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

崔砚泽


藩王,亲王有一块自己的封地,叫封藩,有自己的官署,有自己的军队,世袭罔替。朱元璋并不相信能臣悍将,守卫国家还是要朱家人,于是从自己开始大肆分封,“皆据要地,以分制天下”,这样虽然解决了骄兵悍将的问题,也编写了《祖训录》对藩王有诸多限制,但依然是败笔之作,并给明朝酿成了严重的危机。

图为明朝版图。

明朝的藩王虽不参与政事,不事地方民生,但大修宫室,广占良田,宗禄优厚,享有极高特权,说句不好听的,就跟养猪一样,初封的亲王世袭,亲王下面的再分郡王,郡王下面再分将军,将军下面再分中尉,级别众多,随着人口繁衍和不断分封,造成了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明朝郑晓《今言》记载:嘉靖以后,天下夏秋税粮出多入少,故王府欠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廪。

图为湖北钟祥的凤翔宫,为当年的兴王府,嘉靖皇帝出生地。

如果说明初朱元璋虑其宗族太孤,而明中后期朝廷又虑宗族太繁,国家财力难以承受,以此可以看出,各地藩王的宗禄已成为困扰朝政的重大难题,明朝晚期没钱打仗,导致迅速灭亡的原因,其中就有封藩,当年一个从七品小官叫叶伯臣,冒死谏言,提出封藩会导致社会经济问题,结果被朱元璋庾死。

图为1621年长沙府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

以山西为例,朱元璋首封有晋、代、沈三藩,随着分封人口繁衍为例,除晋、代、沈三亲王外,先后分封郡王多达七十多个王号,将军、中尉及郡县主君、仪宾不计其数,极盛时多达九千余人,省内十市中均有郡王开府,其庄田遍布全省,对山西的经济、社会造成深重的灾难。

图为靖江王陵。

到明末时到底有多少藩王,无法统计,只能这样说,每个州郡都有大的藩王,全国1400多个县都有都有食王俸的郡王以下的宗室,有人说藩王有1000多人,有人说有3000多人,也有人说高达3万人,有人说藩王的子孙有500万人,这些都是宗室,占着良田,不用交税,不够,还要大批朝廷养着,把大明给吃空了,最后让吴三桂开拔,崇祯连100万两都掏不出来。


图文绘历史


经王毓铨先生统计,明朝一共有亲王60人、建藩就国者50人,明亡时天下共有32位亲王,即32位藩王。

(1)明末藩王基本统计

朱元璋24子为亲王;朱棣2子;仁宗9子;英宗7子;宪宗10子;世宗1子;穆宗1子;神宗6子。因为有的亲王当了皇帝、无子国除、犯罪国除等,还剩32位藩王。即秦王、晋王、周王、楚王、鲁王、蜀王、代王、肃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唐王、赵王、郑王、襄王、荆王、淮王、德王、崇王、吉王、徽王、益王、衡王、荣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定王、永王。28位国除藩王中,有18位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国除。

(2)藩王府花费巨大,宗室人口众多

亲王的藩王府内除了亲王还有郡王等各类级别,这些统称为宗室。藩王属下的宗室人口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开封的周王府是明朝最大的藩王府,郡王达48位,宗室五千多人。隆庆初年就有5235人。明末藩王府有多少宗室已经说不清了,从最权威的《玉牒》看:最少13万人。

(3)天下财政不足供应藩王

藩王的俸禄,在明初实行“米(本)钞(折)兼支”,对亲郡王各折半;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或四分本色六分折钞等方式。为了应对折给自己的俸禄的损失,各藩王往往会加大老百姓负担用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比如明英宗时,靖江王府派太监征米时,每石米市价折钱二三百文,靖江王府竟然要七百到一千五百文。宁王朱奠培则收白银一两五钱,拿不出来的话加征耗米八斗。

明政府无法供养宗室,从嘉靖三十二年开始就非常明显了。例如:当时,天下岁供京师米才四百万石,而各地藩王竟有八百五十三万石。山西一省全省的存米麦数量不过152万石,宗室禄米却需要312万石;河南有84万石,宗室则需要192万石。

