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劉據的結局還會那麼悲催麼?

就是路過滴


答案是否定的!

瞭解歷史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劉據和霍去病都是衛青的親外甥,也就是說劉據和霍去病是姨表兄弟的關係。在漢代的政治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衛青和霍去病是實打實的屬於太子劉據的外戚勢力。


有漢一朝,外戚專權的事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外戚王莽篡漢自立。但是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沒有發生在衛青和霍去病身上呢?這跟衛青和霍去病早於漢武帝去世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尤其是霍去病年僅24歲就英年早逝,一代戰神的隕落不免讓人扼腕嘆息。衛青雖然相對來說比較長壽,但是還是死在了漢武帝之前,至此太子劉據背後的兩大外戚勢力全部喪失!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含冤而死!在巫蠱之禍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漢武帝的使者和太子劉據同時去北營調兵,北營的都尉任安沒有奉命太子的調遣。試想一下,如果掌握兵權的衛青和霍去病任何一個人在世的話,太子劉據都不會落得個孤立無援的下場。那麼漢武帝劉徹和太子劉據這對父子間的誤會也會很容易解開,至少不會發生慘絕人寰的人倫慘劇!

雖然晚年的漢武帝對太子劉據有諸多的不滿,認為子不類父,但是劉據畢竟是他花了三十多年時間辛辛苦苦培養的國家法定繼承人。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深深的明白,自己的一生征戰四方,開疆拓土以致海內空虛,自己身後的後繼之君也需要劉據這樣的仁德之人,才能避免亡秦之過!無奈自己的猜忌和不滿釀成了本來可以避免的人倫慘劇!可惜悔之晚矣!衛霍不在了,衛子夫不在了,劉據也不在了,失去親情的漢武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亙古懷念說史


漢武帝曾經非常後悔逼死太子,因為當時他意識到了巨大的危機,那就是儲君年幼,而且能力也不強。劉據當年雖然不是特別的出色,但是絕對不會太差,相反劉據在朝野之中威望非常高,而這些都來自他的舅舅衛青。劉據的背後是強大的外戚集團,沒有那個皇子可以比擬,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漢武帝放心不下。

如果衛青不死、或者霍去病不死,漢武帝不會把太子怎麼樣,因為漢武帝相信衛青和霍去病。劉據有衛青在,就相當於有軍隊的支持,這足夠保住他的太子之位。當時太子死於巫蠱之禍,很多人都說那是江充所為,故意誣陷太子。其實這背後還是儲君之爭,漢武帝之所以會逼死太子,不是因為江充,而是他感覺到了太子不足以繼位。

漢武帝當時也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太子則認為這十分的可笑,暗地裡說過漢武帝的不是。這讓漢武帝大為惱火,漢武帝當時正被術士迷惑,居然相信了永生之法,於是太子在巫蠱之禍中沒能倖免。而那一次漢武帝也是剷除了外戚的勢力,衛子夫也為此而自殺,這算是漢武帝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這個錯誤造成的影響是漢朝的衰微。

曾經多次分析漢武帝晚年求長生是為了什麼,畢竟漢文帝時期就說過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就是說當時承認了不可能長生不死。但是當時提出了類似於“君權神授”的思想,漢武帝作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晚年居然和秦始皇一樣發起了瘋,實在是令人嘆息。太子劉據也成為了漢武帝長生的一個犧牲,簡直就是人間悲劇,可憐生在帝王家啊!


小司馬遷論史


衛太子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悲催太子,他因為被江充等人陷害,不得不自己起兵反抗,打算一舉消滅這些奸臣,但漢武帝卻被人告知衛太子是起兵反叛,遂被漢武帝派當朝丞相劉屈犛領兵平定,衛太子不想被奸人抓獲,遂自殺而死。

當時的衛太子是有苦無從述說,而且漢武帝寵信江充和蘇文這些小人,他們又同衛太子有矛盾,這也造就了衛太子的困境。如果他舅舅衛青和表哥霍去病還活著,不說有沒有人敢誣陷衛太子,就算有人這麼做,相信有衛青和霍去病撐腰,劉據也能很好解決問題,至少不會連見自己父親漢武帝都見不到。

“巫蠱之禍”的觸發,漢武帝是受到了矇蔽

劉據當了30年的太子,一直很受漢武帝劉徹的信任,從小就將劉據當做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甚至後來在漢武帝多次出遊天下,朝中的事務都是由太子代勞,有意讓劉據在正式成為皇帝之前,實習一下。

