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正一品官職有哪些?還有比正一品更大的官職嗎?

遊書斌


清朝正一品的官職有哪些 還有比正一品更大的官職嗎?

在我國古代,有著森嚴的官員等級制度,九品十八級自漢朝創建以來,一直沿用到清朝。在九品十八級制度裡,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低於從九品的官職,被稱為未入流,未入流者為吏。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有: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大學士兼直省總督。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那麼,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級別官職嗎?並不是。事實上,有一些爵位比正一品還高。他們被稱為“超品”。宗室不入八分輔國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視為超品。

也就是說,皇族宗親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非皇族宗親的公爵、侯爵和伯爵這3種爵位,他們都屬於超品,高於正一品官員。但是,皇族宗親還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這4種爵位,他們不屬於超品。子爵、男爵等分別屬於正一品和正二品。


小馬談古今


當然有比正一品還要大的官員,相比較正一品最起碼貴族的地位就要比他們高,可能在掌權方面不如正一品文武官員,但地位絕對要比這些人高,然這些人被譽為“超品”。但清朝正一品的文武官屈指可數,因此可見這些官職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這些官職一般人是不能能夠獲得的!

1、清朝正一品的官職

自古文臣武將都有正品、從品十八個官職,這些官職中的官員正品為大,最高為正一品,最低為從九品,今天要為大家解答的便是正一品的官員到底有哪些職業呢?是什麼樣的職位才能配的上是正一品呢?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文職外官:大學士兼直省總督。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這便是清朝共九位的一品官員。


不過這是最初期,到了清朝中期的時候,一些太師、太傅、太保的權利太大,遭到了舊貴族也就是超品的打壓,直接被降為了正二品,直接降了一個等級,由此可見超品雖然沒有實權,但話語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竟然可以直接撼動正一品的官員。

2、超品官員算有官職的官員嗎?

超品包括什麼樣的人物呢?皇族宗親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非皇族宗親的公爵、侯爵和伯爵這3種爵位,他們都屬於超品,高於正一品官員,但這些人除去一些有能力的個別人除外,剩下的郡王、貝勒、貝子都是隻會吃喝玩樂的主。


這樣的超品有實際存在的價值嗎?我認為是有的,一方面是為了威懾朝廷上的正一品官員掌權,畢竟這些人祖上都是能征慣戰之輩才有可能成為超品的,加上擁有話語權並且能夠調動本族的軍隊,他們才是真正的威懾朝政的人。


這些人並不能被剷除,拋開皇室不說,朝中大臣有能力掌權者比比皆是,他們雖然有實力威脅朝政,但其忠心比朝中大臣不知高了多少,這些人祖祖輩輩都是效忠正黃、鑲黃兩旗的愛新覺羅氏的,因此敢於謀反的人無異於是在挑戰整個大清,沒有人會這樣做。

綜上所述:比正一品官員官職大的人是有的,但並未掌握實權,超品的存在就是為了牽制正品官員,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歷史紅塵


在我國古代存在著一種官職制度,名為“九品十八級”,這種制度從漢朝開始,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所謂九品,就是一品到九品,而十八級,則是每一品都有正品和從品之說,簡單一點,就是正副職。

比如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一品,它就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正一品的官職比從一品的官職要大。

清朝時期,官職分為兩類。一種是根據地域分類的,也就是在中央做官的京官,以及地方官;還有一種便是文官和武官。京官一般來說都是文官,而地方官則是文武皆有。畢竟中央管決策,地方管實行。

正一品的官職很少,但它的權利卻非常大。文職的京官有太師、太傅、太保以及殿閣大學士,武職的京官有領侍衛內大臣以及掌鑾儀衛事大臣。

太師、太傅、太保簡稱為“三師”,都是虛銜,表示皇帝給予的恩寵和榮譽。殿閣大學士是輔政官員,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後設立。

領侍衛內大臣是“侍衛處”的最高官職,他負責了皇帝的安保問題。掌鑾儀衛事大臣,主要負責皇帝的出行儀仗,一般擔任此職的人都是滿族貴族親信。

正一品文職外官只有大學士兼總督。它比較複雜,因為它不是一個官職,而是兩個疊加在一起才成為正一品的,也就是大學士+總督。如果僅是總督,那麼他只是正二品,但兼職大學士銜的話,就是正一品了。

正一品武官有兩個,一個是綏遠將軍,另一個則是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是內蒙古地區最高的官員,而伊犁將軍則是新疆地區最高的官員。

