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成為太子後,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為什麼?

mengchuan


乾隆六十年,85歲的乾隆正式宣佈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

據《清史稿》記載,在永琰被立不久,在乾隆的指示下,永琰去祭拜了一個年僅9歲就去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誰?乾隆為什麼要永琰這樣做呢?永琰祭拜的哥哥叫永璉。

永璉出生於雍正八年。

當時乾隆還是寶親王,而永璉的生母則是雍正親自為乾隆擇選賜婚的富察氏。

(富察皇后劇照)

富察氏出身高貴,她是滿洲鑲黃旗人。祖上曾追隨努爾哈赤平定天下,是清王朝的開國元勳。其後代都為皇帝倚重的朝廷重臣,她的父親察哈爾總管李榮保還與雍正交情甚厚。

同時,富察氏受過極好的教育,不光書法精湛,通於經史,還非常賢淑,因此,當雍正為已經密立為太子的乾隆擇選福晉時,初看她,便認為她有賢后的威儀,於是促成了這段婚事。

雖說是包辦婚姻,但富察氏憑著姣好的容貌和高雅莊重的品德,得到了乾隆的寵愛。再加上又是少年夫妻,因此感情愈發深厚。

雍正八年,富察氏生下了嫡長子。

此事讓雍正和乾隆都異常高興,雍正親自替這個嫡長孫取名叫“永璉”。由於“璉”字有宗廟祭器的意思,可見,雍正有意讓這個孩子承繼宗廟的想法。

乾隆也很喜歡永璉,常公然贊他:“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

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

25歲的乾隆遵繼位密詔繼承了帝位。

隨後乾隆迫不及待地仿效雍正,將永璉的名字寫在繼位遺詔上,然後放到“正大光明”匾的後面,這才將大臣們召來,宣告立太子一事。

說起來,清王朝一向是“立賢不立長”,而當時乾隆不過26歲,完全可以再等些時候,多觀察一下皇子們的表現和能力,再做決定。

(乾隆劇照)

但乾隆受儒家文化影響,一直認為清朝入關後,還沒有立過一個嫡子為繼承人,因此他希望他能做第一個立嫡子為繼承人的皇帝。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乾隆立儲不久,永璉由於受了風寒,竟去世了,時年僅9歲。

永璉去世後,乾隆悲慟不已,於是將正大光明匾後面的繼位密詔拿出來,追封永璉為皇太子,並以皇太子的規格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同時上諡號“端慧皇太子”。

不僅如此,乾隆還特意將永璉的陵寢選在自己的陵寢附近,希望自己百年後,能再得永璉膝下承歡。

除此外,乾隆遏陵時,也常常要去看望已長眠地下的永璉。甚至還為他做悼亡詩以抒思念之情。

乾隆後來又立過幾位太子,但是不知何故,都英年早逝。

此事給乾隆打擊很大,他曾在諭旨中寫道:“朕在位而前星四隕,覆成何事體?故不得不慎也。”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在位立誰為太子,誰就會丟了性命,這是什麼事嘛!以後立太子一定要慎之又慎。

結果,乾隆這一謹慎,就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這時候,乾隆已經62歲了,在當時也算是花甲老人了,所以立太子的事,就再也不能拖了。

此時,乾隆能挑選的皇子並不多,只有4個。

這4個皇子中,各有各的缺點。唯有皇十五子永琰勤學好讀,且忠孝敦厚,是個沒有什麼缺點的皇子。

(永琰劇照)

再加上永琰又是他最寵愛的令妃所生,所以他便把永琰的名字寫在了繼位密詔中。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68歲的乾隆依然身體硬朗,精力也很旺盛。

這時候,外界就有議論說乾隆貪戀權位。

乾隆為了自證清白,於是下了一道諭旨,表示祖父康熙在位61年,他絕不敢超過康熙執政的年限,所以他只打算在位60年。如果到時還活著,就將帝位禪讓給太子。

然而,乾隆真的是太能活了,等到乾隆六十年時,他雖85歲了,但身體依然硬朗,並沒有疾病侵擾。

但是皇帝之言,當一言九鼎。所以,他在乾隆六十年宣佈永琰成為皇太子。

不過,乾隆還真不願意將帝位禪讓給永琰,畢竟皇權在手,實在是捨不得放手。但不禪讓帝位,勢必引得天下議論。所以,乾隆思來想去,便命永琰去祭拜東西陵,將他被立為太子之事昭告祖宗。

