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貴為一代明君,為何不顧名聲執意暴力殺死親叔叔?

小情獸TT


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每個人的結局都是自己造成的,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就是這樣一位,他本可以做一位閒散王爺,享受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他偏偏要不知死活的和朱瞻基爭奪皇位,結果只能以慘死告終。

朱高煦的父親便是史上為數不多的造反成功的皇帝朱棣,當初朱棣能夠篡位成功,兩個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朱高熾其貌不揚,還是一個殘疾,但是他為人忠厚、寬以待人。明宣宗朱瞻基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明宣宗是一個心懷大志的人,他深謀遠慮,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選。所以雖然朱高熾有殘疾,但是朱棣相中了這個孫子,希望他以後能繼承皇位。


可是當初朱棣造反之時,為了拉攏朱高煦就跟他說世子多疾,望爾多加努力。朱高勳就把這當成了朱棣對他的承諾,他認為朱棣以後會把皇位傳給他。可是沒想到朱棣最後還是把皇位傳給了長子朱高熾,這讓朱高煦心裡非常不服氣,所以他總是找朱高熾的麻煩。

朱高熾因為體弱多病,登基之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瞻基繼位,朱光煦仗著自己是朱瞻基的叔叔,更加趾高氣揚。因為他始終認為這個皇位是自己的,不該由他的哥哥來繼承,現在皇位又到了侄子手裡,他更加不服氣。


但是說實話,朱瞻基對這個叔叔一直都是寬容忍耐,朱高煦揚言要造反,被人告發後,一他竟真的起兵造反,這時朱瞻基親自率兵來討伐他,等到朱瞻基打到他的門口,他才真的開始害怕,想要投降。

出了這種事情,朱瞻基都原諒了他的叔叔,對他仍然以禮相待,甚至給他很多豐厚的賞賜。但是朱高煦不滿足,想要搶回皇位,這真是痴心妄想。他使用的手段都非常惡劣,讓人不忍直視。

一次朱瞻基去看他,他居然做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這次觸碰了朱瞻基的底線,實在讓他忍無可忍。之前朱高煦對朱瞻基父子多次挑釁,他們一直對朱高煦忍耐有加,這次朱高煦的做法實在令人不齒。

朱瞻基並不想真的殺了朱高煦,因為那畢竟是親叔叔,早晚有一日大家都會去見祖宗,到那時說自己殺了親叔叔,實在是不好交代,畢竟古人還是很重視這方面的。

但是不作不死這句話用在朱高煦身上真的太貼切了,他這一生都在想辦法讓自己死得更快一些。因為朱高煦做了這麼多過分的事情,朱瞻基便把他關了起來。可是就算淪為了階下囚他還是不老實。


一次朱瞻基去看望他。他居然作死的拿腳絆倒了朱瞻基,試想堂堂一位皇帝,居然被如此耍弄,怎會不勃然大怒?朱高煦一再拿朱瞻基的面子當鞋墊子,朱瞻基已經忍無可忍,他便命人把朱高煦扣在銅缸裡,但是朱高煦仗著自己力大無窮,居然把銅缸頂起來了。朱瞻基便命人將大缸死死扣住,在周圍燒起大火,最後朱高煦被活活烤死。

其實朱瞻基想殺朱高煦由來已久,只是一直礙於叔侄情分無法痛下殺手,若不是朱高煦一再作死,他可能還會活的更久一點。


所以人千萬不要太作了,當一切大勢已去要認清現實,拿雞蛋和石頭碰,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縱觀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經驗教訓,做人要識時務,到任何時候不要以卵擊石,否則最後的下場會很悲慘!


焱袶


有句老話——忍無可忍,則無需再忍;還有一句流行詞——不作就不會死

這兩句話依次對應朱瞻基、朱高煦叔侄倆。朱瞻基在殺死叔叔的過程中,無意間成為一個優秀的廚子,而朱高煦沒能成為一代明君卻成為一代名菜,也算功德圓滿了!

一代明君朱瞻基這輩子,就有兩個“汙點”;第一就是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處死了他的叔叔朱高煦,第二就是他個人非常熱衷於鬥蛐蛐(作為勞模,也就有這麼一個愛好,還被後世詬病,皇帝難當啊!)

朱高煦的悲劇,很大程度上要怪他寄幾個(自己),因為不作不死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那個權力可以搞定一切的年代


作為朱棣的二世子,朱高煦本應該是榮華富貴享不盡!

