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兄妹4個,李秀寧力挺李世民,為何李元吉卻力挺李建成?

不帶走一片花瓣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一母生九子,九子十個樣。意思就說雖然是一奶同胞,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這一奶同胞的十個孩子在個性、喜好等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再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就會在這些兄弟姐妹之間形成親疏遠近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在平常百姓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而一旦發生在帝王之家,兄弟之間的這種親疏遠近就會製造出大的矛盾,比如李淵的幾個兄弟之間。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之間。

影視劇中的李淵


如題所問,為何李秀寧也就是平陽公主為何力挺李世民,而李元吉卻力挺李建成呢?我認為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對於權力的利益爭奪導致出現這種狀況。

平陽公主畫像


【1】李秀寧與李世民之間沒有最直接的權力之爭。李秀寧作為李淵的愛女,在李淵奪取天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她不愛紅裝愛武裝,是一位巾幗英雄,幫助父親在各地徵召有識之士、歸化不同的勢力為我所用。他作為女兒,她知道自己即便立下再大的功勞,最多的也就是一些封賞,而與皇權無關,所以,在皇權上根本她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平陽公主的丈夫柴紹一直在李世民的賬下聽令,跟隨李世民征戰南北,李世民對柴紹也是非常的重視,在征戰中也也很重用柴紹,所以李世民與柴紹的關係也非常和諧融洽,所以李秀寧與李世民的關係自然會很好。

影視劇中的李元吉


【2】李元吉與李世民之間有最直接的權力之爭。古代帝王的兄弟之間為了爭取儲位發生很多的手足相殘的事情。李元吉與哥哥李世民兩人也經常合作征戰,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正所謂一山容不得二虎,能人與能人之間的關係必然會互相排斥和對抗,尤其是李元吉這個人的性格魯莽殘忍,即便李世民不與其計較,他自己都會按照與李世民較近,比功勞、比戰功等等。

影視劇中的李世民


另外一方面,從二人的小時候的經歷來看,當李淵受封到太原的時候,只帶著李世民,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等都留在長安沒走,這說明當時在李淵的眼中,還是非常器重李世民的,而李元吉和李建成這哥倆再一起的時間要比與李世民在一起的時間長很多,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要很多。

影視劇中的李建成


第三方面尤其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元吉知道無論如何太子之位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他為了確保未來新帝繼位後的地位和前途,必然會傾向於太子李建成那一方,幫助鞏固太子之位,以便李建成順利登上皇位,自己也算是一位功臣定會受到重用和封賞,官位和地位則會一步登天。所以,李元吉採取了諸多的手段和方法來打壓李世民,以便鞏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共兄妹五人,同為追諡太穆皇后(李淵髮妻)竇氏所生,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寧、李玄霸、李元吉。

李玄霸就是演義中李元霸的原型,於隋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去世。

李秀寧為李世民的妹妹,嫁柴紹為妻,於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去世。

李淵建唐,中原平定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女兒李秀寧為平陽公主,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公元626年農曆六月四日(陽曆7月2日),李世民改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
(李秀寧劇照)


李秀寧立挺李世民的原因

李秀寧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巾幗英雄之一,李淵太原起兵之前,李秀寧就在關中一帶秘密組織了大量的義軍,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隋力量。

太原起兵後,李秀寧與李世民合兵攻打長安,並一舉將長安拿下。因此,李秀寧與李世民並駕齊驅,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大唐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李淵成帝后,李秀寧率7萬餘眾駐守山西葦澤關,扼進入關中要道,保護李淵太原大本營的安全。後來葦澤關因李秀寧改名為“娘子關”,並一直沿用至今。

史書上對於李秀寧的記載並不多,她去世的時間離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年時間,所以當時朝中的勢力格局還不算明朗,她也不可能料定事變的發生。因此,李秀寧在玄武門之變中並沒有發揮作用。但是,她作為李世民擁護者本身是不用質疑的,也就是說,她是秦王府陣營的人。

那麼,李秀寧為什麼不佔在大哥李建成那邊呢?其實除了親情外,主要還有丈夫柴紹的原因。駙馬柴紹與李世民年齡相當,志同道合,太原起兵後就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不光是關係特殊,而且二人建立了非常深的“革命友誼”。這樣一來,丈夫成了李世民的死黨,做妹妹的那有不挺二哥的道理。


(李元吉劇照)

