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抑鬱症治了好久都沒好,留意是不是這個原因

我接過一些抑鬱症的困難戶,難度特別高。他們在其他地方做過諮詢,時間或長或短,但如果治療了較長時間再轉過來,他們通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心理諮詢幾乎失去了信心。

讓我有時也有點無從下手。重複的方法或者技術,他們沒有興趣,覺得以前都用過;他們的回應也缺乏積極性,因為翻來覆去就那些,感覺沒意思,說膩了。

總之,就是透露一個信息——你幫不了我。

後來,我慢慢總結出一種共同的現象——抑鬱症都是天賦被蒙塵。


如果你的孩子抑鬱症治了好久都沒好,留意是不是這個原因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天賦,循著天賦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道路,他們得抑鬱症的機率會低很多,或者說,哪怕他們有抑鬱,也容易好起來,不容易走極端。

痛苦是生而為人就有的,但有些人像跌倒在痛苦的土坑裡,休整好了可以攜帶著痛苦往前走,有些人卻跌倒在痛苦的泥沼中,怎麼也爬不出來。

這時候,他們的天賦就是希望的光。

現成的應試體制下,孩子的天賦很難有展現的空間。

如果你的孩子運氣很好,適應當下的教育模式,那自然會走得順利一些。

如果你的孩子不適應就容易陷入困境。因為整體環境都不支持他,沒有其他路可以選,他所熱愛的喜歡的,可能被壓制,被奚落,“你玩這些有什麼用,能當分數用嗎”“成天不務正業,就是不知道好好學習”等等,這讓孩子十分痛苦。

有一個學生,她最快樂的事情是做手工,買材料自己製作道具(裝備),自己用或與朋友分享,這讓她很快樂,但是父母不支持,要求她好好學習,不要分心。

她有重度的抑鬱症和自傷行為,她告訴我,在最難過的時候,就是手工給予她安慰,陪伴她活下去。

上了大學後,學習任務很重,但是她還會時不時做手工,這成為她自我慰藉的方式。

如果她以後選擇一份需要動手操作的工作,一定會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的孩子抑鬱症治了好久都沒好,留意是不是這個原因

天賦深埋在土裡導致抑鬱的情況並非只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不少成年人抑鬱也是這個原因。

問下你自己:你熱愛你現在的工作嗎?你所做的事情與你的個人特質吻合嗎?你的夢想是實現了,在追求中,還是早就不敢想了?

你快樂嗎?

你感覺到幸福嗎?

你覺得人生有意義嗎?

你的價值是不是全在孩子身上?

如果是這樣,你能多點理解你的孩子嗎?

我接待的抑鬱症個案,有兒童、青少年,還有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他們各有原因,但都有共同點,他們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樣看來,抑鬱就沒那麼可怕了對嗎?最起碼,你能多一個角度去理解,人為什麼抑鬱,為什麼抑鬱那麼長時間還好不了,為什麼好了又反覆復發……


如果你的孩子抑鬱症治了好久都沒好,留意是不是這個原因

關於青少年的天賦,有這樣的特點。

1、展現時間有早晚。

有些孩子從小就展現出明顯的特質,也早早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學科,他們只需要朝前走就可以;有些孩子的特質不明顯,興趣愛好還不穩定,或者一直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2、需要探索與發現。

當孩子的天賦未展現,就需要多嘗試與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與確認。

如果環境不允許,孩子就會長久地生活壓抑之中,遲早要爆發。

家長細心點就會留意到,孩子的喜好是不斷在變化的,想當明星,小說家、音樂家……

如果遇到家長的反應是:好好讀書,考高分就好。就很危險。

3、需要理解與支持。

當家長髮現了孩子真正喜歡的方向,充分地理解與支持,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這並不容易做到,因為許多家長多少還是留存一種“有用沒用”的功利的侷限性觀念。說是支持,並沒有真正地欣賞,這樣的狀態孩子是感覺得到的,他就很難真正放手地追尋屬於他的目標。


如果你的孩子抑鬱症治了好久都沒好,留意是不是這個原因

當我在工作中,觸碰到孩子內在真實的聲音,他們因抑鬱而凝滯沉寂的眼裡會有光芒閃現,雖然很短暫,卻像照進巖洞的光,須臾而珍貴。

我的學生個案中,有抑鬱症好了繼續回到學校上學,成績仍然像以前那樣優異,也有一些學生離開學校,選擇其他的方向。相同的是,重新出發,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我也在許多成年人的工作中看見,再長久的抑鬱狀態,只要光進來,冰冷與絕望就會漸漸散去,溫暖與希望就會緩緩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