同時又命他專門去永璉陵前行叩拜之禮,並對他說:“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

乾隆之意是說,永璉本來先被密立為太子,若不是他夭折了,哪裡有你的份呢。

說白了,乾隆就是想告訴永琰,雖選他為太子,但他並非是自己心意所屬。

乾隆這番敲打,讓永琰深明於胸。從此後,永琰更是不敢有覬覦帝位的舉止,反而處處忠孝有加,對乾隆亦是唯唯諾諾。

乾隆見永琰如此,放下心來,便在次年正月,在皇極殿舉行了禪讓儀式,將帝位傳給了永琰,而他則成了太上皇。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來答。嘉慶被冊為太子後,被乾隆帶去祭拜的是自己的異母哥哥,孝賢純皇后皇后的嫡子愛新覺羅·永璉,也是上任皇太子端慧皇太子。乾隆在立嘉慶帝為太子時說:“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命其向端慧太子行叩拜之禮。因永璉早夭時僅9歲,所以說是去祭奠9歲的孩子。


永璉是乾隆帝的第二子,也是第一位嫡子,生母是孝賢皇后富察氏。乾隆極重嫡子,所以永璉出生時,乾隆帝很高興。永璉的名字是雍正帝親賜,所以乾隆帝認為“璉”字有繼承宗器之意。在乾隆剛登基時,就秘密冊立永璉為皇儲,聖旨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但世事難料,永璉於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因感染風寒夭亡,年僅9歲。乾隆帝悲痛異常,公佈密詔,諭曰:“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諡號為“端慧”即端慧皇太子。乾隆帝為永璉花費巨資挑選陵園與修建陵園,並多次去祭奠,可見乾隆帝對嫡子永璉的重視。


此後,乾隆帝三十多年未立太子,知道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十五皇子永璉為皇儲,乾隆六十年正式冊立永琰為太子,並以先前已秘立端慧太子為由,帶著永琰去祭拜了永璉,可見乾隆帝一直都沒有忘記過自己喜愛的嫡子永璉。


小姚的記錄


嘉慶帝永琰是乾隆的第15個兒子,他被封為皇太子之時,都已經是35歲了。由此可見,他能夠有幸成為太子,運氣真的很好。因為他父親有這麼多兒子,這個位置居然能落到他的頭上,真可謂是撞了大運。而他在35歲被立為皇太子之後,他的父親就帶他去祭拜了一個9歲的孩子。這個孩子是什麼來歷?居然值得皇太子親自前去祭拜?其實這個孩子就是永璉,富察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也是乾隆最疼愛的兒子。之所以帶太子去祭拜他,也是出於幾種原因。



第一,心有不甘。其實這也是乾隆的無奈,乾隆心儀的太子是他的第二個兒子永璉,可是永璉在9歲時就不幸夭折了。出生在皇家的皇子們,既是幸運的,又算是可悲的。他們一出生就擁有著榮華富貴,吃穿不愁,比起出生於貧苦百姓家裡來說,這樣的日子真的好很多。但是,皇家的各類算計也是最多的,稍有不慎命就丟掉了。尤其是像這種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怎麼能算計得過其他的成年人?所以,皇家夭折的孩子也是最多的。永璉作為了乾隆的嫡長子,母親身份高,他又得父親喜愛,那自然很多人都不希望他活著。因此這個孩子終究是沒有成功的長大,才9歲就離開了人世間。



這一個被他寄予厚望的孩子,他的離開給了乾隆沉重的打擊,這也致使他後來遲遲沒有立下皇太子。直到他63歲,才不得不從僅有的6個兒子中選一個繼承王位。原本他有17個孩子,但到1775年時,剩下的只有6個了。在這6個孩子裡,他左挑右選,最終選擇了嘉慶。



可是嘉慶雖然也很聽話,但終究不如永璉更得他心意,因此他覺得心有不甘,才會想要帶這個兒子去祭拜他。只有讓嘉慶給哥哥磕了頭,讓嘉慶跪了這個兒子,乾隆的心裡才會覺得平衡一點,感覺沒有讓他最疼的兒子失望。