晚明的军费(30%到50%)、宗室花费(20%到55%)、官员支出(14%到28%)这三大开支甚至占据了财政支出的99.95%,而赈济不足5‰。从这点看,藩王宗室花费可以说对明朝灭亡有很大责任。


坐古谈今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


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


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俸禄包括银子和田地,亲王每年的禄米,每年可达1万石,除此之外还会赐予一百顷以上的田地。



朱元璋实行这一政策的本意在于赡养子孙,但他所没有料到的是,到了明朝末年,他的子孙已经多达数百万,以至于成了朝廷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亲王没有政治权力,不需要工作,但却拥有极高的经济特权,这使得他们成了朝廷身上的蛀虫,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痼疾。


这些亲王的财产有多少?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河南地区在万历六年时,以福王为首的九位宗室藩王大概占有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其中福王由于颇受万历宠爱,竟然拥有田地3万顷,还获得了河南部分地区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仅仅这九位王爷就占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这还不算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其他较小的亲王,保守估计,朱氏宗亲占有的土地至少占据当地的三分之一。



明朝末年,由于小冰河期到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打击,贫富差距在此刻顿时暴露无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缩影。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陕北,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面对如此大的饥荒,明朝政府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除了满清入侵消磨了军费,赡养朱氏宗亲也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


根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全国的宗室人口已经多达15万7000人,按照朱元璋规定的待遇,每年需要供给他们的钱粮已经超过了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这意味着明朝政府的财政即使赡养宗亲就已经极为勉强,更遑论救济灾民或充当军费。


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1854万两白银,光在宗室上就花了552万两,近乎三分之一。而同时万历三大征耗去的白银总数不过才1280万两白银,仅相当于两年多赡养宗室的数目,可见宗室花费之大。


万历年间就如此严重,更遑论崇祯年间,这些明朝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却在朝廷危难之际选择袖手旁观、醉生梦死,继续花天酒地,他们的奢靡可以说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在农民军到达河南时,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备军费,其依然醉生梦死,当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看到福王白白胖胖,便立即将其烹杀解恨。



在比如蜀王和楚王,虽然家里钱财堆积如山,依然不肯为国家出半分力,最终全都落入了张献忠手里,史料记载,张献忠从他们家中搜刮出的财宝达金银数百万,载数百车不尽,足见其富裕。


对朱氏宗亲的纵容更显出崇祯皇帝的愚蠢和软弱,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依然供养着这些寄生虫一样的家伙,耗尽了国家的财政,以至于明朝由于无力赈灾和筹集军费而亡于李自成和满清之手。


而那些宗亲们,再一次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醉生梦死愚不可及,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特权全赖于明朝是否存在,一旦新的统治者出现,那么杀猪过年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沉思的托克维尔


明朝藩王分为两等,一是亲王,二是郡王,亲王从数量上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从洪武三年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第一批藩王(包括秦王、晋王等九王),到崇祯十四年崇祯帝封他的两个儿子定王和永王,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 明朝初期的亲王分布图


明朝的藩王问题,其实主要是郡王太多,明朝的规制是只要是亲王的儿子,除了长子继承亲王爵位以外,其他的儿子基本上都可以封郡王,由于明成祖以后对藩王在政治事业上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然后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的享受,所以亲王们除了在家生孩子以外,真的没事可作,明末的才子张岱说:

我明自靖难之后,待宗室其制愈严愈刻。在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

  • 明成祖以后的主要亲王分布图


酒足饭饱就睡觉,明朝的亲王们生儿子的能力超级强,这样郡王的规模就很大,到了明末郡王的规模超过600个,分布在全国各地。关键是郡王们也很会生,朝廷可不是光亲王、郡王养起来啊,他们的儿子、女儿也都要养起来,这个数量就大得吓人了,明末这个亲王、郡王加上他们的子女至少超过20万人。