正一品官職算是古代官品最高的官職了,然而還有比正一品更高級別的官職,它們被稱為超品,僅次於皇帝,這是乾隆時期所制定的。

超品不是一般人員能獲得的,只授予愛新覺羅氏族人。親王、君王、貝勒、貝子、公爵都是超品。它被稱為宗室爵位,比如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等。總而言之,公爵以上以及公爵都是超品。


理科男讀歷史


清朝頂級官職設置很謹慎,正一品的官職非常稀少。

文官中,大學士最初定為滿一品,漢二品,順治十五年(1658年)因八旗貴族不滿文官地位太高都改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都改為正一品直至清末。大學士的頭銜幾經改變,最終定為三殿(建極、文華、武英)三閣(體仁、文淵、東閣),一開始大學士無定員,最少時僅二人,最多時有十六人之多。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為最多不過四人(滿二漢二),但實際上一般只有二人或三人。大學士品級比明代大學士高得多(明代是正五品),但權力反倒要小得多,因為皇權更集中且密摺制度通行,大學士只能秉承皇帝旨意處理一般日常性事務。

武官中只有負責皇帝近衛的領侍衛內大臣(六人,都是滿員)為正一品官職,其它武官中不論將軍、都統還是提督都只有從一品,儘管論實權後者要大得多。

自宋以來重文輕武,文官高級職務多於武官,但清朝要強調“文武並用”,因此不但各級武官品級往往高於同級文官(如一省最高武官提督是從一品,而一省最高文官要加上兵部侍郎兼銜才是正二品,否則是從二品),而正一品官員員額也是武官更多(武六文四),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官場風氣仍然是文重武輕,品級相等甚至較低的文官節制武官是家常便飯。

除了這些有實際職務官員的品級,清朝還有榮譽職位和爵位,其中榮譽職位中“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品秩視正一品,爵位中宗室封一、二、三等輔國將軍,非宗室中封子爵者,品秩視正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和前朝不同,清代後宮雖有等級,但並沒有明確比附命官的品級。

比正一品高的職官是沒有的,但封爵中有:宗室和蒙古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非宗室封爵中一等至三等公、一等至三等侯、一等至三等伯,品秩都視“超品”,即比正一品更高的品級。但“超品”只是體現其待遇、地位,以及“超品”擁有者在和正一品官員交往時的禮節座次等,並不是一個實際的正規官員級別。


陶短房


清代官員品級共分九等十八級,沿襲了古代的品級制度,每個等次分正、從兩個級別,比如一品官就分正一品和從一品,最高等級為正一品,最低為從九品。

晚清名臣李鴻章(中)是文華殿大學士兼直隸總、北洋大臣,是標準的正一品官員

清朝正一品文官都是三公或宰相級別的,具體有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太師、太傅和太保為合稱三公;清代不設宰相,內閣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之職。在清代,還有一種官職也是正一品,那就是大學士銜總督,比如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兼兩江總督,晚清名臣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刨除他們的封爵不算,這些職務就是正一品。

清代正一品武官不多,京官中有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這些都是負責皇帝警衛、儀仗和安全的大臣,都由滿蒙親貴擔任;外臣中有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這兩職是清廷設在新疆和蒙古地區的最高長官,位置重要,地位崇高,所以被授予正一品等級。

在理論上清代還有比正一品官員更高的職務,稱為超品官員。凡是親貴宗室中被授予不入八分輔國公、蒙古王公以及非宗室被封伯爵以上的官員,都屬於超品,但這些官員大都是虛銜,一般不掌握實際權力。


民國年間那些事


清代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級,其中每一品有正從兩級,比如一品有正一品、從一品兩級,而從九品之後的叫做未入流,比如《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被派去守城門,那個就是不入流了。

那我們來說說清代官制裡面正一品的都有哪些官職。

清代有三公,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都是正一品,不過三公都是虛銜和加銜,不是具體的官職,比如加太師的只有兩人,分別是鰲拜和遏必隆,另外加太傅的十二個人,比如有年遐齡(年羹堯之父),鄂爾泰,加太保的有十八個人,比如有張廷玉,隆科多。

另外,還有一些是死後加贈的,這個就稍微比較多了,而從加三公的人數來說,可見加三公是何等的殊榮,一般人是加不上的。

三殿三閣大學士也是正一品,其中三殿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是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其中保和殿是首輔大學士,而協辦大學士是三殿三閣大學士的替補,只是從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身邊禁衛的指揮官,共有六名,分別來自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各兩名。