講道理,朱高煦還是蠻有水平的,不僅長得帥還很能打。早在靖難之時,朱高煦就是朱棣強有力的左膀右臂,能征善戰的朱高煦數次拯救老爹於危難之中,軍中諸將中威信也極高;當然這些並不足以讓他膨脹到要擠掉哥哥的位置

要怪就得怪朱棣同志!朱高煦的確是有想取代哥哥的意思,而且朱棣本人也更喜歡這個小兒子,原因很簡單——朱高熾是個大胖子、還是殘疾,走路得拄拐,屬於影響市容那一型的。而小兒子朱高煦不僅長得帥、還能打,跟自己很像!朱棣是否有想過廢長立幼,這是一個問題

可是,在朱高煦眼裡,他自己是很有機會的!因為當年他老爹曾經對他說過一句話“世子身體不好!”這句話讓朱高煦十分振奮,可是他被老爹無情的忽悠了。因為說這句話的場景,實在是有些......那是一次險惡的戰鬥中,朱棣被重重包圍,面對前來救援的朱高煦,朱棣頗為動情的說出了這句話,而朱高煦聽罷大振,帶著老爹殺出重圍,並最終幫助老爹登上皇帝之位

得了天下,朱高煦功勞很大;再加上軍中威信頗高,一時間風光無兩,大有趕超哥哥朱高熾的意思!就這樣,朱高煦膨脹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當權力的慾望矇蔽了朱高煦的雙眼,卻沒有實力的支撐

朱高煦很鬱悶,打天下自己的功勞最大、論長相又是帥的不行;不管怎麼說,至少要比朱高熾強太多了!朱高煦越想越氣,越想越煩,怎麼辦呢?只能涼拌!

討好自己的父親不肯就藩,是朱高煦的第一條錦囊妙計,只要還在父親的身邊一切都有機會的啊!所以在朱棣明確表示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時候,天真爛漫的朱高煦表示“我哪兒都不去,就在爹爹你面前!”朱棣也是比較喜歡這個小兒子的,也就沒攆他走。朱棣倒沒什麼其他想法,可是朱高煦卻錯誤的理解了父親的意思,這是在給自己機會啊!於是乎他又四處活動,拉攏當年跟父親一起打天下的武將班底,而這些人是比較支持朱高煦的,畢竟朱高熾跟他們關係一般,親疏遠近自不必多言。只是,這些人也不是頭腦簡單的丘八,貌似暗地支持朱高煦卻十分堅定的要當牆頭草,只是觀望卻不作聲

轉機終於來了!朱棣掛了、朱高熾即位,並很快在一年之內死去,侄兒朱瞻基要成為帝國未來的掌舵人,頭腦發熱的朱高煦,終於選擇了爆發——造反!

他要重溫自己父親的成功之路,並十分堅挺的打了一仗,便投降了......

沒能成為一代明君,卻弄巧成拙變成一道名菜

演技拙劣、水平有限的朱高煦,原本想要設伏黑掉朱瞻基,卻撲了空。扯著嗓子造反卻很快就投了降,話說這朱高煦跟當年英勇神武的二世子真的相去甚遠,莫非是成為王爺後,紙醉金迷的生活掏空了他的身體和靈魂?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朱高煦的叛亂並未造成什麼影響,甚至說朱瞻基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打垮了朱高煦的一幫烏合之眾,乾淨利索磕頭流淚投降的朱高煦,被關押在大牢之中,衣食住倒是沒受啥影響,只是行被限制了

一日,朱瞻基心血來潮去拜訪自己的叔叔,結果這個叔叔也拿他不當外人,竟然一個掃堂腿給朱瞻基絆倒了。這讓作為皇帝的朱瞻基很沒面子,你說就算是你心中不忿,想要搞事兒,至少來個劫持之類的弄點大動靜,可卻偏偏就是這麼勾了他一下,既不疼又不癢的,還很招人煩!

朱瞻基是個好人,但好人也有脾氣,他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罩在了裡面,你說都到這份上了,你就老老實實在裡面待著唄,可我們的朱高煦同志身經百戰,也算是力大無窮;二話不說竟然把銅缸頂了起來,搖搖晃晃的,練起了舉重!朱瞻基終於憤怒了,立刻下令讓人搬來柴火,堆在銅缸周圍,隨著大火燒紅銅缸,朱高煦被處死

說來搞笑,朱高煦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其實都怪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朱瞻基。其實朱瞻基是很仁慈的,如果不是這個叔叔太過出格,他絕不會如此狠心、甚至變態

而我們無法理解朱高煦是怎麼想的,作為曾經隨父靖難的功臣,長得帥、還有錢,好日子不過非得要當皇帝嗎?而且有這個實力嗎?明知不可以而為之就罷了,最後還整這麼一出,實在是讓人感嘆智商的重要性

