划的。什么吕后找张良都是在计划之内的。都是演戏。包括刘邦的家宴都是演给天下人看的戏而已。


雨夜构想


商山四皓表面上指的是汉初隐居在商山的四名隐士,实则指代的是以四人为代表的天下文人名士。

刘邦看到他们四人以后不敢废太子之前还有一段故事,那就是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收买或者是测试天下人心是否归汉,他曾想请商山四皓出来做官,可惜他们四人并没有如刘邦的意愿,他们选择了拒绝。



四人的拒绝再加上陆贾的那句: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马上得到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理天下么?)让刘邦意识到天下虽然一统,但民心民意并没有完全归顺,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刘邦开始重视文化。


现如今在更立太子之事上,太子有商山四皓的辅佐,让刘邦明白天下文人名士开始认可汉朝,不过这前提是以太子刘盈为继承人的前提下,理解到这里刘邦明白太子人选不能更改,这才有了题主所说的刘邦不敢废太子之言。

至于商山四皓,他们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奇人,原因在于他们曾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四人的博学是公认的,不过后来由于动乱,他们四人选择了归隐。刘邦建立汉朝后这四人依旧声名在外,所以这才有了文章开头之初刘邦请他们出山那一幕。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商山四皓,提到这四个老头我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实际上这四人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上大。《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他们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什么是博士官?具备掌管文献著作、人才培养、档案管理、传授学问等职能,从工作属性中可以看出,搞这种工作的人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教书育人的本事,比我们现代的博士牛✘多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坛大咖、学术界的扛把子。

秦末兵祸四起,这四个人为了逃避战乱隐居起来,现在汉室天下大定,刘邦听到他们名声在外,多次请他们出山辅佐,结果这四个哥们看不上刘邦,具体理由是:”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刘邦人品不好,所以坚决不干,看起来不只有学识,还有气节。


刘邦晚年嫌弃吕雉,迷恋多才多艺的戚夫人,在两人沉湎床榻之欢的时候:“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多次建议刘邦更换太子,即她和刘邦的儿子刘如意替代吕雉的儿子刘盈。被色欲冲头的刘邦很快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结果遭到大臣清一色的反对,尤其耿直的大臣周昌态度坚决,在废太子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化解了第一汉室政治危机。

但废太子一事还没有彻底解决,刘邦还陆陆续续的提出此事。吕雉为了打消刘邦的念头,商量着让张良出个主意,张良就提出让商山四皓给太子坐镇,造成太子以德服人,地位稳固的形象。如上所述,在一次宴会中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在太子身后很是意外,自己请不来的大神,太子却能请来,看来太子羽翼已成,不能轻易更换。


我们现在来看,在换太子事件中商山四皓的影响力有那么大么?说的直白点,一朝天子一朝臣,四个年国半百的老头对刘邦实际上是可有可无,在废太子事件中形成最终博弈的是这四股势力:

第一,皇帝刘邦的意志。第二,不可忽视的吕氏集团。第三,大臣们人心所向。第四,祖制律法的影响力。

综合所有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汉朝廷内部很不稳定,戚夫人成功的利用姿色点燃吕雉的怒火,代表着以吕雉为首的利益集团全体倾轧,矛盾直指刘邦。而大臣们受法治、礼法约束,更是不耻刘邦色欲熏心的举动。周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史记》中评价周昌:“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这个人很正直啥话也敢说,连这么耿直的大臣都反对刘邦,可见刘邦在换太子事件中确实糊涂,更别提张良这类的聪明人了。


刘邦在换太子事件中的表现的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刘邦的态度,从试探到持续,然后继续试探到死心。他一步步从美人心计这个坑里跳出,刘邦玩好一手随机应变。尤其商山四皓出场,发出强烈的政治信号,谁出了这么迂回的主意?吕雉那个婆娘没这个脑子,周昌话也说不清楚,其他大臣不足为惧,剩下的只有萧何、张良一类。

朕的肱骨之臣尽然也反对?刘邦马上实现全民公敌!他很清楚江山不在,要美人有何用?事后适当的安慰了一下戚夫人就当这事过去了,结果这事还真没过去,吕雉在刘邦死后把她的戚美人做成人彘,还毒死了他最喜欢的小儿子刘如意。

最后我再提一下,为啥我说这四个老头没有想象中的高上大,吕雉请这四个老头的过程是:“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拿的真金白银换来的,想想刘邦喜欢随地大小便的尿性,怎么可能请的出山?从整件事情来看商山四皓也很凶险,刘邦一怒之下杀了他们也不无可能,恰恰说明吕雉确实下足了本,大家仔细想想,真正高明的隐士能为金钱而动心?


