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立曹睿为太子?

路过120227831


曹丕传位给甄宓的儿子曹叡(也作睿),虽有各种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长子,在正宫皇后郭女王(这名字好霸气)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他具有天然的正统性。

封建王朝传位的原则有两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不是说不能违反这两个原则,只是违反的代价会非常大。

曹丕本人是嫡长子,符合第一个原则,曹叡符合第二个。

至于说怕他记恨,有什么好怕的?该怕的是曹叡才对,怕曹丕因厌弃了母亲而连带厌弃自己。那时候,一个父亲对儿子有支配权,一个帝王更对臣子有绝对的掌控权!曹丕既是父亲更是帝王,占尽上风,实在没有怕的理由。

而且,他传位儿子的时候肯定是要过世了,难道还怕曹叡对自己遗体不敬?不可能的,曹叡要是不表现出悲痛万分的样子,只怕都要被天下人指责。一个“孝”字,让曹叡不敢有仇恨之心。

怀念母亲和不怨恨父亲,在曹叡这里并不矛盾。

何况,相比母族来说,古人更注重父族的血统,大概在曹丕心里甄宓是个外人,儿子可是我老曹家的孩子!和我一伙的!

甄宓是个绝代佳人,可惜红颜薄命。先嫁袁绍的次子袁熙,袁家败了,被曹丕纳为夫人。这个“夫人”可不是指正室,而是有名分的小妾。她的身份注定了她不可能成为皇后。

倒不是说再嫁之女不能做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就是以再嫁之身成为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但王娡可不是敌对势力家的儿媳。

就算曹丕不计较,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小妾不过是玩物,身份不重要,皇后可是一国之母。曹家大臣肯定不想给袁家曾经的儿媳行大礼。

不过,哪怕不是正室,对于当时的甄宓来说这已经是一条很好的路了,否则败军家眷会落到哪一步很难说。她的美丽是她的通行证。

曹丕可不是没有见识的男同学,他能看中甄宓,足以证明她的美貌不是吹出来的。

据说他的弟弟曹植也看中了,还为此写下了以甄宓为原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用词华美想象丰富,在他眼里甄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极美极仙。

民间传闻里,有很多两兄弟和甄宓的香艳传说,还有传言说曹丕之所以厌弃她就是因为她爱着曹植,我觉得这只是后世文人的一种想像。

曹丕会厌弃她,只不过是因为不爱她了。

按理说曹丕能不在意她嫁过人,求父亲将她赐给自己,那肯定是爱过的,可惜人的感情是最容易变化的,爱的时候是真爱,不爱的时候是真不爱。只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好了。

从盛宠到被冷落,甄宓心里必然不平衡。而且此时曹丕娶了正宫皇后郭女王,曾经的汉献帝、现在的山阳公刘协还献了两个女儿给他。

他是春风得意了,甄宓就成了失意人。丈夫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丈夫,心里有怨发发牢骚很正常,曹丕却格外生气,立刻赐死了。

我估计这和甄宓年纪大了美貌不在很有关系,她是公元183年出生的,比曹丕还大4岁。男人的心理,爱的时候什么都不是问题,等不爱了,年纪比他大是罪,嫁过人也是罪。

但这一切都不能真正影响到曹叡,哪怕因母亲获罪而废为平原侯,他也姓曹不姓甄,不到一年就复了爵位,晋封平原王,之后更立为太子,在曹丕过世后顺利继位为帝。

从其政绩来看,曹叡虽然不如其祖其父那般闪耀出色,也是个合格的帝王!


缥缈峰下一粒沙


在立太子一事上,曹丕一直比较迟疑,因此,直到去世前,才立曹睿为太子。

依照传统,嫡长子有继承权,偏偏皇后郭氏没有儿子。这不要紧,曹丕把儿子曹睿过继给了郭皇后,曹睿实际上就成为嫡子。既然如此,曹丕为什么还迟迟不立太子呢?