掌衛事大臣也叫掌鑾儀衛事大臣,是負責皇帝出行儀仗及安全的人,只有一人。另外駐防將軍中的伊犁將軍、綏遠將軍是正一品,其他的駐防將軍是從一品。

從官職上面,正一品是最高級的了,沒有比正一品更高的了。但是爵位有,宗室爵位裡的親王、郡王一直到不入八分輔國公都屬於超品,就高於正一品,而鎮國將軍為一品。

另外非宗室爵位裡,公、侯、伯爵是超品,而子爵是正一品。


歷史簡單說


這個問題你問對人了,我就是正一品【哈哈】

清朝的正一品官職很少,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文臣、武將和皇室。

文臣

清朝正一品的文官有兩類:三師和殿閣大學士,三師包括太傅、太師和太保。

這三位不必多說,與皇室最親近的人,直接參與治國方略的決策,所以官階品級是正一品也是當然的。

殿閣大學士指的是三殿三閣的最高負責人,是廢除宰相制度后皇帝身邊的輔政官員。清朝時期,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等人都曾經擔任過,妥妥的正一品官員。

影視劇裡演繹的大才子紀曉嵐是協辦大學士,只是從一品官員,和珅才是正一品,現實中的紀曉嵐根本不會去跟和珅鬥嘴。

京城內的武職

清朝京城的安保工作由三個部分負責,但這三個部門的領導人卻只有一個達到正一品,那就是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紫禁城內安保),另一位是掌鑾儀衛事大臣(看名字也大概知道這是負責儀仗隊的)。

而大名鼎鼎的九門提督原本是正二品,到了嘉慶年間才提為從一品。整個京城只有這兩個武職是正一品。

邊疆的武將

在乾隆徹底平定準噶爾之後,在新疆設立了伊利將軍。

乾隆二年,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重新建造了新城——綏遠城(呼和浩特附近),並設立綏遠將軍這一職位,專門負責整個漠南蒙古。

伊利將軍和綏遠將軍是清朝武職外官中唯二的正一品官員,這也體現出清朝對西北邊防的重視。

後宮唯一的正一品——皇貴妃

皇后母儀天下,並不在官職高低的考慮範圍之內,整個後宮只有皇貴妃是正一品。皇貴妃是明朝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間設立的,他十分寵愛孫氏,兩人青梅竹馬。

在朱祁鎮登基後就封孫氏為貴妃,按照祖制來說,只有皇后才有資格同時享有金寶和金冊,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但由於朱祁鎮的寵愛,破例讓孫氏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

為了與其他貴妃區分開來,於是創立了“皇貴妃”這個嬪妃等級。

後來清承明制,也保留“皇貴妃”這個稱謂,例如順治帝十分寵愛的孝獻皇后在生前就是皇貴妃(董鄂氏),官品等級為正一品。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正一品職位——衍聖公。封建王朝為了體現對儒家的尊崇,在宋朝時期設立了“衍聖公”這個封號,由孔子的嫡長子世襲,一直傳到民國時期。

宋朝設立之初品級為八品,到了明清時期已經是正一品,是名義上的文臣之首,甚至被允許騎馬進紫禁城。

結語

以上就是官至正一品的職位,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這些職位都是國家的核心組成,是封建王朝金字塔的最頂峰。

比正一品跟高的職位也有,例如封給皇族的貝勒、鎮國公和郡王等各種爵位。

如果不是皇室成員,也有可能獲得超品爵位,那就是立下汗馬功勞。

例如曾國藩,歷經十餘年,幫助清廷消滅了太平軍,才被封“一等毅勇侯”。再如李鴻章被封為一等肅毅伯,那都是做出扶大廈於將傾的功績,非一般人所能享有。


正一品貴妃


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建立者是發源於長白山的滿族,與漢族相比不管是歷史還是人數都要少很多,所以清朝建立後為了穩定社會,採取漢人智囊的建議實行以漢制度治理漢人的政策,也就是說,清朝繼承了很多明朝的舊制度,比如地方行政區劃和官員等級制度。和明朝一樣,清朝的官吏被分為九品十八級,而正一品就是當時最大的官級了

那麼清朝正一品官職有哪些呢?

