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文章不寫一字空!

一、家庭矛盾的起源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難度和難度不一樣。

有利益的地方往往有家庭矛盾,而且利益越大,矛盾也就越大。矛盾越大的地方,在經營家庭關係時也就越需要智慧。

孫權在戰場上和曹操、劉備打架,他並不落下風。但回到家關起門來,他的老婆孩子在亂成了一鍋粥後,他就開啟了“老糊塗”模式。

這一點,他就很不如“曹操老賊”。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曹操霸氣劇照

二、孫權家的“武林爭霸”

相對於曹操老賊和皇叔劉備,後來的孫權簡直是掙扎在家庭的泥潭中男人。

當孫權的孩子們死掐起來時,就像是在一場武林爭霸賽,似乎無人能控制。他們一個個都非常具有戰鬥力,像極了他們老孫家的“父兄英烈”!

01.孫權的“人算不如天算”

事實上,當長子孫登在世時,江東也曾經歲月靜好。那時候,孫登是一個不錯的太子,有見識又有擔當,而且看上去也比較仁厚。

又一朝英主正在成長,他未來接手江東的基業,一切都好像在孫權理想的軌道上進行。

但人算總是不如天算,當長子孫登、次子孫奮都過早地變成了秋風時,江東孫氏突然就面臨著一個新問題:選誰來成為太子?

在當時的吳宮裡,最年長王子就是孫和,他是孫權寵妃琅琊王夫人所生。而孫權的愛子,前太子孫登離世前,也曾經上疏給父親孫權,推薦他的這個兄弟。

臨終的孫登告訴孫權:皇子和仁孝聰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

於是,在各方面的作用下,孫和成為了新的太子,琅琊王夫人母子看上去成為了幸運的人。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02.半路里殺出一群“程咬金”

但孫和被立為太子,卻贏來了孫權家公主:一世渣女孫魯班的極度不滿。

孫和生母琅琊王夫人和孫魯班的母親步夫人,是孫權最寵幸的兩位夫人,她們之間積累了深刻的矛盾。而不甘寂寞的孫魯班,完美地繼承了這一層仇恨。

孫和成為太子,也就意味著琅琊王夫人將會成為未來的皇后。而孫魯班,絕不願意看到王夫人母子得志。

於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她,和魯王孫霸組成了反孫和同盟。

而作為孫權的另一位愛子孫霸,多年來受到的孫和同樣的待遇。於是,在孫和被立後,要強的他不甘人後,同孫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事實上,孫權家族都有著的堅強的戰鬥基因,從孫堅、孫策、孫權到孫魯班、孫霸無一例外!

與此同時,圍繞孫和與孫霸,江東的政權內部也分化為兩個陣營:陸遜、朱據等一干人支持孫和,全寄、孫魯班、吳安等人支持孫霸,兩派人之間矛盾深刻!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03.孫權家的“一地雞毛”

事實上,孫和的擁護者都是朝中重臣,其中尤其以功高權重的丞相陸遜為重中之重。

孫和與孫霸爭鬥到白熱化階段以後,陸遜給孫權開始上疏:

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陸遜認為,孫權應該區別對待孫和、孫霸,這樣就可以限制孫霸的野心。陸遜上了三、四本,並且還希望從荊州回到建業,當面向叔丈人孫權進諫。

但已經下決心廢孫和的孫權,這時並沒有聽從陸遜,他甚至把支持太子的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人流放,同時太子老師吾粲也被處死。

在被孫權派出使者數次責備之後,63歲的孫策女婿,策劃過荊州之戰,指揮過夷陵之戰的功臣陸遜,在荊州變成了一陣秋風。

孫和最終被廢,孫霸被賜死,支持孫霸的全寄、吳安被誅殺。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04.無法挽回的“父子感情”

事實上,在家天下的時代,廢太子是一個國家特別大的事件,一旦發生,就往往意味著父子感情不可挽回。

實際上,孫權和孫和的關係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體現出了另一個人天才的創造力!

這個人就是:太子和王夫人的死敵,孫權的小棉襖,唯恐全家不亂的一代渣女,全公主孫魯班!

《三國志》記載,孫魯班對太子孫和發動了精準的狙擊:

孫權在一次生病時,孫和到廟中祭祀,在路過太子妃叔父張休家時,孫和順路作客。於是,孫魯班抓住了機會,創意性地製造謠言,誣陷太子在和張妃家通謀。

而且,讓孫權更傷心的是,他的貼心小棉襖孫魯班看見:琅琊王夫人在孫權重病時面帶喜色。

《三國志》裡記載了全公主孫魯班這次狙擊的戰果:

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於廢黜。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05.孫權家的巨大內耗

孫權的家庭經歷了這次武林爭霸式的內耗,廢除了太子孫和,損失了魯王孫霸,最終在孫權離世後,他們不得不讓小皇帝孫亮即位。

孫亮即位時,年僅十歲,於是大權旁落,孫魯班成為了分享權力蛋糕的人之一。

參與宮鬥太深的孫魯班,後來先後和孫亮、孫俊結過同盟,在又經歷了數次血雨腥風的宮廷事變後,她最終被流放。

參與二宮之爭的吳國大臣,因此而丟掉性命的人數,甚至遠遠超過和曹劉的一次大戰,其中包含了一代名將陸遜。

而大臣之間,因此次事件形成的矛盾,也城為東吳必須承受的,看不見的暗傷。

儘管清官不斷家務事,但歷史迷猴神通看來:在處理“二宮之爭”中,孫權有很多做法確實不是很好。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二、曹操立太子的糾結

事實上,曹操也有過立太子的糾結,但他最後還是綜合考慮後,慎重地選擇了曹丕。

《三國志》裡記載,曹操問賈詡太子人選,賈詡哼哼哈哈不回答。

曹操又問賈詡,他為什麼不回答問題。賈詡說,他在思考問題。曹操繼續問賈詡,他在思考什麼問題。賈詡說,他想起了袁紹、劉表父子過去事情。

於是曹操哈哈大笑,從此,曹丕的就被定成了太子。

曹操可不想成為袁紹、劉表!

“成大事者不糾結”,曹操老賊不愧為不世出的英雄,他大事面前不糊塗,避免了出現複雜的家庭變故。

事實上,戰爭需要智慧,處理家庭事務更需要智慧。孫權立太子後又廢除,也許是在給自己挖坑。

而曹操定了就定了,就這麼簡單,沒那麼複雜!

成大事者不糾結,從一件家事中,看曹操高過孫權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