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路有阡陌


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得罪了大量贵族。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是非常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忽视了改革中他遭遇的主力。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要知道这些既得利益者本身就是统治阶级,所以改革必定遭遇这些的强烈反对的。

胡服骑射,就是学习胡人的东西,放弃中原华夏族的服饰和一些习俗。这在华夷观念之下,是不可想象的。

骑射还好说,穿胡服,穿窄袖短装,交领右衽,穿皮靴,这是与古制相背,何况这是向“异类”靠拢。自从春秋以来,“攘夷”是社会共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实在是不可以想象的离经叛道。

赵武灵王还没有正式执行胡服骑射的决定时,就有宗室贵族表示强烈反对。

如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就激烈反对,其他贵族如赵文、赵造、周袑、赵俊也都反对穿窄袖交领右衽,对此赵武灵王一方面是反复劝说这些人改革是为了富国强兵,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强硬手段。

最终慑于赵武灵王国君的身份,这些反对声音都被压了下来。但是这些穿上了胡服的贵族心中仍是不满的。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亲自倡导的,是以成功。

大家想想同样变法改革的吴起和商鞅的结果也就可知贵族的反对是从未真的停止过的,只是支持改革的国君在的时候他们不敢怎么样,国君一死他们就直接出来处死改革的大臣了。

所以赵武灵王被围沙丘之际,那些贵族也算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口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二、赵武灵王已经退位,赵惠文王是才是现在赵国之君

赵武灵王被困沙丘,有着他自己近乎糊涂的一面。

他已经立了公子何为赵王,即为赵惠文王,并且给他安排了一般人辅佐,事实上赵国行政方面的运转已经有由赵惠文王主持。

但是后来赵武灵王又想起了之前被他放弃的长子公子章,觉得传位次子对长子不公,使得公子章野心膨胀,政变失败,遂引发了沙丘之变。

赵惠文王派人围困沙丘行宫,这代表的就是国君行动,其他人若是阻挠便是和国君作对,而且之前公子章谋乱在前,已经是叛逆之举了。

再说直接一点,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了,影响力或者说正当性都有所削弱,那些之前被他得罪的贵族甚至巴不得赵武灵王的存在感彻底消除。

三、公子成的一不做二不休

公子成与李兑率军围困沙丘,目的是追讨叛逆公子章,最后公子章虽然被杀死,但时他们围困主父行宫也是不争的事实,公子成与李兑担心被秋后算账,“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要把主父也困死。

要知道公子成之前就是很反对胡服骑射的,对侄子赵武灵王在心里憋了很多不满。

既然他们二人要彻底困死主父的想法,自然也容不得他人来搭救,对行宫的防卫估计也是十分严密的。

而且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两人代表的是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之死实在是令人遗憾,一代雄主因为继承人问题摇摆,自害己身,教训深刻。


微史春秋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着走了出去,打算到外边找点吃的。

外边的那些士兵是没指望了,只能自己想办法,要是天上能掉几块烧饼该有多好,赵雍如是地想。几声鸟鸣,引起了他的注意,抬头一看,原来树上有个鸟窝,说不定还有鸟蛋呢,赵雍暗骂自己老糊涂,也不早点儿出来探探,挨饿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赵雍走到了树底下,在饥饿的驱使下,慢慢地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够到了鸟窝。还好,里面有几个蛋,赵雍抓过来,就往嘴里塞,太饿了,什么也顾不上了。院外的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就又低下了头,前几年,赵武灵王带领着他们灭中山、败林胡、楼烦,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太惨了。可他们也只是小兵,没办法啊。

话说回来,风光一世的赵武灵王赵雍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首先,壮年退位,令国家大权旁落。赵武灵王退位时年仅42岁,正当盛年;接班人赵何年仅10岁,虽说他安排了很多忠心的大臣辅佐,可长期不在朝,国家大权慢慢的就落到了权臣公子成手里。公子成是赵雍的叔叔,赵雍父亲赵肃侯刚刚即位时,就把相国之位交给了公子成,公子成已经当了几十年的相国,势力盘根错节,极其庞大,年幼的赵何根本驾驭不住。

公子成势力庞大,可惜和赵武灵王不是一条心。赵武灵王主张向北面扩张,公子成主张向南面中原腹地进攻,在“胡服骑射”改革初期,二人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赵武灵王用国君的权威压制,公子成才勉强点头配合,之后慢慢退出了朝政,但并不甘心。

赵武灵王退位不久,他的同党李兑就建议肥义让位,让公子成当相国,可见实力仍不容小觑。

其次,他打算分裂赵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赵武灵王同情赵章,遂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将赵国一分为二,赵何一半,赵章一半,谁也不亏待。作为一个父亲,这个举动值得肯定;但对赵国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战国中后期,兼并频繁,大规模战斗一个接一个,赵国勉强能够自保,倘若一分为二,很快就会变成列强的盘中餐!

