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沒有大帳衛士嗎?

田長旺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張飛是三國時期最沒有爭議的“萬人敵”,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還是小說之中,張飛的實力這一塊,沒有爭議。

但是張飛的死卻窩囊,被他的下屬給弄死了,這兩個下屬就是範強、張達,這兩位歷史中的小人物幹出了留名歷史的事情,可能要比很多將軍的名氣都大了。那麼勇猛無敵的萬人敵張飛,是如何被這兩小子給弄死的呢?下面我來給大夥說一說。

張飛的缺陷

張飛的死和張飛的一個缺陷不無關係,那就是嗜酒。張飛嗜酒如命,離開酒就活不了,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因為醉酒給呂布的老丈人一頓罵,導致呂布帶人把徐州奪了,把張飛一頓幹。

據我瞭解,這張飛本來脾氣就爆,每次喝完酒就控制不住自己,一不順心就抽打手下部將。劉備就曾經勸過張飛,老弟呀,你這樣不行啊,經常鞭打手下,打完了你還讓他們跟著你幹,你不記仇,人家記仇啊。展飛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但是喝酒有點收斂。

在死之前,張飛再度重度酗酒,原因是關羽的死,讓張飛這個實心眼很難受,他每天借酒澆愁,對關羽的死始終無法釋懷

範疆、張達

據我所知,張飛每天都盼著要幹掉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劉備的來信,內容很簡單,但是讓張飛很興奮,劉備要攻打東吳,讓他帶兵與自己回合一處,然後一起伐吳。

張飛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開心的不得了,張飛鬧心的時候借酒澆愁,開心的時候當然是把酒當歌,總之理由任你想,只要能喝酒。

這一天張飛喝多了,他很開心,就叫來了範疆、張達,命令他們三天內製作白旗、白甲,為關羽報仇,讓伐吳的軍隊穿上。

範疆、張達一聽張飛的命令,心裡有點不得勁,你這不是扯犢子呢麼?三天咋準備啊?於是二人對視一眼,唯唯諾諾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說時間有點緊張,能不能寬限寬限?

張飛報仇心切,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這一刻,他著急啊,一聽這倆人說辦不了事,他肯定急眼啊。於是眼睛一瞪,讓手底下人給他們二人綁柱子上抽了五十鞭子。

範疆、張達被抽了鞭子,鬱悶啊,但是不解決問題啊,要是抽打完鞭子,能寬限幾天也行啊,這三天期限沒變,倆人還被抽一身傷痕。

兩個人長吁短嘆,不知道咋辦是好,就這樣,二人達成了共識,反正是個死,與其被張飛弄死,還不如他們弄死張飛呢。

於是二人來到張飛的大帳,他們在外邊很久,聽到張飛的呼嚕聲均勻了這才摸了進去,剛要動手,發現張飛睜著眼睛,嚇得二人跪地求饒,不一會兒,他們發現張飛好像沒反應,這才再一次起來把張飛給宰了,割了首級去東吳邀功去了。

張飛的侍衛呢?

張飛在大帳睡覺,門口應該有侍衛才對啊,如果有侍衛,範疆、張達是如何得手還能遠逃東吳的呢?

根據我的分析,下面給大家講講。

  • 侍衛被“解決”了

前文我說了,張飛讓範疆、張達負責製作白衣、白甲。說明範疆、張達二位是主管後勤保障的官吏。這樣的後勤官吏,平時大家都是不願意得罪的,比如衣服肯定有好有壞,有大有小,如果你和後勤的相處好了,給你一個厚實的鎧甲,再給你發一把好刀,那實惠肯定不一樣啊。

所以我分析,當時的侍衛和他們的關係都不錯,加上這二人也經常出入張飛的大帳,大家都熟悉,這麼多年的熟人,很可能侍衛沒有防範他們二人,當時的侍衛可能是被他們支開了。至少會放他們進去,理由就是商量一下白衣、白甲的製作方案。二人以刀殺之,按照道理,張飛應該會有聲音發出的,所以侍衛被支走的概率大點,支走也很容易,例如:讓他們去領兩套白衣白甲,拿來給張飛看看樣品。

再或者,是被二人解決了,侍衛對這二人沒什麼防範,他們在背後捂嘴殺死二人也是極為可能的事情。

  • 侍衛配合了

張飛伐吳,劉備願意、張飛願意,但是當時的其實時機不成熟,諸葛亮又不好直接說,沒辦法勸劉備,當時益州的一個大儒秦宓倒是勸過劉備,說時機不成熟,還說東吳的水軍強大,他們去了也是白去啊,忘了赤壁之戰嘛。