按理說,劉據成為皇帝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了,但有些臣子同衛太子有矛盾,於是趁著漢武帝迷信,先是誣陷了當朝的丞相公孫賀,同時也是太子的姨夫,加害於他,觸發了歷史有名的“巫蠱之禍”,這樣就解決了當時衛氏家族在朝最大力量。同時,那些小人也看到這種辦法連當朝丞相都能搞定,估計搞垮太子也能用這招。

公元前91年,江充等人就依靠漢武帝迷信這點,誣陷衛太子,希望能將自己的死對頭衛太子拉下去。衛太子不會任由處置,他當然想找父親漢武帝當面解釋清楚,但結果呢,無論身為太子的自己還是自己的母后衛夫人,都沒能見到漢武帝,當時很可能就是被宦官蘇文和寵臣江充的阻攔,漢武帝可能都不知道他們有求見過。

當時對衛太子進行阻攔的還有後來的丞相劉屈犛和將軍李廣利,衛太子劉據起兵殺死江充之後,還沒有罷兵,就是以為漢武帝可能遭受不測,他想要征討這些奸臣,但漢武帝被這些人矇蔽,真心認為太子想要謀反,遂派人追捕太子。

如果江青和霍去病還在,漢武帝必定會相信這些忠心於他的臣子,明辨是非,那些奸臣的陰謀,定會提早被識破。

衛太子沒有什麼靠山,身邊的人幾乎都是文弱儒生

衛太子之所以起兵,很大原因還是石德等人給出的建議。劉據在被誣陷之後,他沒有想到起兵,也不覺得害怕,他還說:為人臣子,不應該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只要向自己父親解釋清楚,一定能得到赦免的。但結果上報沒有得到回覆,這時候,石德就向衛太子舉了秦朝扶蘇的例子,說明扶蘇就是被奸臣趙高和李斯害死,當今之計,唯有自尋出路才是。

其實,就是石德這些庸人害怕他們身為太子的人,到時牽連受罪,但他們起兵都沒什麼可以調動的軍隊,所以說,這群儒生挑唆他人可以,真正遇到事了,只會幫倒忙。

如果衛青和霍去病還在,他們必定是掌握著朝廷的兵權,這樣能有效幫助衛太子劉據打擊奸臣。只可惜當時的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還很年輕,沒能對劉據提供什麼幫助。但後來,漢武帝重用了霍光,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可見兵權始終還是掌握在衛氏家族的手中。這也從側面說明,漢武帝發動“巫蠱之禍”不是為了清除衛氏家族,防止他們權力過大。

劉據的慘死,實際上是有很深層次的原因。大家不妨想想,劉據死後,最大的獲利者就是丞相劉屈犛和將軍李廣利,他們同劉據的弟弟昌邑王劉髆是有親屬關係,劉據的慘死,可能都是他們策劃的,甚至江充可能都是他們棋子。不過晚年的漢武帝還是老謀深算,他查清了這兩人想要立劉髆為太子,將劉屈犛殺死,而李廣利出逃到了匈奴地區,成了叛徒。

劉據輸就輸在了沒人幫他,獨自一人面對各方侵害。要是衛青和霍去病還在,他就不會有自殺而死的結局了。


小吳閱歷史


漢武帝的真實目的是幹掉外戚集團一部分或流放削弱外戚集團,巫蠱之案武帝知道是誣陷太子,這批人是留給太子繼位殺的用於新皇立威同時為未來的太子提拔新人對抗外戚。但是沒想到的是太子劉局自殺了,這估計也是武帝沒想到的吧。衛青為人低調,也得到了善終。霍去病英年早逝,但這樣的人少年得志,二十三歲就達到了歷代武將的最高成就,即使不死,我實在想不到他的餘生應該是什麼樣,除了成仙得道他已經達到了凡人的極限,人臣的極限。皇帝必然會剪除霍去病,不要說什麼合漢武帝的胃口,帝王是六親不認的人。

劉徹真是個有福氣的人,前有文景之治,後有昭宣中興給他擦屁股。漢武帝晚年已經喪失了理智,喜怒無常,巫蠱之禍後,天災人禍不斷,經年窮兵黷武,已經到了亡國的階段。劉弗陵生生將帝國處於崩潰的階段拉了回來,霍光是權臣,但卻絕不是權奸,昭宣中興他是有大功的,無論是恢復國力還是對匈作戰都沒有大錯,僅僅十幾年後,劉病已,前戾太子劉據之孫便將西漢國力推向了巔峰,超越文景盛世,立定胡碑,“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徹底解決匈奴問題,這位襁褓時便坐牢,吃百家飯長大的皇孫,加上其完美的人品,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帝王。