我不是易中天


成为皇帝之后的刘邦,一直不放心的是王朝的传承,为此他干了很多事。韩信,你很能啊,弄了。英布,你很嚣张啊,灭了。将他的刘家亲戚,分到各个地方当王,稳固整个大汉王朝。

做完这些事,刘邦还是感觉不够。发现自己这个太子太软弱了,将来如何镇住那些文臣武将,守住江山?

天天晚上,戚姬又吹耳边风的。又感觉刘如意越看越像像自己,将来一定能当好这个皇帝。老刘开始起了心思。

但是,刘邦有些欠考虑了。因为天下人都不同意啊。

从那些跟自己打江山的老臣子来看

我们都是跟着你从家乡打过来的,跟吕雉母子熟悉着,有点情谊。刘如意不熟。还有我们这些年被你老刘搞怕了,好不容易指望换一个仁慈的皇帝,过点安稳的日子。你就换了。

从地方诸侯来看,不服。

你立刘盈,我们服。毕竟根据古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是刘如意为什么可以当呢?他既是老三,又是庶子。凭什么?东边的齐王刘肥可是长子,刘如意一上,搞不好就带着家伙来长安了。

从世家大族和士子来看,不同意。

他们看中礼法,也根据这些规则来做的。家里当家的,都是嫡长子。你老刘搞这些,那家里的老二老三的,立马就会叫唤着要权。还有你老刘,这些年一直搞事情,还不容易换个人,平静一下子,过点安稳日子。换个像你的人,还能好好活吗?

商山四皓是四个头发白的老头,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早些年,刘邦看中这些人,一直想请他们下山的。结果人家就是不愿意来。

但是连张良都愿意为吕雉出计,而且刘盈一请就来了。说明什么?天下人都站在他那一边,都不同意他的做法,即便他是皇帝。

如此刘邦只能断了这心思了,还做一首诗来表示他的无可奈何: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星有缯缴,将安所施

所以商山四皓的到来,让刘邦看出了天下人对换太子的态度,看出了天下人都站在刘盈这边。


小小书生说史


说起“商山四皓”更象是护太子符。“商山四皓”的出现代表吕雉向刘邦发出了一个信息,吕雉已经不是农家小妇,吕雉已经成势了。

古代人想当大官,一举被朝廷重用。就先假装隐居当隐,然后等人请,然后再谈条件。比如李白,这里隐到那里去。

“商山四皓”用现代的眼光看,好像不过如此,真的比不上张良、萧何、曹参们来的有用,来的实惠。

不过是初汉时期,刘邦求贤若渴,听说有这么四皓,就三番五次地去请他们,然后他们又三番五次地不出山。这就有了神秘感,加重了“商山四皓”的神话传说。

刘邦见了“商山四皓”就停止换太子的念头,主要是刘邦严重地意识到了吕雉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了。

也就是说刘邦知道这是张良出的主意(当时的张良也隐退了),张良隐退后还在支持吕雉,那么说明开汉的一群功臣们都在支持吕雉。



那么刘邦还用担心刘盈驾驭不了老功臣吗?刘邦明白了,只有把江山交给吕雉,才能真正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世都姓刘。

“商山四皓”代表着一个信息,吕雉是名优秀的政治家,她的背后是一群的大汉开国功臣为靠山。


吴百兰


这个问答提的好,商山四皓是汉朝传奇人物,是深山隐居的四位老者,可能好多人没有听过,但他们非常牛逼!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由于他们本身素质较高、不与暴秦合作的气节,以及他们在汉初略带传奇色彩的经历,都给后世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乎自西汉之后,商山四皓就受到人们特别是诗人的关注与传诵,像三国著名诗人曹植就写有一首《商山四皓赞》:“嗟尔四皓,避秦隐形。刘项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汉嗣以宁。”如此的评价,到唐代更是比比皆是。笔者据全唐诗库粗略统计,仅诗中含有“四皓”二字的就有50多首,足见一斑。