  • 明代鲁王墓出土亲王冕冠


因此明末养藩王花的钱就是天价,朝廷根本养不起,明末的天启年间,有人给朝廷算了一笔账,当年养藩王及其子女共需支付禄米396万石,但当年全国田赋收入一共才只有257万石,也就是光解决藩王们的吃饭问题,朝廷的财政赤字就会高达43%,所以朝廷实际上是已经养不起这帮人了,拖欠工资那是常事,因此明末的藩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朝廷根本无力及时和全款支付他们禄米。


只爱潘多拉


朱元璋登基,年号洪武,洪武三年朱元璋建藩封王,实行皇子封王制度,明制:亲王都是一字王,郡王都是二字王。朱元璋26子中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全部封王。<strong>

朱元璋还为25个儿子和1个侄孙朱守谦的后世钦定的各20字。宗室子嗣出生,宗人府会按照宗谱为其赐名。根据规定,明代宗室长子长孙继承王位,其余的子孙按照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依次递减。这些宗亲子弟的俸禄都是由国家供给,年俸标准是: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 600石。

隆庆年间,以河南为例,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子龙孙就有157000余人。

明朝初年,宗室贵族人数还不算多,国家财政尚能支付。到了明代中后期,宗藩数量已日渐庞大,对国家财政造成严重影响。 嘉靖后期,御史林润上疏朝廷说:“今天下之事让人忧虑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宗藩。山西,河南两省进贡的粮食不够宗室吃得,何况官员的俸禄和部队的军饷。”

崇祯年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军饷。说明朝是被朱元璋龙子龙孙吃垮的,也毫不为过。

<strong>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2017.12

<strong>


睁眼看西安


在明末凄风苦雨的困局里,养活宗室藩王的开支,堪称是一项沉重到叫人抓狂的累赘。

但首先需要纠正的事实是,明末的藩王并不多。因为在明朝的宗藩制度下,藩王是亲王,册封的“门槛”相当高,明朝历代皇帝在位时,真正册封的藩王不多,而且三个世纪历史上,也有很多藩王因犯罪等原因被“国除”,也就是被剥夺资格。于是一直到明末时,明朝的“藩王”也只有33人,比起明初时的24位藩王来,“增长率”似乎不高。

乍看藩王的数字,似乎明朝养活宗室藩王,应该花不了几个钱。但且慢,如果把藩王以下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等宗室成员算进去,这数字就恐怖了:明朝开国时,明朝包括藩王和各级“郡王”将军““中尉”在内的各类宗室,总数不过58人。但发展到明朝嘉靖年间时,明朝登记在《玉牒》上的宗室人数,已经多达45115位。万历二十三年时的宗室人口,则达到十五万人之多。明朝亡国前有多少?按照这个增长比例换算下,数字必然更恐怖。

比这更恐怖的,正是养活这些宗室藩王们的花费,在明朝坑爹的宗藩制度下,大明皇室宗亲每添一个人口,国家就要从此多花一笔钱。藩王禄米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两千石,就连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每年都有禄米二百石,远高于明朝一品官员的年薪。而且这还只是固定收入,不包括每年各种额外的特权赏赐。各位宗室血亲们,只要老实听话不造反,基本就是躺着都有钱拿。

为了养活这群“躺着都有钱拿”的家伙,明王朝的国家财政,越到王朝后期越大出血。嘉靖七年时,明朝户部尚书梁材就上奏叫苦,明朝开国时,养活山西一地的藩王宗室,每年只需花一万石禄米就够。但到了嘉靖六年,养活山西省的宗室藩王们,竟要花去国家八十七万石钱粮。开支活活增长八十多倍。

到了嘉靖四十一年时,以御史林润的肉痛怒骂说:养活山西藩王宗室的开支,又暴涨到每年三百万石禄米,全国各省供应给宗室的钱粮,竟比供应给国库的钱粮多两倍。大明朝的血,都要被这些国家蛀虫榨干了。