第二,讓嘉慶明白,如果不是永璉的死,他不可能有機會當上皇太子,所以乾隆希望用這個舉動告訴嘉慶他的幸運是建立在哥哥身上的,要讓他永遠感激哥哥。這也算是乾隆對自己二兒子的一種疼愛,從這個舉動也能看出乾隆終究是偏心的。不過人的心本來就是偏的,在他這麼多兒子裡面,肯定會有一個最讓他滿意的兒子。只不過最讓他愛的兒子早早的就死了,那麼即使他空有一腔愛,卻無法付諸於他愛的人的身上,那最後他就只能通過一些其他的手段來表達他的父愛。


紫禁公子


乾隆要太子永琰去祭拜的,正是他與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

乾隆長壽,他在位期間,除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永瑆及太子永琰(即嘉慶)健在外,其餘的俱已去世,其中富察皇后所生二皇子永璉、七皇子永琮夭折,以及繼後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永琰同母(魏後)兄皇十四子永璐這幾個嫡子也不在世了。

這些已逝的皇子都是太子的兄長。祭拜兄長本也無可厚非,但為何只有皇二子永璉的祭拜上是乾隆帶著太子去的呢?

論嫡庶,這裡面嫡子不止一個。論親疏,乾隆喜愛的曾背父出火海的五子永琪也在列。為何獨獨祭拜一個?

這裡面的最大的原因是,皇二子永琰是乾隆元配皇后富察氏所生,此子身份尊貴,器宇不凡,被其祖雍正賜名“璉”,有擔當宗器之望。

乾隆與富察氏結髮夫妻,所生頭一個兒子已定為皇儲,奈何天不假年,九歲夭折。故在乾隆心中,這片家業原本是要傳給他的,現在永琰成為了繼承人,去祭拜下這位兄長,也是情理之中。

此舉也體現了乾隆對這個早夭兒子的痛惜與告慰。

心中的儲君首選夭折,乾隆一是己身痛失子,二代髮妻富察心痛,對永璉,他極其哀榮。其後夭折的永璉同母弟永琮及繼後那拉氏、魏後所逝嫡子都命隨葬在他陵園。

他帶現任太子來祭拜這位夭折嫡子,是哀思也是告慰。


錢多多讀文史


其實這個孩子才是乾隆皇帝的真愛,如果乾隆可以選擇的話,皇位絕對是輪不到永琰的。誰曾想天意難違,乾隆中意的嫡長子一個個都夭折了,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也因此傷心過度,鬱鬱而終。縱觀歷史,嘉慶皇帝資質確實平庸,唯一的亮點就是懲辦大貪官和珅了。嘉慶皇帝守成尚不足,更談不上銳意進取了。乾隆的第一任皇太子並不是嘉慶,而是嘉慶所祭拜的這個小孩。而嘉慶所祭拜的這個孩子究竟是誰呢?那就是他的哥哥--永璉。

永璉是乾隆與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在潛邸所生之子。雍正八年,永璉出生。“永璉”這個名字取得就富有王氣,從字面意思看,就是繼往開來,續寫王圖霸業之意。乾隆非常鍾愛永璉,乾隆繼位登基後,認為永璉是“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元年,永璉更是被乾隆秘密建儲,立為皇太子。但令人可惜的是,這位皇太子雖然氣宇不凡,但是福薄命淺。兩年後的乾隆三年,永璉就病逝了。乾隆甚為悲痛,追諡永璉為“端慧皇太子”,乾隆命人挑選萬年吉地,為永璉修建陵寢。乾隆八年,永璉葬入端慧皇太子陵寢。

永璉夭折後,皇后富察氏又為乾隆生育了嫡子永琮,永琮與哥哥永璉相比,更為可憐,只活了20個月就病逝了。兩個孩子的接連夭折,富察皇后因而大受打擊,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也病逝了。

留給乾隆的是無限哀思還有懸而未決的儲君人選。還好乾隆福壽綿長,一生生育的子嗣也有十七位之多。時間來到乾隆二十五年,令貴妃魏佳氏為乾隆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永琰相比哥哥永璉,真的是運氣與福氣俱佳。他的母親令貴妃正得乾隆寵愛,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時候,活著的兄長也只有六位了,永琰的儲君之位競爭人選也因此少了很多。這六位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當然後來永琰還有兩個弟弟,皇十六子過早夭折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