劉備哪聽得進去呢,他一心想為關羽報仇,也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再拖下去他就看不到那一天了不是嘛。

張飛實心眼,就是要為關羽報仇,相信他開戰前動員大會的時候,益州的部將也肯定有不同意的人,但是他們肯定不敢說,大家都知道張飛的脾氣,但是大夥也不願意去東吳送死啊,這時候範疆、張達有此心,那些官員肯定也能看得出來,白天被鞭打了,晚上就去張飛大帳,這很可疑。

當時張飛被刺,就算沒有叫喊聲,也會有打鬥聲音,為什麼範疆、張達能順利割下首級還能遠逃成功?

據我瞭解,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有負責安保的益州官員對範疆、張達的行為有了暗中支持。範疆、張達這才能順利得手,又逃跑到了東吳。



野史日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實歷史書只說張達、範強刺殺了張飛,割了頭去向孫權邀功,並沒有說用什麼方法刺殺。

而且,歷史書只說張達、範強投靠孫權,並沒有說孫權將他們交給劉備,最終被劉備處死。

其實,張達、範強刺殺張飛成功,並不難理解。

原因如下:

第一,張飛是在自己地盤遇刺的。

劉備讓張飛出兵從閬中(今天四川南充)出兵江州。

但張飛大軍還沒有出發,他就被刺殺了。

那麼,張飛其實是在自己防區遇刺。正常來說,在自己地盤的張飛不會太多戒備,最多在營房外佈置幾個哨兵而已。

張達、範強只要搞定這幾個哨兵,殺死張飛就沒有問題。

第二,張達、範強很可能早就和孫權勾結。

歷史上,張飛對部下嚴格,經常重罰,導致部下不滿。

但史書上沒說張飛要求製造白盔白甲,張達、範強卻不能及時完工,張飛就要殺他們。

張達、範強無奈之下,才殺死張飛自保。

實際上,張達、範強刺殺張飛,很可能是孫權使用的計謀。

張達、範強可能就是孫權長期潛伏在張飛身邊的臥底。此次張飛率領萬人大軍要攻打孫權,孫就下令讓他們行刺主帥。

大家注意,張達、範強殺往張飛以後,並不是自己跑路(其實當年有很多地方可以躲避),而是直接帶著人頭去東吳邀功。而孫權也保護了張達、範強,並沒有把他們交出來。

很可能,張達、範強就是孫權的臥底。

第三,張達、範強搞定張飛幾個哨兵沒有問題。

張達、範強在張飛部下臥底多年,既然行刺決定已經準備完善,當然不會在乎幾個哨兵。

張飛營帳外面區區幾個哨兵,哪裡能夠擋住他們。

張達、範強或者收買,或者暗算,或者直接出手殺死,總之搞定他們並不費事。

而且,史書並沒有說張飛是睡著以後被刺殺的,可能就是張達、範強帶著一群人殺進去,將張飛殺死。

總之,這還是張飛比較粗魯,對部下沒有什麼察覺。

既然已經決定出兵了,就應該考慮到孫權可能派人暗算行刺,應該按照打仗的規則設置大量衛兵保護營帳。

如果張飛安排四五十人保護大帳,張達、範強就沒這麼容易得手。


薩沙


不管是按正史的《三國志》還是小說的《三國演義》來推斷,張飛都不可能是死於大帳之中,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怎麼說的。

“飛令人將酒來,與部將同飲,不覺大醉,臥於帳中。範、張二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機密重事,直至床前。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夜寢於帳中,二賊見他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這裡有兩個不合情理之處。


一是範疆、張達如果需要“詐言欲稟機密重事”才能走到張飛床前,那說明張飛帳外必然是有守衛把守的,範疆、張達刺殺張飛後,是如何安全脫身的?

守衛們難道就看不到他們一身的血跡嗎?

範疆、張達還割走了張飛的頭顱,外面的守衛真的是死人嗎?

如此不負責任,不合情理。

二是張飛向來吼聲如雷,在長板坡甚至能吼官兵橋樑,這是張飛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範疆、張達以短刀刺入飛腹。

飛大叫一聲而亡,不管是誰,臨死前的慘叫都是撕心裂肺的,外面的守衛聽不到嗎?