衛子夫一直把漢武帝當天神一樣的崇拜,自己是平陽府一個舞姬,唯一的衛青還是一個馬伕,她一躍而上,打垮阿嬌成為皇后,後宮的風雲,和前朝的雲湧,一個平民女子又能怎麼樣,生女也無怒,生子也不喜,獨看衛子夫獨霸天下!紅顏彈指老,花無百樣紅,漢武帝可以那麼對青梅竹馬的阿嬌,何況一個舞姬?霍去病不死,那個李廣立也難出頭,劉鉅的死背後最大推手是大將軍李廣立臣相劉屈犛在後面運作。漢武帝晚年昏庸,李廣利在還在班師回朝的路上聽說皇帝要殺他,被逼無奈他又返回去跟匈奴大小戰役十幾場想在這佔山為王,匈奴被迫再次北遷,李廣利因為沒有糧草投降了匈奴,可憐十萬漢軍死傷大半最後成為李廣利犧牲品。

漢朝大臣請皇帝立太子可不是什麼汙點,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還有你引用的話裡也沒點明要立誰,但是你自己的觀點就是明明白白的立劉據了,就算霍去病確實明明白白的要武帝立劉據了,要你立嫡長子當繼承人難道有錯?拿最簡單的來說,我覺得後宮以色侍君無法避免,但如何讓自己深處後宮三十餘載還能得皇帝信任,靠的卻是智慧。難道說李夫人不是以色侍君?李夫人若不是以色侍君,也不至於臨死之時不讓皇帝見上一面,害怕皇帝見了這最後一面,自己死後家族得不到榮寵!

劉據的死的根本原因在於“堯母門事件”所透露出的漢武帝的心思。首先是對太子不滿意,其次以李廣利為首的幕後推手。看一下當時兩股勢力的關係即可:太子劉據,母親衛夫人,舅舅衛青(已歿),表哥霍去病(已歿);昌邑王劉髆(博音),漢武帝第五子,母為孝武李夫人(已歿;名言: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遲。死後配享武帝墓),舅舅,李廣利(貳師將軍)、李延年,左丞相劉屈氂(李廣利親家)。

衛青軍事才能不用多說,情商也是很高的。如果能得主上信任,保劉據平安自然不是問題。但衛青晚年被漢武帝猜疑,自然朝庭當中處處受排擠,如此局面能自保就已經足以說明其政治能力、情商很高了。霍去病如果還在,以他的性格,如果得到重用,除了皇帝,沒有人敢對他說半個不字。但是,如果他對皇帝看不順眼,很難說他會不會反。

說衛青、衛子夫缺乏政治頭腦我不敢苟同。在劉徹這樣多疑、刻薄、狠辣的君主面前,衛青的小心謹慎、衛子夫的碌碌無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竇嬰滅族、田汾瘋病、陳阿嬌廢后等等。衛青能一直做大將軍並正常死亡,衛子夫能當四十年的皇后,這在武帝一朝真的是極為難得。衛霍二人如果活著就沒有李廣利的事了。太子的地位不僅不會有所動搖 ,反而更加穩固。如果衛青沒有政治頭腦。,他的地位就不會這麼穩固,你太低估衛青的政治頭腦了。 老年的衛青之所以低調是在以退為進保護太子,衛青幫助漢武帝處理內事,霍去病負責外事。


歷史深度揭秘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把衛青,霍去病和劉據的關係給簡單的介紹一下。

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長子,他早早的就被漢武帝立為了太子。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說衛青是劉據的舅舅。同樣,衛青也是霍去病的舅舅。這也就是說劉據和霍去病是表兄弟。

衛青因為姐姐衛子夫受寵,被漢武帝提拔為將軍去打匈奴,因為衛青的天上就是打仗的料,他和匈奴交戰,基本上都是大獲全勝。

這樣漢武帝對衛青十分的倚重了。

那時候漢武帝不但把衛青給封為了侯,而且還把他的三個兒子一起封了侯。

可見,衛青在漢武帝心裡的地位有多麼的高。

衛青最為權貴的時候,朝中的大臣見了他都要行跪拜禮的。這也就是說,衛青是漢武帝之外,朝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肯定誰都不敢得罪了,巴結還來不及呢。

所以,衛青若是活著,肯定是沒有人敢找太子劉據的事情的。更何況衛青還有一個漢武帝十分賞識的外甥霍去病。

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那個時候,誰敢得罪衛青整個衛氏家族,等待他們的肯定是死路一條。

因此而得出結論:若是衛青和霍去病不死,太子劉據的命運也不會那麼悲催。

下面我們說一下太子劉據是如何死的?