《史记-留侯世家》给出了解释:“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这里说到了两点理由:其一,四皓此时年事已高,“四人者年老矣”;其二,不太喜欢刘邦的为人,“皆以为上慢侮人”、“陛下轻士善骂”,因此才“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更准确地说,不是“逃匿山中”,而是继续隐居山中――笔者注)。应该承认,就事论事,这两点都是事实,因为汉初之际四皓确实年事已高,刘邦的为人也多少有些粗鲁,这是人所共知的。但这些并非四皓拒绝出山的主要原因。

刘盈天资平庸,生性软弱,便有废立之念。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不顾群臣的反对,突然宣布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当时很多大臣都出来劝阻,但未能说服刘邦。幸好御史大夫周昌原本口吃,盛怒之下说话更是结结巴巴,弄得刘邦哭笑不得,只好暂且作罢。

吕后深知刘邦更换太子心意已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于是求助留侯张良,张良告之若能请来皇上也没能请动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或许尚有回旋的余地。这“商山四皓”是秦末隐于商山的四大隐士,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久闻四皓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却遭拒绝。吕后即命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书信,以恳切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请来了“商山四皓”。

四皓通晓政事,具有渊博的学识。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叛,汉高祖因为生病,想派太子刘盈率军平乱。对此,四皓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危机,即太子将兵有功无益于己、无功则惹祸上身的两难境地。并且还进一步指出,跟随太子平乱的将领,都是与汉高祖一起平定天下的枭将,太子率领他们出征,无异于使羊将狼,必然无功而返。

汉高祖十一年,黥布造反。刘邦已患病,欲派太子领兵镇压。四皓认为,太子出征有功劳对保太子位无多大益处,无功则会倒楣。而且让太子去统领刘邦的旧部,无异于用羊来率领狼,无人肯尽力的。于是,便通过吕后向刘邦哭诉,说黥布乃天下猛将,太子恐怕难有胜算。刘邦觉得有理,只得自己抱病御驾亲征黥布。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归朝,自感病情加重,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便急于撤换太子。留侯张良竭力进行劝阻,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张良即以自己患病为由不再出面。其实张良应该是心里有底:自己出的那一奇招还没发挥作用呢!太子太傅叔孙通引经据典,以死来为太子力争。刘邦假装同意,心中还是决意换掉刘盈,并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宴会上当场宣布。

由于四皓的出山,给太子之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一直争执不下的问题,“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现在由于刘邦见到四皓出现在太子身边,而很快做出了决定,打消了改立赵王如意的念头:

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日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日:“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免游乎?”四人皆日:“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日:“我欲易之。

因为他们刘邦没有废太子,而四皓更加名声大噪,在当时成为了传奇人物。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古代士兵写兵与勇的区别?蒙恬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看一次哭一次?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黑白史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他们出山刘邦就不再废太子了,是因为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安排的。

1、商山四皓

商山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城西丹江的南岸,因为四皓而知名。秦末汉初时,东园公唐秉、用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与夏黄公崔广四位学者在商山隐居,他们出山时都八十对岁了,须发皓然,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曾请他们出山当官,被他们拒绝了。

2、刘邦欲废太子

刘邦当皇帝后,立了刘盈为太子。刘盈虽然不是长子,却是嫡出,他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后来,刘邦认为刘盈资质平庸,生性懦弱,就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从张良的建议,请商山四皓出山劝阻刘邦。刘邦听了四位老人的话,放弃了废黜太子的想法。当年,刘邦去世,刘盈即位。

3、刘邦何以改变主意

如果说,刘邦因为商山四皓的劝阻就改变了注意,那么这只能当个故事看。刘邦如果真的拿定主意废黜太子,又岂是这四个老人能改变的了的。那么,原因只能有一个,是刘邦自己改变了主意。他已经认识到,不管是刘盈即位,还是如意即位,依照他们的年龄和阅历都需要太后来辅佐。为了保住刘氏江山,选太后的重要程度不亚于选太子。那么。吕后和戚夫人相比,哪一个做太后更合适呢?显然是吕后。

4、为什么吕后更靠谱

首先吕后是刘邦的助手,她不但是刘邦的结发妻子,还帮着他一起打江山。显然对于刘邦的事业,她比戚夫人更有感情,也会更珍惜。其次,吕后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大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张良支持刘盈,陈平后来也支持吕后,萧何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彭越、英布已死。再看戚夫人和如意,谁支持呢?没人!

综合来看,刘邦选择了吕后,也就选择了刘盈,商山四皓出山不过是刘邦或吕后导演的一出戏罢了。

关注梅鹤读书,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