嘉靖年间尚且如此,到了80多年后明末崇祯年间,情况可想而知。

而且对于藩王宗室们来说,国家每年供养他们的这些钱,竟还都是些小钱。享有特权的他们,虽说不能干涉地方政务,却可以肆意圈占土地。就以宗室云集的河南来说,仅开封城里,宗室们就有七十二家田产,号称“中州地半入藩府”。大批自耕农流离失所。为何明末大起义,会在河南越演越烈?宗室们的骄奢淫逸,就是神助攻。

甚至只看明朝养活宗室们的开支,就更可看到心酸的现象:哪怕以嘉靖年间的标准看,养活一省的宗室藩王,朝廷就要花去至少二百万石钱粮。而明初开国时,朱元璋发动收复辽东战役,二十万明朝大军长途远征,也不过花去了一百二十三万石米粮。明朝哪怕少养一个省的宗室,明末平定“流贼”甚至抗击清军的钱粮,基本就全有了。

以这个意义说,大明王朝,就是被这群蛀虫,活活给吃死的。


我们爱历史


明朝王爷姓朱,数量也像一群猪,堪称历朝历代之最,多到国家不堪重负。

当然,不堪重负的不是国家、也不是明王朝,归根结底,还是是老百姓!

根据明人王世贞在《皇明盛事述》中的记载:

明朝共有亲王24人、郡王251人,镇、辅、奉国将军7100人,镇、辅、奉国中尉8951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7073位。

此外,宗室内还有庶人620人。而且,这还没有算上那些未封未名及齐府之庶、高墙之庶的这些。



家族兴旺,开枝散叶,这原本也不坏,但这老朱家的子孙扩张得也未免太厉害了。

按明制,朱元璋的历代子孙们设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爵位;

各代皇帝之子,除太子外,其他封亲王,亲王之子除世子外,封郡王,即嫡长袭爵而余子减等册封。

于是乎,这些明朝王爷使劲生啊,有个庆成王生了一百个儿子,每次家庭聚会,以至父子兄弟不能相识——简直了,模范种猪啊这是!



据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统计,明朝宗室人口高达157000余人。而按明制,这些人不得干政、不事生产,明廷将他们全部包养下来。

对此,大臣们也感到忧心忡忡。如河南周王府,嘉靖朝礼部尚书梁材说:

“河南初封周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辅、奉等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员,共岁支禄米六十九万二百五十石。”



嘉靖后期,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林润也不无忧虑地说:

“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

您看看,明朝王爷这些个造人机器、造粪机器,大半的国家钱粮都用去养这些猪了,老百姓如何受得了?明王朝如何能不灭亡?

该!


坑爹史册


下面笔者就用最直接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来讲述明朝这些藩王和皇族。

自从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后到商鞅变法确立,土地兼并就已经成为历朝历代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达到极其恶劣的程度,而这些所谓的皇亲国戚“居功至伟”!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藩王拥有兵权和土地必然作乱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凡是统治者授予大量个人土地和兵权的实授,天下必遭其乱。列如春秋战国、汉朝的七王之乱、东晋的八王之乱、当然还有明朝的靖难之役和清朝的三藩之乱。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除了恢复殉葬以外再次大开历史的倒车,那就是封王。他用这些朱姓子孙(云南沐英)像编织蜘蛛网一样把天下紧紧的织起来。
▲明朝藩王分封地

朱元璋的表面想法很单纯,就是把天下牢牢的控制住统治者手里,也让子孙后代不要再受他的那些苦难。更深层的想法就是即使这些藩王日后作乱,那胜出者还是自己的朱姓子孙。

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明史》

但后继之君可不会这样想,朱元璋刚一升天,他的皇孙建文帝朱允炆便开始削藩。名为削藩,实则是削头,已经剩下的藩王看到其他兄弟的悲惨结局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最终的结果是燕王朱棣以少胜多夺取皇位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

朱棣,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帝,他的手段自然比建文帝朱允炆高明许多,朱棣把这些藩王圈养起来,剥夺他们的实质性权利,给予他们封地、俸禄和部分特权,这些藩王整天无所事事只能忙着繁衍后代。