劉據是在漢武帝晚年,被人陷害到了巫蠱之禍之中,然後蒙冤而亡的。

陷害劉據的人,正是漢武帝晚年最為倚重的酷吏江充。

江充因為充當漢武帝的爪牙,十分的飛揚跋扈。他在執法的時候,得罪了太子劉據。

兩個人從此就結下了仇怨。

隨著漢武帝的年齡越來越大,江充越來越感到害怕,因為萬一漢武帝一死,繼承皇位的就是劉據。

劉據若是當上皇帝,肯定會第一個殺了他的。

為了先下手為強,江充就想趁著漢武帝,讓他審理巫蠱之禍的時候,把太子劉據也給捲入進來。因為他知道,只要在漢武帝朝,捲入到巫蠱之禍中的人,無論是誰,都必須處死。

當江充陷害劉據,說太子劉據家裡埋有詛咒漢武帝的小人。他就把這個情況給上報給了漢武帝。

劉據因為害怕,就把江充給抓起來私自殺了頭。

漢武帝得知消息後,以為劉據要造反了,就讓丞相帶兵來平叛。

劉據看到父皇的大軍來了,就趕緊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他就自殺了。

這就是劉據死亡的大致原因。

說實話若是衛青,霍去病在,江充怎麼敢對劉據下手呢?

衛青若是想弄死江充,就如同捏死一隻螞蟻。

江充之所以這麼猖狂,還不是漢武帝比較年老昏庸了,然後太子劉據身邊又沒有倚重的人了。所以,他才敢選擇向太子劉據下手。


史學達人


都說老小老小,皇帝也不例外。"堯母門"的修建,雖表現出漢武帝對幼子劉弗陵的喜愛。廢長立幼的心思應該還沒有的,但他對太子劉據的不滿確實在增長。



雖然萬歲萬歲喊的山響,劉徹是人也不可避免衰老了。朝中的奸臣眼見皇帝快到了退休的年齡,見風使舵對他變得敷衍起來,轉而奉迎太子。這對掌權幾十年的漢武帝來說,心中是不免有人走茶涼的危機感。縱是父子也是君臣,作為一個老小孩,權力就是他最心愛的寶貝玩具,誰也不能碰,更不會讓人拿走。

夢由心生,他夢到成千上萬的木偶人朝著自己殺了過來,其實他是在向命運爭權。漢武帝也心知自己是不可能永生的,對於死亡的恐懼,使之變得乖張暴戾,迷信起來了。也因為迷信,對十四個月生的幼子,天賦異常而倍受寵愛。



儘管劉據非常謙恭,但在父皇的眼裡,他太子當了30多年了,巴不得自己取而代之。而劉弗陵還很小,不存在這種危險。漢武帝對太子的冷漠,其實正是這種擔憂使然,他要給他一個警告,老子還強的很,你不要張狂。

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漢武帝也明白,千秋萬代之後,江山始終是要給兒子的。他曾讓衛青轉告皇后和太子,當今天下除了太子是沒有其他人適合當皇帝的。但是卻又不甘心放手。巫蠱之禍由漢武帝一手造成的,江充等人不過是察顏觀色的小人,根本作不了主。



當太子起兵之後,他都不相信太子會謀反,在他的心中知子莫若父。由於蘇文的假報告才信。但是作為君王,逼宮謀反的事,卻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太子死後,明白真相的漢武帝后來也感到後悔,建思子亭,處死江充等。他也覺得過了。

回過頭來說,如果衛青霍去病還在世,起兵之前劉據母子一定會向他們請教。衛青生性謹慎當然會叫太子隱忍,扣押江充而不是衝動的起兵。



若起兵後,衛青也得不上陣幫忙,畢竟他深知皇帝秉性,即使靜觀其變,也難逃牽連。"巫盅之禍”前車之鑑,劉徹逼死兩個女兒,任衛皇后跪地哀求也難逃一死。憑衛青掌兵多年,又廣結人緣,霍去病手下盡多精銳之師,二人支持兵變軍隊的一定多過保皇的,從勢力對比來說,皇帝為弱勢,兵變成功可能性極大。對於中立派來說,太子繼承大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事成之後,劉據性仁慈,漢武帝退位和唐玄宗一樣成太上皇。

