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可否
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也會有諸如秦王之亂的政變發生。這種政變可能發生在李淵生前,也可能發生在李淵死後,李建成繼位時期。
因為自秦王開天策府自置官屬後,李世民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親王,而是一個朝廷之內的小朝廷的主宰者,他代表的是秦王府的利益,這些人已經深深烙上了秦王府的標籤,彼輩們與李世民早已經是一榮皆榮、一損皆損了。
政治鬥爭從來不會出現皆大歡喜的結局。李建成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秦王府就是其最大的障礙。
即便,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能夠相親相愛,但是他們手下的人必定是不願意的。朝廷的蛋糕就那麼大,秦王府超然地地位在李淵時期就已經是政局不穩定的最大因素了。秦王憑藉其軍功,以及個人政治影響力,再加上強大的秦王府班底作為後盾,勢必會使得李建成這個將來皇帝的權力大打折扣。
當朝廷與秦王府在政見上、或者利益上發生衝突時,如何辦?李建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李世民和稀泥,這種朝廷與秦王府的矛盾只會更深,也會加深兩兄弟之間的裂痕。
秦王府的人投靠李世民,既有匡扶天下之志,也有升官發財的之慾,何況兩者之間並不衝突,不居高位,不握實權,如何實現政治抱負?但是從他們選擇李世民那一天開始,就沒有退路了。因為一個秦王府出身,就決定了他們這些人要麼一輩子只能在秦王府混,要麼推李世民上那個位置,否則只有等死。
即便他們投靠李建成,其身上的秦王府標籤,也會使得其不太可能得到重用,一來是李建成的信任問題,二來李建成自己的班底,朝廷位置就那麼多,當然要先給自己的班底酬功,才輪到其他人咯。同時他們秦王府的出身,天然受到李建成黨的排斥,仕途堪憂。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怎麼做選擇,搞政治的就沒有一個心慈善目。
沒有玄武門之變,只能說明李世民還沒有決心發動政變,那麼極有可能就是他會被東宮李建成反殺,最後也就沒有貞觀之治了。
但是這不代表,大唐不會強盛起來,只是能不能達到貞觀的水平這不好說。就政治才能而言,其實李建成並不一定輸給李世民,但是就軍事才能而言,李建成確實是不如李世民的。大唐在李建成的帶領下,或許會成為一個文景之治的時期,但絕對不會迎來天可汗的萬國來朝。
而大唐的延續也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情況,軍事實力被削弱,對外戰爭處於守勢,李世民之後頻繁的宮廷政變次數也會減少,而中後唐時期的藩鎮局面或許也會得到改善。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個唐朝的氣質會跟我們歷史上的那個唐朝截然不同,或趨於漢宋之間的一種平衡氣質。
當然,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會有另外一種情況,李世民帶著他的臣屬離開長安割據地方,或推平李建成,或被李建成平推,或長時期割據,這些都不好說。反正一旦假設開始了,什麼情況都會發生,就看你喜歡那種咯。
稚君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甚麼?人才!
這句話即使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依然是一句真理。
皇帝雖然是天下之主,但是治理天下可從來不是皇帝一個人的事情,在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下,皇帝的權力越來越集中,但地位越來越“不重要”。
到了明朝時期,就算是皇帝30年不上朝,大明天下照樣井井有條。
大唐可以沒有李世民,但是離不開那一批整個大唐的精華,大唐的開國功臣們。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大唐會有什麼變化?