李元吉為什麼立挺李建成

簡單說,為了利益。史書中的李元吉是一個非常不堪的人,不學無術、一無是處,行為乖張。當然,李世民授意下的史書肯定有失偏頗,但論資質、天賦,李元吉與兩個哥哥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雖然,李世民對這個弟弟很是不屑一顧,但在李建成看來,有總比沒有強,因為李建成的整體勢力要弱於李世民。原因很簡單,李世民的威望、地位是流血流汗拼出來的,身上有軍功的榮耀和光環,而李建成是坐享其成,除了嫡長子身份和部分元老大臣的支持,再無其他優勢。

所以,李建成必須將李元吉拉籠到自己的陣營,增加與李世民對抗的實力。李建成開出的條件就是立李元吉為“皇太弟”,意思是說,將來自己去世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至於最終能不能兌現,很難說。再別人看來也許很可笑,但李元吉卻相信了,並且相信這是一條很好的捷徑,所以李元吉才會立挺李建成。

或許李元吉從來就沒有覺得是在挺大哥李建成,而是在為自己光芒萬丈的未來未雨綢繆。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個問題我知道一點。

先來看看這三兄弟的年紀,李建成是公元589年出生的,李世民是598年,李元吉是603年。

也就是說,李元吉出生的時候,李建成已經14歲,是個小少年了。而李世民只有5歲,自己也還是個孩子。

為什麼我要糾結於年齡呢?

因為元吉這倒黴孩子苦啊!天生長得醜!醜到什麼程度?醜到母親都不願意要,讓侍從把他給丟了——這很可能是古代第一例產後抑鬱症!

有個叫陳善意的侍女比較善良,把他給抱了回來,等李淵回家告知此事,他的小命才算是保住了。但可能是因為他真的太醜了,李淵也沒怪老婆丟孩子,對這孩子也不怎麼親近。

他們夫婦不怎麼管李元吉,李建成只得接手,14歲在古代勉強算是成年人了,可以做一些自己的決定。再怎麼醜那也是親弟弟!

建成很有“長兄如父”的責任感,愛護弟弟妹妹們!對於不討人喜歡的元吉更多一分關愛。

李世民那時只是個小孩子,本能的會看父母眼色,父母不喜歡元吉,那我也不喜歡!大哥偏心元吉,我更討厭他了!而且他還辣麼醜!

史書上雖沒有詳細記載他們幼年相處的情形,但我猜李元吉的童年生活可不會快樂,甚至會被欺負。

在這種家族環境中長大,李元吉的心性差不多扭曲了,在他心裡這個家中只有大哥建成是好人,其他都是大壞蛋!所以他當然力挺建成!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雖心向建成,卻是個實打實的豬隊友,盡出餿主意。心是夠狠了,執行力卻不夠。數次謀害李世民都沒有成功,反而被他趁機打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建成後期之所以和李世民勢如水火,很有他的原因。而他之所以如此大膽,離不開李淵的縱容。

某次,他直接和李淵說李世民威脅太子之位,必須除掉!李淵的回答是“他的罪行還沒有暴露,沒有理由啊!”

李元吉一聽這話心裡就有底了,說道“先殺了再說,不愁沒有理由!”。

李淵不說話,不贊同也不反對。李元吉就當他同意,做計劃去了。

但直到玄武門之變,他的計劃也沒成功。

李世民為什麼要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奪取皇位?他就不在意留下壞名聲?後來的諸多事情證明他很在意的。

可他心裡也苦啊,老爸一心只認大哥建成,自己壓根沒有機會!元吉還不停的暗害自己!

等到建成繼位,在李元吉的慫恿之下說不定還會對自己痛下殺手,那隻能先下手為強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第一,李淵原配夫人竇氏一共生了五個子女,其中,四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早逝),李元吉;一個女兒,史書並未記載她的名字,她的封號是平陽公主,史書也並未明確記載她是李世民的姐姐還是妹妹,只是從相關記載來看,平陽公主更像是李世民的姐姐。

第二,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平陽公主支持李世民,不過,題主的判斷是對的,平陽公主確實更加支持李世民。因為她的老公柴紹和她曾經的家僮馬三寶,都是李世民的心腹。