作為知名帥哥,朱高煦甚至沒能留下一副畫像,但卻留給了我們一道名菜,只是不同於廣為人知的叫花雞,他這道菜應該叫做“叫花朱”吧!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這個事情怪不得朱瞻基,要怪只能怪朱棣和朱高煦自己。

一、武人朱高煦一敗死瘸子加死胖子哥哥朱高熾。

燕王朱棣從北平起兵造反,朱允炆再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不是朱允炆一句:不要讓我擔負殺叔的惡名,十個朱棣也被剁了,因為大明除了李景隆這種老子英雄、兒子混蛋的主兒,還有盛庸、還有鐵鉉……危急之時,總有次子高煦陪伴左右,朱棣為保命,常常一拍高煦肩膀:你大哥是個胖子加瘸子,你加油啊!高煦像個敢死隊長,立馬有使不完的勁兒,而且這傢伙既是勇將,又是福將,簡直就是打不死的李逵。到後來朱棣在叛徒加蠢豬李景隆的配合下,進了南京城,成了皇帝。

朱棣犯難了,太子朱高熾當王世子多年,謙恭仁厚,沒有過失,且在老巢北平保衛戰中以寡敵眾,建立下卓越功勳。廢他,沒有理由,加上一群文官力挺,如黑衣宰相姚廣孝、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謝縉,尤其是朱高熾生了個好兒子朱瞻基,更讓朱棣連遠征蒙古也帶在身邊。結果朱高熾又進一步,成了皇太子。

高煦立下大功,吃了個啞巴虧,利用父親北伐蒙古,太子監國,栽髒陷害太子,使朱棣疑心太子,打擊太子黨,結果解縉、楊溥光榮入獄。高煦是個粗人,沒文化害死人,他以為自己人生的春天已經來到,竟然經常見人就說:我英武,豈不類秦王李世民乎?他沒有考慮老子的感受,當時玄武門事變後李淵被李世民、尉遲恭逼宮的!被成了太上皇!很快,有鸚鵡把高煦的英武壯舉一五一十傳給了朱棣,朱棣對高煦由愛轉恨,永樂十三年五月,朱哥煦被改封到青州。但高煦貪戀南京戶口,賴在京城。一次,朱棣一石兩鳥問楊士奇:我聽說了漢王(高煦)在京城行為不法的傳聞,你們知道嗎? 楊士奇這根老油條,相當機智:人家把我當太子黨,外面沒人告訴我們,但漢王(高煦)兩次被封,不肯就藩,現在陛下要遷都北京,他要留南京,請陛下考慮他的用意。結果作為藩王的高煦原有的京城暫居證被朱棣收回,他被趕回了樂安州。

仁宗即位時間不長才十個月就走了,對弟弟恩撫有加,朱高煦沒理由、也沒時間造反。

二、朱高煦再敗侄子朱瞻基。

到親侄子朱瞻基上位後,高煦反了,竟然暈了頭,還沒造反就把造反的事情弄得地球人都知道!

朱瞻基吸取朱允炆的教訓,御駕親征,高煦沒想到侄子和自己玩真的、如此生猛!瞻基兵臨城下,保持武裝高壓之外,重金懸賞高煦的油光光的人頭,這情景好似農家忙過春節,等著一隻洗乾淨的豬頭煮凍豆!高煦沒等開仗,就向侄子投降了,成了侄子的“階下囚"。

侄子派御史于謙把朱高煦臭罵了一通。

三、豬性難改,把自己送上了火葬之路。

高煦由王爺變成了階下囚,一次瞻基高姿態來看他,他竟隔著監獄的柵欄,用腳勾倒瞻基,瞻基正愁找不到機會。立馬下令,用三百斤重的大缸扣住他,誰知高煦竟把缸挺起來了,瞻基忍無可忍就不必再忍,命令手下準備了幾百斤的柴火,點著了,把高煦火化了!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部分原因是朱高煦自己作死,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瞻基的爺爺朱棣。

朱棣靖難之役時,朱高煦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立下過很大功勞。

朱棣就對朱高煦說:“好好幹呀兒子,等到我當了皇帝后,就立你為太子!”

沒想到,等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後,反倒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古代都是立嫡長子。

“原來這是給開的不能兌換的空頭支票。”

朱高煦想,“既然我老爹能造他侄子朱允炆的反,我就不能造我的好侄子朱瞻基的反?”

