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羹颉,非县名,汉时在涿郡有羹颉山。

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刘信,丰邑刘氏一族嫡系子弟,汉高祖刘邦长兄刘伯之独子,亦为汉太上皇刘太公之嫡长孙。

按史书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因为刘信母之过而迟迟不愿封赐刘信,之后则在太上皇刘太公的逼迫下,遂以羹颉封之,是为羹颉侯。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简单看出一点,汉高祖刘邦对于刘信这个刘太公嫡长孙非常反感。

那么刘邦究竟是因为刘信母亲的什么过错而不愿意封赐刘信呢?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史记·高祖本纪》

如上,虽然太史公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但是这个过错却着实很可笑。

不过就是在刘邦少时,因为他老去刘信家吃白食,而且还不光自己去,老是带着一群狐朋狗友一起去。如此,刘信的母亲便生气了,于是就在一次刘邦和朋友来时,刘信的母亲做出了敲锅的举动,意思就是没饭了,然后刘邦的朋友们就走了。而刘邦则因为在事后看到锅中明明还有饭,便因此开始怨恨刘信的母亲。

所以,刘信的母亲做的真的过分吗?

显然并不过分。

是,就算刘信的母亲这里是做的是有点欠考虑,但是刘邦难道不知道他大哥早逝,而刘信的母亲作为他的大嫂,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很不容易吗?

而且,刘信的母亲既然在之后能让刘邦看到还有饭,那就说明她并不是不想给刘邦吃,而是不想给刘邦那些朋友们来吃。

如此请问这些道理难道刘邦真就想不通吗?

所以笔者才说,这个过错真的很可笑,可笑的让人觉得完全没有任何可信度。

毕竟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豁达大度,极其能容人,如此何以刘邦就偏偏容不下自己那个丧夫的大嫂呢?

而刘信本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高祖兄子从军,击反韩王信,为郎中将。信母尝有罪高祖微时,太上怜之,故封为羹颉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以上,这是刘信在封侯前的全记录。

刘信很早之前就以刘邦侄子的身份参军入伍了,并在平定韩王信的反叛时担任郎中将。

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而这里的郎中将,理论上应该就是郎中骑将,也就是灌婴所统管的那支郎中骑兵中的高级将领。所以说,刘信本身在军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如此既然以郎中骑将或都尉封侯者甚众,那么为何偏偏刘邦就要因为刘信母亲的那个无关痛痒的过错而拒绝给刘信封侯呢?

由此再看当时刘邦和太上皇二人的对话: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史记·楚元王世家》

如上,刘邦将刘氏嫡系或非嫡系的子弟,该封王的封王,该封侯的封侯,却就是不愿意封赏刘信。

而后太上皇遂发问刘邦,刘邦便回复道,不是我忘记了,而是他母亲有问题。

不久,刘邦才正式封刘信为侯。

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七年中,侯刘信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七年中,刘信得封羹颉侯。

现在的问题就是,刘信的母亲错误真的很大吗?甚至能够影响到他的儿子吗?

从文章开头的讲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刘信母亲的那个错误并不大,甚至是很轻微的。而刘邦自然也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不雍齿这种货色可能封侯吗?

所以说,单单这个理由是完全不足以说明刘信迟迟不能封侯的原因。

当然了,笔者也不否认刘邦确实是在用那个借口,但是说到底,太史公只是记录了表面上的经历。可经过是这么个经过,但是其中原因恐怕就是很复杂了。

首先再重申一遍,刘信是什么人?

刘信是刘太公的嫡长孙。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丰邑所属在法统上的直接继承人是刘信。

是,虽然已经到秦汉了,但是战国才过去多少年?而宗法制就那么容易遭到破灭吗?事实上宗法制在秦汉时期的影响力也绝不逊色。

所以说,刘信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是刘氏一族嫡长孙的身份上。

可能大家或许会问,刘邦那么厉害的人,他有什么害怕的?刘信这样的人值得刘邦害怕吗?