如此亡国的想法,很不得人心,再加上赵章野心膨胀,飞扬跋扈,本来站在他这边的大臣,也慢慢转移到公子成那边了,这直接导致了后来没有人过来救他。

最后,支持他的肥义被杀,赵雍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肥义是三朝老臣,政治主张和赵武灵王差不多,是“胡服骑射”地坚定拥护者,倘若他还在的话,公子成的阴谋就得逞不了。遗憾的是,沙丘政变前夕,肥义被愚蠢的赵章杀了,缺少牵制的公子成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围攻沙丘行宫了。

赵武灵王是一个优秀的领袖、光明磊落的实干家,只可惜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谋略,导致最后被活活饿死,实在是可惜!


小杨品史


第一,沙丘政变的内因极其复杂

赵武灵王在位时,由于偏爱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废黜太子赵章。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逊位,提早把王位交给赵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后,即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觉得对不起长子,又封赵章为安阳君,甚至想把国家一剖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长子赵章被弟弟抢去王位,早就心怀怨恨。公元前295年,赵章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发动政变,攻打赵惠文王的行宫。由于赵成、李兑率军及时赶到,挫败赵章的政变。赵章被迫逃进赵武灵王的行宫,由于不忍儿子被杀,赵武灵王接纳了他。现在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对于赵国大臣与将领来说,一方是赵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谋反主犯的赵武灵王,究竟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赵成与李兑选择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原因很简单,赵武灵王只是太上王,是过去式;而赵惠文王是名正言顺的国君,是现在进行时。于是两人发兵攻打赵武灵王的行宫,杀死了赵章。可是要如何处置赵武灵王,这可就犯难了。赵成与李兑一商量,咱们围攻主父的行宫,又杀了赵章,倘若就这样收手,日后主父必然要清算这笔账,怎以办呢?他们既不敢杀掉赵武灵王,又不敢放掉赵武灵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囚禁,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为什么没有人来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被囚死在行宫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

2、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尽管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赵国的实际统治者。那么他被囚禁时,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呢?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成与李兑严密封锁消息。我们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武灵王不要说向外传递消息,就是搞点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别处的军队发布命令。在没有统帅命令的情况下,军队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3、在新王与旧王之前,大家选择新王。我们在退一步假设,赵国军队得知赵武灵王被囚禁的消息,为什么沉默呢?从法理上说,国王才是一国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国王与现任国王的父亲,在法律角度上说,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的国主,只能是赵惠文王而非逊位的赵武灵王。

也就是说,你发兵去救赵武灵王,等同于你支持谋反。赵武灵王虽然拥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变前,他打算将赵国一剖为二,却是遭到众人的反对。也可以说,赵武灵王逊位后,一直抬高赵章的地位,这是严重威胁到赵国政坛稳定的事,对此大家是反对的。同样,赵武灵王在赵章杀肥义、围攻赵惠文王后,不仅没有把他绳之以法,还收容包庇,从这点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横店小清新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旷寂寥的宫殿内,赵武灵王绝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外面宫门紧锁,重兵层层把守,他已经被围困三个月了,宫殿里的水果、瓜子、糕点早被吃光,连鸟雀窝都被掏净尽雏鸟被生吃,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怀着满腔的悔恨去,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君。他胡服骑射,北平胡人。他先后护送秦王子、燕王子继位,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国侦查的国君,他还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这么厉害,谥号却是赵武灵王。这“灵”字正是说明他的重大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这个“灵”字也正是他“任性”导致的活活饿死,无人相救的总结。

赵雍继位时才15岁,而楚、秦、燕、齐、魏五国借吊信之名,集结士兵数万,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赵雍依靠托孤重臣肥义,用超常的计谋和手段令五国无功而返。刚一继位,他就崭露头角,拥有一代雄主范儿。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避免赵国分裂的局面。特别军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使士兵行如风,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将中山国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让楼烦俯首称臣,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雍想要刺探秦国虚实,亲自当间谍,乔装改扮,深入敌国秦国打探,面见国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擅长外交,之前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但他因美女而废长立幼,因长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枭雄的情感