這完全是違背常識的。

所以刺殺是真,但地點應該是羅貫中先生搞錯了。

再從《三國志》來看。

《三國志》對張飛被刺寫得更簡單,只有“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區區二十餘字。

但大家注意,這上面根本沒有提到刺殺地點。

後世的史書也沒有交待刺殺就是發生在張飛大帳之中,這個說法,應該是羅貫中自己閉門造車弄出來的。

張飛死時的職務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侯,在蜀漢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作為劉備最為心腹的大將,他的安保工作應該是最頂極的。

範疆、張達二人如果不是刺殺了張飛,史書上根本不可能留下這兩個人的名字,他們無論地位還是貢獻,都是默默無聞的那種。


所以這兩個人應該沒有機會深夜在不報告的情況下有機會接近張飛。

要知道古代人是非常注重身份和禮儀的,兩個小小的校尉,就算有什麼重要軍情,也不可能在不事先報告的情況下,獨自接近蜀漢最重要的大將。

所以我認為,刺殺地點絕對不會是張飛大帳。

我們不知道範疆、張達的武功有多高,但是絕對不會是“萬人敵”,他們絕無可能在刺殺張飛後,從四川閬中順流直下,逃到東吳。


我個人認為,這兩人應該是張飛軍中負責後勤的文職人員,官位也並不高,但是分管部隊的衣甲供應。

所以張飛會讓他們採辦白衣白甲,而不是委任其他副將去辦這事。

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攻擊東吳,這兩人採辦的地點應該不在遠離東吳的閬中,而更有可能是在更前線。

他們詐稱有機密軍情也許是真的,但應該是通過正常渠道報告給張飛,藉口是現成的:就是完成了任務。

而張飛極有可能是在去檢查這些物資的時候,遭到了二人的毒手。

由於刺殺地點是範疆、張達的地盤,所以他們才能從容的割下張飛的頭顱,拿去獻給孫權。

當然,以上全部內容只是本人的個人意見,當時究竟是什麼情況,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首先糾正下,不是叫范姜,演義中叫範疆,正史裡叫範強,演義中也是作者不小心誤寫成範疆的。

在三國中張飛可以說是死的憋屈的名將之一了,作為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的他,在伐吳前夕,居然被手下將領給刺殺了,腦袋則被砍下送到了孫權那去了!

這確實讓人好奇,範強、張達難道這麼容易就進入張飛營帳將張飛殺了嗎?難道張飛就沒有護衛嗎?

對於張飛之死的細節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我只能憑藉正史為依據,自己來強行猜測一波。

當時劉備要討伐東吳,張飛則受劉備之命率領上萬士兵從閬中打算前往江州與劉備大軍會合。

在出發之前,他肯定要休息好,畢竟要再出徵打仗了,以後的軍旅生活註定勞累,他要歇息好,把狀態調整到最佳。所以他這時候警惕性應該是很低的,處於完全放鬆狀態,睡的相當死!

而範強、張達則是抓住張飛在這個完全放鬆警惕的時候將其殺害的,這難度就小了很多。《三國志》也記載了張飛遇害的時間點“臨發”,就是發兵之前。

其實他們兩要進張飛營帳也應該是不難的。《三國志》記載範強、張達是張飛帳下將,也就是說這兩人可能是將領級別的。這兩人只要說是有緊急軍情相告,我猜想憑藉將的地位,應該沒人敢堵住這兩人吧!

而且據《三國志》記載,張飛經常喜歡鞭打部下,而且鞭打完還依舊肆無忌憚的將其繼續留在身旁。因為這種事張飛經常做,因此劉備還特意提醒了他,這樣繼續下去以後會惹出禍端,但張飛聽了依舊不放在心上。


也就是說範強、張達可能被張飛鞭打了,張飛也沒將他們兩放在心上,並沒有太注意兩人的情緒,依然把他們兩人安放到了自己身邊做事。

而範強、張達被張飛鞭打後,十分怨恨,看到張飛把他們放在了自己身旁,於是尋思機會殺了“這廝”報被辱之仇,於是找到了張飛出徵前這個他放鬆警惕的時間點,很輕鬆的將他殺害了。

張飛算是死於自己的壞毛病了,打罵了部下,引得了部下不滿,還依舊把他們放在身邊用,其實這就是作死!