<strong>永琰的運氣好在哪呢,有一句話形容太貼切不過了。“永琰文武雙全,稍欠靈氣,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隨著五阿哥永琪的病逝,永琰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了。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被乾隆過繼出去了,皇八子永璇沉迷酒色、皇十一子永瑆天生小氣、吝嗇乾隆不喜歡,皇十二子永璂是輝發那拉氏的兒子,輝發那拉氏自行斷髮,不廢而廢,他的兒子也不被乾隆考慮,皇十七子永璘與永琰都是令貴妃所生,這個弟弟更為頑劣,也不被乾隆考慮。這樣看來,永琰的確是最合適的。

乾隆三十八年,永琰被秘密立儲,乾隆五十四年,永琰被封為和碩嘉親王,乾隆六十年,乾隆官宣,永琰正式成為皇太子。儘管如此,在乾隆心裡,永琰相比哥哥永璉,仍是相去甚遠,永琰的資質如此,那也沒辦法了。為了表示對永璉的追思,更為了激勵永琰,在永琰成為皇太子後,乾隆特地帶永琰祭拜了哥哥永璉,並言道:“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我覺得,乾隆這是在告訴永琰,你要知道長進啊,你哥哥永璉才像太子,而你今天祭拜他,並不是因為你是弟弟,而是因為你不像太子。

嘉慶聽完這些會作何感想呢。肯定不會生氣啦,這畢竟是他哥哥,而且已經故去了,自己已經是皇太子,還犯得著和死去的哥哥置氣嗎?福運俱佳才能成為皇太子,才能榮登大寶,我們只能感嘆嘉慶真是有福之人,能夠替乾隆守成也不錯啦。


風雪夢不逝


乾隆皇帝選擇嘉慶繼位其實有很多不情願,因為在他心目中嘉慶還不夠格,但是乾隆也有無奈的地方,因為他是一位長壽的帝王,在他要退位的時候,很多皇子已經離世了,當時活著的皇子只有六位,所以只能在這六位裡面挑一個。本來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在他六十三歲的時候只有幾位還活著,這些皇子裡面還有要過繼給別人的,所以能夠選擇的空間很小,而嘉慶皇帝就是僅剩的幾位皇子裡面還算出色的,所以考慮到國本問題,乾隆不得已將他立為太子。

其實在乾隆心目中合適的人選只有一位,他就是嫡長子永璉,他的生母就是富察氏皇后,這位皇后不僅是康熙給乾隆選的,她的家世背景還十分強大,而且富察氏是難得的有才有貌的女子,在入宮後就一直表現得很出眾,所以在乾隆登基後,富察氏就榮升成為了皇后。富察氏所生的永璉其實對於乾隆來說如獲至寶,他認為永璉就是未來大清的繼承人,畢竟他是嫡長子,身份上很正統,還給他“璉”字,其實就是為了表達對他寄予厚望。但是永璉在九歲時就過世了,這讓富察氏和乾隆都悲痛欲絕。而乾隆讓嘉慶祭拜的九歲小孩兒其實就是永璉,之所以讓嘉慶去祭拜他,也有幾層深意:

一、 祭拜永璉讓嘉慶的身份更加正統

其實當時滿朝文武都明白將來大清的繼承人非永璉莫屬,如果不是他死的早,也許就沒有嘉慶什麼事了。讓嘉慶去祭拜永璉就是為了讓他表達自己對哥哥的敬意,也算是了卻乾隆心中的鬱悶,嘉慶祭拜永璉之後,表示從他手中接過了繼承皇位的資格,讓嘉慶在登基後更加硬氣。

二、 祭拜永璉觀察他是否有誠意

乾隆皇帝十分重視永璉,所以每次在給永璉舉辦祭奠大典的時候都很隆重,所有的皇子都要跪下來磕頭大哭,誰哭的聲音大,乾隆就認為這個皇子心中有永璉,心裡也認他這個父王,如果沒有表現得太悲傷,乾隆就會認為這個皇子沒有誠意。永璜和永璋就曾經因為在祭拜永璉的時候沒有哭,遭到了乾隆的嚴厲斥責,還公開表示,這兩個人以後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嘉慶自然也知道這件事,所以在祭拜永璉的時候表現得十分悲傷,這些乾隆也看在眼裡,也算滿意。