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他是韩夫人的顶梁柱,韩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两人育有嫡长子赵章。子凭母贵,更加上赵章为人仁孝,于是就立为太子。然而,赵夫人去世后,一切都变了,就连太子也降为王子,封号为安阳君了。



原来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赵武灵王梦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吴广的女儿吴娃竟然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广献女上位,吴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母以子贵,成为继后。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贵又变成子以母贵了。赵雍“因为爱情”,废长立幼。而且为保证幼子能成功继位,他在年富力强之际就退居二线了。

作死的节奏

赵雍当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赵国一国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职责主抓军事和外交。结果大臣却全部归向儿子何,何成了赵国老大,他却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貌似赵雍克妻,吴娃不久也去世了,而这更让赵武灵王忧虑。他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赵章。

他看到大儿子跪拜小儿子的样子很可怜,想起自己贤惠的韩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废却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复立章为王的想法。赵雍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还年轻,必须夺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风。

他于是采用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赵章为代王;南边赵何为赵王。这样,两子制衡,赵武灵王趁机复出。遗憾的是,他把立章的这一想法向大臣肥义说了,肥义很快识破并婉言拒绝。国家大义不允许他支持赵雍的胡来,他知道支持赵雍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两块。肥义是何的老师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众臣反对。赵武灵王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肥义也担心,赵章在其父的“补救”上,其师的“教育”上作乱。


肥义回去立刻告诉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响巨大,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与大臣李兑(肥义为赵王何培养的人才),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一直不受赵雍的喜悦)分工准备,赵王何严控兵符,戒备森严,时刻警惕赵雍和赵章的一举一动。

赵雍将讨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诉大儿子章和田不礼。激章和何决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本来就对何恨意丛生,司马迁《史记》: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赵雍的支持后,他决定采取行动,因赵王何戒备太严无法下手。

自掘坟墓

赵雍为章找下手机会。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这两个儿子都跟着。赵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碍于老爹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赴约,他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集团住一宫,赵雍与章集团居一宫。田不礼和章密谋:诛杀何,控制赵雍,以奉赵雍之命的名义称王。

于是,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以便借机杀之。何的老师肥义怕有诈,代何赴约,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请何。何集团感觉不对劲,赵王大臣信期逼问来人,得知肥义被杀。怒斩使者。立即发兵攻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让他躲里面。

信期、李兑、公子成把主父宫包围起来。公子成决定先斩后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亲眼看着爱子被杀却无能为力。李兑他们怕赵雍秋后算账,就一条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话道:“不想死的赶紧跑吧。”赵武灵王的手下顿作鸟兽散,赵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为什么赵雍不跑呢?你以为他不想跑吗?跑了几回了,士兵不让他出去。李兑他们不敢弑君,但又围困赵武灵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饿死鬼。



没有一个亲信来救。

宫外的大臣士兵不会救他:所有人员都倒向赵王何这一边。他们如果救了赵武灵王,他一定会算账,有诛灭族的危险。赵国有法律规定包围主父宫灭族。

因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

多数人不救他:大家对赵武灵王持着否定的态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认为他糊涂,以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他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赵武灵王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给他报告自作主张处置了。再说赵何还只是个孩子,当时才13岁。

在杀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兑商量三思后商量,如果请示赵何,赵何很难下达诛杀他的父亲和亲哥的命令。但是还必须得杀,这样诛杀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请示赵何,自己处置,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不会加罪于他们。

虽然无法亲口下达灭父兄的命令,但心里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顺天意顺民意,选择置之不理。

赵成等人围困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置若盲闻,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哭嚎两声,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东南三十里处,是赵国第六代国君的陵墓,如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在当年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后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宫,故沙丘被称为“落龙之地”。


小姐姐讲史


赵武灵王,就算在战国时期,也是一位排得上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不说绝无仅有,也属于极其罕见。也正是他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才将赵国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不过,他的结局却并不完美,甚至算得上凄惨。因为他是被亲人围困在沙丘三个月,活活饿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亲儿子赵惠文王对此始终无动于衷,直到赵武灵王死亡后才前往殓尸。

可以说,赵武灵王就是在赵惠文王默许下被饿死的。那么,在这对父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呢?