这,还得从曹睿的生母甄氏说起。

嫁给曹丕之前,甄氏已经嫁过一次了,她的前夫不是别人,正是袁绍的儿子袁熙。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击破袁氏,攻取邺城。刚刚十八岁的曹丕初见甄氏,就魂不守舍,春心萌动。此后,甄氏成了曹丕的女人。

刚开始时,曹丕对甄夫人极为宠爱,甄氏生了一男一女,儿子便是曹睿。然而,当热烈的爱情过去后,曹丕的热情迅速降温。公元220年,曹丕登基当了皇帝,对甄氏更是冷落。

甄氏的地位已经被另一个女人取代,此人便是贵嫔郭女王。魏取代汉室后,迁都洛阳,甄氏未能同行,被留在邺城。甄氏内心怨恨难平,写一诗《塘上行》,诗里出现最多的三个字是“悲”“苦”“愁”,苦大愁深。甄氏的牢骚话传到曹丕耳中,他勃然大怒,杀心顿起,赐一杯毒酒,甄氏就香消玉殒。

甄氏死后,郭贵嫔被立为皇后,因没能生儿子,曹丕便把甄氏所生的曹睿过继给她抚养。在后宫争风吃醋的斗争中,郭皇后与甄夫人是敌人,不过,她却十分喜爱曹睿,视如己出。曹睿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生母的死是他一生的痛,另一方面他对继母郭皇后也极尽孝道,凡事谨慎小心,这也是一种保全自己之术。

要不要立曹睿为太子,曹丕犹豫不决。甄氏死时,曹睿已经十六岁,早已是懂事的年龄。曹睿年龄虽小,却因诸多变故而早熟,母亲之死让他懂得宫庭之凶险,故而甚少流露出对生母的思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曹丕也不是完全无情。

有一回,曹丕与曹睿一同打猎,遇到一只母鹿与一只小鹿。曹丕拉弓射箭,射杀母鹿,并让曹睿射杀小鹿。这时曹睿竟然动了侧隐之心,看到失去母亲的小鹿,想起自己遭遇,不禁生出怜悯之情,眼泪掉了下来,对父亲说:“陛下已杀了母鹿,我不忍心再杀小鹿了。”听到这里,曹丕亦不禁动容,知道曹睿想起自己的母亲。说实话,当初曹丕一怒之逼甄氏自杀,然而他与甄氏毕竟有过如胶似膝的往事,往事并不如烟,有时总会不经意想到第一次见到甄氏的情形,还有那一段甜蜜的岁月。

这种复杂的感情,最终让曹丕在去世前一刻,立曹睿为太子。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睿正式登基,史称魏明帝。


君山话史


魏明帝曹睿本就是曹丕的长子,只是不是曹丕正室郭氏所生而已。曹睿母是袁绍的儿媳袁熙之妻甄氏,曹操打败袁绍集团后曹丕将甄氏纳为己有后生睿及东乡公主。

曹睿年少时深得曹操喜爱,因为曹睿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过目不忘。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曹操曾赞曹睿:“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世袭魏王封曹睿为武德侯,第二年又封为齐公。曹丕一直把曹睿当成皇太子培养的,曾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睿的师傅,教授他经学,以此明志。曹丕对曹睿有看法是因为他的生母失宠后有怨言被丕处死,睿也因此被废为平原侯。但不久(222年)又恢复其爵位封其为平原王。《魏末传》记载,曹睿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了鹿母,命令曹睿射杀子鹿,曹睿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从而确定了立曹睿为太子的心意。



后来曹丕下诏将曹睿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进一步确定了他嫡长子的地位。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危,立曹睿为太子,第二天,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曹丕虽在仓促之际病逝的前一天才明确下遗诏立曹睿为太子,但因曹睿夲身具有的能力以及没有竞争对手,其实一切只是水到渠成。


