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宋軍的採石磯大捷?

水芝子


一個書生為宋朝延命百年,講的是宋金戰爭中的採石磯大戰,儒生虞允文帶兵大敗金國軍隊的事。

採石磯大戰發生在南宋高宗時期。金國皇帝完顏亮是個有大雄心的人,他想要一統天下,可是沒有安定好內部就開始了南侵宋朝。完顏亮命太子留守汴京,自己親帥三十二路總管兵南下侵宋。戰爭分三路,西,中,東,我們只講發生採石磯大戰的東路。東路大軍由完顏亮親自統領。南宋負責東路戰場的劉錡扼守清河口,意在阻擊徒單貞金軍的南下,但建康府

池州、真州等地的御前大軍都不歸其統一指揮。負責淮西戰場的建康都統制王權一聽完顏亮大軍渡淮,就望風披靡,放棄廬州,由和州一帶渡過長江。由於王權不戰而退,劉錡在淮東也難以孤軍撐持,只得退師渡江,駐守鎮江。金軍實際上已控制兩淮,飲馬長江。完顏亮得知戰船因梁山泊水涸不能沿運河南下,即命金軍在長江邊趕造戰船,督責苛急,將士日夜不能休息。他準備渡江攻下采石磯,為金朝大軍渡江奪取橋頭堡

宋高宗聽到王權敗退江南的軍報第一個念頭就是再次航海避敵。他給陳康伯下了“如敵未退,放散百官'"的手詔,康伯斷然焚燒了御批,理由是既不能執行,又不能私留,並苦口勸諫

道:“百官一散,主勢即孤。"高宗這才與康伯考慮對策。在康伯的堅決請求下,高宗首先下詔親征,北上建康。其次,召回主戰派領袖張浚,命其判建康府。除了這些姿態外,在軍事上也有所調整。一是因劉錡在鎮江染病,命李橫權統其軍督兵渡江,但李橫孤軍渡江僅以身免,金軍屯駐瓜洲,依日一葦可航。於是,只得命中路戰區的成閔率本部兵馬東來取代劉錡,中路再調鄂州都統制吳拱主持。二是將王權召回,以池州都統制李顯忠代領其軍,中書舍人虞允文以參謀軍事的身分前往湖迎接顯忠,並犒勞軍隊。虞允文抵達採石時,王權已去,顯忠未來,敗兵殘將散坐道旁,解鞍束甲而群龍無首。而完顏亮正在對岸臨江築臺,籌劃渡江。允文即召諸將,勉以忠義,有人對他說:“你只受命犒師,沒受命督戰。別人壞事,你來頂缸嗎?"他斥責道:“危及社稷,豈能退避!“將士都願死戰,於是部署防務準備迎戰。

完顏亮親掣紅旗指揮戰船渡江,十餘艘戰船由楊林河口進入長江,兩船先抵南岸,因不諳航

路而擱淺。宋軍利用水軍優勢,釋放霹靂炮,令金軍難以抵擋,並以海鰍船衝撞或攔截敵船,敵舟或潰或沉,不少金兵被殺死在江中,即便強行登陸的數百金兵,也都悉數被殲。戰爭持續到日暮,金軍才退回江北。半夜允文派一部分戰船開赴上游,一部分戰船到楊林河口阻擊。次日,敵船再度企圖強行渡江,遭宋方戰船夾擊,大量船隻被燒燬,金軍大潰。這就是聞名一時的採石磯之戰。

由於虞允文當機立斷,組織軍民,奮勇抵禦贏得了時間,使南宋轉危為安,避兔了一次劫難難,采石之戰的歷史作用確實是不容低估的。宿將劉錡對前往問病的允文說:“朝廷養兵三

十年,一籌莫展,大功倒出自一個儒生,我輩愧死。"這話說明兩點:採石磯之戰竟由儒生指揮,並獲得勝利,都有一種偶然性;而這種僥倖取勝和成名的背後,卻是南宋戰備的廢弛和兵政的腐敗。





鑽故紙的書蟲


採石磯大捷,挫敗了金國了精心準備的滅宋軍事行動,使大宋延壽一百多年。同時,採石磯大捷又造成了金國的內部政變,完顏亮死於變亂。但誰也沒料到,這場強弱分明的戰爭,竟然由一位從未上過戰場的文官改寫了歷史,而他的上位居然是一件偶發事件。