赵武灵王的三步错棋

一、因宠信吴娃,临阵换太子,此乃大忌

(周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的身死,固然和其昏庸有关,但是还涉及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废了原太子,立了宠妃的儿子为太子。最终,原太子所属势力联合犬戎杀死了周幽王。

赵武灵王所作的事情与周幽王并无本质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赵武灵王是个明君,原太子(公子章)的势力也不大。此事虽然没有引起什么大错,但是终究埋下了隐患。

二、退居二线,自号“主父”,却依旧想干涉赵国内政

赵武灵王不愧是战国时期的明主,他为了更好的开疆扩土,正值壮年便让位于太子何(赵惠文王),自己退居二线,号称“主父”。他的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接班人,还能够使自己免受政务烦扰,更加专心地开疆扩土。

(赵武灵王)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於其弟,心怜之,於是乃欲分赵而王章於代,计未决而辍。——《史记·赵世家》

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偏偏赵武灵王见公子章可怜,心生怜悯,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以此弥补公子章。而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赵惠文王的拒绝。

于是,赵武灵王心中便产生了夺权的念头,而公子章也萌生了作乱的想法。

三、沙丘之乱,主父身死

赵武灵王在自己的决策遭到拒绝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赵国的一号人物。这让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心生不满,而公子章的出现也为他提供了机会。于是,赵武灵王为了重回王位,决定在沙丘进行夺权。

事情的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晓的,夺权失败,赵武灵王也因此饿死沙丘,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落幕。


可以看见,赵武灵王走的三步棋实际上是步步推进的,他先是改立太子,再对原太子心生愧疚,最后产生夺权之念。在这三步棋中,只要走错一步,赵武灵王就能摆脱凄惨的命运。可惜,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赵武灵王身死,为何无人敢救

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史记·赵世家》

公子章逃亡沙丘宫后,依旧被公子成等人派兵围杀,这本来没有什么大碍,诛杀叛贼,人人有责。可是坏就坏在,主父也在沙丘宫中。这样一来,诛杀叛贼的功劳反倒变成了围困主父的过了,公子成二人万万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而经此一役,公子成二人料想赵惠文王必定对赵武灵王恨之入骨,于是便顺水推舟,采取了只围不杀的行为。既满足了赵惠文王的心愿,又不必承担杀害主父的罪名,以此功过相抵(围困主父为过,满足赵惠文王心愿为功)。

主父定死,(赵惠文王)乃发丧赴诸侯。——《史记·赵世家》

事实也的确如此,公子成等人围困了赵武灵王三个月,赵惠文王也是一声不吭,直到确定赵武灵王死亡,才命人前来收尸。而身为赵国王的赵惠文王都对此保持默认态度,其他人自然不敢多嘴。

结语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赵武灵王固然雄才大略,但是依旧有着优柔寡断的毛病。而这一毛病,将他和赵惠文王推向了对立面。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既然赵武灵王已经选择了夺权,那么赵惠文王自然也不会留情。而赵惠文王都默认了困死赵武灵王这件事,怎么还会有人敢来救驾呢?


小云轩谈史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都没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课书级别的人物。

赵武灵王何许人也?他是赵国最有作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岁时的赵武灵王继承赵国王位。继位时,赵国非常羸弱。从这幅地图可以看出,赵国被中山国一分为二,其国力强弱可见一斑。

武灵王始一继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强国的联合围攻,赵武灵王集结数万兵力,将危机解除。之后,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弃祖制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继位19年,赵国开始对外战争。而他的第一个打击对象,便是将国土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8年后(公元299年),中山国被灭,国土尽归于赵。武灵王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绕过函谷关,自北而南侵入秦国,趁其不备出奇制胜,占据关中天险之地。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他还化妆潜入秦国,刺探其军事情报。

赵武灵王的前半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赵武灵王能有这样的成就,身边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将,比如肥义、阳文君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等。

如果赵武灵王就这么继续“英明”下去,赵国一定会更强大。历史终究是历史,而不是被写好的剧本,不会按照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发展。

正当赵武灵王如日中天之际,他忽然在立储问题上作起了大死——

长子赵章久经沙场,为人孔武有力,体格与武灵王非常相像;次子赵何,却是武灵王的爱姬吴娃所生,因此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

在这二者之间,选谁不选谁,都让武灵王头疼。若是立赵章,爱姬吴娃肯定不高兴;若是立赵何,赵章当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长子,于礼法说不清。

纠结来纠结去,赵武灵王终于在赵国灭中山国这一年,将王位提前传给次子赵何。之所以会提前传位,是怕自己死了,年仅10岁的赵何继位之后,镇不住赵章。

这样一来,就给赵国的内乱埋下隐患。而赵武灵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即主父;赵何也成了第一个长子尚在、而幼子继位的君王。

那么,武灵王又是怎么安排长子赵章的呢?