柴紹,不但多次跟隨李世民征戰,更為關鍵的是,在武德九年(626)六月十五日,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僅僅11天后,李世民就授權柴紹以右衛大將軍(或者是左衛,記不太清楚了)的身份率領關中十二軍之一的平道軍,大約數萬之眾,從與長安近在咫尺的岐州出發征討突厥。請注意,這是玄武門之變後,唐軍在長安附近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要知道,當時玄武門之變才過去11天,正是局勢最為微妙和敏感的時期,這時候,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絕不可能允許他在長安附近動兵的。柴紹與李世民的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馬三寶,當年是平陽公主起兵的重要助手,平陽公主與群盜之一的何潘仁談判時,馬三寶是平陽公主的貼身侍衛。就是這個人,在貞觀三年(629),在李淵與李世民的後續鬥爭時,主動向李世民揭發出法雅事件,李世民藉此一舉徹底扳倒了裴寂,此後不久,李淵正式搬出太極宮,徹底退出政治舞臺。足以證明馬三寶也是李世民的心腹。

既然平陽公主的老公和心腹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可以說明,平陽公主本人也是支持李世民的。

至於她支持李世民的原因,我認為,是在戰鬥中結下的戰鬥友誼。在義寧元年(617),就是李世民率軍攻入關中,與平陽公主會師的。

第三,李元吉支持李建成,主要是出於政治利益考量。在鬥爭中,李世民本來就是強勢的一方,他不是特別需要聯合李元吉,李元吉如果跟著李世民,他最多也就是繼續做他的齊王。但是,李元吉跟隨李建成後,由於李建成處於弱勢一方,他特別需要聯合李元吉,所以他給李元吉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承諾讓李元吉當皇太弟。同時,由於李建成在軍中幾乎沒有自己的勢力,因此,即便到時候李建成反悔,李元吉扳倒李建成也相對容易。

此外,還有一個次要原因,當年李淵晉陽起兵後,李建成,李元吉,還有五弟李智雲都在河東郡。李建成把老五李智雲扔下等死,但帶著李元吉跑了,所以,他們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一些。


詳侃歷史


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隋。居住在長安的柴紹聞訊後,立即前往太原參與起兵。同時還使其妻攜帶家資趕赴鄢地(今陝西戶縣),一方面暫時躲避隋政府的抓捕,一方面聯絡終南山各處反隋之志士,準備迎接李淵李世民父子進京。

之後,柴紹一直在李世民帳下效力,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古有三綱五常之說,妻為夫綱。從這點來說,李秀寧支持李世民也是無可厚非的。另一方面,要從他們的個人情感來說。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常年在外,兄弟兩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自李淵反隋起,建成元吉兄弟倆就屬於一個陣營,直到李淵稱帝后也是如此。而李世民、李秀寧在太原的時間長,作為姐姐,李秀寧對李世民也是關心備至。從個人感情上來說,也是如此。

617年9月,李淵率領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帶了幾百騎兵去迎接她。接下來,李秀寧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渭河北岸勝利會師,直取長安。李秀寧的丈夫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揮部)。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李淵擁立楊侑為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日後稱帝打下基礎。李秀寧功蓋天下,軍事才能,膽識可以和太宗皇帝媲美。無奈天度紅顏,623年,李秀寧去世,死因不明。但是史書上給她記了隆重的一筆,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以軍禮入葬的女子。


湮滅的輝煌


李世民應該是兄妹五人,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寧、李玄霸、李元吉,而李玄霸在隨朝就去世了,李秀寧為李世民的妹妹;李淵太原起兵,平定中原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女兒李秀寧被賜封為平陽公主,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一.為何李秀寧支持秦王,李元吉支持太子?

1.李秀寧與二哥有共同戰鬥的經歷。李淵太原起兵後,李秀寧與李世民聯手,率兵攻打長安,從計劃、組織到共趕刀光劍影的沙場,二人始終形影不離,在戰鬥中形成的情誼最牢靠,長安拿下後,兄妹二人感情遞增,以後更是並駕齊驅,關係牢不可破了!

2.二哥看中了妹子的勇敢與巾幗氣概,作為女流,李秀寧曾率7萬人鎮守山西葦澤關,控制著進入關中通道,日日夜夜保護著李唐王室太原大本營的安全,這工作舉足輕重,她做得令人心服口服,後葦澤關因李秀寧改名為“娘子關”;李世民與妹妹有惺惺相惜的意思。



3.玄武門之變時,李秀寧已去世三年了,當時太子與秦王的勢力格局還很模糊,所以李秀寧在玄武門之變中並沒有發揮任何實際作用,但她是秦王陣營的人是勿庸置疑的,她的駙馬柴紹在太原起兵後,就一直追隨在李世民身邊,古代女子出嫁從夫天經地義,丈夫是李世民的死黨,妹妹一定是二哥的鐵粉。


二.李元吉為什麼立挺李建成

1.李元吉不學無術、行為乖張,自己沒有眼光,資質與天賦同太子與秦王不能相提並論,他看不到李建成是坐享其成的主,而除了嫡長子身份外,並無優勢!