神舟六


简单说,曹睿的母亲甄氏原是别人的老婆,后来曹丕看人家长得漂亮,就收了。而后就生了曹睿。

本来曹丕和甄氏挺恩爱,到曹丕称帝后立了另一个美女郭氏为皇后,甄氏开始不高兴了…后来因犯了错被曹丕处死了。

曹瑞打小就聪明伶俐,算是年少有为。深受他爷爷曹操的喜爱。曹操曾夸赞他说:“你小子行,咱家的基业以后就靠你传三代了。”(我基於尔三世矣)曹丕对曹睿也很器重。

因为郭皇后没有儿子,曹丕就把曹睿过继到她名下给她当儿子。曹睿心里还挺不乐意,毕竟要是没有这郭皇后,自己的母亲就不会被处死,现在还得认人家做娘,哎,这叫什么事啊。但是想到自己以后可以当皇帝,也就释怀了,老老实实给郭皇后当了儿子。

这儿子还真没白当,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在曹丕死的前一天,立了曹睿为太子。

就这样,曹睿顺利继位当了皇帝,是为魏明帝。


太阳11


曹睿的母亲甄氏曾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曹丕见甄氏有姿色,纳之为妻。刚开始很得曹丕恩宠,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后来曹丕妾室多了,得宠得子,渐渐疏远了甄氏。

220年曹丕称帝,携宠妾郭氏到洛阳,进封贵嫔,甄氏则被留在邺城,地位在郭氏之下,作为结发妻子而不立为皇后。所以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曹丕因此更加痛恨甄氏,于201年下令赐死甄夫人,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母以子贵,子更以母二得宠。甄氏的失宠也让身为长子的曹睿得不到曹丕的亲爱,甄氏死后,曹睿还被降了爵位。后来郭皇后因没有儿子,曹丕把曹睿过继到她门下,起初曹睿不高兴,曹丕为此差点立曹礼为嗣。

">2、身世有疑

历史上曹睿生卒年不详,只有大概的年份而没有确切的月日。据传曹丕娶甄氏时已有身孕,因甄家属河北豪族,曹丕为拉拢河北名门豪族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而娶甄氏。曹睿出生后一直得不到宗室的认可,因为古人很看重血统,尤其是帝王之家。这也是曹丕的一个隐痛。

3、曹丕早逝

曹丕的父亲曹操活了65岁,在当时已算是高寿。曹丕33岁登上皇位,正是壮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考察诸位皇子。然而自己心胸狭隘,加上伐吴失败更加抑郁,一场风寒竟使自己生命垂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其他的选择,临终前才正式确立了曹睿的太子地位。


胥安说事


曹睿是曹丕甄夫人之子,甄夫人原是袁绍儿媳袁熙之妻,在官渡战后袁军兵败如山倒,曹操穷追猛打攻破邺城,时甄氏没有从夫出守而是留在邺城陪伴婆婆,被曹丕看到爱其颜色,便收入后宫为夫人,曹丕称帝后曾打算立她为皇后,后来中止,因妒忌后妃被曹丕赐死,儿子曹睿原封齐公,也被贬为平原侯,曹睿自小聪慧,曹操喜欢他常带在身边,曾经评价说有你的存的,我的基业就可以传承三代了。这是很看重嘉许的话,后来曹睿上位,这应是一个原因。


曹丕立郭女王当皇后,但郭皇后一直没有生下儿女,曹睿本来算是嫡长子,而自母亲死后,便夹起尾巴做人,对人谦虚谨慎,府上来往的家臣官吏,师长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各派兼有,律法更是精通,在群臣中有口皆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一次随曹丕打猎,发现一母一子二头鹿,曹丕追上前拈弓搭箭,射中母鹿,令曹睿射小鹿,许久没听到弓弦响声,回头看时,曹睿说陛下已经杀死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射杀它。曹丕听了心有所感“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因赐死其母之事可能与郭皇后有关,曹丕对曹睿一直有提防之心,认为曹睿先前既有不满,恐怕以后会生乱事,曾一度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之意,后来听得众臣称赞,自己考察也觉得是合适人选,便让郭皇后收养曹睿为子,为下一步立为储君作准备,复又犹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睿在东宫时,与卫臻有私交,经常讨论经学及朝政大事,曹丕便向卫臻询问儿子的反应,卫臻是曹操好友兼陈留起兵的拥护者,后战死荥阳致曹操痛惜不已,因此厚待老友儿子,培养得品学兼优,此时听曹丕问起曹睿,便连声称赞他品德学识俱佳而没有其他话语。