宣德元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謀反。

朱瞻基帥兵五萬親征,命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北京。

大軍行至樂安,朱瞻基兩次向城中送去召降書,又用箭將招降條件射入城中。用功名利祿相誘。

城中將士無心戀戰。

朱高煦投降。返回北京後,朱瞻基將朱高煦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都這樣了,朱高煦就安安穩穩的過個小日子就行了唄,

不行,總要作點妖。

有一次,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

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沒想到朱高煦,竟將大缸頂起,硬生生人還走了三百來步。

朱瞻基又命人按住銅缸並在周圍點燃木炭,最後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好了,至此朱高煦同志終於把自己給玩死了。


胡玖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隨著父親朱高熾登上皇位,朱瞻基也隨之被立為太子。第二年,明仁宗朱高熾病死,在位僅短短十個月。朱瞻基繼位做了皇帝,定年號宣德,是為明宣宗。

明宣宗注重並整飭吏治,善待人才,加上他爹仁宗在位時打下的較好社會基礎,此時的明王朝花團錦簇,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這段時期史稱“仁宣之治” 。就在國力蒸蒸日上,民眾安居樂業之時,一件宣宗最不願看見的事發生了。

漢王朱高煦是宣宗朱瞻基的叔父。明成祖朱棣還在世時,為爭太子之位, 高煦曾屢次進讒言誣陷其兄朱高熾,被朱棣識破後遭貶至山東樂安(今廣饒)閒居。仁宗死後,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賊心不死的朱高煦準備派人在路上截殺他,然後自己篡位。因事起倉猝,加上瞻基很警覺,未能得逞。

明宣宗朱瞻基上位後的第二個月,朱高煦命人呈上一份奏疏, 裡面提了四條治國安邦的建議。宣宗看後很欣慰,他對大臣們說:“永樂時,皇祖(朱棣)常對先皇(仁宗朱高熾)說此叔覬覦皇位且久蓄異志,不是善茬,要提防他,然而皇考(指仁宗)待他極為仁厚。今天他所提四策,均是為國考慮,果然是出於一片至誠之心,可見叔父早已痛改前非了” 。於是,宣宗採納了高煦的建議,命有司照做,並回信表示感謝。

史載,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命人進京貢獻了數十盞元宵花燈。有人提醒宣宗,說漢府所派之人,是假借獻燈之名進京窺探虛實的。宣宗寬厚地表示要盛情款待來使,不可胡亂猜疑。宣宗還慷慨地賞賜漢王40峰駱駝,120匹良馬,綾羅綢緞無數。後來,只要漢王提出要求,宣宗每次都有求必應,如數滿足。

然而,明宣宗朱瞻基一片苦心,卻換不來朱高煦的一點感激。同年8月,為圖謀皇位的他還是鋌而走險、悍然扯旗造反了。

朱高煦先是命人偷偷潛入北京,想策反英國公張輔為其內應,張輔不為所動,反將其擒獲捆送朝廷。之後,高煦又收買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做內應欲攻陷濟南,計劃取濟南後再攻北京。有人得知漢王即將反叛的消息後,置身家性命於不顧,星夜趕赴北京報警。報急的人還未到,朱高煦就迫不及待地興兵發難了。

他在檄文中指責仁宗違反洪武舊制,並呵斥宣宗德不配位,即位後犯有諸多不可挽回錯誤,還罵楊士奇、夏原吉等能臣是奸佞之輩。同時,他還分別給公侯大臣們捎去書信,造謠詆譭宣宗,挑撥君臣關係。

事態已經很嚴重,宣宗別無選擇,只能調兵平叛了。夏原吉建議兵貴神速,大軍集結後由宣宗親自領著他們討伐漢王,御駕親征,先從氣勢上壓倒敵人。宣宗採納了他的提議,決定親自率軍出征。

明政府軍前鋒薛祿抵達山東樂安,朱高煦的漢兵早已森嚴壁壘,雙方約好翌日出戰。此時,宣宗率明軍主力已經行到距樂安尚有百里之遙的地界,得知前鋒已經和敵對峙的消息後,他立即下令大軍星夜兼程,火速趕往樂安。大軍疾馳一夜,黎明時終於抵達,立即將樂安城圍得水洩不通。