赵武灵王封赵章为安阳君,并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与赵何一模一样。要知道,赵何已经成为赵王了,赵章此举,无异于僭越。可是,赵武灵王还活着,赵何也没理由找茬。

尽管赵武灵王以“主父”光环罩着赵章,可赵章心中岂能没有怨愤?朝中大臣对于赵章的遭遇,也纷纷表示同情,赵章也因此获得了赵国丞相肥义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当赵国的局势在两个儿子之间日渐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时候,赵武灵王又想出了幺蛾子——他想收回赵何的王位,自己重新当赵王,而不是一个退居二线的主父。

这个昏招,赵何答应吗?显然不可能答应,煮熟的鸭子都吃了一半了岂能让他飞走;赵章能答应吗?他也不会答应,本来只需对付赵何即可,现在又多了个老爹,这不是添乱吗!

赵武灵王的旧臣肥义提出反对意见,并明确表示:

“国无二日,百姓方宁。”

意思是说,大王啊,您可别再作死了,哪见过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还不都乱了套!

此时,赵何经过4年的管理,王权已经非常巩固,赵国老臣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都成了赵何的亲信,赵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买了人心。

与此同时,赵章也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这一年的春天,阳光甚好温暖宜人,赵武灵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该给自己物色一块儿像样的墓地了——其实是给俩儿子其中一个物色的。

于是,赵武灵王跑到沙丘去选目的,并且让赵何与赵章也过来陪同。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借选墓地的机会干掉两个儿子,重新夺回王位;谁料,赵章也有同样的想法。

结果,赵章将沙丘行宫包围,同时向赵何发起进攻。

赵何当了四年的赵王,可不是白当的,尽管赵章搞偷袭,可是仍然没能突破赵何的防线,反倒被赵何来了个反杀。赵章死后,赵何尽诛杀其余党。

赵章覆灭之后,似乎“忘了”老爹还在沙丘宫关着呢,就回到都城继续主政。围在沙丘行宫的士兵,将行宫里的人全部放出,唯独不许赵武灵王出来。

由于赵武灵王在立储的问题上昏招迭出,后来又强收赵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赵何之大臣的不满;而诛杀赵章之后,赵国到底是谁说了算,已经没有悬念。赵何将沙丘宫人尽数放出而独留武灵王,别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赵武灵王出来,必定没有他们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来救驾的忠诚,也会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劝下、或者干脆……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享年45岁。一代豪杰,败给了自己年仅14岁的儿子,真真让人叹息啊!


祗树


赵武灵王,赵国的一代雄主,为何饿死沙丘,没有人前来救他?这和他的任性有关,下面来说说。

别树一帜

周人为了能够统治这么大的疆域,搞了分封制,如果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分封制也就瓦解了,周人的统治也就瓦解。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持久,所以就有了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为继承制,从而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也还是争斗,但比没有法度还是好太多,至少在法度有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战国时期,周人的统治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有些法度还是被各诸侯国继承。在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候,赵国属于别树一帜的那种,他们继承人并不一定是嫡长子,而是赵国君主指定的人选,哪怕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这种别树一帜的做法,在赵国算是一个“传统”,这个传统伴随的还有另一个“传统”,就是兵变和内乱,赵国十二任赵王中,就有十一次大规模兵变和内乱。赵武灵王的任内也继承了这两个“传统”,自己也是死于这两个“传统”。


分而治之

赵武灵王在实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国力如日中天,这时候正直盛年的赵武灵王却“突发奇想”,且遵循了赵国的“传统”,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赵何,自己在幕后当一个主父。任性的赵武灵王没有考虑这么做的后果,须知遵循了赵国的“传统”,那么另一项“传统”兵变和内乱当然就大概率随之而来。赵武灵王这么任性也是为了自己的一些大胆想法,比如出使秦国,去亲自见秦王,毕竟当王出使秦国,再如何乔装打扮,都会被发现,那样就回不来了,当主父则是让他有惊无险的亲眼见到了对手秦王,从而好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赵武灵王的嫡长子对于赵武灵王这样的决定当然有怨,然后自己的小儿子一天天长大,也在蚕食着自己的权力。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权力在蚕食,又因代地的问题,再加上赵武灵王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嫡长子,所以赵武灵王又“脑路清奇”的搞了一个分而治之,把赵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治理,从而想以此一举三得。赵武灵王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分而治之的结果是二个儿子都想着自己弄到另一半的权力,杀掉对方,再来挟持他这个主父夺大权,而不是再乖乖听他这个主父的话。这样赵国就形成了这样两股势力,赵武灵王不再是幕后那个决定赵国大权的王,没有了权力护身。