夏目歷史君


古代將領與現代軍將都一樣,都有警衛班、排。即親兵。24時司職首長的安全護衛工作。尤其是軍旅途中,更是寸步不離。所以,張飛一定也有這樣的親兵護從。這在《三國演義》中十八騎燕將保護醉後的張飛脫離呂布突襲就有所描述。那麼,既有衛士隨值保衛的張飛,何以會在睡夢中被範疆張撻入帳刺殺並從容割下頭顱呢?

《三國志》載:”飛暴而無恩”。即指張飛秉性暴虐且對下屬不好。每遇不爽即暴打兵士部屬。這也是範張二人刺殺張飛的原因。

張飛被刺于軍旅帳篷之中,古時的帳篷出自手工蔴紡織物,隔音效果當然很差,在內打鼾外面都聽得到,被刺之人會很本能地發出疼痛聲響,為什麼衛兵毫無反應甚至沒有驚動帳外的人呢?就算刺殺者是騙過衛兵進入刺殺得手的,行刺過程也應被衛兵發現。否則不合常理。這就應了“暴而無恩”這句話。說明張飛彼時的衛兵也希望他死,否則經常成為張飛的出氣筒。既然”無恩”,說明最靠近張飛的衛兵也是最容易受到張飛暴瘧的。

否則,很難解釋得通範疆張撻既能完成刺殺又能全身而退,並安然長途逃離張飛營寨而不被追殺。

所以我們要記住這句話:對人好即是對已好。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沒有大帳衛士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其實,張飛的死,劉備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在劉備看來,張飛有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劉備已經警告過他多次了“

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經常因為一點小過失就鞭撻部下,隨意殺人,處置完之後,還讓他們侍奉左右,這不是找死嗎?

果然讓劉備猜中了,張飛被屬下範強、張達殺死。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寫的:飛令人將酒來,與部將同飲,不覺大醉,臥於帳中。範、張二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機密重事,直至床前。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夜寢於帳中,二賊見他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兩者的出入不大,《三國演義》描寫的更加詳細罷了!

當閬中軍營都督給劉備報信時,劉備基本上已經猜到了,說了一句爭議非常大的話:噫!飛死矣!

劉備的話似是輕描淡寫,對張飛的死毫不關心,其實是對張飛的死早有思想準備,並且滿滿都是抱怨之情,已經多次警告過你,就是不聽勸,本來還指望你給關羽報仇呢,真是讓我失望呀!

堂堂的車騎將軍、西鄉侯,在軍營裡輕易被部屬取了首級,還揚長而去,張飛帳前無人把守嗎?防範怎會如此鬆懈呢?

應該不難看出,張飛的死絕對是咎由自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作死的!

當天晚上,張飛和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這才給刺客下手的機會。如果不是喝醉,像這樣久經沙場的戰將,絕對是枕戈待旦,非常驚醒,隨時準備出擊的,再說,張飛醉酒誤事已經不是一兩次了,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對付袁紹,留張飛守徐州,張飛就醉酒殺人,結果被呂布給撿漏了,丟了徐州,劉備、諸葛亮已經多次勸張飛戒酒戒躁,從這兒看來沒有什麼效果,這回,把自己給喝死了。

其次,張達、範強和張飛應該非常熟悉,從《三國演義》上來看,二個人是因為準備壽衣不及時被張飛暴打一頓,無論哪個朝代,領導和後勤人員都比較熟悉,後勤人員負責領導的吃喝拉撒,對領導的愛好、生活規律都十分清楚,所以,張達、範強才能順利摸進張飛的帳篷,而沒有驚動警衛,就算有警衛,憑藉兩個人和張飛的熟悉程度,騙過警衛也不是一件難事兒,所以,張飛的警衛工作做得不夠嚴密,死在疏忽大意上。

第三,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張飛喜歡鞭打身邊人,然後還讓他們繼續留在身邊,我想,這些大帳警衛平時沒少被張飛收拾,也是敢怒不敢言,再說,現在是出征時間,大營裡到處都是巡邏的,況且主帥的帳篷,應該是整個軍營裡面最安全的地方,難免會放鬆警惕,跑出去撒泡長尿或者喝個小酒,都不稀奇,正好這樣的機會被張達、範強利用,要了張飛的命,然後提著張飛的大腦袋直奔東吳而去。

《三國志》中並沒有交代兩個人的最終結局,但是《三國演義》中,卻有一個讓讀者滿意的結果,孫權把張達、範強綁了,送還給蜀國,張飛之子張苞將二人剖腹挖心,為張飛報了仇,讀者對這個圓滿的結局都比較滿意。