朱高煦見明軍大兵圍城,城外旌旗獵獵,刀槍如林,人喊馬嘶,被唬得不敢出戰,只命軍士在城頭用火炮轟擊。主將請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沒有答應,而是連寫兩封勸降書,命人用箭射入城中,朱高煦拒不回應, 宣宗又寫了封告漢王麾下將士的渝示,命人射入城中,城中守軍爭相傳看,一些不願與朝廷為敵的人便策劃抓住高煦和他的幾個親信,以圖邀功請賞。朱高煦見城外大兵壓境,城內軍心不穩,有譁變的跡象,他心知大勢已去,內心十分沮喪、害怕。他這才知自己低估了宣宗,如今坐困愁城,走投無路,便決定放棄抵抗,繳械投降,以求得寬恕。

他派人秘密潛出城去求見宣宗,保證次日一定出城認罪投降。宣宗寬宏大量,立即答應了他的請求。

文獻載,當天夜裡,朱高煦命人將私造的武器以及密謀反叛的來往文書盡數銷燬。天亮時,他準備獻城投降,部將王斌等人極力勸阻,表示願意拼死一戰,與城共存亡,也決不願乞降受辱。朱高煦方寸已亂,他只是反覆嘆息道:“城小力弱,城小力弱,打不過啊”。隨即,他換上一身裝束,偷偷出城跪見宣宗。隨徵的大臣們紛紛請求立即處死大膽謀逆的反王朱高煦,宣宗沒有答應。

宣宗迅速出兵平叛,卻意外地不戰而勝。他處死了幾個積極幫助高煦叛亂的幕僚和將領,寬赦了絕大多數的協從者,他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命將軍薛祿留守,自己引大軍押著高煦和他的幾個兒子班師回朝。

朱高煦被押解回京後,立即被削去王爵,貶為庶人,但一切俸祿照舊,在生活上予以優待,將他囚禁於西內,並將之改稱逍遙城。

《明實錄》載,宣德四年(1429年)明宣宗好意去逍遙城看望叔父朱高煦,高煦的舉動卻出乎意料,他乘宣宗不備,突然伸腳一勾,將宣宗勾翻在地。宣宗惱怒,當場命衛士抬來一個重達300斤的大銅缸,將膽大妄為的高煦扣在缸裡。朱高煦自恃蠻勇,發力將巨缸頂起。宣宗怒極, 命人死命壓住銅缸,再在周邊堆上木炭,點火將他活活烤死。朱高煦暴死後,其他各王見狀都老實了。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經牢牢夯實,堪稱無可動搖了。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明宣宗朱瞻基為什麼殺死他親叔叔,首先我們先開認識一下他的叔叔——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相比較於肥胖體虛又有足疾的哥哥,英武強壯的朱高煦無疑更得朱棣的歡心。

尤其是在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造反之後,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每每身先士卒,屢敗敵軍,更是數次於絕境之中救的朱棣性命,朱棣大喜之下更是數次許諾要立朱高煦為世子,繼承大業,這也就為日後的人倫慘劇埋下伏筆。

靖難勝利之後,朱棣當了皇帝,朱高煦居功自傲,滿心以為朱棣會立自己當太子,卻不成想,當了皇帝的朱棣這會兒後悔了,思慮再三還是立了長子為太子,封次子為漢王,就藩雲南,這下可是惹惱了朱高煦,死活不肯去雲南,朱棣也沒辦法,畢竟他也理屈,最後只能讓他去了南京。

眼看就要到手的太子大位飛了,朱高煦自是滿心怨氣,待朱棣死後便準備造反,可惜還沒開始繼位的哥哥也掛了,換了侄子當皇帝,於是乎起兵造反,可惜還沒來得及翻起多大的浪就被生擒了。

面對一個造過反的藩王,估計沒有哪個皇帝能放下心來,自古以來別說是叔侄關係了,便是父子兄弟都照樣舉起屠刀,再說這個叔叔可不是省心的,之前數十年沒少給他們製造麻煩,現在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朱高煦的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當然在史書上,文人們還是很好的美化了一下明宣宗朱瞻基的,說朱瞻基看望被幽禁的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因而大怒之下活活炙死在銅缸之中。


偷心道人


漢王朱高煦是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叔叔,但這個親叔叔實在是混蛋的很,不僅藐視朱瞻基的父親仁宗朱高熾,還意圖謀反覬覦皇位,事發之後死不認錯還冒犯聖顏,忍無可忍的朱瞻基也顧不得什麼叔侄親情,下旨將親叔叔置於銅缸之中活活烤死。




漢王朱高煦雖然與皇太子朱高熾都是一奶同胞,同為正宮皇后徐皇后(中山王徐達次女)所生。但朱高煦仗著長年跟隨在父皇成祖身邊南征北戰,且在危機關頭又救過父皇的命,成祖朱棣在生前又有意無意許意朱高煦為嗣君,這使他的野心大大膨脹,對太子之位覬覦很久,因此公然挑釁皇太子朱高熾,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他所做的很多事,雖然皇兄朱高熾以其寬仁大義概不計較,但是對於年幼懂事的朱瞻基來說,這個叔叔並不簡單,未來必成大患。