採石磯大捷的歷史背景

紹興議和後,宋金之間度過了十年的和平時期,隨著海陵王完顏亮的上臺,這個和平再次被打破。

完顏亮為了轉移國內對他得位不正的輿論壓力,決定對南宋發動軍事行動,意圖通過吞併大宋,實現其個人政治目的。為了一舉滅掉大宋,完顏亮精心籌劃了九年時間,將都城遷到了北京,並在開封設立戰前指揮中心。同時,他大力擴充兵員,積極籌備戰船、軍馬、武器等裝備。

在金國對外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哪一次的準備,像這一次這麼細緻,九年的時長,也顯示了完顏亮志在必得的決心。


而此時,大宋對金國人的舉動竟然毫無準備。戰前的三年內,不斷有使者,將金國人的企圖彙報給朝廷,宋高宗根本不相信。直到戰前一年,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特地跑了一趟金國,帶回了確切消息後,滿朝這才緊張起來,趕緊佈置防禦工作。

採石磯大捷的經過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率領六十萬大軍,分兵四路,從壽春、蔡州、鳳翔及海上,同時發動進攻。完顏亮親率東路人馬,御駕親征。

此時的南宋危機重重,一方面岳飛等抗金名將都不在世了,參加過早年抗金戰爭的將軍,僅剩吳階的弟弟吳璘,和病得下不了床的劉錡。另外,主戰派和主降派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利爭鬥,朝廷根本沒法,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軍事部署上。


果不其然,兩軍一交接,宋軍不戰而潰,完顏亮的大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接推進到了長江北岸。

面對將領們的逃跑,宋高宗不得已派葉義問,去前線監督。葉義問也膽小如鼠,他不敢去,就派一位叫虞允文的參謀軍事,代他去前線。虞允文此時的身份是中書舍人,一位不顯山不露水的中低級別文官,想不到歷史竟然把他推到了前線。

虞允文到達採石磯戰場時,不由嚇了一跳。他發現,這裡處於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的局面,軍士們人心惶惶,時刻準備逃散。

原來,原負責人王權因為畏戰被撤職,接替他的李顯忠還沒到任,這一萬八千人,從江北一路敗退江南,早已經是驚弓之鳥。


虞允文這顆金子等到發光的時刻了,他毅然擔當起,臨時組織士兵們抗金的重任。在他充滿激情的演講下,士兵們穩定了情緒,並被激發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虞允文將這些士兵分成五隊,一隊乘船遊弋在江中,兩對在江邊左右散開,還有兩隊人馬隱匿江邊的山林後面,做疑兵和機動。金軍的大船到達南岸後,登陸的先頭部隊,遭到了宋軍的頑強抵抗,遲遲不能佔領登陸灘頭。江中心遊弋的船隊,乘勢攔腰攻擊金國人的大船。

金國人明顯不大善於水戰,很快被宋軍攪得陣型大亂,無數大船顛覆。登陸不順,江心又遭遇伏擊,隱匿在山後的部隊乘機張旗鼓譟,給人一種大隊人馬增員的假象。也該虞允文走運,恰巧有一支從光州逃跑的宋軍路過這裡,虞允文立刻將他們組織起來。這下金國人以為宋軍大股增援到了,嚇得紛紛後撤。


第二天,完顏亮再次強逼士兵,從楊林渡口進攻,又遭到了宋軍的強弩和霹靂炮的打擊,再次渡江失敗。完顏亮被迫從採石磯撤退,回軍揚州,準備改從鎮江瓜洲渡過江。

採石磯大捷後,虞允文馬不停蹄,前往瓜州增援劉錡。因為採石磯大捷,宋軍的氣勢高漲,金軍在瓜州渡接連失利,始終不能過江。

就在僵持階段,金兵們陸續得知一條消息:國內已經發生政變,金熙宗宣佈登基,完顏亮已經被廢為庶人。這條消息讓金軍最後一點氣都洩光了。當完顏亮歇斯底里地下達,三天必須渡江,否則全部處斬的命令後,士兵們譁變了,他們直接砍掉了完顏亮。


自此,完顏亮精心準備了九年的滅宋戰爭,以他命喪江邊畫上句號。

採石磯大捷的意義

因為一個文官的“越位”行動,創造了採石磯大捷的奇蹟,讓大宋得以延壽。這個看似偶然的軍事行動,其實暗含了一個必然性——只要中國人上下一心,沒有做不成的事!

