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蘇州有個楓橋鎮,以楓溪得名。是客商糧船聚集的地方。村莊盡頭有座古廟,是乞丐屈某的住處。 屈丐兩腳行動不便,每天早出晚歸,只在楓橋附近行乞。

一天早晨起來,屈丐看見廁所旁邊有遺失的錢袋,拾起來一看,裡面放著幾百兩銀子。 於是他想,這是過路客遺失的,我是個薄命漢,哪裡能享用這筆錢?況且不知道失主拿這錢做什麼,一旦丟了銀子,也許關係到性命,也未可知。

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於是屈丐又回到廟裡坐著等待失主。 午間,果然有人飛奔而來,頓足捶胸,樣子很著急。屈丐便問他說:“你是不是失主啊?”那人說:“是的。 你拾到我的東西了嗎?”屈丐說:“有這回事。 但你得說明正確,才能還給你。”

那人很高興,說了銀子有多少封,總數多少,成色如何,包裹如何,果然相符合,屈丐就拿出錢袋交給他。過客見了自己的銀子,大喜,願意拿出一半贈給屈丐。屈丐笑著說:“你傻呀?我不拿你全部的錢,又怎會貪圖一半銀子?況且你少了一半銀子,就辦不成大事了。請你趕緊去忙你的,不要耽誤我乞討!”

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過客不得已,拿出十錠銀子給屈丐,告別而去。 屈丐走到街口,忽然看見一個女孩子,容貌很美麗,依著她父親啼哭,圍觀的人很多。屈丐就問眾人怎麼回事,有人告訴他說:“曹家來討債的人,想奪走這女孩子作抵償,因而她才悲傷地哭。”

問欠多少錢,眾人說:“十錠銀子。”屈丐聽了發怒道:“私自放債,高利盤剝,如此兇惡。要是欠了官府的款項,又將如何呢?況且十錠銀子也是小事,為什麼為富不仁,竟然到這種地步?”

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不料債主就在旁邊,聽屈丐這話,也動了火,指著屈丐問道:“像你這樣死了只能填溝壑的人,也配來談論仁義?既然你大言不慚,你能替他們還債嗎?”屈丐立即慷慨地拿出剛才過客贈給他的銀子,為那父女還了債,取回了欠債的契約,眾人也散了。

姓曹的本來意圖是搶奪那個女孩,並不在銀子上。因此他痛恨屈丐破壞了他的奸計, 就賄賂衙門捕快,指認屈丐是小偷,鎖起來送到官府。吳縣的陳縣令很懷疑屈丐是被冤枉的。 先前那丟了銀子的過客聽說這事,隨即奔赴縣衙,替他申冤。

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陳縣令聽了,高興地說:“這是個講道義的乞丐啊!” 於是依照誣告反坐的條例,重懲捕快,並傳令楓橋各米行的老闆來縣衙,告知說:“你們米行每天收的米樣,都賞給屈丐,免去他早晚挨家挨戶乞討的辛苦。”還給屈丐披紅掛綠,派轎子送回家。

從此,這名乞丐每天享有一石米的收入。 慢慢地,他請名醫治病,遇到一位道士,給了他幹荷瓣、茅術等藥,煎水洗腳。 沒幾天,足病竟然痊癒,和常人一樣健康。 不到十年,居然還買了大房子,娶了妻子,成了富翁。

瘸腳乞丐拾金不昧,善有善報,最終富甲天下

古人云:“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意思是: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審察一個人的心地,就可以瞭解他的善惡之性; 行為是心性的外在表現,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他的禍福吉凶。“弗以見小為守成,惹禍破家難免。莫認惜福為慳吝,輕財仗義盡多”。意思是:不要把愛佔小便宜為“守成”,這樣的人難免惹禍破家;不要以為愛惜財物是吝嗇,這樣的人遇到他人有困難,往往是仗義疏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