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作者詹欣(筆名胖妲己)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98年12月19日去世,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中國現代作家。代表作有《圍城》《寫在人生邊上》《談藝錄》《管錐編》等,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


21年前,錢鍾書因病逝世。


錢鍾書先生駕鶴西去之際,時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的余英時先生髮表《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回憶了他與錢先生的交往,文末寫道:


默存先生已優入立言不朽之城域,像我這樣的文學門外漢,是不配說任何讚美的話的,所以我只好默而存之。我讀先生的書,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說,自然感受很深。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補寫。


2007年聖誕節前夕,在普林斯頓綠樹掩映的餘府,餘先生繼續談論錢鍾書先生,因為在錢先生的後半生,有很多知識分子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都不再有好的生存環境了,但錢先生既基本上不被政治運動灼傷,又保持著自己的人格獨立,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楊絳夫婦在赴英國留學的船上


余英時認為,原因雖複雜,但首要原因是錢鍾書是中年一代的知識人,老一輩中比較出名的學者,或者政治上活躍的很容易被注意,或者被批判,而他沒有這樣的問題。


第二他與政治毫無牽涉,他與國民黨沒有任何關係,除了幫中央圖書館編過英文雜誌以外,找不出他有政治聯繫來。所以他也不是政治上有問題的人。


第三他到了北京以後,先是在清華,後來到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這個對他來講是一個避風港。因為研究所可以沒有學生,可以避免許多困擾。後來他參加了毛澤東選集的英文翻譯委員會,在政治上比較安全,沒有什麼東西會騷擾到他。


當然他會感受到各種風浪,最重要的一點當然就是他有自己的價值系統跟思想,也可以說思想系統都已經確定了,不會因為政治局面改變、新的意識形態有強烈的要求,他就要去適應。他基本上不大適應。


他也不是說完全不適應,就是說適應得不大看得見。比如說他在《宋詩選注》的序言中,當然要適應當時的情況。他很聰明,他就引用一些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而他後來在這裡親自和我說,他引的話,幾乎都是常識,所以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東西。這就是說他也能保護自己,也能夠知道怎樣明哲保身。


這幾種原因加起來,他可以繼續做他自己早年開始的工作。


他晚年寫的《管錐編》四大本,上百萬言,都是他讀書筆記整理出來的,跟早年寫《談藝錄》基本上是一個路數。所以我覺得錢先生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在事變中怎麼樣適應,而同時能夠保持自己原有的價值系統、原有的原則,不會做出很不好看的樣子,或者像馮友蘭那樣一再罵自己,他都沒有做過。這就是他能夠繼續不斷的學問,繼續做學問。只要你沒有別的任務了,他就可以整理他的筆記。


所以錢鍾書去世後,余英時這樣寫道:“默存先生是中國古典文化在20世紀最高的結晶之一,他的逝世象徵了中國古典文化和20世紀同時終結。”


錢鍾書並非完人,但他是個貨真價實的讀書人。


一本《圍城》,讓他在文學圈吸粉無數。小說中處處都顯出作者那可愛的聰明勁兒,除了膾炙人口的“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說錢鍾書為一代毒舌大師也毫不為過:


  • 看見他那個四喜丸子的臉,人就飽了。


  • 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 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 外國科學家進步,中國科學家進爵。


  •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 看朋友情人的照相,客氣就夠了,用不到熱心。
  •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 生存競爭漸漸脫去文飾和麵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廉恥並不廉,許多人維持它不起。


一套《管錐篇》,確立了他的學術地位。這位被稱作“中國文化崑崙”的學術巨擎,是很多後世學子心中的偶像。


知子莫若父,錢鍾書從小最愛胡說八道,他親爹便給他起名“默存”,意思是,你別亂說話!結果唸叨半輩子也記不住。說林語堂的幽默,只是文人賣搞笑,上不了幽默的境界;說王國維“筆弱詞糜”;錢鍾書真正看得上的同時代人只有魯迅,還是這樣說的:魯迅文章寫的不錯…但他寫不了長篇。