大宋的孱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內耗,永遠也做不到上下同欲,甚至是相互掣肘,相互拆臺。


當虞允文將散兵遊勇們,以一個信念捏合在一起後,中華民族精神世界裡最偉大的部分,迸發出不可思議的力量,中華文明能綿延幾千年,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尋根拜祖


國危思良將,風波亭亂,怒髮衝冠,大廈將傾,國之將覆

岳飛被冤殺後的南宋朝廷已經再無大將。面對來勢洶洶的金帝完顏亮,南宋朝廷竟無人可派,兩淮前線全軍潰敗!


結果在此危急關頭,一個叫做虞允文的文弱書生站了出來,督師抗敵,以兩萬對十五萬,大敗金軍,是為採石磯大捷。金朝因此敗而內亂,完顏亮被弒,南宋得以續存!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strong>

採石磯一役,虞允文重挫金軍,也讓完顏亮丟了性命 ,時任撫州知州的張孝祥作了這首《水調歌頭·聞採石磯戰勝》,其欣喜之情可見一斑。

歷史上的採石磯水戰,兩大陣營是金軍跟南宋軍,金軍一開始是穩佔優勢的,完顏亮集結了十五萬大軍,想要一股作氣攻進南宋大本營,當時金軍的士氣之盛,所向披靡,使得南宋軍將領很快地敗退,一直退到了採石磯。



當時南宋擬派出大將李顯忠,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完顏亮根本就沒有給南宋喘息的機會,在李顯忠還沒有到達採石磯之時,大軍就已經開始進攻。在這種危急的關頭,虞允文挺身而出,以文臣的身份集結了將近兩萬人的軍隊出戰。

從常理而言,15萬與2萬,完顏亮與虞允文,南宋在這場水戰中是肯定落敗的,可是,最終的戰果是金軍敗退,這又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有人會問,這場採石磯水戰的勝利,對南宋有何意義呢?又對金國有何意義呢?

首先,此戰直接造就了一代柱國名臣的誕生!

虞允文並不是文弱書生,這次打了勝仗直接地讓朝堂上的那些人明白一個道理,就算是文臣,如果有才能的話,比那些逃跑的武將強多了。虞允文也因此在南宋朝堂聲名鵲起,出將入相,位南宋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終成南宋一代名臣!



那麼,對金國又有何意義呢?完顏亮治理之下的金國,內部矛盾本來就不少,現在他的失敗,以及他的固執,自然就是引爆了內部矛盾,最終完顏亮被廢,性命不保!

南宋因此在與金朝的對抗之中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國家得以續存和發展。南宋如果沒有拿下此勝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穩定日子了,挫敗金軍給了南宋掌權者很強的信心。


白話歷史君


采石之戰為公元1161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領軍民於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軍渡江南進的江河防禦戰。 采石之戰是南宋宋軍抗金斗爭的重要戰役。此戰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宋軍打敗金軍,使金軍未能如願從採石磯渡江南侵。

面對金軍的大舉進攻,導致淮河前線的宋軍聞風而逃,這個時候好像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金國方面,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南宋的文臣虞允文面對部隊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抗金演講,一下子振奮了南宋軍民的士氣,加上大規模的犒軍糧餉,讓部隊決心背水一戰,虞允文深知自己部隊的優勢在於水站與後勤,力求在江中與敵軍決戰。南宋朝廷雖然闇弱,但畢竟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經濟強國,戰略物資是絕不缺乏的,當時連夜加急趕造的先進武器神臂弩、霹靂火炮、艨艟戰艦、海鰌船全都排上了用場。宋軍因勢利導,幾番纏鬥,擋住了金軍第一輪進攻,水戰與裝備上的優勢也就發揮出來了。

虞允文利用宋軍戰船輕便的特點,載上乾柴火藥,再用火攻,焚燒金軍的戰船輜重。經過連番挫敗,完顏亮認為不能墮入宋軍的陰謀中,遂更改進軍路線,轉移到揚州,選擇在瓜州渡江南下搶佔京口。虞允文也料敵機先,早就等待著敵人掉入口袋,又派海鰌船艦隊在瓜州渡江面堵截,使得金兵不能南渡。

這時候金國這邊由於金主完顏亮斬殺太多軍官後導致金國內部出現太動亂,內鬥的結果就是金主完顏亮被內部敵對貴族所殺害,金國徹底內亂,只能撤軍北歸,虞允文以不到2萬人的軍隊戰勝了15萬的金國大軍,而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採石大捷。


Sylar弈


比岳飛打的好,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