世子朱高熾雖然好靜厭動,身體肥胖且有腿疾,但他仁孝好學,賢德聰明,昔年成祖靖難起兵,朱高熾以區區幾萬人硬是扛住了*曹國公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為朱棣南下爭奪皇位解了後顧之憂,朱高熾無過錯,相反的面對二弟朱高煦,三弟朱高燧的咄咄逼人,他數次在父皇面前求情。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封藩雲南,但朱高煦以各種理由逗留京師不走,對被封到萬里之外的雲南極為不滿,在京期間,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害死大學士解縉,大學士黃淮被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成祖以朱高煦在京太久,將他改封為山東青州,但漢王仍不願前往,成祖始懷疑他有奪嫡之心,再三下旨催促就藩外鎮,但朱高煦依然推諉不動,在京期間作惡多端,濫殺朝廷命官,兵馬指揮徐野驢被他擊殺,又僭用御用車馬器物。永樂十四年(1416年)因為壞事幹的實在太多,連成祖都看不下去了,準備將他廢為庶人,又是太子朱高熾念在兄弟之情,好話好說,成祖才收回成命,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高煦被徙封到樂安州,並即日啟程勿再逗留。




朱瞻基對這個惡叔叔可謂是一點好感都沒有,有一年成祖命朱高熾三兄弟出郊拜謁孝陵,太子肥胖又有腳疾,行動不便需要兩個內侍攙扶,走在後面的朱高煦冷笑著說“前人蹉跎、後人知警”,這話正好被跟在後面的皇太孫朱瞻基聽到了,他機智又嚴肅的回了一句“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顧大驚失色。洪熙元年(1425年)在位不足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熾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由南京前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意圖在半途設伏截殺太子,事出倉促沒有成功,朱瞻基即位後,對兩位叔叔甚是優待,漢王朱高煦所提之要求只要不過分,一概批准,而這卻被朱高煦誤認為宣宗軟弱可欺,漸漸的,他再一次燃起了篡位的熊熊烈火。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早已按耐不住的漢王朱高煦終於決定起兵造反,對於這個數教不改,劣跡斑斑,惡行累累的皇叔,宣宗朱瞻基是毫不猶豫的決定親征,結果很快的朝廷討逆大軍便兵進樂安,朱高煦四面楚歌,被迫投降。由於朱高煦平素做了太多的壞事,面對他的篡逆謀反之舉,朝廷上下幾乎是同聲相氣,紛紛上訴要將他明正法典。宣宗念在叔侄手足之情,且自己正大位不足一年根基還不夠穩固,朱高煦父子被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桀驁不馴的漢王朱高煦死到臨頭還依然不能底下他那囂張跋扈的頭,朱高煦父子被關押一定時間後,宣宗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卻故意把宣宗絆倒,已經忍耐到極限的宣宗徹底爆發了,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罩住,但朱高煦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大將,力大無比,竟直接把銅缸舉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統統被處死,這個一生作惡多端的漢王,在大義滅親的侄兒宣宗面前,不僅把自己的命給丟了,也害死了他那幾個兒子,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啊!”。


大國布衣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原本是輪不到他當太子的,但是朱高煦能征慣戰,和他的父親朱棣比較像,朱棣也喜歡朱高煦,而且朱棣的長子朱高熾身體有殘疾,又忠厚老實,朱棣不是很滿意。

朱高煦


在靖難之役中,為了讓能征善戰的朱高煦奮力作戰,朱棣曾經鼓勵朱高煦說:“你要努力,世子身體不好。”在朱高煦看來,這是朱棣在暗示他,將來可能立他做世子,造反成功以後就是太子了。所以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拼盡全力,幫助朱棣成功的從侄子手裡奪下了江山。

但是朱棣的話是不能全信的,雖然朱高熾宅心仁厚,但是他在靖難之役中鎮守北京有功,而且他的兒子朱瞻基很聰明,深受朱棣的喜歡,所以最終朱棣還是選擇了朱高熾,公元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這讓朱高煦很受打擊。

明仁宗朱高熾

雖然朱高熾已經被立為太子,但是朱高煦仍然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扳倒朱高熾。

朱棣在位前期,為了肅清北元勢力,經常御駕親征漠北,這個時候太子總會留在南京監國。朱棣是個權力慾很強的人,他雖然把太子留在南京監國,但是他總是擔心太子會利用監國的機會培植自己的勢力,總是派人暗中監視太子。