歷史課課代表


[cp]【史料辨析】關於永琰被立為皇太子後給端慧皇太子行禮之事

乾隆六十年。乙卯。九月。

○癸亥(十五日)皇太子奉上命。恭詣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孝賢皇后、孝儀皇后陵、行禮。  

○詣端慧皇太子園寢行禮。 

 

嘉慶九年。甲子。八月。

○己卯(二十三日)世宗憲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諭內閣、我朝定鼎之初。本未有建儲之典。自皇曾祖聖祖仁皇帝始立理密親王為皇太子。嗣因緣事即未建立。我皇祖世宗憲皇帝皇考高宗純皇帝皆密膺<閒>在肇承神器。迨朕兄端慧皇太子、仰蒙皇考恩慈。因為皇妣孝賢純皇后所出。以嫡以賢。特行密立。祇以無祿。不獲永年。命以皇太子典禮祭葬。自後未經續議建儲。迨乾隆癸巳南郊大祀。朕荷皇考眷顧洪恩。始以朕名默告於天祖。然亦未蒙宣示。直至乾隆六十年、將行授璽典禮。於九月初三日、頒發明詔。立朕為皇太子。仰承付託獲纘鴻圖。是我朝皇太子之定名而正位者。自朕躬始。爾時敕立禮成。即奉命祗謁東陵西陵。並詣端慧皇太子園寢酹奠。當蒙皇考諭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應行叩跪之禮。非因以弟拜兄。訓示周詳。祗承無斁。今朕紹登大寶。自當別定禮儀。前據禮部等衙門奏、請行賜奠之禮。若照所議行。則當坐而奠酒。朕心究有不安。著於享殿外、陳設高几奠池。朕立奠三爵。隨從行禮之大臣官員、於朕每奠一爵。行一叩禮。該衙門即遵照豫備。此乃禮緣義起。因時定製。著將此次舉行儀注。纂入會典。俾億萬世子孫、有可仿而行之者。數典不忘。得所遵守焉。 

○丙戌(三十日)上恭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輿慟哭。步入隆恩門詣寶城前行禮。躬奠哀慟。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均隨行禮。  

○至端慧皇太子園寢奠酒。

【解析】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慶元年。九月十五日,永琰以新立皇太子之身份在登極之前,恭謁東西兩陵。告祭祖宗在天之靈。同時奉命詣端慧皇太子園寢行禮。在嘉慶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忌辰這天,時嘉慶正在避暑山莊迴鑾途中,經過東陵,所以嘉慶要去謁陵。嘉慶是清代皇帝中謁陵次數最頻繁的,不愧是仁孝子孫。同時定下繼位後至端慧皇太子園寢謁陵,禮部恭擬儀注為“坐奠禮”,嘉慶改為“立奠禮”,囑咐後世皇帝遵行。為此在給端慧皇太子園寢奠酒之後第二天,嘉慶為此寫了一篇御製詩。稍後附上。

如果沒有嘉慶在時隔將近十年之後諭旨中提到這件事,我想沒人知道這件事是怎麼一回事。

嘉慶提到了清代的幾位皇太子。而這幾位中自己是唯一一個以皇太子定名之後,繼承大統的。定名之後,就奉父親乾隆之命謁陵並詣端慧皇太子園寢行禮。乾隆告誡永琰,“因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名分先定,應行叩拜之禮,非以弟拜兄”。之後永琰登極為帝,所以就另行擬儀注“立奠三爵,嘉慶每奠一爵,謁陵隨從王公大臣一叩行禮”載入會典。

附:嘉慶御製詩

《嘉慶甲子季秋月朔日詣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酹酒志事》

沖齡考鍾愛,元子位尊崇;

北渚去何速,東宮典飾終;

承恩常勵志,遵訓永銘衷;