如果玄武門之變沒有發生,李世民爭奪皇位失敗必然會遇害,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開國功臣必然會遭到清算,絕對不會出現在開疆拓土的戰場上。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之間並沒有對錯,有的只是騎虎難下的兩個“可憐人”,任何一方失敗都會被兇猛的老虎“生吞活剝”,哪怕是李世民也一樣。
但是這一批為大唐赴湯蹈火的精英沒有錯,他們才是整個大唐最重要的人。
李世民再如何雄才大略、武功高強,也需要這些大將遠征漠北,絕對不可能像一統天下時一樣,任性的御駕親征、衝鋒陷陣。
然而,一旦李世民遇害,李世民麾下的精英們一定會遭到清算。
到時候這些精英們沒有戰死沙場反而會消耗在內部紛爭中,這才是大唐最大的損失。
更重要的是遼闊的大唐將不再出現,更不要說大唐盛世“天可汗”了。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歷史公元
看了很多回答,有些人說李建成忠厚仁義,我實在找不到論據來說李建成忠厚仁義,相反,這倆兄弟鬥爭多年,兩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之所以沒有先下手為強,更不是仁義的原因了,因為李淵一直是扶持李建成的,在長安,李建成也是勢力強大,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走到殺人的地步,萬一不成功,到手的皇位都要飛了;退一萬步說,李建成真的仁義,大唐怕是要變成宋朝那樣的朝代了,突厥就是契丹,大金了;
再來說說軍事能力,李建成軍事能力主要是兩點∶幷州起兵到攻陷長安和平定劉黑闥的二次叛亂,都知道楊廣已經得罪了世家大族,李淵起兵一路順暢四個月便進駐長安了,主要是因為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這一路走來,遇到的抵抗屈指可數,我實在無法從中窺見李建成的軍事能力,只能說絕對不會是紈絝無能之輩,劉黑闥被李二打去突厥了,之後再次叛亂,勢力早已不強盛,這一次,我倒覺得采取魏徵的安撫策略用的好,並看不出軍事能力,要說他軍事能力比肩李二,實在不敢苟同;
治國能力,據我所知到的,武德年間,並沒有任何重大的治國理政,利國利民的政策出臺,如果有,我們可以把他放在建成頭上,可惜沒有,所以治國能力,實在看不出來,唐朝的文治一般都認為是從貞觀開始;
所以,如果李建成登上王位,大唐的氣質可能會類似於宋朝,休養生息他肯定能做到,但開疆拓土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而且還是在經歷戰亂不久的情況下。新世紀被黑的最慘的人物怕就是李世民了,漂的最白的是楊廣,估計是讚揚的人多了,難免會引起一部分的反駁,他們想貶低李二,貶低大唐,可又拿不出確實的證據,不是憑空臆想,就是妄自揣測,在啞口無言之際,只能說一句: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再見中華歷史
講真,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們不著急,聽老梁這樣講給你聽:
第一點,誰最有可能做皇帝
這一點毋庸置疑,必定是李建成了,既是太子,又是嫡長子,根正苗紅,名正言順!所以說這一點就確定了(李世民不也就是因為這一點而起的“謀逆”之心而才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的嘛),至於四弟李元吉則更沒可能了,他基本就是李建成的絕對擁護者,想的就是自己可以在李建成當上皇帝之後就舒舒服服的當個親王啥的,倒是知道自己的能耐完全是爭不過大哥二哥的。
第二,唐朝會怎樣?會不會繼續有那個盛世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仔細瞭解一下李建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是絕對不像某些所謂的史書上說的那樣——懦弱無能,難成大事。相反,其實他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甚至完全可以說不下於李世民,他的指揮作戰之類的才能真的也很優秀(可惜,最終的他還是沒能狠下心來先一步對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缺乏果斷?或許我更願意稱之為還是比較看重兄弟情誼吧),所以說個人認為若是李建成當政的話,大唐盛世應該也會是有的,萬朝來拜也挺有希望,畢竟他的能力也是非常不弱的,並且還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殺兄(太子)奪位的醜聞了。
第三點,若真的走了狗屎運,讓李元吉給當了皇上
李元吉的戰績可是不能和他的兩位兄長可以相提並論的,剛開始就因為某些原因給丟失了幷州,後來也立過一些功勞,不過基本大多都是陪著大哥二哥去幹了,只是當個陪襯給賺個功勞罷了,所以說他的能力自然呼籲而出,不怎麼強(最起碼相對於兩位兄長而言),要是讓他當了皇帝,估計保住皇位,世時太平倒差不多,大唐盛世,萬朝來拜估計就涼涼了。