張達、範強究竟是死是活,成為了歷史謎案!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歷史上張飛之死由於史料匱乏以至疑點重重,不光是範疆張達的行刺過程如此輕而易舉,其刺殺動機以及刺殺後能夠逃竄千餘里未被蜀軍擒獲都顯得不可思議,最為後世詬病和懷疑的是劉備得知張飛被殺後的平淡反應。那麼就題論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張飛遇刺的疑點。

動機分析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範疆)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三國志.張飛傳》

在正史中,張飛是在劉備東征前被部下範疆、張達刺殺。至於殺人動機和過程並沒有細緻交代。此時的張飛官至車騎將軍,司隸校尉,還享有假節鉞的特權,領軍萬人駐守閬中,有名有實,是蜀漢政權名副其實的武將第一人。而範疆、張達在歷史上並未記載官職,但在車騎將軍帳下為將,混個先鋒校尉是沒問題的。夷陵大戰之前,蜀國劉備稱帝,所發蜀國的“一號令”就是擇日伐吳,這樣的背景下,範疆、張達跟著張飛立下戰功,得以升遷,豈不美哉?此時刺殺張飛的動機並不合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說張飛令此二人置辦白衣白甲,因辦事不利被張飛毒打,並限定期限下了死命令,所以二人才一不做二不休的殺了醉酒的張飛。這裡很佩服羅貫中先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如果按照羅貫中先生的描寫,置辦軍需的差事能夠交給此二將,油水暫且不說,張飛對二人的信任是有的,那麼跟隨張飛建功立業就更有機會得到提拔。再者是張飛醉酒之時給二將下了死命令,二將竭力置辦就是了,即使完不成任務,再挨兩扳子軍棍也比造反要強,大戰在即,張飛雖治軍嚴厲,也不至於戰前斬將吧,所以從演義來看殺張飛的動機也非常可疑。

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三國志.張飛傳》

其實史料中記載張飛是一位敬士大夫,輕部卒的將領,所以劉備也常告誡張飛量度而行,善待部卒,這也是羅貫中加以發揮想象的理論支持。而在《三國志》中,將張飛的這一秉性寫在範疆、張達行刺之前,在邏輯上也支持了羅貫中的這一大膽構想。所以在殺人動機上,白衣白甲之事不一定可信,但範疆、張達受到了張飛的嚴厲懲罰是有很大可能的。

過程分析

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三國志.先主傳》

如題所說,範疆、張達雖有殺人動機,但有沒有作案條件呢?張飛身為車騎將軍、閬中牧,警衛安保工作理應相當精密,怎麼會輕而易舉的被軍中小將殺死?這也許是演義中所刻畫的張飛之死給予我們的誤解,演義中的張飛是被範疆、張達刺殺于軍帳之中。所以就產生了對張飛營帳警衛能力的質疑,倘若張飛不是被殺於營帳呢?畢竟史料中張飛遇刺身亡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記載。

“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漢書.百官公卿表》

秦漢時期的宮殿和軍營大帳裡的警衛和安保是比較嚴格的,漢末三國也大都是採用漢制,安保方面也一樣,曹操身邊的保鏢隊長典韋、許褚都是寸步不離,劉備身邊有陳到、趙雲,孫權身邊則是周泰。雖然張飛不是主公,但軍營大帳外邊的警衛隊是少不了,最起碼也得有幾個“執戟郎中”。而根據漢制,沒有得到主帥的召喚,誰也無法擅自進入主帥軍帳,執戟郎中分班守衛,二十四小時執勤,別說範疆和張達二將,就是諸葛亮來了也得通報了才能進帳,即使張飛醉酒休息,在其未醒之前,若不是劉備遣使傳令,侍衛絕不會不經通報允許就放人進帳。而說張飛喜歡與部下同醉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軍營就是軍營,張飛宿醉也不會拉著侍衛一起。何況劉備已下了會師江州的命令,戰前宿醉不是名將所為,因此,張飛被殺於中軍大帳的可能性不大。