明朝的寄生虫——皇族宗室

明朝的皇族和清朝的皇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明朝的王爵是嫡长子世袭罔替。而清朝继承王爵的嫡长子是逐个降级,可以肯定的是清朝汲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当然清朝的铁帽子王除外。

凡王世子承袭王封,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授以金册,传用金宝。——《皇明组训》

明朝亲王的嫡长子会被封为世子,世袭亲王爵位,长孙封世孙,也可以世袭亲王,而亲王的其他儿子封郡王降一级,郡王的嫡长子再世袭郡王,一直降到最后的一级是奉国中尉,降到奉国中尉后便不再挨个递降,奉国中尉的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奉国中尉。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明史》

终明一朝封六十五位亲王,追封的亲王是二十二位,所以明朝一共封了八十七位亲王,其中朱元璋的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为靖江王。

明朝灭亡之时,除被废的亲王和因为绝嗣被除封的亲王,还剩下三十四位亲王。郡王就更多了,多的让人难以置信,一共九百二十四位。细思极恐的是这些的亲王和郡王都是铁帽子王。


其中公元1604年,也就是万历三十二年统计显示明宗室人口达十六万,而这些宗室人口统计的数量是按照男丁来记录到玉蝶的,也就是说加上这些皇室的妻妾和没有被录入的,以及公主驸马的子孙,说有百万皇族一点不夸张!王府中的左长史和 右长史都是正五品官职,并领取相应的俸禄!

明朝甩不掉的重担——藩王俸禄

其实在明朝初期,国库上缴的赋税养这些个皇族还是很轻松的,但抵不过这些皇族的繁衍能力,世代结枝,让明朝宗室人口越来越多,这些宗室的俸禄成为明朝甩都甩不掉的重担。

公元1574年(万历二年),明朝发给这些宗室的禄米就达九百万石,国库仅收到四百万石,皇族吃垮国库的说法虽然有所夸大,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这些藩王利用手中的特权大肆强卖强夺百姓的土地,兼并土地后再像朝廷隐瞒土地的实际数据,例如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镠有4万顷土地,也就是400万亩。在明初期皇帝赏赐藩王土地还没什么大压力,到中后期外放的藩王土地根本不够封,就从其余地区划分出来,除了初次赏赐的日后还有陆陆续续的赏赐。藩王不仅利用手中的特权兼并百姓土地,更利用特权开矿经商,各种敛财的手段层出不穷。无数百姓不是沦为他们的佃户就是被迫流亡千里,即使在兵荒马乱饿殍满地之际这些藩王依然掌握天下绝大多数财富,可谓是真正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也是明末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极其痛恨明朝皇族了,每攻陷一个城池便把城内的朱姓皇族全部杀光!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正面意义与历史结局

明朝的藩王制在明朝初期的确为稳定天下和守护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中后期这些藩王已经彻底成为明朝的寄生虫,更有甚者竟然靠着多繁育一些后代来领取更多的俸禄,天下苍生被榨干,富足谁家?当然,这些自取灭亡的做法换来的结果必然是被百姓所抛弃,同时退出历史的舞台!


明月清风阁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要强调一点,明朝的藩王爵位由其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庶子降级分封,但降级分封到一定的程度,严格来说就不能算的上是藩王了,只能说他们属于明朝宗室成员,享受皇族待遇。而明朝宗室降到最低的那个官职其实和平民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但明朝宗室的名头打出去吹牛逼还是很帅的)


明朝在建立之初,朱元璋就通过颁布《皇明祖训》规定了明代宗室不同于平民、臣僚乃至勋戚的法律特权。明中期以后,随着宗室人口增多,朝廷对于宗室的管控趋于严格。弘治、嘉靖、万历三朝先后颁布的《问刑条例》都载有直接约束宗室的条例,但依旧表明宗室一直是朝廷区别对待的群体,其法律特权与洪武时期相比有所变动而没有发生颠覆性改变。嘉靖四十四年颁布的《宗藩条例》则显示出,宗室法律特权的变动依据爵位高低而呈现上下差距,亲王法律特权始终不变,郡王、将军而下宗室所受法律约束增多,并呈现出被纳入普遍法适用范围的一些迹象。