所以为何赵武灵王会被饿死,是因为他自己的任性,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双方矛盾激化到最后,当然是动手博弈了,最终赵武灵王的小儿子赵何一方胜利,赵武灵王藏匿了自己的嫡长子赵章,赵何一方的赵成把事做绝,强闯主父宫,杀了赵章,把赵武灵王囚禁在主父宫三月,赵何也默认了这种行为,赵武灵王最终被饿死。为何这三月中没有人救赵武灵王?就是因为赵武灵王的任性,使得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被剥夺,没有权力了,无法让主父宫有大军守护,没法让人畏惧不敢攻击主父宫,不敢在主父宫乱来,也调不动救他的大军,更无法让围他的人撤退每天好吃好喝还是王的待遇,主父宫被围得死死的,即使有个别亲信想救又如何?这种情况,个别的亲信根本救不了赵武灵王,当然最终就被饿死了。


淡看天上月


赵武灵王,即赵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王,十五岁登基,聪慧过人,运筹帷幄,一生纵横捭阖,励精图治,南征北战,使赵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屹立于列国而不败,但最后饿死于历史上著名的“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平县境内)令人唏嘘不已。

“沙丘宫变”实际上是赵武灵王对王权的下放与摇摆不定的感情用事而导致的。

沙丘宫变前的三方势力:

赵武灵王、大儿子赵章、田不礼为一方;二儿子赵何、肥义为一方;赵武灵王的叔叔赵成、李兑为一方。

沙丘宫变前的赵武灵王,不仅是一代明君,还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他在亲情之间摇摆不定,为沙宫之变埋下了祸根。

赵武灵王的第一任王后是韩王公主。这位韩国公主不仅漂亮,而且温柔善良,赵武灵王很喜欢这个王后。韩国公主为赵雍生下长子章。公子章很小就遗传了父亲优良的基因,体格健壮,性格要强,在公子章身上,赵雍似乎找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赵雍很喜欢这个大儿子并很快就立他为太子,他走到哪里都喜欢把赵章带上。公子章也很出色,才十几岁就被赵雍委以重任。在太子章的心中,以后赵国就会成为自己的国家,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

可是不久,太子章的母亲韩国公主过世了,赵雍又娶了孟姚,一个十分漂亮的“梦里面的姑娘”,赵雍非常宠爱孟姚,赐名为吴娃,赵雍对吴娃的宠爱比起那位韩国公主来说犹过之而无不及。

吴娃,生子赵何,不久也死了。吴娃去世时,垦求立她的儿子赵何为太子。赵雍为满足吴娃的遗愿,应允,废太子赵章,改封为安阳君,重立赵何为太子。

爱屋及乌,赵雍也很喜欢赵何。为解决儿子登基的后顾之忧,赵雍把王位传给赵何,自己自号“主父”,带着长子赵章专心开疆拓土。

赵武灵王戎马一生,在感情方面却优柔寡断。一次,大儿子赵章拜见年幼于自己十岁的皇太子赵何,赵武灵王颇感愧欠。

长期跟长子赵章在一起,老赵又怀念他的前妻韩国公主,认为长子赵章被废太子之位是无辜;赵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其性格和为人更加像自己。于是赵武灵王有了将赵国一分为二的想法,北赵国给长子赵章,南赵国给次子赵何,这样他就对得两位亡妻与两位爱子。

老赵的想法是好的,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是千古不变的权力规则。赵章知道父亲预将将北赵国(代郡)封给他后,他就想起兵杀死弟弟赵何,进而独占赵国。

于是赵章在安阳瞒着赵武灵王,招兵买马,羽翼渐丰,希望有一日能夺回太子之位,而这些,赵武灵王都不曾察觉。他更没有想到赵章想夺回太子之位的心情如此急促。


沙丘宫变爆发,赵武灵王以选墓地为由引诱出赵何,以便软禁,想不到选墓地之计,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以看墓地为由,命令赵章、赵何随从。赵何、肥义明知这是陷阱,但父命难违,不得不去,于是肥义在赵何去之前,在沙丘附近布置好兵力,以防不测。