有人說他是民國第一才子,是絕頂聰明之人,有“百科全書式的腦子”,可在談及自己的學術生涯時,錢鍾書卻說:“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


一、飽蠹抄書,終以封神


很多人在談到錢鍾書的時候,都說他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天才。認識他的人總熱衷於講述他如何隨口背誦、大段默寫、廣泛徵引各種書籍裡的段落,聽上去就像一個自帶強大搜索引擎的移動文史數據庫。錢鍾書並不覺得自己那麼“神”。他的好友施蟄存也說:“錢鍾書,我不說他聰明,我說他用功。”


楊絳認為自己的夫君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她回憶說,錢鍾書做筆記的習慣最早開始於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錢鍾書譯為飽蠹樓)。飽蠹樓的書不允許外借,書上也不準留任何痕跡,去圖書館讀書只能自己帶本子和筆,邊讀邊記。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牛津大學圖書館


錢鍾書做筆記的習慣開始於牛津,但能夠最終養成,卻因為那個動盪的時代。錢鍾書和楊絳多年沒個安頓的居所,沒有條件藏書,錢鍾書多數時候只能從圖書館借書讀。有書趕快讀,做完筆記就還書。無數的書在他手裡進進出出,留存的只有筆記。按照楊絳的說法,錢鍾書深諳“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筆記一頁


如果僅是抄書,那隻能做個文抄公。錢鍾書抄書的筆記,除了邊讀邊記之外,更經過自己的理解和多次反芻。楊絳說錢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大概是讀這本書時間的兩倍。錢鍾書也說第二遍讀書,總會發現第一遍讀時的疏忽,一本書最精彩的句子,要多讀幾遍才能發現。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生前曾整理過自己的筆記,將1960到1970年的古文筆記出版為130萬字的《管錐編》四卷。據不完全統計,《管錐編》中徵引過的東西僅作家近4000人。1998年去世後,整理筆記的工作由楊絳繼續進行,按照抄寫,札記,期刊和其他四類,最終整理出七萬頁手稿,出版為《錢鍾書手稿集》。僅外文筆記就有35000頁,涉及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和希臘語等七種外語,囊括4000餘種外文圖書。王水照說,錢鍾書的筆記,是目前已知的個人筆記中規模最大的,不僅“空前”,恐怕也“絕後”。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抄書和反芻,不僅是錢鍾書做學問的笨功夫,也是他最重要的知識管理手段。一頁頁筆記,其實是一張張經過層層內化和整理的知識地圖,這些地圖相互聯繫,彼此印證。錢鍾書也在記筆記的笨功夫裡得以封神。


二、樸學敦行,文脈相承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錢鍾書抄書的笨功夫背後,也有深厚的家學。我們能夠從他身上,看到他父親的影子。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的父母


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是上世紀30年代名震海內的四位國學大師之一。清末狀元學者張謇對這位小他34歲的後生才俊評價道“大江以北,未見其倫”。他一生著述頗豐,但最優秀的“作品”恐怕還是自己的兒子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出生,當天恰好有人給錢家送來一部《常州先哲叢書》。伯父錢基成信手拈來,為新生兒取名“仰先”,字“哲良”,取“仰慕先哲”之義。週歲時,錢鍾書“抓周”抓到一本書。錢基博大喜,便又取名“鍾書”。這兩個字伴隨了錢鍾書的一生。


錢鍾書出生後,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大伯錢基成。五歲那年,他在伯父指導下開蒙讀書,幾年內遍讀國學經典,也涉獵了其他經典著作,小小年紀即可“握管作二三百字論文矣”。但伯父經常上午喝茶,下午才上課。在父親錢基博看來,這種教育力度遠遠不夠。私底下,他常常把錢鍾書抓到自己房內檢查功課,管教極嚴。如果錢鍾書功課稍有惰怠,錢基博就會呵斥責打,完全不管錢鍾書是否已過繼出去。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錢鍾書與錢基博