是,之后刘邦成王称帝确实不会害怕了,但之前呢?

大家不要忘了丰邑兵变中与雍齿共同谋反的丰子弟。

为何刘邦能够原谅那个看似主谋的雍齿,甚至连吕后都能原谅那个在表面上差点让他们失去一切的雍齿,可却偏偏都不能容忍刘信呢?

事实上有一点也是大家不知道的,那就是在吕后当政期间,刘信的列侯随即也被剥夺了。

元年,信有罪,削爵一级,为关内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这就是刘信最后的记录。

在汉少帝元年吕后正式亲政那一年,刘信随即便被吕后以罪剥夺列侯,贬为关内侯。

大家可以说这是吕后在为吕家造势,专门打压刘氏宗亲。可问题就在于,吕后最先动的就是刘信,而在之后,除了刘邦的几个儿子外,其他刘氏封王封侯吕后可都是完全没有过任何打压的。

由此问题就来了,为何吕后偏偏就这么痛恨刘信呢?

作为太上皇的嫡长孙,刘氏一族中曾经身份最为尊荣的子弟却遭到了如此的打压,然而却没有任何人觉得这有问题。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目前来说唯一较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刘信以及其母亲曾经犯过真正的大错。

那么会是什么大错呢?

显然,除了丰邑兵变外,还能是什么错呢?

当年刘邦领大军刚刚出击没多久,后方丰邑便在魏军的招揽下迅速反叛。而按照历史记录的主事之人居然是一个从沛县刚刚到达丰邑的雍齿,这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吗?

雍齿要是真有那么大的本领,他也就不会在后来又加入到刘邦麾下了。

因此合理推测,丰邑兵变或许就是和刘信及他的母亲有关系。

本来刘信以嫡长孙的身份成为刘氏族长,并进而主掌丰邑,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谁能料到刘邦的横空出世,其以沛县起兵之势力压丰邑刘氏家族所有人,并绕过礼法的约束眼看就要成为了刘氏的领头人,丰邑的新主人了。

所以在魏国大军压境之际,刘信及其母亲便联合本来就对刘邦不满的雍齿,以丰邑本就归魏的理由,毅然反叛刘邦,投了魏国。

而后当刘邦再次崛起,并以绝对的实力来到丰邑时。刘氏一族子弟自知再无对抗刘邦的可能,便迫使雍齿出逃,并把一切罪责都推到雍齿身上。

故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刘邦和吕后在后来能够原谅雍齿,并善待雍齿,却偏偏就是不能原谅刘信的原因。

正是由于刘邦和吕后都非常清楚,当年丰邑兵变的元凶首恶其实就是刘信和他的母亲。

所以即使是在太上皇最后的压迫下,刘邦也只是勉强封了刘信一个羹颉侯,而当吕后真正掌权后,便随即就削了刘信的列侯。

不为别的,只为报丰邑之仇。

是,别人也许可以原谅刘信,甚至刘邦或许也能,但是吕后不能。

羹颉侯刘信:汉高祖刘邦最忌惮的刘氏子弟

因为吕后很清楚,当年如果刘信和他的母亲真的成功了,那他们可就真的完了。而吕后自然也不是那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所以大权在握之下,仅仅剥夺刘信的列侯已经算是吕后很客气了。

自此之后,刘信这个刘氏一族曾经最为尊贵的嫡长孙,便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中,再也没资格与其他刘氏子弟并列了。

再看刘太公的其他子孙,除了老三刘邦是皇帝一脉外,老二刘喜和他的儿子刘濞先后封代王和吴王,至于老四刘交更是受封楚王。

唯独刘太公的长子一脉,不仅长子早丧,长子长孙刘信更是连列侯之位都没有保住。

诚然,真实的历史的确无法再探究清楚了,但想来刘邦和吕后如此针对刘信,必然是有更深层的原因的,而绝非是因为刘信母亲的那一锅粥造成的。

只是不知道,刘邦晚年可曾想过他那早逝的大哥,是否心中会有些许愧意。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