众人到达沙丘之后,赵武灵王与赵章居于一宫,赵何居于一宫。赵武灵王想设计将赵何捆绑后再囚禁,但又不想亲自出面,便借令符于赵章,让其传令赵何过来议事。

赵章得令符之后,传赵何过来,但赵何的得力助将肥义警惕性极高,打算单刀赴会,以探虚实,且命手下将兵加强防御,如果自己去面见主上未归,即可进兵,并且安排好使者,若有事变,立即通知赵成、李兑,以加强实力。

果然,肥义入到主父宫时,未见到赵武灵王,只有赵章、田不礼在。赵章见主父的令符都调不到赵何,便知赵何早有准备,于是赵章与田不礼先下手为强,杀了肥义。

赵章再用主父的令符派人差遣赵何来拜见,若不然,便要强攻。此时的赵武灵王,方知形势失控,力劝赵章念及兄弟之情,万不可相互残杀。可赵章不听,竭力诛杀赵何。

赵何见肥义久久未归,知道事变,一方面命将士极力抵抗赵章的进攻,一方面派人请求赵成、李兑救缓。

赵成等人赶到之后,局势急转,反守为攻,打入到主父宫,杀死了赵章、田不礼。主父赵武灵王见儿子之间相互残杀,愤怒不已,极力反抗,但他人在主父宫,之前也没有想到过儿子的争斗如此激烈,没有做好应变的预案。他被重重包围之后,手下的得力群臣皆被杀死,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根本无法联系得到外边的亲信将士。

赵何、赵成围住主父宫之后,却无人敢背上杀“主父”之名。赵成工于心计,心想何不趁此饿死“主父”,而赵何年幼,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奉他为皇帝,而实权由自己掌握。

于是,对内,赵成命人将“主父”宫的食物全部拿走,围而不攻。对外,赵成命人对赵武灵王的亲信将领进行肃杀。历时三个月,一代君王赵武灵王竟然被自己的儿子和亲叔父围困,活活饿死了。

赵武灵王死亡之后,赵何正式登基,赵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不久赵成寿终正寝,李兑独擅赵国,而至于赵何又是如何逆袭,这是后话了。


我就是竹韵


赵武灵王名赵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的父亲。赵武灵王是引领赵国进入最强盛时期的重要人物,亦是于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 307 年)左右实施“胡服骑射”的改革领军人物,其改革创新的精神,甚至还让梁启超称之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以后的第一伟人。”

赵武灵王在位高权重之时,因为偏爱幼子赵何的母亲而废长立幼,又因想在外放手征战、称霸中原而将国家传给赵何进行管理,当失去权力后,他渐渐感到自己空有一腔想法,却无人听命于自己,于是万分懊悔,希望培养被废掉的长子赵章同赵何平起平坐,以夺回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但赵何不是废物,群臣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赵国动荡,因此当赵武灵王想在沙丘发动宫变时,反倒被困在沙丘行宫,最终活活饿死。

那么,当赵武灵王被困于行宫时,为什么无人前来救驾呢?有如下几点原因:

1、手无实权。从权力地位而言,赵雍当时只能算是太上皇(主父),不掌握实际权力,赵何继位多年,早就对国家管理得心应手,并且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群臣只会听命于赵何。况且,赵雍当时的行为算是谋反,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太上皇,早就即刻被诛杀了。

2、无可用之人。赵雍不理政事多年,身边的亲近之人早就给了赵何,比如老臣肥义,他们只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当初赵雍让位时,肥义提过反对意见,但既然现在已经是赵何做了国君,那么他就只会忠于赵何。并且,赵雍当年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时,身边有一堆反对者,他们对赵雍的政治改革是持否定意见的,至少是排斥的,因此群臣大多都不希望赵雍还能继续回来掌权。所以,当赵雍发生宫变时身边就只有赵章及赵章的亲信田不礼,随着二人接连被诛杀,赵雍身边就再也无可用之人了。

3、无计可施。赵雍是被公子成及李兑率兵包围的,公子成此前因“胡服骑射”的事情与赵雍有了过节,想必也有私心,加上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放出赵雍,改日赵雍与赵何重归于好,则替罪的就会是他,因此他势必不会让赵雍活着出去。

赵武灵王的悲惨结局虽与他人的打击报复有关系,但如若不是他一意孤行放弃权力,放弃后又过度沉迷于权力地位曾给他带来的美好感受,怎会弄得如此结局?