立奠禮初創,心安義擴充。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五月。乙丑朔。(初一)孝聖憲皇后神牌。升祔太廟。奉先殿。……屆時。上御龍袍袞服。由景運門至誠肅門。降輿。詣恭造神牌處。恭捧孝聖憲皇后神牌進奉先殿。奉安於孝敬憲皇后之次寶座上。行升祔奉先殿致祭禮。禮成。回宮。命皇十一子永瑆、恭捧孝聖憲皇后神牌。進奉先殿後殿。皇十五子顒琰恭捧孝賢皇后神牌。出至穿堂跪迎。隨行進右第二間寢室。贊引官跪奏。孝聖憲皇后。升祔奉先殿後殿。行參拜世宗憲皇帝、孝敬憲皇后禮。皇十一子永瑆、安奉孝聖憲皇后神牌於拜位。恭代行禮。敬捧孝聖憲皇后神牌。奉安於世宗憲皇帝之右寶座上。皇十五子顒琰安奉孝賢皇后神牌於拜位。恭代行參拜孝聖憲皇后禮。敬捧孝賢皇后神牌。還御寢室。奉安行禮。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乾隆生母升祔奉先殿之禮。不管神牌升祔隆恩殿、太廟、奉先殿。繼後都要給元后行禮。哪怕死後也要有人捧著神牌恭代行禮。以康熙與其四後為例。聖祖皇帝康熙升祔奉先殿,要參拜列祖列後,然後奉安一室居中。之後有親王一人恭捧孝誠仁皇后神牌行參拜聖祖之禮後,神牌放在聖祖左首。之後有親王一人恭捧孝昭仁皇后神牌行參拜聖祖仁皇帝、孝誠仁皇后之禮,神牌放在聖祖仁皇帝右首。再之後有親王一人恭捧孝懿仁皇后神牌行參拜聖祖仁皇帝、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之禮,神牌放在孝誠仁皇后次左。最後有親王一人恭捧孝恭仁皇后神牌行參拜聖祖仁皇帝、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之禮,神牌放在孝昭仁皇后次右。元后、繼立、本生依次升祔。

竟然還有人大言不慚說嘉慶當了皇帝還給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叩拜?你眼瞎還是心盲?續立皇太子參拜先立皇太子,猶如繼立皇后參拜原配皇后一樣。名分先定罷了。悼敏皇子又算得了什麼?


史說清宮


嘉慶於乾隆六十年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並宣告天下。然後在祭拜東西陵告知祖宗後,又被乾隆特意帶去祭拜了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長子,也是乾隆的次皇子永璉。



永璉生於雍正八年,當時的乾隆已經被雍正秘密立為皇太子。而永璉的生母乃是雍正為乾隆欽選的富察皇后。因此,在永璉出生後,雍正和乾隆都十分高興。雍正更是親自為永璉取名,而“璉”字有著宗廟祭器的意思,寓意著繼承宗廟。在乾隆繼位後,他便效仿雍正秘密冊立永璉為皇太子,將密詔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



永璉一出生便受盡榮寵,可謂富貴無雙,更是皇位的繼承人。然而上天卻開了個玩笑,年僅9歲的永璉卻因為風寒不幸夭折。乾隆皇帝悲痛萬分,將密詔公開,追封永璉為皇太子,以皇太子的規格安排葬禮,並諡號“端慧皇太子”。



永璉是乾隆皇帝最為疼愛的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是乾隆最為疼愛的皇子。他的夭折對乾隆的打擊可謂沉重無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乾隆對於立儲之事不再熱衷,直到乾隆年過花甲後才重新提及立儲。到那個時候,乾隆存世的皇子僅剩四位,而嘉慶無疑是四人中相對最優秀的那一個,最終被冊立為皇太子。



迴歸正題,乾隆皇帝帶嘉慶太子祭拜已故的“前皇太子”,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刻意為之,有著乾隆深刻的用意。

第一,永璉對於乾隆意義非凡,向嘉慶表明態度

永璉不但是嫡長子,身份高貴,更是由雍正親自賜名。也因為這個賜名,讓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提前得知自己被秘密立為皇太子,這對於乾隆來說有著很大的意義。提前幾年得知皇位歸屬,可以讓乾隆佔據主動,為日後繼承帝位早做準備。

永璉雖然遺憾未能繼承帝位,但他在乾隆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也絕對不是嘉慶可以比擬的。即便嘉慶被立為皇太子,但乾隆帶嘉慶前來祭拜永璉,是在向嘉慶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在乾隆心目中,永璉才是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人,而嘉慶只不過是其無奈之選。讓嘉慶要有自知之明,同時也要讓嘉慶在繼承皇位後對富察皇后以及永璉這一系要有足夠的尊敬。