所以說真的是時勢造英雄啊,有些事,真的是看運氣,成功和失敗,也許真的就差那果斷的一把了。
論人文歷史那些事,且聽老梁為你一一道來。認認真真的原創,不搬運,不剽竊,喜歡文史類的朋友們關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
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
手機碼點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點贊和關注,謝謝。
老梁說歷史
首先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政變的話,李建成將會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畢竟他是嫡長子。而且我覺得甚至有可能會走出更加輝煌的大唐盛世。
李建成直率,寬簡,仁厚,政治才能要高於李世民,軍事才能也不差,畢竟李建成是皇太子的時候,不僅政績斐然,而且戰績也是非常不錯的,擊退數次突厥的入侵,並且擒殺了連李世民都沒能夠擊殺的劉黑闥,平定了山東。
也正式因為李建成太仁厚了,有無數次可以打擊李世民甚至擊殺李世民的機會都放棄了,大好局勢在玄武門事變之中付之東流,最終才在玄武門事變之中被擊殺。
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之後,他統治下的大唐絕對是不會比李世民差的,可以從李世民擊殺了李建成之後還有無數人為他效忠可以看的出來李建成的人格魅力。
李建成的繼承人李承道顯然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李建成武門之變被殺,李世民派人去殺他,為了自己的母親及其他兄弟,面對士兵,他說:“父親被殺,做兒子的哪能逃跑。視為不孝。我身為太子之子,只求饒我母親一命。”遂自殺。這種孝順的人,作為大唐第三代的皇帝絕對要比李治更加的合格,雖然不一定會開拓,倒是至少守成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武則天都會泯為眾人。畢竟不是人人像李治一樣。所以我覺得如果李建成成為皇帝,可能會擁有更加繁華的大唐帝國。
睜大眼睛答題
李世民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只有李建成能當皇帝了,因為他是嫡長子和太子。
李元吉沒有成為皇帝的能力和才能,這在他依附李建成對抗李世民的時候就可以應證了,所以排除李元吉上位的可能。
李世民本無爭奪皇位的野心,如果李建成當皇帝,李世民要麼被李建成殘害,要麼只能偏安一隅,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藩王。
李建成當上皇帝后大唐會怎樣呢?古代王朝的興衰往往與統治者的品行和能力有緊密的聯繫,所以唐朝會在李建成的統治下走向何方,我們得先看看李建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按照《舊唐書》的說法,李建成是個胸無大志,遊手好閒,靠著嫡長子的身份才位列太子之位的無能之輩。但這並不可信,李世民篡改史書的劣跡實在是太多了。其實真實的李建成是個很有品行和才能的人。
一、李建成心存仁義,個性忠厚,有顧民之心。
唐武德九年,李淵有意滅佛,李建成勸諫李淵應該有仁愛之心,不不能因為不喜歡佛教就要消除佛教。佛教已經存在上千年,信眾眾多,如果消除佛教,勢必會引起流血事件。因為李建成的諫言,李淵打消了滅佛的想法。
二、李建成有謀略,做事果斷。
在李淵起事之前,李淵態度曾層搖擺不定。李建成一面與李世民一起勸諫李淵起兵,一面暗中在外招納賢才、招兵買馬,以增強實力。李淵多次拒絕起兵,理由是李建成還沒有回來。李建成為了加強李淵起兵的決心,迅速回到李淵身邊,李淵這才下定決心起兵。後來在四處征討的過程中,李建成也多次以身作則,加強了李淵爭霸天下的決心。
三、有軍事才能,深得軍民之心
李建成隨李淵征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在治理軍隊方面,李建成一方面與士兵同甘共苦,一方面軍令嚴明,與百姓秋毫無犯,這樣李建成逐漸得到了軍隊和百姓的信任。西河之戰,李建成僅僅用了九天就平定下來,足見其行軍打仗還是很有能力的。
四、李建成有治國才能,身邊也是人才濟濟。
李建成在做太子數年,學習了很多治國的本領。其在位期間,不但沒有大的過錯,還在治理國家方面給李淵提了許多好的建議。當然這也離不開李建成身邊大臣的幫助,文有魏徵武有薛萬徹,以他們為首的一班文臣武將在幫助李建臣。
所以說,李建成雖不至於開疆拓土,但是當個守成之君是綽綽有餘的。而歷史上為什麼李建成顯得那麼暗淡,一是因為李世民的抹黑,二是因為李世民太過光芒四射了。李建成的才能固然比不上李世民,但是如果李建成當皇帝,唐朝可能走向另外一條路,至於能不能出現大唐盛世,這個還真的很難說。
圍爐煮酒話春秋
我來回答一下:如果沒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很有可能就成為了唐朝下一任君主,大唐第二個皇帝。有人會說,沒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否則哪裡來的大唐盛世,哪裡來的這麼輝煌的歷史?