逃亡分析

範疆、張達能夠“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這一點更說明了張飛不可能死於中軍大帳。閬中是今天四川省的南充市境內、嘉陵江中游,孫權所在的建康,是今天的南京,兩地相隔一千五百公里,一刀了結張飛性命容易,而帶出軍帳獻給千里之外的孫權就難了。畢竟古代的交通條件有限,如果張飛死在大帳,則很容易被人發現,那麼在範疆、張達逃往建康之前,蜀國完全有能力追捕二人。二將能夠順利跑到建康,就說明了從張飛死亡被發現,到二將逃竄被察覺,這中間的時間差是足夠的。



不妨大膽猜測一下,張飛死於軍帳之外也並不是不可能,更為可能的是死於範疆、張達的軍帳之中。作為一軍統帥,走訪各營將軍校尉的營房是很平常的事情,查勘軍營情況,交流戰術思想,在此之餘就是與軍士部將同食同寢,從而提高凝聚力,大戰之前更需要這種動員和探視。倘若張飛在範疆、張達軍營留下,吃飯飲酒之後小憩片刻也屬正常。而在下屬軍營,張飛所帶侍衛也不可能太多,都能輕鬆解決,何況周邊全是與範疆、張達出生入死的嫡系士兵,不知不覺的殺掉“暴虐”的張飛,再輕而易舉的走出軍營是有條件做到的。

綜上所述,我並不認為張飛之死是死於中軍大帳,所以也就不會質疑中軍大帳的警衛能力,史料中對於張飛遇刺一事記錄並不詳細,所以也無法破解其中的疑點。而範疆、張達二將是否為東吳或者曹魏的間諜棋子也不好推測,但從戰局最終走向來看,東吳成了最大的利益獲得者,而範疆、張達也並沒有記載結局如何,只是羅貫中一廂情願的將此二將繩之以法。


棍哥觀史


指正一下,題主說的應該是範強(《三國演義》叫範疆),範強張達二人刺殺了張飛。



範強張達二人因為小違軍規,被醉酒的張飛暴打一頓,二人因此懷恨於心,於是就趁張飛在帳中罪臥殺死了張飛,攜帶張飛的首級投奔東吳而去。據說兩人途經重慶雲陽時,把張飛的頭投入長江,後被子漁夫打撈上來,並在長江邊上鳳凰山下建了一座張恆候廟,至今還在,世受香火。



問題如題主所說,為什麼範強張達二人能在警戒深嚴的蜀軍軍營裡刺殺了主帥,而且還能從容的帶著主帥的首級離開,投奔東吳。這就不得不說到範強張達二人在軍中的身份了。

範強張達為什麼會被張飛責罰呢?原來關羽在荊州被東吳所擒並殺,張飛急於報仇,聽聞劉備將親自領兵東征孫吳,張飛此時正鎮守閬中,劉備出川肯定會以張飛為前鋒的。張飛急令範強張達二人限時打造白色盔甲和旌旗,結果二人沒有如期完成,就被張飛捆於樹上鞭打五十。二人受罰後,深知任務依然不能完成,並明白張飛還會責罰於他們,甚至會有更嚴重的責罰,於是他們才連夜刺殺了張飛。



從範強張達所受的任務來看,肯定是張飛軍營中比較重要的人物,至少是管軍需的偏將,他們是可以相對自由的接近張飛的。而張飛的性格又“少恩於屬”,說對下屬不是很好,經常遷怒於他們,甚至醉酒後任意打罵,也間接的造成了張飛與下屬士兵的疏遠,所以範強張達能利用自己將軍的身份從容的刺殺張飛並帶走了他的首級投降東吳而去。

順便說說範強張達的下場,劉備領兵徵東吳,孫權很害怕,於是令人綁了範強張達二人送劉備營中,被張飛兒子張苞親手挖心祭奠張飛。


沉墨I方之城


說起張飛之死,就想起三國名將裡死於刺客之手的還有小霸王孫策和後來官至蜀國大將軍的費禕。另外董卓,曹操,劉備也都被刺殺過,由此可見三國裡的刺殺事件絕對不少,所以像張飛這樣的大將的安保工作絕對是非常嚴密的。

範疆張達二人能夠殺死權高位重的蜀國大將張飛,而且還能帶著他的頭顱毫髮無損的逃到東吳。說明此次的刺殺絕對是有周密安排並且有人沿途接應的。

在古代能夠守衛將軍營帳的都是親兵,也就是近衛或者侍衛,專門負責保衛將軍的安全。這些人一般多為同鄉,同宗親屬,特點就是忠誠可靠。古代打仗軍規中一般都會有,“主將死,親衛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所以說在刺殺張飛之前一定是有周密的謀劃,調離親兵,然後行兇。

