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淚鋶滿靣


在道教,“天人合一”是極常見的話,而中醫有“治國如治身”的說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緣於道教的人與自然、天地相通的觀點。

道教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能夠相通,人與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臟。簡單說,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醫學的“治國如治身”理論。





爍一國學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何為天人合一?這是古人乃至今人的知識分子階層都在追求的一種境界。如果說道家是 這個思想的源泉,那麼更古老的道就是道家思想的源泉。何為道?道有大道、中道、小道。大道可以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可以是宇宙宙物質的 存在形式等等。中道可以是地球運行規律等等,比如牛三定律 ,比如月球的引力就跟地球的不同。小道可以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知識。小道要符合中道、中道要符合大道,小道最終也要符合大道的規律。

比如萬有引力的規律、比如元素週期律、比如人體結構DNA。大到無窮而無外,小到無窮而無內。學習道就是要順乎規律。不管是天、地、還是人。各個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無不是道中道,大道理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道(規律)。把道的本質侷限起來是悲哀的。把道轉化成科學,那麼科學就是一種道。衛道,何處不在?何時不在?愚昧不只在古代,也在現代。今天的人也會成為以後人眼中的古人。今天的科學也許以後叫做:“爻”。 而正如古代的科學叫做:道。不管你叫道還是叫科學還是叫爻。過去、現在和未來,它都在那裡等待著智慧者來認知。古代你不懂得道,今天你不懂得科學,未來你不懂得“爻”,還談什麼呢? 西北人把土豆叫洋芋,其他很多地區叫土豆。不論叫洋芋還是土豆,其實都是那個東西。就如同科學這個詞是西方的叫法,我們東方古代的叫法:道。我們來翻譯一下:道=科學。或者約等於更恰當。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好解釋天人合一了。人道符合天道有何不好?人體是個小宇宙,外界是個大宇宙,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宇宙的規律制約著我們,順則昌,逆則亡。所以在有生之年,去了解你自己吧,去了解這個世界吧。這就是科學在追求的東西。也是道在追求的東西。也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動力。這個動力是什麼呢 ?追求真理!

天人合一翻譯一下:就是人去追求真理,順應真理而生活。我們只有不斷的接近、接近再接近,這是個理想。


晨曦小荷


天人合一說起來老邪乎了,我以為理解這個也不難。

首先最基礎的,天和人一樣,人有啥天有啥,或者天有啥人有啥。我們的老祖先就是通過這種最簡單事情來認識這個世界的。

例如《黃帝內經》上是這麼說的: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基本上天地有的東西,人就都有,通過這種最基本的最直觀的印象,得出天地人應該是合一的。

再往下引申,天地是個大宇宙,人是個小宇宙。

天有運行規律,人這個小宇宙也有運行規律。

人的小宇宙運行規律,必須要和天地大宇宙這個運行規律統一起來。

這就要求第二點:

人的運行規律必須和天地相相融合,也就是說要順應自然規律。

例如《擊壤歌》裡面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

所說的就是生活規律和天地相融合。

還有那句最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話的最直接意思不就是:

天很堅強勁健,人應該像他一樣堅強。就是人要學大地一樣寬厚,仁愛,有包容萬物之胸懷,厚德載物,孕育萬物。

本來人順應規律最好了,但是人有各種慾望,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面對各種慾望,人就會做出和天道相違背的事情來,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直陳人類的弊病。

要克服這些,道家開出的方子是:絕聖棄智,正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去掉各種約束,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

而儒家開出的藥方是:正因為人類無法自覺暗合天道,所以才需要聖人來治理國家,來引導人民,一個人要勤於自省,所謂三省吾身。一個人要有宏大的目標,所謂為天地立心。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儒家引申出來天人感應學說,你皇帝做得不對,老天爺就會懲罰你啊,輕則給你來顆彗星,重則給你來場災害。

當然這一切都是扯淡,現代的人,學會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才能走上科學之路,什麼天人合一不就是馬克思哲學裡的善於利用自然規律嗎?