第二、乾隆退位並非自願,暗含深意

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年長的的帝王,其25歲繼承皇位後,一直到年過花甲依然身體硬朗,精力旺盛。這樣的情形在古代封建帝王中也是十分罕見的,但這也引發了外界對其“貪戀皇位”的議論。為了維持朝局穩定以及杜絕外界的猜測造成不好的影響,乾隆便下旨表明自己在位時間不會超過康熙帝(61年)。然而直到乾隆六十年,85歲的乾隆不但還健在,身體依然很好,只不過礙於自己曾經的表態,不得不退位。退位意味著皇權也將下放,但這是長期把持權位的乾隆所不願意的。因此,他帶嘉慶祭拜永璉還有著更深一層的寓意:對於已故的“前皇太子”你要有足夠的尊敬,那麼對於即將退位的依然健在“前皇帝”又該如何呢?乾隆的用意很明顯,這是他在暗示嘉慶,皇位可以給你,但權力依然還是在我乾隆手上。



嘉慶能夠被選為皇太子,自然也不是什麼愚蠢之人,對於乾隆的敲打和暗示一點就通。於是,在嘉慶繼位後,朝中的大事以及權力的掌控全部由乾隆做主,而他直到乾隆過世後才真正掌握實權,成為真正的帝王。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個人觀點歡迎留言批評吐槽。


月關略萌


乾隆是一個能力極強,辦事果斷的皇帝,在他治理天下的時期,出現了康乾盛世。對於乾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他卻是清朝中統治年齡最長,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他在後來確定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為皇太子。但讓人奇怪的是,在嘉慶被封為皇太子後,乾隆卻領著他去祭拜了一個只有9歲就去世了的孩子。

那個9歲的孩子是何方神聖?

這個9歲的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愛新覺羅 永璉,乾隆皇帝的次子,在雍正八年的時候呱呱墜地。據說,愛新覺羅永璉在小的時候就極為聰明好學,而且性格較好,待人有禮,不僅乾隆對這個兒子特別的喜歡,就連他的爺爺雍正皇帝對著個孫子也是讚不絕口,而且永璉的這個名字還是雍正給起的,當中蘊含著繼承大統的深意。由此可見,雍正和乾隆皇帝對這個皇孫、皇子是多麼的喜歡。

都說“不幸生在帝王家”,這是因為伴君如伴虎所導致的,也是因為權力的紛爭素所導致的,因為權力可以使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也是因為權力,皇帝對於自己的某一個兒子不能過於的親近,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其他諸子的嫉妒,從而發生爭儲的腦軍。但乾隆皇帝對自己的這位皇帝是極為喜愛,不僅隨身帶著,而且親自去教授其馬術、書法等學問。甚至是在永璉因病去世後,乾隆皇帝都表達出了對這位太子非一般的喜愛。他在給兒子建造陵墓的工程中,不惜一擲千金,花費了三千多兩白銀安置原來在陵墓去生活的民眾,又從內務府中撥出了十六萬白銀來作為修建材料的費用,除了這些,乾隆還用三百七十八兩的金葉子為永璉打造極為奢華舒服的陵園。

從以上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對這位已故太子的喜愛是喜歡到骨頭裡的,是愛到心尖上的。

為什麼帶嘉靖去祭拜

首先,愛新覺羅永璉作為嘉慶的哥哥,嘉慶在成為皇太子後,和父親一起去祭拜他也是理所應當的,相當於是一種對哥哥的哀悼和看望。要知道,如果不是永璉的早逝,嘉慶作為一個資質平平的太子,是永遠不可能被乾隆所看重,也不會在後來繼承了大清的大統,成為了大清的皇帝。

其次,乾隆皇帝對永璉的感情是很真實的,是一種父子間最為真摯的情感,所以乾隆在封嘉慶為太子後,他可能會有一種睹物思人的情感在裡面,再加上永璉去世的較早,所以乾隆皇帝一時間思念兒子的心情突起,便會帶著嘉慶和自己一起去祭拜這個九歲的孩子。

