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位的哲學——立訊精密深度


卡位的哲學——立訊精密深度


5G背景知識淺度梳理

2019年被認為是5G元年,由中國帶動的5G相關投資震驚了整個世界,當中國人驕傲的拿出5G華為手機時,蘋果只能尷尬的表示自家產品需要最早明年才能支持5G。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各方面技術一直處於整個世界產業鏈的底部,但是在5G這個領域,華夏民族終於有望揚眉吐氣一次,相應的,在2級市場中這種激昂的情緒也帶來了高額的投資回報。

回報歸回報,實際上關於5G,當前的我們只是觸碰了一個衣角,還遠沒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上看,今年5G相關個股的上漲很像2016年初鋰電池相關概念股的上漲,並不具備可持續性。我們知道,股票的上漲無外乎2種原因——業績上漲和估值倍數上漲。今年5G相關個股的業績確實有不錯漲幅,增速明顯,但很遺憾的是可持續性並不強,更多的屬於一次性的業績增速提高。其次,大部分漲幅較大的股票依賴於估值倍數提高,企業基本面難以快速支撐市值的快速擴容。或許未來市場會因為5G轉冷而進入下跌期,但如果估值跌回合理區間,很可能迎來第二波爆發式上漲,只不過時間上要推後幾年了。因此,導演現在介入5G相關的公司研究,從擇時角度來看並不是個好時候,短期內幾乎沒有什麼可以下手的標的,不過作為價投黨,對生意本身的興趣遠高於對股價波動賺錢的興趣,所以說白了,我做研究首先出發點是興趣,其次才是盈利~

言歸正傳,來梳理一下5G。這裡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5G是什麼?導演我就不把那堆高度學術化的名詞拿過來了,用白話一言以蔽之,5G和3G、4G一樣,都是一種信號傳輸技術,區別在於速度上限提高了很多。數據上看,4G比3G在數據傳輸速度上大致提升了10倍,而5G則是在4G的基礎上再提高10倍。從 10Mbit/s 提升至 100Mbit/s,峰值傳輸速率將從 1Gbit/s 提升至 20Gbit/s,單位面積傳輸速率則從 0.1Mbit/s提升至 10Mbit/s。這樣的傳輸速度會極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智能機器會因為響應速度逼近人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各種操作,因此可以在諸如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實現社會的變革,這也是5G遠景上真正的市場價值。不過現階段,5G技術的提出給整個行業產業鏈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和挑戰。

首先,信號傳輸效率的提高給接收和發送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裡最主要的是天線問題。傳統的天線難以承受5G強度的信號傳遞,因此終端生產企業就會尋找更好的天線,同時也付給天線生產企業更多的錢。遺憾的是,目前天線技術儘管已經出現質的飛越,但新技術的成本遠高於上一代產品,且生產良率不足,因此現階段高端天線還沒有足夠的商業化動力。

其次,絕大部分人通過手機享受網絡信號服務,因此手機等終端設備的需求提升是5G相關最大的投資機會,當然這裡面最大的份額必然來自於手機。截止2019年3季度,全球智能手機份額第一的是三星(21.3%),其次是華為(18.2%),第三是蘋果(12.4)。三甲裡最亮眼的是華為,是唯一一家份額大比例提升的公司(比去年同期提高約4%的市場佔有率)。不過這個數據只考慮了收入,沒有考慮利潤,手機行業利潤額最大的還是蘋果,即便市場佔有率只是第三。

這裡有一組19年1季度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相關數據顯示,三星在第一季度的收入為447億美元,其中利潤為53億美元。華為在第一季度的的總收入為268億美元,利潤僅為21億美元。而蘋果的收入為580億美元,利潤達到116億美元。

卡位的哲學——立訊精密深度


寫到這裡,大家可以發現,5G相關最重要的投資標的肯定是蘋果,沒有之一。可惜的是,蘋果在美股,因此關注度很低,退而求其次在A股中尋找蘋果產業鏈相關的標的。(導演表示過幾天還是要去寫蘋果,哪怕沒人看。。)

繼續深入,手機這個產品是一個高度集成化的東西,裡面的元器件太多,精密程度很高。中國企業由於技術實力跟不上,因此很多重要組件還把持在國外企業手裡。打個比方,手機最重要的零部件是處理器,幾乎看不到國產的影子。國產手機最常見的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Exynos處理器,都是外國貨,只有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和聯發科處理器是自主研發,但整體還達不到巨頭的水平。

除了處理器外,內存是手機第二重要的關鍵部件。目前國產手機的內存幾乎都是國外企業提供的,主要企業是美光、海力士。

第三順位是屏幕。目前屏幕也處於更新換代階段,由LCD換成OLED。遺憾的是,世界最先進的OLED製造技術被三星壟斷,我國的京東方正在努力試圖嘗試突破三星的技術封鎖,不過這也是未來的事,當下還做不到。

第四順位是攝像頭。眾所周知,現在拍照水平最高的就是索尼cmos,很多旗艦手機都是選擇這個品牌,而其他的拍照水平較高的,幾乎都被日本、韓國和美國所壟斷,像三星、OV等等。

既然主要零部件沒啥戲唱了,中國企業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只能另闢蹊徑。結果呢,中國還真就誕生了這麼一家眼光刁鑽的優秀後起之秀——立訊精密。原創 張導8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