錦翼


人定勝天🎆🎄

腳踩地,頭頂天,人在天地間,必須天人合一,順其自然。

天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人得順天承命,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討取生活來源。

我偉大的人民,聰明勇敢,總不想受天地束縛,要人定勝天。

我勤勞勇敢的人民,創造發明,多少事情達到了改地換天。

太陽白天放光輝,夜裡是黑暗,科學家發明燈泡,夜裡勝白天。

天有不時風雨,世人遭災遇難,科學家研究計算,天氣預報有了準確發展,按裝了大炮,把冰雹阻攔,作到了有備無患。

人民創造了春天。大棚出現,蔬菜不受季節所限,吃得全是新鮮。

模仿冬天,冰庫修建,果實放裡面,再也不會爛。

天地有很多謎團,讓人識不透,解不開,遭魔難,地震的災呀,太慘,大慘。

我英勇的人民,不畏艱難,一直在科研,科研。不久就會大破地震難關。

因為天地還有謎團,激勵我偉大的人民,向前,向前,向前。


靳樹懷


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兩種自然規律合在一起應用的境界。天即天道,是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它是能決定人生命運的,是有吉凶之分的,且摸不到,看不見,是一種無形的風水,就象電視,手機信號一樣,只能通過一些宇宙密碼和對人影響的結果,來體現天道的存在,掌握了這個自然規律,就可順天道擇吉而行,看住宅環境,就能知道居住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調整住宅風水,就能趨利避害,走好運,這個自然規律在我幾十年的看風水的實踐中,已得到充分驗證,非常精準。人即人道,也是因果定律,是人的個人行為對自己的影響,也是有吉凶之分的。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時候未到,就是說的人道的吉凶必須要和天道的吉凶在同一時空點時,才能實現,天道是起決定作用的!



趙泉淋風水


在說到中國傳統文化時,往往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人合一”。這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那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呢?

居士我認為,“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分析為兩個部分:人副天數與天人相感。

一、人副天數

所謂人副天數,指的是:人是天地間最靈秀的生物,與天、地並稱三才,所以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是天的副本,天有怎樣的規律,人也有怎樣的規律。

比如,(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人的頭圓腳方;天有日月,人有雙目;天有星辰,人有頭髮;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人有三百六十個骨節;一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

不僅人的身體符合天的規律,人的行事準則也要符合天的規律,否則就逆了天時。比如,秋天一片蕭索,很多小蟲子在秋天死去,樹葉在秋天枯萎脫落,果實、莊稼在秋天成熟收穫。所以古人認為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著刑殺,因此處決犯人也要在秋天,這就是電視劇裡常說的“秋後問斬”。而春天萬物萌發,是屬於生命的季節,萬萬不能處決人犯。

二、天人相感

不僅人的肉體與精神符合天的規律,而且人的所作所為,特別是皇帝的所作所為,也會引起天的反應,這叫做天人相感,或者說天人感應。

古人認為,皇帝是最重要的那個人,是天子,上承天命,下育百姓。所以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的感應。比如,天子幹得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祥瑞,比如嘉禾、白鹿、靈芝等等,對皇帝進行嘉許;如果天子胡作非為,倒行逆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比如地震、大火、大水等等,對皇帝進行譴告。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讀書人和儒生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對皇帝進行制約,讓他的行為不至於太過出格。當然很多皇帝都是相信這一套的,所以當天下出現大的災難時,皇帝往往會下罪己詔,把自己批評一番。當然,批評歸批評,改不改就要看皇帝自己的心意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天人合一”,是講萬物之靈的人和天體是一體的,人的身體也是一個小宇宙,是在大自然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和天體的大宇宙是共生共榮的關係,而且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繫。這種認識和理論在中國古代三大教派儒、釋、道中都有所體現。最主要的論述就是“天人感應"說。不過這種認識和理論在國外的歷史文化,包括其它宗教經典當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我國古代的天文、地理學不僅起步早,而且有著鮮明的特色。它一開始就不是純自然的,並非在純粹地探討宇宙天體、地理的奧秘,而是為了掌握星空、大地與人世間的對應關係。古人堅信,天宇(包括地球在內)是人間的投影,日月星辰的排列組合、出入運行都有跡可尋,有象可察。春夏秋冬的輪迴與失常,天災敵禍的出現,人事的禍福興衰就暗藏在它們的異動和變化當中。《易》.繫辭上》講:“天垂象,見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古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天地的密碼,就能預知人事的休咎。因此天文學的任務就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易.賁》即通過破譯天文,順從天意,趨利免禍,就吉避兇。古語講:“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

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是西漢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上承孔子,下啟朱熹,成為儒學發展中的關鍵人物,為奠定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曾參加過三次對策,主要講了"天人感應”的問題,後人稱為“天人三策"。這三次對策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江都相。