狡猾的朱高煦十分了解他的父親,終於被他找到了機會,他利用父親的疑心來打擊太子朱高熾。永樂十二年,朱棣率軍出征回京,太子按照慣例到郊外迎接,但是由於準備工作的延誤,導致接駕時間延遲了,朱棣很不高興。

回宮之後,朱高煦散播謠言,說朱高熾自恃太子之位,不把父皇朱棣放在眼裡,這恰恰擊中了朱棣的軟肋,朱棣大為震怒,下旨申斥太子,並且將太子的屬臣下獄,一時間朝中人人對太子敬而遠之,大家都認為太子大勢已去,也許不久的將來朱棣會廢了朱高熾。

此時,朱高煦也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他變得得意忘形起來,他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因為自己和李世民都是次子,且都能征善戰,為大唐、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得意忘形的朱高煦忘記了一點,李世民在殺了李建成之後,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他把自己比作李世民,那麼朱棣就成了李淵了。

聽到傳言的朱棣很生氣,再也容忍不了朱高煦了,於是他逼朱高煦就藩,後因朱高煦犯下私造兵器,豢養死士的罪行,朱棣將其安置在山東樂安州。

朱棣去世之後,朱高熾繼位,但是仁厚的朱高熾僅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他雖然在位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他施行仁政,為建文帝的屬臣平反,被稱作明仁宗。

朱高熾去世之後,太子朱瞻基繼位。朱高煦又一次與皇位擦肩而過,但是他終於等不下去了,他決定造反。但是由於被內應揭發,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將其擊敗。

明宣宗朱瞻基

兵敗投降後的朱高熾沒有了往日的高傲,匍匐在侄子朱瞻基的面前求饒,後來朱瞻基將他囚禁在城中。

有一日,朱瞻基前去視察,但是朱高煦竟然伸出腳將皇帝朱瞻基絆倒,被絆倒的朱瞻基大為惱火,命人用銅缸將朱高煦扣住,但是朱高煦竟然奮力抬起銅缸,面對這樣無厘頭的叔叔,惱羞成怒的宣宗命人在銅缸上架上炭火,將朱高煦活活燒死。

朱高煦能征善戰,在靖難之役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其在皇位面前失去了理智,他的後半生都在為了太子之位和皇位而奮鬥,最終卻沒有敵過小心謹慎的哥哥朱高熾和聰明的侄子朱瞻基,最後因為自己的無厘頭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天涯看點歷史號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回顧下明宣宗這位叔叔的人生歷程。朱棣借清君側起兵,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軍擊敗,二子朱高煦率軍趕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精神大振親率軍隊力戰,終於將南軍擊退。靖難之役中,朱棣多次瀕臨危難,幸賴朱高煦的力戰,因此認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負,並恃功驕縱,多行不法之事。


朱棣長子朱高熾長得肥頭大耳,愛好經史,待人仁愛,靖難時留守後方北京,老二高煦很看不起大哥,有一次朱棣令三兄弟(一人早夭)和後代去朱元璋的孝陵拜謁,由於太胖,高熾在上臺階時不小心摔倒,高煦在後面諷刺說:“前人失跌,後人知警”,意思說你要是摔倒了,就輪到我當太子。跟在後面的朱高熾兒子朱瞻基立即回應:“更有後人知警也”。叔叔,還有我替補呢。朱高煦回顧失色。(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朱棣取代建文帝后,朱高熾更加目中無人,無視祖宗法度,隨意殺伐,多次攻訌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意欲取而代之。搞得朱棣很猶豫,有時和大臣談論到太子,大臣們都認為太子有德才,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選。一次,朱棣夫婦在便殿拉家常,高熾老婆太子妃便烹調了膳品進呈,朱棣非常高興,說:“我有賢兒媳,以後家事要靠她了”。便打消更換太子念頭。


朱高煦的太子念頭並沒有消失,依然橫行霸道,甚至私用皇帝用品,有造反跡象,大臣楊士奇向朱棣提出警告,朱棣大為惱怒,把朱高煦禁閉在西華門內,太子朱高熾為弟求情,盡力救護,朱棣便把二子安置在樂安州,高煦更生怨恨,毀謗無地。

1424年朱棣病死,高熾繼位,史稱仁宗,不到一年也死了,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朱高煦突然憂國憂民起來,向宣宗上了安邦定國四策,朱瞻基非常高興,對大臣說,看來叔叔回心轉意了,全部按他說的意思辦理。可是高煦當皇上的心一直沒變過,他一邊應付宣宗一邊拉攏人心,寫信給英國公張輔約為內應,被張輔告發,後來私設五軍都督,大張旗鼓拉起反旗,藉口也是清君側(劍指夏原吉)。