但霍去病若感念天恩,反過來與衛氏為敵,這也不奇怪。霍去病驍勇善戰,年輕氣盛被漢武帝所欣賞重視,容易感情用事,如私下殺死李敢。若他控制住局面,至於結果,很可能是太子被廢,衛青和晁錯一般成為替罪羊。畢竟虎毒不食子,殺子不忍。

樹欲靜而風不止,衛青早死未嘗不是幸運。而霍去病勤王有功,成為託孤之臣也未可知也。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期待你的順手點評,手有餘香哦。

元元的天下


我認為應該不會。事實上我想說的是,如果衛霍還在,事情不至於鬧到太子要發動兵變的地步,真要這樣的話,那麼武帝也只能向後世的李淵一樣,去做太上皇了。

劉據本人最大的資本就是以皇后衛子夫為首的衛霍兩家。這個家族本身雖然寒微,但是隨著衛子夫的受寵,並生下了武帝的大兒子劉據以後,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更由於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最終使得衛霍家族在武帝朝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勢力,尤其是在軍隊系統內,所有的高級軍官基本上都是衛霍兩人的下屬,在刀光劍影的戰爭中所凝結的感情絕非尋常可比。


衛青本人一生低調,與世無爭,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在太子地位上,他還是堅定的站在劉據一邊,並敢於同武帝當面對質。在《漢武大帝》這部連續劇中,對這段情節有相當感人的描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麼幾點:一是不管武帝出於被迫也好,還是出於多年的深厚感情,對衛青也必須當面承諾並未有換太子之意,希望衛青不要因為此事而傷及病體。二是衛青雖然病重,但在軍隊系統內而且還是皇帝的衛隊——羽林軍,仍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更別提那些跟著衛青而封侯的高級軍事將領了。


霍去病的行事風格與衛青截然不同,他敢說敢做,風風火火,高調奢華,深得武帝的喜愛。對於霍去病的政治立場可以從一件事上看個大概。元狩六年,霍去病上書武帝,要求封武帝的三個兒子為諸侯王,並且要立刻離京就國。這充分說明霍去病還是很在意太子劉據的地位,巴不得其他皇子趕緊滾蛋,以免節外生枝。

出於對兩人政治立場的分析,以及在軍中的影響力,只要其中一個還活著,劉據碰到巫蠱之禍的時候,都有強援在手,是打是和,盡在掌握。而武帝也絕不敢輕易的與太子翻臉,最終釀成人間悲劇。


泰山7001



衛青,霍去病怎麼會不死呢?

衛青就算了,霍去病這種人不死,漢武帝真能留著?


真逗。是不是覺得霍去病橫掃大漠,為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霍去病就是千古良臣,忠貞典範了?

以霍去病的性格,善終的可能性,幾乎就沒有。

騎兵突進千里,不帶糧草輜重,以匈奴人的戰法橫掃匈奴;以個人的恩怨射殺朝廷重臣李敢。我說句不好聽的話:霍去病比匈奴人更像匈奴人,其軍事策略,個人性情,更接近於一個匈奴人;這和金日磾是兩個極端,金日磾以匈奴貴族的身份在大漢為官,做到了位極人臣的位置,比很多漢人更像一個漢人,成熟穩重的完全不像一個匈奴人。


以霍去病的性格,當然服漢武帝,但是服不服漢武帝的兒子呢?

嘿嘿。

霍光如此成熟穩重的老練政治家,最後仍然不免全家被殺;

霍去病這種愣頭青,我真的很難相信他能夠善終。漢武帝是絕不可能放過他的。漢武帝在一天,或許霍去病還能好好的;漢武帝倘若有所不測,一定會對霍去病有所處理。




很多人覺得李敢不過爾爾,只不過是因為李敢死了,沒有來得及在歷史上寫下更多的光彩罷了,李敢不但是李廣的兒子,還是正兒八經的侯爺,是朝廷所看重的武將,就這麼被霍去病沒有任何道理的射殺了。

漢武帝傻啊?漢武帝不過今天寵愛霍去病,不予追究罷了。

但是一個人能寵愛你,也能嫌憎你。


以霍去病這種性格,一旦被嫌憎,不是他反就是別人殺他。


郭子儀能善終,靠什麼?

靠能打?


自古名將,最好的歸宿,就是死在戰爭的末尾。

除此之外,鮮有善終的。


至於名將輔政的,有沒有?