古代天文學家曾多次準確地預測出地震山崩、水患旱魃、風災蟲害,這些都載入了史冊,垂於後世;古代天文大師也曾多次預卜王薨帝崩、外侵內亂、改朝換代,其確切程度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堪嘆技乎神矣!諸如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軍事謀略家,也無一不是上察天文,下識地理,善於占星卜卦、觀雲望氣的。他們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更使古代天文、地理與人事緊密地聯繫起來,甚至將當時的天變與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的事情附會在一起。因此,古代的天文學和地理學與現代意義的天文學、地理學是相去甚遠的。但是,在古代也有的反對“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的。其中就有這麼一句古話:“堯舜不易日月而興,桀紂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人道易也”。


最後我想再問大家二句話:今天的自然生態環境難道不用人保護行嗎?究竟我們離開大自然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能活的更舒服幸福嗎?










飛龍在天231272723


天人合一,人應遵循宇宙自然規律,合一就是初始壯態,這是無極生太極的詮釋。


謝京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個根本的理念,我通過近年看一些易經,道德經,中醫等方面的書,有以下感悟,不成熟之處,望老師們多賜教。


第一,天人合一指☞天人同構。我們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對;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的身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天有十二個月,人有十二條經絡,人的大督脈上有二十四主穴,天有二十四節氣;人面部有七竅,一週有七日;人與有四肢,一年有四季等等,可以無限地對應下去了,總而言之已驗證出天人同構。

第二,天人合一指☞天人合德。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人與天地不合德。我們如果生活作息規律跟天地運行規律不一致,晝夜顛倒,不順應大宇宙時間運行規律,不順應五行,對身體的摧殘是很大的,少年兒童時期是春天,青年時期是夏天,中年時期是秋天,老年時期是冬天,我們順應時令,天人合德才會實現身心靈的整體健康。正如《易經》裡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第三,天人合一指☞天人感應。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們很少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本書,就是我們自己的自傳,我們這一生甚至於生生世世的那些經歷、這一生種種的遭遇、種種的心情、種種的情緒波動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有記憶、有記載。所以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傳,記載了我們一生的經歷,記載了我們的感情的糾結、家庭環境的變化、心理的創傷等等。比如,高血壓的人一定會覺得頸椎這個地方很僵硬;糖尿病的人,他一定後背很硬,臀部會很乾枯、很萎縮,肝功能不好的人手指甲多是豎條,心脹❤不好的人,耳垂上多褶皺等,這是個表裡的關係,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臨到三歲的時候,記憶會藏在尾椎這個地方,所以如果臨到三歲的時候他很恐懼,沒有安全感或者受到重大的衝擊,這個地方會不飽滿,會很乾枯或者很僵硬等等。如果我們內心感覺太痛苦的時候,身體會幫我們屏蔽掉所有的感覺,屏蔽以後當然體內的能量流動就產生阻塞了,就形成疾病了,這是給我們發出的信號,應向內求,然後再向外求,我們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感覺身體哪裡不舒服,用“大愛健身法“,與我們身體所有皮膚,血管和血液,骨骼骨髓和肌肉,細胞和分子,五官和器官及經絡認真對話,效果很神奇。


第四,每個人都有七重身心:肉體、情緒體、理智體、意志體,還會有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這七重身心需要三種能量來滋養,肉體需要物質的能量來滋養,情緒體、理智體和意志體需要精神的能量來滋養,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需要靈性的能量來滋養,能量不流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所以啊,我們只有心裡沒有結,經絡運行順暢,氣血豐盈,按適當時令吃喝拉啥睡,那健康長壽是容易實現滴!

隨遇而安


首先說,天人合一的思想來自《易經》文化。

“繫辭上傳”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間一切事物的變化無不因時因地或成為陽剛,或成為陰柔,而這一陰柔一陽剛的變化法則,也正是宇宙的自然規律,也是人生之規律;這也就是天理與人道。

《易經》中所闡述的天道、地道、人道的變化作用法則是一致的;這正是宇宙萬物遵循陽剛陰柔無窮變化的法則,所以稱作是“天人合一”

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變化作用法則,也就是人類社會的的行為規範。《易經》就是以天地為準則,確立人生規範,以宇宙恆久無窮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勸勉人生要自強不息,造福社會。人生道德修養自應以天地的道理為準則,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不懈的努力精進,使自己在品學修養上有所成就,爭取在事業上施展抱負,參贊天地造化之功能於道德及事業之中,才是至高無上的大事業。由此看來,“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易經》所宣揚的中心思想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