錢基博對錢鍾書的嚴厲管教,源自他自己從小受到的極嚴家教,“父祖耆公以家世儒者,約敕弟子只以樸學敦行為家範……而戒基博杜門讀書,毋許入學校,毋得以文字標高揭己沽聲名也!”為人父後,錢基博同樣對兒子錢鍾書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地延續錢家文脈。


錢鍾書六歲入私學,先讀經典,再讀古典小說;中學時閱讀流行的各類文學刊物和《聖經》《天演論》等外文原著,15歲已係統閱讀《古文辭類纂》等文學總集;入讀清華後,錢鍾書的閱讀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工作後,儘管戰亂頻仍,他依然廣泛涉獵,比如在藍田師院任教時,讀完了《古今圖書集成》。他讀過的中外文集和辭典成千上萬,為其學術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雖說楊絳認為錢鍾書抄書的笨功夫發軔於牛津,但錢基博1936年發表的《讀清人集別錄》卻提到“每嘆世有知言,異日得餘父子日記,取其中之有系集部者,董理為篇,乃知餘父子集部之學,當繼嘉定錢氏(大昕)之史學以後先照映,非誇語也。”可見錢鍾書在26歲時記下的筆記已經蔚為可觀。


當然,父親對錢鍾書的言傳身教並非僅限於讀書抄書的笨功夫。當聽聞外界議論錢鍾書的文采勝於自己時,錢基博在信中寫道:“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勝我,我心尤慰!”錢基博的這番話,給當時聲名鵲起的錢鍾書一劑醍醐灌頂的退熱貼,而錢鍾書也謹遵父囑,聰明人下笨功夫,以學子的赤誠之心面對人世變幻。


三、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


今天我們再看錢鍾書,那般沒有被俗世所摻雜的,純粹的讀書人氣質著實珍貴,他親手為自己打造了一座滿布書籍的“圍城”,把一個個經典的偽君子、暴發戶關在了另一座《圍城》裡。當屬真正配得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他對於文學語言的比喻有一個評價,他說比喻是文學語言的基本特色。中國古代寫知識分子小說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那這部《圍城》秉承了《儒林外史》的諷刺的基調,《儒林外史》有非常豐富的諷刺性。


為錢鍾書寫一本傳記很難。


錢鍾書去世21年:今天,如何學習錢鍾書?

(圖為湯晏(左)錢鍾書(中)夏志清(右)合影於哥倫比亞大學校園)


因為錢鍾書從不談他自己,為了保證私人生活的完整,一直守口如瓶。他沒有像他父親,錢基博一樣有自傳留下來,更不像胡適先生還有《四十自述》和《口述自傳》,除去楊先生所寫的《記錢鍾書與〈圍城〉》外,早年的資料甚少。


錢鍾書身上籠罩了太多的傳奇光暈,數學零分考進清華,大一為錢穆大作寫序,參加中英庚款會第一屆留學生考試讓同班同學曹禺退避三舍,24歲與周作人、沈從文、老舍、葉聖陶、劉大傑、丁文江、溫源寧等當代名作家同寫一專欄,《宋詩選注》被漢學家小川環樹稱為最好的宋詩選本,晚年在美國大學“打擂臺”刀槍不入……


這麼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天才,卻未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才智。雖然錢鍾書還有《宋詩選注》、《管錐編》等學術著作問世,但是以他的學問和才具,若能恣意揮灑,成果當遠遠不止於此。


但或許錢鍾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這也是今天的所謂知識分子學習錢鍾書的意義。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過完米壽的錢鍾書先生病逝於北京。


關於自己的後事,他留下遺囑:“遺體只要兩三個親友送送,不舉行任何儀式,懇辭花籃花圈,不留骨灰”。


赤誠學子心,聰明笨功夫。錢老用學子的赤誠,走出了人生這座“圍城”。


參考文獻

1 余英時:《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2 那雲望羲:公號讀者新語文。


END

更多精彩請關注必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