宣宗接受楊榮、夏原吉建議御駕親征,十二天後包圍高煦所在樂安城,寫信要他投降,高煦還在嘴硬,手下已有人在商議要綁了朱高煦獻給皇帝邀功,高煦害怕了,從地道偷跑出來向侄兒宣宗投降。大臣勸宣宗殺了他,宣宗不聽,把朱高煦依舊禁閉在西華門,其它附逆人員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平定叛亂後,宣宗自我感覺良好,寫了一本書叫《東征記》給大臣傳閱,過一過作家癮。


禁閉高煦後,宣宗還是掛念這位曾有大功的叔叔,一次去探望他,朱高煦趁他不備,伸出一腳將宣宗勾倒在地。宣宗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找來一口幾百斤重的銅缸,把高煦壓進去,哪知高煦神力,銅缸被他掀得一抖一抖的,宣宗更生氣,於是下令,堆上木柴放火燒銅缸,活活燒死高煦,他的兒子們全部處死。

朱高煦的事形象的詮釋“不作死就不會死”,明宣宗對狂妄叔叔所為,做到有理有節,國法人情兼顧,而朱高煦一味自大,不識進退不聽勸誡,走向滅亡是必然的,皇家無親情,既殺其父,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所以幾個兒子也不能留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南方鵬


明成祖朱棣有四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早逝)。

朱高熾長得肥頭大耳、身體有殘疾,走路得拄拐,待人仁愛,靖難時留守後方北京。朱高煦不僅長得帥,在靖難之役中,身先士卒多次立下戰功,幾次關鍵戰役都是靠著朱高煦及時出現才扭轉的,軍事上頗有建樹,朱棣對朱高煦也是很器重。


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為此也大傷腦筋,曾經引出一段大才子解縉詩:“虎為百獸尊,誰敢惹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頭”。這讓朱棣當時很動情,最終於公元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這讓朱高煦很受打擊。

朱高煦的太子念頭並沒有消失,依然橫行霸道,無視祖宗法度,隨意殺伐,甚至私用皇帝用品,多次攻訌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意欲取而代之。

朱棣為了肅清北元勢力,經常御駕親征漠北,留太子在南京監國,狡猾的朱高煦製造一切機會來打擊太子朱高熾。永樂十二年,朱棣率軍出征回京,太子按照慣例到郊外迎接,但是由於準備工作的延誤,導致接駕時間延遲了,朱棣很不高興。下旨申斥太子,並且將太子的屬臣下獄,一時間朝中人人對太子敬而遠之。

朱高煦自為得手,在宮中自比李世民,朱棣逐漸得知真相後,大為惱怒,把朱高煦禁閉在西華門內,太子朱高熾為弟求情,盡力救護,後因朱高煦犯下私造兵器,豢養死士的罪行,朱棣將其安置在山東樂安州。

1424年朱棣駕崩,高熾繼位,史稱仁宗,但僅10個月後也駕崩了,此時朱瞻基正在南京,朱高煦欲截殺未果,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朱高煦私設五軍都督,決定造反。

宣宗接受楊榮、夏原吉建議御駕親征,但是宣宗這位仁德的皇帝,在起兵之前,又給了自己皇叔朱高煦一次機會,他將信送給朱高煦,勸他懸崖勒馬,可朱高煦根本不聽。直到宣宗的大軍,很快就兵臨城下。朱高煦眼見事情不妙,外加形勢不利,就開城投降。

大臣力勸處死朱高煦。但朱朱瞻基只是讓于謙(于謙一罵成名)出面當眾申斥,將朱高煦解押回京,貶為庶人後,並且還免除了城中叛軍的罪名,軟禁在西內。

宣宗一次去探望叔叔時,朱高煦趁他不備,伸出一腳將宣宗勾倒在地。宣宗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找來一口300多斤的銅缸,把高煦壓進去,哪知高煦神力,頂著大缸亂轉,宣宗更生氣,於是下令,堆上木柴放火燒銅缸,活活燒死高煦,既殺其父,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所以九兒子全部被殺!

朱高煦本來造反就是死罪,明正典刑實屬正常,宣宗朱瞻基僅將其廢為庶人,可謂仁至義盡,奈何朱高煦這個蠢貨淪為了階下囚,還要挑釁自己的侄兒皇帝,真是不作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