但是,如果沒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就不會將大唐推向盛世嗎? 歷史沒有如果,會不會,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想一下。
首先,李建成並不是歷史上所塑造的那般無用昏庸。司馬光曾說:“隱太子有泰伯之賢”,而後來的史學家們也說,李建成並不是正史上所記載的那般,對大唐的建立毫無功績。 李建成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太子,他心存仁義,處世為人都很好,政治眼光和才幹都算的一流。 如果他繼位的話,大唐也會繼續輝煌下去。
再則,他的身邊有著很多的能人。武將有薛萬徹,在李建成死後為唐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有馮立,有馬三寶。而文官則有後來成為了名相的王珪以及相當出名的魏徵。
如果李建成真如正史上所記載的那般的話,這些能人是不會跟隨李建成的。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話,大唐還會是那個大唐。 並且,如果是李建成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的話,想來李世民是不會被滅門的,不會斷子絕孫。 可惜,歷史終將是歷史,勝利的還是李世民,還是那個貞觀之治的唐太宗,那個註定聞名天下的唐太宗。
江河說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不能只看玄武門之變,而是要把昆明池兵變計劃和李淵召李建成入宮對質合起來考慮。
一、基本情況
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后,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意思是李世民要取代李淵取得天下,於是,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開始極度猜忌。這一情況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及時掌握。李元吉趁機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李淵沉默不應,但是也沒有嚴厲制止李元吉。於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私下制定了昆明池兵變計劃,準備在昆明池餞行時派人刺殺李世民,同時,由李元吉在軍中坑殺尉遲敬德等秦王府骨幹。但是,該計劃被東宮的率更丞王晊密報李世民。
同時,李淵於六月初三日,將傅奕密奏的結果告訴了李世民,其意圖應該是讓李世民自裁。於是,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同時說道“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看其言辭,應該是把昆明池兵變計劃告訴了李淵。於是,李淵態度再次發生變化,不再向李世民攤牌,而是要在六月初四召集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入宮對質、問詢。
次日,即發生了玄武門之變。
二、如果沒發生玄武門之變
如果李世民在六月初四日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我個人認為,從李淵武德七年(624)以來的種種表現看,李淵很可能又要和稀泥。
因為李淵已經知道李建成策劃的昆明池計劃了,必然要叫停,搞不好又要處分幾個東宮的官員。對於淫亂後宮的事情,需要看李世民到底掌握了多少實質證據。從六月初三日的情況看,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結果李淵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可見李世民絕不是隨口一說,他肯定掌握了一定的線索,要不李淵非拿東西砸李世民不可。至於李世民掌握的證據,是隻能證明李建成與李淵的張婕妤、尹德妃等過從甚密,還是能證明他們確實是淫亂,不好說。但是,從李淵的行事風格上看,估計最多也就是嚴厲申斥一番,然後處罰幾個後宮成員了事。
從玄武門之變當天,李淵的太極宮宿衛極為稀鬆平常可知,李淵既不準備廢黜李建成,也不準備廢黜李世民,李淵很可能是要再一次的和稀泥,調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一如武德七年(624)楊文幹事件。
三、後續發展
如果武德九年(626)李淵再次和稀泥成功,暫時又把矛盾衝突壓下來,我估計,可能會再延緩幾年,但是,等到武德十年、武德十一年怎麼辦?畢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衝突還是會爆發的。指不定哪天又擦槍走火了。
假設李淵真的成功的安撫著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到李淵去世。那麼,等到李淵去世以後,李建成作為太子,自然會成為新的皇帝。從李建成武德年間、李淵還活著的時候就試圖對李世民下手的情況看,李建成是不會容得下李世民的。同時,李世民也絕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有一大批心腹,而且還有陝東道大行臺這塊根據地。因此,兩人之間還是會爆發劇烈衝突。我估計,要麼還是通過宮廷政變方式,要麼內戰就不可避免。宮廷政變,誰勝誰負很難說。如果打內戰,我是不看好李建成。
從軍事層面來說,李世民優勢很大,大半個北方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舊部故交到處都是,就算李建成通過摻沙子的方式委派一批都督、刺史,最多也就是可以被動的維持地方,說指望他們去主動進攻李世民,很難,而且,當時唐軍將領,除去李世民周圍的這幫心腹(李靖、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屈突通等),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包括李孝恭和李世勣在內,自問一下,有誰比得過薛舉?有誰比得過宋金剛?有誰比得過竇建德、劉黑闥?有誰比得過北方的突厥?指望這幫人去積極主動的進攻李世民,我看很懸,指望這幫人在李世民殺過來的時候堅決抵抗,更難。基本上誰先上誰先死。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大家最多磨磨洋工,意思一下,不敢對李世民動真的。