2.李建成忽悠了四弟。李建成是長安文官之首,儘管朝廷有大臣支持,但,並身邊沒有能與二弟相抗衡的軍事人物,所以太子將李元吉拉到自己的陣營,以期增加對抗的實力;李建成曾明目張膽把開出的條件,一旦擁立成功就立李元吉為“皇太弟”,明顯是說,自己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李元吉卻相信了,所以李元吉才會立挺李建成。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是海浮人,我來回答。

說起這四人,那可是一母同胞,都是李淵正妻竇皇后的子女。可為什麼最後卻落了個相愛相殺,不得善終的結局。在我看來,不只因為關係遠近的問題,更關乎權勢的更迭。

李秀寧跟李世民

  1. 關係較好,在反隋戰爭中與李世民接觸較多

李秀寧作為姐姐,對於李世民這個聰慧喜人的弟弟自然是打小便疼愛萬分。而大唐江山的建立,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寧這三兄妹可謂立下過汗馬功勞,是李唐能定鼎江山的主要人物。而在數次反隋戰爭中,又以李世民和李秀寧合作最多,因此自然她更偏向於這個弟弟。

2.受駙馬柴紹的影響

平陽公主跟駙馬成婚後很是恩愛,因此在這樣的奪嫡之戰中,自然頗受對方影響。而柴紹對李世民很是信服,是最早跟隨他的一批元老,日後被封為荊州都督、譙襄公,是凌煙閣二十四之中的一位。因此,秉著夫唱婦隨的想法,於情於理她也要傾向於李世民。

李元吉跟李建成

  1. 不受父母重視,自小便嫉妒李世民,只跟李建成交好

    說起李元吉出生的時候,因為長相醜陋,頗受竇皇后的厭惡,甚至一度將他拋棄。因此他打小在李府中的地位非常尷尬,一度比不上那些妾室所生的庶子。

    特別是在他出生的時候,李世民也不過5歲,而他們的大哥李建成已經14歲,在古代都可以娶妻生子了。而作為年齡小的兩個,同樣是一母所生,但父母所有的寵愛都給了聰慧的李世民,這讓他頗為嫉妒,因此後來一直與他不太對付。

    而作為老大的李建成,那個時候心智已然成熟,頗為穩重。對於這個不受重視的弟弟,不管是拉攏還是出於真心,自然很是關照,這些李元吉都記在心裡,因此在日後的奪嫡之戰中,他選擇支持李建成。

  2. 兩虎相爭,漁翁得利

    悲慘的童年,讓李元吉的心性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起來。變得不學無術、行為乖張,與兩個哥哥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特別是後來在爭霸戰爭中,兩位哥哥和姐姐大放異彩,更受李淵喜愛,他心中的不忿之情溢於言表,更加的按耐不住心中的陰暗。他不斷在李建成面前講述著李世民威脅論,兩人後來形同水火,李元吉在旁邊煽風點火可謂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三人都是嫡子,老大老二兩人相爭,必然會兩敗俱傷。可無論誰勝出了,在李淵那裡勢必會落下一個殘害兄弟的罪名,這個時候自己異軍突起,未嘗不能問鼎大業。

    因此他這樣迫切的協助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其實還是為他自己做打算。

我是海浮人,你也在漂浮嗎?歡迎關注。

海浮人


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在隴西成紀出生,是唐朝時期的第二位皇帝,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太穆皇后竇氏。

李建成:

李建成589出生,是唐朝時期的太子,同時也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母親是太穆皇后竇氏,他是李世民的大哥,在626年的時候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把李建成殺死,享年三十八歲。

建成是太子,支持沒錯啊

李元吉:

李元吉603年出生,本名叫做記劼,字元吉,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太穆皇后竇氏,同時也是李世民的四第,在626年和李建成一起死在了玄武門之變當中,享年二十四歲。


鸚鵡一家的幸福生活


李建成代表正義,也是正統!而且李建成文韜武略、寬厚仁慈、有品有德、戰功赫赫!當然皇帝大臣等都力挺李建成!


青果巷z


歷史上李秀寧(沒有記載具體名字的,好像是以唐朝公主來記載),她創立的娘子軍的,後來多次跟著李世民打仗的,她對唐朝做出貢獻可不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