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懿文太子朱标,出生不足一个月就死的朱楠,其他都封了王,而赵王朱杞又死的极早,大概在3岁之前就死了,但后来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成了皇帝,因此在明朝初年一共仅有24个藩王。

随后的历代皇帝在位时,真正册封的藩王也并不多。经过了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也有很多藩王因犯罪等原因被“废除藩国”,也就是被剥夺资格。

于是一直到明末时,明朝的“藩王”也只有33人,比起明初时的24位藩王来,“增长率”其实也并不高。

虽然藩王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但如果把藩王庶子降级分封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等宗室成员均算进去,这数字就极为恐怖了:明朝在开国时,明朝包括藩王和各级“郡王”将军““中尉”在内的各类宗室,总数也不过58人。但发展到明朝嘉靖年间时,明朝登记在《玉牒》上的宗室人数,已经多达45115人。万历二十三年时的宗室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5万人之多!明朝亡国前有多少?按照这个增长比例换算下,数字必然更恐怖。

宗室的待遇

藩王俸禄为每年一万石, 郡王俸禄为每年两千石,镇国将军俸禄每年1000石,辅国将军俸禄每年600石,镇国中尉俸禄每年400石,辅国中尉俸禄每年300石,就连最低的奉国中尉的俸禄都为每年200石,比明朝一品官员的俸禄都高,基本上是躺着都有钱拿!

为了养活这群“躺着都有钱拿”的明朝,明王朝的国家财政,越到王朝后期越难以支撑。嘉靖七年时,明朝户部尚书梁材就曾上奏叫苦,明朝开国时,养活山西一地的藩王宗室,每年只需花一万石禄米就足矣。而到了我们现在

,仅仅养活山西省的宗室藩王们,竟要花去国家八十七万石钱粮。开支竟比之前活活增长了八十多倍。

<strong>

等到了万历年间,万历初年时全国财政支出1854万两白银,光在宗室上就花了552万两,近乎三分之一。而同时万历三大征耗去的白银总数不过才1280万两白银,仅相当于两年多赡养宗室的数目,可见宗室花费之大。

宗室俸禄在万历年间就如此严重,更遑论崇祯年间,这些明朝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却在朝廷危难之际选择袖手旁观、醉生梦死,继续花天酒地,宗室的奢靡可以说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在农民军到达河南时,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备军费,其依然醉生梦死,当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看到福王白白胖胖,便立即将其烹杀解恨。

所以明末只要宗室的钱用在战争和赈灾上,崇祯在抄几个贪官的家,分分钟大明王朝可以精神抖擞啊,有钱了士兵发钱了也不会逃走或者投降满清了啊!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strong>


风情侃历史


明朝的王爷分为亲王与郡王,标题中的藩王就是指的亲王。明朝初期,朱元璋将儿子统统封为藩王,只有9个人,到了明朝崇祯皇帝的时候,藩王也才只有28人。单从藩王的数量来看,确实不多。



倘若从郡王来看,数量就很多了。至明朝末年,郡王数量多达两百人。明成祖朱棣靠谋反而夺取皇位,他也害怕别的王爷会造反来夺取他的皇位,所以明成祖曾下达命令,所有的王爷无诏不得随意离开封地。


因此这些王爷整日就无所事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活动,他们把精力都放在繁衍后代上,往往都生下一大群儿女,朝廷又要根据儿女多少每年都提供大量金钱。对于这些王爷来说,疯狂繁衍是他们挣钱的方法。

一个藩王朝廷每年要提供一万担禄米,一个郡王每年朝廷要提供禄米二千担,其他儿女也有相应的禄米。至崇祯年间,老朱家这些皇亲贵族多达20万人,每年朝廷需要给这些这些皇亲贵族接近400万担禄米,而大明朝一年收入才不到300万担,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