曹丕又看到曹睿奉侍现在的母亲郭皇后恭恭敬敬,每天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晨昏定省礼节齐全,而郭女王也因自己无子,看到这孩子如此识趣有礼貌,也欣庆收养得人,对曹叡慈爱有加。经过系列审视考察,又想起父亲寄托的厚望,曹丕终于下定决心,把曹睿定为储君人选,为其选妃并延请名师大儒教导他,又充实王府属官,222年曹丕病重,先立曹睿为太子,并遗命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等辅政,曹睿即位是为魏明帝。


南方鹏


文人天子的曹魏政权

在中国政治史上,曹魏政权是三国时代的正统,曹操和曹丕父子,是曹魏基业杰出的统治者。而在文学史上,三曹父子的文学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比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寡妇歌》等等。

可以说,曹魏是一个盛产文人天子的王朝,曹魏的统治者是政治家的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反观蜀汉和孙吴,在这方面,要逊色很多。

而文人则意味着风流。

曹操讨伐袁绍期间,袁绍的儿媳妇甄宓,被曹丕抢来做了妻子,此事还曾一度引起孔融的嘲笑。曹丕登基后,曾一度册封甄宓为皇后。

甄宓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非但让曹丕对之一见钟情,就连大才子曹植,也对自己这个嫂嫂,产生了不伦之恋的心思,为了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曹植还专门写了《洛神赋》来表达自己对甄宓的爱慕和相思。

被两个才子,一个皇帝一个王爷所钟爱,或许,甄宓是幸运的。

但是,风流意味着薄情。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移情别恋,最终,在黄初二年(西历221年)赐死甄宓。

子以母贵。曹丕和甄宓之子曹睿(后来的魏明帝)一时间,成了一艘风雨飘摇的孤舟,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毕竟,曹丕赐死了甄宓,就意味着曹睿有很大的概率和皇位失之交臂。

曹丕的无奈

魏文帝黄初七年,进入生命倒计时的曹丕,自知自己余寿不长,于是宣布册立曹睿为太子。不久,曹丕驾崩,曹睿登基,是为魏明帝。

此时,距离黄初二年曹丕赐死甄宓,只有短短五个年头。

曹丕赐死甄宓,又在时隔五年之后,册立甄宓之子为太子,这一事件似乎很不合情理,但是,却又有着必然性。

因为曹丕自身也有自己的无奈。

早在曹丕继承曹操的势力之前,曹操曾经对继承人有过犹豫:曹操不知道该选择曹丕好,还是选择曹植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曹操之所以对曹丕(嫡长子)继承自己的势力产生动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个人情感上,倾向于曹丕。

而曹操身边的谋士则提醒曹操:不册立嫡长子,而册立其他儿子,会给政权带来隐患,这先例摆在眼前——袁绍和刘表,就先后犯过这样的错误,最终导致基业崩溃。

于是,曹操选择了曹丕。

而论及个人情感,曹丕想册立曹礼为太子。但是,曹睿具备曹礼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来,早在曹操在世的时候,曹操就夸奖曹睿是一个具备治国安邦才能的孩子,并默认曹睿做第三代继承人,这一点,让曹丕立曹礼为太子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此外,在朝廷上下,曹睿的才能和口碑很受到认可,而相比之下,曹礼除了得曹丕喜爱,实在没有具备和曹睿相比的资本,可谓乏善可陈。

为了曹魏政权的稳定,曹丕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曹睿继承皇位。

帝王家的无奈

曹睿时代的一百多年后,南朝有位皇帝在面临杀身之祸的时候,长叹自己不该生于帝王之家。

帝王之家,意味着冷血无情,当曹睿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对于曹丕赐死甄宓这件事,他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料理甄宓的身后事——比如追尊甄宓为太后。

身为帝王,是没有资格去考虑爱恨的——就好比曹操要和杀害自己长子的军阀张绣结为亲家一样,帝王该考虑的,只有政治和政权利益。

也为此,曹丕不用担心曹睿登基后,会记恨自己赐死甄宓——即便曹睿记恨,又能把自己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