嘉慶的無奈

嘉慶也是一個比較悲催的皇帝,雖然是乾隆皇帝的親生兒子,但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對於權力有一種幾乎是病態的渴望,這就導致了後來嘉慶皇帝的年齡都已經很大了,但他還是太子,因為乾隆作為一個長壽的皇帝還活著,好不容易熬到了乾隆願意讓出皇帝的位置,他去當太上皇,自己身為皇帝了的時候,乾隆這個所謂的退休“太上皇”卻又極不講政治的架空了自己兒子嘉慶的權力,這讓已經成為了皇帝,卻沒有權力的他和尷尬。

在歷史上很多人都會所嘉慶是一個平平無奇,比較平庸的一個皇帝,但在我看來他還是比較有本事的,因為他能忍。正所謂忍天下人所不能忍,在今後才能做成大事,他嘉慶做到了,一直忍了很久很久,終於在其掌權後,直接清算了大貪官和珅,也算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其實這個問題是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橋段,說的是乾隆在當政滿60年後,他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嘉慶,這時嘉慶35歲,已是而立之年。當天太上皇乾隆顫顫巍巍的帶著他拜祭一個9歲孩子的陵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其中又有什麼意思呢?



▲乾隆和令妃

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又名永琰。乾隆讓他拜祭的9歲孩子的墓不是別人,就是他的二哥永璉的墓。永璉是乾隆的次子,生母是孝賢純皇后。說白了,嘉慶和永璉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不過永璉的身份要比嘉慶高貴的多。永璉這個名字是皇爺爺雍正取的,他的含義是繼承皇位之意。永璉尊貴的地方就是嫡出,而清朝前四位皇帝都是庶出,繼承皇位都是嫡長子,沒有辦法才在庶子中尋找。

乾隆很喜歡永璉,於是在他6歲時,被剛繼位的乾隆密儲為太子。然而,過了三年後,9歲的永璉得了一場重病,不幸夭折了,乾隆悲痛欲絕,以太子禮葬了永璉,據說葬禮超過了太子禮,等同於繼位的皇帝規格。



▲嘉慶

永璉去世後,乾隆一直沒有立儲,因為他十分懷念永璉。但是總不立也不行。在大臣一再請旨下,乾隆不得不重新審視諸皇子。

乾隆共有十七位皇子,按說選擇的餘地蠻大的,但是乾隆特別長壽,他24歲繼位,活了87歲,實際掌權60年,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兒子被他熬死了好幾個。早夭的有5個,這樣一來, 七折八扣還剩下七個兒子:【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要選立太子,其母親的身份很重要:

四子永珹,八子永璇和十一子永瑆,三人是同一個母親——淑嘉皇貴妃金氏。

六子永瑢,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

十二子永璂,生母為——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十五子永琰和十七子永璘,也是一母同胞,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令妃)。

所以說做太子也不容易,不拼爹就拼娘。最後還得和兄弟拼刺刀。



乾隆選來選去,都不滿意,都達不到永璉的水準,不過乾隆的寵臣張廷玉說了一句話提醒了乾隆:“皇上,別再求全責備了,矮子裡拔將軍吧!”

乾隆一想,我平時最喜歡魏佳氏——令妃(嘉慶的生母)。皇后死後,令妃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乾隆“愛屋及烏”的選擇資質 平庸,但仁厚的嘉慶做了太子。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3歲的永琰(嘉慶)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19歲的永琰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35歲時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

別以為嘉慶是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他沒有實權。老爺子退而不休,不放權。嘉慶在朝中屬於“三皇帝”。老皇帝是乾隆,二皇帝是老爺子的紅人和珅,第三個才輪到他,他也不過是名義上的皇帝,發號施令老爺子不同意就不能傳達。嘉慶實在是委屈和憋屈。



▲令妃

這不,剛當上皇帝,老爺子就讓他祭拜9歲永璉的墓,嘉慶實在想不通,老爺子喜歡永璉也就罷了,為什麼把他的喜歡強加給我,我一個皇帝拜祭一個皇子、一個“王”的身份。這不是尊卑不分嗎?嘉慶不想去。

這事讓嘉慶的老師朱珪知道了,對嘉慶說了6個字:“弟跪兄,乃家禮!”朱珪的意思是說,你不要把自己當成皇帝,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弟弟跪兄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嘉慶聽了這6個字,心裡才算平衡了,於是跑到哥哥永璉墓跪拜了一番,回來向乾隆交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