如果你喜欢历史,请关注“喵喵趣见”,让我们一起谈论历史!


喵喵趣见


原因只有一个:他自己作的。

说真的,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那么多君主,就没见过像赵武灵王这么奇葩的。

前期英明神武,不但军事力量强盛,政治手段也很不一般,趁着燕国、秦国内乱,插手两国政务,扶植几乎没有继位可能、在别国为质的燕公子职和秦公子赢稷上位,燕公子职就是后来的燕昭王,秦公子赢稷更厉害了,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

这两位登上王位后对赵武灵王非常亲近,很长时期内都是赵国的可靠盟友,不起刀兵,赵国得以休养生息,成为北方第一霸主,那时候提起赵武灵王,谁不赞他是一代人物!

梁启超对赵武灵王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竟然可以战胜、压制北方游牧民族。

(电视剧中的赵武灵王)

但是到了后期,赵武灵王的行为变得有点难以形容,他做了几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梦中情人

有天晚上,赵武灵王梦到了一个美少女,从此魂牵梦萦,大臣吴广投其所好,献上了自己的女儿孟姚,赵人称其为吴娃。

赵武灵王大喜,说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百般宠爱。

其实这很可能是赵武灵王想要美色了,又不好直说,才以梦为托词。

二、废长立幼

做为君王,宠爱个把女人不算什么大事。但赵武灵王竟然把没有过错的原配废了,立吴娃为后。

原配的儿子名叫赵章,本已立为赵国太子,吴娃的儿子名叫赵何,赵武灵王爱屋及乌,废了赵章选小儿子赵何为继承人。

事情到这一步,都还算是正常范围内的宫斗。

(电视剧中的吴娃)

三、壮年禅位

但接下来,赵武灵王做了一件令各国为之侧目的事情,他禅位给了赵何,自己号称“主父”,那时他才有40多岁,谁都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让位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禅位一段时间后,赵武灵王发现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对国家的掌控力已经不如儿子赵何,所以他后悔了,看赵何各种不顺眼,吴娃也没那么可爱了。

他就没反思过,这种状况本来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四、分裂赵国

最初,赵武灵王对赵何的不满还只是他个人的事情,只在心里暗自嘀咕。

但是当他发现大儿子赵章在赵何的打压下萎靡不振时,忽然之间就父爱大发了,觉得很对不起赵章,想好好补偿他。补偿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王位,并且不是赵何正在坐着的那个王位。

他异想天开地想把赵国的代郡分给赵章,让赵章也称王。

这不就是分裂赵国吗?他还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呢,找来肥义问他的意见。

肥义本是赵武灵王的得力干将,禅位时被派去辅佐赵何,按赵武灵王的想像,老部下肯定是支持自己的。

但他想错了,形势会变,人也会变。

肥义一听旧主这么打算,当时就神色大变,极力阻止。因为他已被赵何所折服,真心实意奉赵何为主。

而从大义来说,赵国保持完整才能长久。若是分裂,必然会引起内乱,世界上又不是只有赵国这一个国家,其他六国正虎视眈眈呢。哪能给他们这种机会?

在肥义的阻止下,赵武灵王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但也并不是完全放弃,光明正大地支持赵章和赵何斗,两人身边也各有一票拥护者,斗得乌烟瘴气。

其实赵武灵王对长子赵章的父爱来得莫名其妙,要爱早爱了,偏在后悔禅位时爱,骗谁呢?不就是想自己重新掌权吗?赵章不过是被父亲利用了。

当兄弟俩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光靠政治斗争已经无法解决了,终于爆发为暴力冲突。

赵武灵王巡游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强命赵何随行,赵章自然也在,趁机作乱要杀赵何,先杀了肥义,后被赵何反击,追入赵武灵王居住的主父宫中。

很难说这件事上赵武灵王没有掺一腿,但赵何下不了杀父的命令,追随他的将领们也不敢担杀主父的罪名,于是大军围困主父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

(赵武灵王的雕塑)

【结语】

谁还去救赵武灵王呢?

一方面,他的亲信几乎都被他派给儿子赵何了,早成了赵何的亲信;

另一方面,赵国从上到下都非常反感他这种妄图分裂赵国的做法,也厌烦他撺掇着两个儿子内斗,早巴不得赶紧出个结果了。

所以从赵何开始,贵族庶民们都知道主父被困住了,但大家都装聋作哑,仿佛不知道此事,任由他活活饿死。

一代雄主,落到这种结局,也是令人叹息。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