另外,張飛被刺的時機正好趕上準備伐吳之時,而且範疆張達二人殺死張飛之後能夠順利逃到東吳。這說明張飛之死很可能就是東吳謀劃的,而且範疆張達二人就是埋伏在張飛身邊的棋子,伺機而動。在東吳接到劉備準備進兵的消息之後,孫權一面求和,一面備戰。再求和無果之後,孫權果斷的發動了範疆張達這步暗棋,順利的刺死張飛,先斷了劉備一臂。還未進兵,先損大將,反映出吳國作戰前做了相當的多的準備工作,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也就說的通了。




---------關於張飛之死三國志是這樣記錄的:“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

《三國志》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張飛的死因,也沒說是不是死於大營之中。不過通過劉備聽聞張飛死訊的反應與陳壽對張飛的評價:暴而無恩,可知張飛的死與其對兵士的暴虐也脫不了干係。也許就是因為範疆張達受過張飛的氣或者打罵,懷恨在心,才被東吳鑽了孔子,成為埋在張飛身邊的催命符,最終要了他的小命。


雪滿刀弓


張飛一生勇武過人,被稱為萬人敵,曾率二十餘騎嚇退曹操五千大軍。這等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沒有死於戰場,卻被範強張達這等宵小之輩刺殺而亡,實在讓人惋惜。張飛位高權重,按理說應有人護衛,難道張飛沒有大帳衛士嗎?<strong>

將軍乃是軍隊的重中之重,帳中有士兵左右侍奉是理所應當的,張飛也不例外。劉備曾告誡張飛,他鞭打部下,卻仍讓他們侍奉,這是取禍之道。劉備此言表明張飛是有帳中侍衛的,但這同時也隱含了張飛的死因,那就是張飛不得軍心。張飛此人敬重君子卻輕視士卒,而他作為一軍之將,整日與士兵相處,得罪士兵便失其忠心。在張飛遇險時,他們更容易袖手旁觀,甚至助紂為虐。

張飛嗜酒如命,還喜歡同他人共飲,這也為張飛之死埋下了伏筆。在《三國演義》中,張飛首次酗酒釀成大禍乃是在徐州。當時張飛留守徐州宴請眾人,席中唯曹豹不會飲酒,張飛卻非要強人所難。甚至因為曹豹拂了他的面子而對他軍棍伺候,這讓曹豹懷恨在心。他同女婿呂布裡應外合,拿下了徐州。張飛鑄成如此大錯,卻並不引以為戒。

關羽死後張飛酗酒更加變本加厲,他經常醉後鞭打部下,範強張達就是因此而記恨張飛。而張飛喜歡勸人喝酒,所以其帳中侍衛很有可能與他一起喝醉。此時他們的警惕心極小,就很容易讓範強張達得手。

範強張達雖然被張飛鞭打過,但顯而易見他們的地位不會太低,否則不可能接觸到張飛,很有可能是張飛的心腹。他們不敢得罪張飛,一直忍氣吞聲,所以張飛並不知道他們有不臣之心。張飛因關羽之死而傷心,他本人又非心細之輩,對手下人也並未過多防範。範強和張達的異常也就被忽視了,所以範強張達跟張飛關係應該還是較好的,出入張飛營帳也是常事。此時帳中侍衛對他們也不會過多防範,這就給了他們可趁之機。

張飛武力高強,有萬人不擋之勇。他曾擊敗過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將他逼得不得不爬山逃走,可見張飛之勇武。張飛生就橫眉怒目、魁梧粗壯,看起來就不是好惹的人物,否則也不會有萬人敵之稱。他本人既然如此能征善戰,帳中侍衛大多時間也只是淪為擺設而已,頂多平時為張飛端茶倒水。對保衛張飛這樣的大事,實在是難當大任,因而平時也不會有警惕之心。當然也有人推測,範強張達地位不低,武力值應該也不低,將帳中衛士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死也不在話下,醉酒的張飛並不會因此察覺。

雖然張飛之死看似是小人作祟,他們為功名利祿而出賣長官。但是究其根本,卻是張飛酗酒之過。若是張飛善待部下,也不會逼得部下背叛,畢竟叛變失敗,就是萬劫不復。是張飛的醉後失德將其逼到了敵軍的陣營,就算這次帳中衛士保住了張飛,也難免會有下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