李建成相對有點優勢的地方就是法統,畢竟他是李淵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如果放在盛唐及以後,這個優勢很大,但是可惜,這是初唐,大家剛從隋朝走過來,隋末大亂,群雄逐鹿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憑什麼非要認你李建成這個合法地位?憑什麼非要認李唐的合法地位?搞不好得再來一輪隋末大亂的景象。比方說現在很多人替李建成感到自信的河北,李建成在河北是有點小恩惠,但是,他的恩惠再大,比得過竇建德嗎?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餘黨廬江王李瑗起兵,就沒敢指望自己手下的這幫唐軍,準備啟用竇建德舊部,對他們的評價是“此人思亂,若旱苗之望雨”,若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真的打起來,李建成還想指望河北?劉黑闥第二、第三早就蹦出來了。
因此,如果是以內戰的方式進行,我估計李建成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只不過得煩勞李世民再打一次統一戰爭罷了。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李世民不選擇發動玄武門政變就代表著,太子李建成最終會當上皇帝,這或許有關於太子這個頭銜,但更多的是牽扯到當時的貴族利益糾葛,這個利益糾葛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就不會擁有大唐盛世。
從北魏一路走來到唐初形成了兩個貴族集團,關隴貴族軍事集團和關東貴族集團,關隴貴族軍事集團在魏晉時期由邊防軍人組成的互相幫助的團體,在西魏時期形成貴族軍事集團,在北周掌控國家命脈,先後幫助三位皇帝登上帝位:楊堅,李淵,李世民。先後冊立北周六位帝王。而關東貴族集團歷史悠久分為士族集團和豪強集團,擁有強大的經濟,同時因地理位置所處孔孟之地,因此地位極高,起源於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個政治經濟集團,在唐朝以前與關隴集團形成對抗關係。
當關隴集團扶植李淵當上唐朝皇帝之後,關東集團勢力遭受關隴集團擠壓,不得不依附於太子李建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魏徵,同時唐初政局極其不穩定,則需要穩定兩大貴族集團,李建成作為太子他的背後除了當朝皇帝李淵還有關隴集團,此時面對關東集團,為了穩定國家政局,李建成選擇接納關東集團,並逐漸由關隴集團向山東集團靠攏,此舉引發關隴集團強烈的不滿,隋煬帝楊廣就是因為削弱關隴集團而造成了關隴集團起兵反抗,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關隴集團幫助李淵家族推翻了楊廣的統治將其推上帝位,也有能力推倒李建成幫助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李世民。兩大門閥的鬥爭是玄武門之變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走上歷史舞臺的會是關東貴族集團,這個集團是一個類似於宋朝的那種以文為核心的集團,如果這樣的集團控制國家軍隊,我們可以參照宋朝,並且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首先就是興科舉制度,然後分裂削弱各個世家大族,將權力收歸中央,唐高宗時期關東集團不復存在,武則天時期關隴集團走向滅亡,最終誕生了開元盛世。如果是李建成當上皇帝,國家權力會逐漸流向文官,關隴集團首先滅亡,而關東集團卻會因為李建成的原因豐滿羽翼,權傾朝野,不乏會出現皇帝被當做傀儡這種現象,這對國家對當時的人民是有害的一面。
也有人會說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的將會是李元吉,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因為李元吉的背後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太子李建成,除開太子,他沒有支持者,就算他殺死李建成,那成為皇帝的一定是有眾多貴族支持的李世民。
只會玩狐狸
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最有可能當皇帝的是李建成。因為李建成是名正言順的東宮太子,按照中國古代皇位繼承製的傳統,毫無疑問他已經是法定的繼承者。況且,在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建成立下了汗馬功勞,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雖然比秦王李世民要差一點,但這也是有緣故的。因為李淵需要他幫助自己管理國家,處理政務,更要在唐軍忙於攻城掠地,消滅割據對手時保證唐朝後方根據地的安全。那麼,李建成就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樣在戰場上叱吒風雲,而是默默無聞的呆在後方,維護唐朝的根基。無疑,根據地的安全與穩定是唐一統天下的前提。所以,李建成功高勞苦,貢獻突出。還有,他並不是一點仗都不打,他曾經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此外,李淵對他非常信任,他也有招賢納士的過人本領 ,品德行為也都還好,沒有什麼太大的的毛病。因此,他是合法的理想的繼承人。
大唐盛世會有的,因為很顯然李建成的治國能力並不遜色於李世民,他政治經驗豐富,堅毅果斷,仁義寬容,有明主之風,。他手下人才濟濟,文武雙全。更重要的是他的太子身份,還有支持他的關東集團,李淵的信任。他若上臺,也一定能夠創造出名垂青史的大唐盛世。但是,區別是,李建成更善於文治,他的大唐盛世應該更具有文治風格,科技文化事業應當更加繁榮,而面對強大的突厥勢力,他就不太可能像李世民那樣英武果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