按照史料記載,清廷中屬中央的正一品有太師、太傅、太保、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從屬地方的正一品一般是大學士兼管總督。從屬軍隊的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掌衛事大臣 、各地駐防將軍等。


一品是大員,那麼有人要問了,滿清政府中還有還有比正一品更大的官職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所謂的超品,超品指的是滿清貴族所有的一種特殊的制度,超品官員很多隻是爵位,沒有具體的權力,但他們的等級依舊超過所有的一品大員,因此被稱為超品,此品級源於清朝乾隆十六年定製,如下所示: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此外,王、郡王、貝勒、貝子也是超品,值得一提的是,漢人是達不到這個級別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清朝的官員等級制度沿用了自魏晉以來的“九品十八階”基本制度,即一共有九個品級,每個品級又分為“正”(zhěng)和“從”(zòng)。正常來說,正一品是最高的品級,但是清朝畢竟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所以它就得搞點特殊的,而這就是超品!因此清朝最高的品級並非為正一品,而是超品!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屬於超品的並非官職,而是爵位!

(清朝官員)

那麼這些正一品的高官是哪些,屬於超品的又是哪些呢?今天小祁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正一品官職

太師、太傅、太保(三公)

這三個官職在中國古代各朝多會設置,但是因為地位太高,在封建體制的不斷完善下,“三公”逐漸淪為了一種榮譽頭銜,要麼是生者加官,要麼就是死者的贈官,雖然地位極其尊崇,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



(一品文官補服)

三殿三閣大學士

即為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士。

雖然都是正一品,但是按照實際權力和地位來說,還是存在高低之分,一般從高到低的順序也如上所述,也就是說保和殿大學士為最高,東閣大學士為最低!


(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影視形象)

殿閣大學士在雍正以前還握有相當的權力,但是自雍正繼位設立軍機處以後,權力逐漸向軍機處轉移,殿閣大學士也逐漸淪為了榮譽頭銜!

領侍衛內大臣

這是清朝所特有的官名。清朝設立侍衛處,負責管理皇帝侍衛和親軍,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等!


(明珠影視形象)

侍衛可以說是皇帝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領侍衛內大臣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能夠出任領侍衛內大臣的必須是皇帝的股肱心腹,而且還必須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的人。因為按照規定,領侍衛內大臣並非一人,而是總共有六人,即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各兩人!

曾經出任過領侍衛內大臣的有鰲拜、明珠、胤祥、傅恆、和珅等等,他們一度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

掌鑾儀衛事大臣

通過名字大致就能猜到這個官是幹什麼的,也就是執掌車駕儀仗保衛工作的大臣,它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


(一品武官補服)

其實最開始掌鑾儀衛事大臣都是從領侍衛內大臣或者內大臣中間挑選的,直到光緒年間才改成了從王公貴族或者滿蒙文武大臣中挑選出任!

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這兩個武官不同於其他的武官,他們一個為清朝在新疆地區的最高官職,一個為清朝在內蒙古地區的最高官職,都握有當地的軍政大權,和其他省由總督出任最高長官有所不同,這是由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

超品

超品是滿清的特有產物,據《清史稿》記載,最早源於乾隆十六年,按規定,超品是僅次於皇帝的最高品級,也即高於正一品!

屬於超品的都是爵位,而且因為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所以爵位也有區別。


(一等毅勇侯曾國藩畫像)

第一,宗室爵位中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都屬於超品。

第二,異姓功臣爵位中的公爵、侯爵和伯爵都屬於超品!

官爵之別

嚴格來說,正一品就是清朝最高的官職,因為所謂的高於正一品的那些不是官職而是爵位!

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官職和爵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有爵位的不一定有官職,有官職的大部分都沒有爵位(當然其中也會有官爵相匹配的情況,即有一定的官職則有相應的爵位,但是是極少數)。


(恭親王影視形象)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爵位可以繼承,而官是不可以繼承的。也就是說官做的再大,官員本人去世了,官職也就沒了,而爵位不同,祖先獲得的爵位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官職的獲得有很多途徑,但是爵位的獲得則非常少,基本就是來源於繼承或者戰功!

因此,和以前的朝代一樣,正一品在清朝也是最大的官職,不存在高於正一品的官職。至於通常所說的高於正一品的超品類,那只是爵位,而不是官職,兩者沒有可比性!


小祁說歷史


按滿清制,親王、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公(分一至三等)、侯(分一等至三等侯)、伯(一至三等伯),均在一品之上,稱之為“超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