有。北周宇文護輔政,連殺三皇帝,最後被皇帝當頭一棒子敲死。

這就是名將輔政的下場。


霍去病死的,很是時候。不然,也就沒有後世永遠歌頌的冠軍侯了;

竇憲若是早死點,說不定比霍去病還要功垂千古呢。可惜,死晚了。


張子曰


如果衛霍不早逝,能熬到漢武帝先死,劉據極大可能成功上位。衛青在生時,漢武帝后期寵幸李夫人等人,衛子夫和太子劉據有不安的感覺,劉徹就對衛青說,我現在四出征伐,不是喜歡動武,而是要為後代掃清天下,還他一個太平世界。我之後,必須有一位文治之君繼承,太子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希望你把這些話轉告給他們。這席話可看作漢武對劉據的態度,和衛青的存在在武帝心目中的份量。


衛青霍去病是武帝手中兩張王牌,無論在制衡老將,牽制丞相為首的外朝而建的內朝,起到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衛霍二人的早亡,導致武帝后來手裡無牌可打,窮途末路,昏招百出,險些重蹈亡秦覆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首先,在擁護太子劉據的立場上,衛霍是一致的,在漠北大戰後,霍去病封狼居胥,功高蓋世,晉升大司馬驃騎將軍,不久,霍去病就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諸侯王必須“就國”,這是明顯維護衛太子的做法,不讓諸王在側免生枝節,也逼武帝向天下表態,劉據太子位不可動搖,武帝聽從了。


衛青對外甥劉據的支持沒有問題,他在生時,雖刻意不交結朝臣,對士大夫們有禮,對將士們有恩,戰場上也能與之同甘共苦,對外辱強敵有力回擊;而對待同仁,則謙和仁讓,氣度寬廣,桃李滿天下,淮南王將欲謀反,因顧忌衛青而不敢動,衛青在時,從無人敢構陷衛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後,很多臣下認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圖陷害太子的才逐漸多了起來。霍去病也類似這樣,但他比衛青更早逝世,事實上的羽翼不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衛霍二人能否保全劉據,還在於武帝的態度,從史書隻言片語和所載內容推測,武帝並沒有換太子的心思。後人常以陰謀論認為劉據之死是劉徹有意為之,也太過了。如果說幕後有人推動,說是武帝,倒不如說是鉤弋夫人趙婕妤這一派,此人的入宮到產子,都含有滿滿的套路,武帝晚年出遊至河間,就有觀天相、占卜吉凶的“望氣者”對漢武帝說此地有奇女,尋訪之下找到這位出世就握拳無人能開的女子,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在手掌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這是奇幻小說才敢寫的情節,卻在史實上出現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另有一奇事,六十二歲的劉徹竟然與這位女人生下兒子劉弗陵,還懷孕十四個月!說與堯帝一樣,史書還記載說武帝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這是有所圖謀前的造勢活動,或許武帝無心中真說過這句話,也或許是旁人附會,不得而知,反正,劉弗陵出生漸大,劉據的悲劇就開始了,隨著江充的入宮,蘇文等小黃門的串通,武帝多病不見外人,連皇后也難以見到,父子夫妻被隔開,才致慘劇發生。如果衛霍二人在,這些宵小連進宮的可能性也沒有,就算髮生了,有武帝二位心腹愛將在,也能阻止事態惡化,把局勢扳回正道。


南方鵬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的話,江充之流的陰險小人估計早就靠邊站了,哪兒還有他說話的份兒?

劉據一出生就被劉徹立為太子,大將軍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是劉據的舅舅。在歷次北擊匈奴的戰爭中,衛青居功至偉。



而驃騎將軍霍去病的舅舅也是衛青,他被劉徹破格提拔,是北擊匈奴的第二功臣。

可以說,這兩個人幾乎是武帝一朝功高蓋主的存在,是漢帝國的兩顆將星。

但衛青很謙卑,從不擺官架子,對人對事都很公正和善。而霍去病則頗為跋扈,因為李敢挑釁衛青一事,竟然射殺了他。



幸好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愛護和欣賞簡直是超乎常人,這事兒竟然被武帝瞎糊弄過去了。

就這兩個人要是活著,江充連屁都不敢放,也就更不會有後面的巫蠱之禍了。

當然,為了新君能順利主政,武帝肯定會削弱或是打擊衛、霍兩族的勢力,但他才不會用巫蠱之禍這種傷筋動骨的方式去做。



更何況如果劉據真能順利繼位,也已經是40歲出頭的人了。怎麼去制衡衛、霍兩家,這對他來說應該不算什麼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