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生活中不少女性都曾说过:“我不图婆家钱,但老公的钱就是我的钱。”

殊不知在部分伶不清的婆家人眼中,儿子的工资属于自家财产,应该上缴以报答多年的养育之恩,而儿媳妇是嫁进自家的人,财物也该归公婆所有。

这种想法正好与某些自主的女性相冲,她们不惦记婆家的金钱,但也希望能保持自己的经济独立。

她们往往能够体谅婆家经济情况不好,少有要求,但偏偏婆家摆不正位置,越界插手儿媳妇的个人经济。

“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01、

周燕大学时认识了汪旭,两人志同道合很快便在一起了。

相处过程中周燕的父母得知对方家境不太好,但看汪旭这孩子踏实靠谱便逐渐让步,想着自家也就一个独生女,也就不强求对方父母提供房车,并愿意由女方出资80万付个首付,帮他们买个新家。

汪旭是真心爱周燕的,也希望能给对方一个家,但由于才刚毕业,加上父母不给力,对买房这件事他实在无能为力,于是便常对女友说起:“我真对不起你,结个婚还让你家人出首付。”

此时周燕便会体贴地说:“谁出不是一样的,房贷还得我们共同努力呢!”

听到女友的宽慰,汪旭心里更愧疚了,其实他心知肚明,自己家穷是有理由的:父亲常得罪老板,每份工作都做不过2年,没有退休金还待业在家;母亲则以家庭主妇定位自己,从不考虑工作挣钱,所以家庭整体陷入穷困。

现实情况无法改变,汪旭又不想失去周燕,只好同意了她父母的方案,且心怀感激。

汪旭心里有些顾影自怜,觉得父母不给力,但又心疼他们年龄大了,不能强求他们改变,于是只能想着对老婆更好,来弥补自己这份不足。

“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一年后他们结婚了,如期搬到了新买的房子中,当他们房贷方面遇到困难时,周燕父母也会给一些支援。

周燕也很识大体,虽然婆家不曾补贴她什么,她也不计前嫌,还会把娘家给的食品、物品分一半出来,周末带给公公、婆婆尝尝。

他们都以为,周燕不嫌弃丈夫、汪旭诚心待妻子,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不料婆婆又搅和到夫妻之间,给他们添加了不少烦恼。

02、

某个周末,周燕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精心打包了许多礼物,准备跟丈夫一起带回婆家。

然而到家后,婆婆并没有看那些东西,而是迫不及待地拉着儿子进屋,左看右看十分想念的样子,然后又坐下来开始了“话痨”模式,将自家亲戚唠了个遍。

由于婆婆从头到尾没看自己一眼,周燕感到有些尴尬,又插不进他们母子的话题,只能静静坐在一旁听。

此时婆婆并没有意识到周燕也坐在边上,十分随意地评论起了亲戚的儿媳妇们:这个爱花钱、那个只会拍马屁......而这些话进了周燕的耳朵里,便显得十分刺耳。

“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随即,婆婆又絮絮叨叨聊到了自己妹妹的儿媳妇:“你姨妈的儿媳晓莹陪嫁50万,50万啊......你姨还愧疚说,没给儿媳妇一个大点的戒指。我说给那么大戒指干嘛,她有钱啊......你姨妈说晓莹的钱是她自己的,我就说不是,儿媳妇的钱就是婆婆的。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燕暗暗觉得好笑,她娘家支出了80万的首付,加上一些房贷补贴,哪会比晓莹差呢?这事婆婆怎么就假装看不见了。

何况自己平时生怕婆婆敏感,几乎没有提关于物质方面的事情,反而婆婆攀比起其他人儿媳妇更有钱,观念里还认为儿媳妇的钱就是婆婆的。

此时周燕心里已经有些不开心了,但婆婆依然没有停止说话:“晓莹真是很旺夫,一来就自带50万。你妈我就没这种福气了,儿子的工资都没给我,更不用说儿媳妇了!”

周燕心里十分憋屈,姨妈儿媳妇的嫁妆都自己存着,一分钱没拿出来,而自己的嫁妆真正用来买房了,还被婆婆嫌弃。

自此之后周燕便有些反感听婆婆唠嗑,觉得每句话都刺痛自己的心。

自己没嫌弃婆家穷,婆婆反而嫌弃自己没别人儿媳妇有钱了,于是经常因为这类的事情对丈夫有所埋怨。

“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03、

自此之后,周燕便不像之前那样时不时去婆家探望。

因为她知道婆婆从不会反省自家的不足,无论自己做得再多,婆婆眼中还是别人的儿媳妇最好。

后来,周燕家的老房子遇到拆迁,她忙着协助家人处理些事物,更少去婆家了。而婆婆听说儿媳妇家要拆迁,明显要发家了,这不是能假装看不到的。

对于她婆婆来说,哪能承认这是儿媳妇的优势呢,很快又把拆迁的事情当成儿子身上的喜事,马上打电话给汪旭:“儿子啊,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你自己要收着啊。”

汪旭见母亲俨然将老婆家的拆迁款当成他的,及时说道:“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拆迁跟咱没关系。”

然而母亲哪能那么快被说服,又反驳道:“周燕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你妈的呀。”

这话把汪旭惹闹了,他郑重其事地对母亲说:“赡养您是我做儿子的责任,但儿媳妇家的财产永远不是您的。”

此时,周燕碰巧进房来,听到了丈夫跟婆婆的话,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一次她没有退让,而是接过手机直接对婆婆说:“妈,我不图您的钱,您怎么图我的家产了?那是你自己家的吗?嫁给汪旭以来我都不曾要求过您,怎么反倒您要求起女方来了?到底是您娶我进门,还是我娶您进门?”一番话令其哑口无言。

“儿子,你这次拆迁补款多少啊”“妈,那是你儿媳自己家的”

汪旭虽然不愿意妻子对母亲这样辩驳,但由于母亲太经常说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话,确实也需要一番沟通,因此他并没有阻止妻子。

经过这件事以后,他母亲知道了儿子、媳妇的底线,再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三年后,周燕家顺利拆迁并补贴了四套房子和一大笔金钱,她成了身边最有钱的一个,她婆婆承认了儿媳妇比别人更强,也不再将儿媳妇的财产当做自己的。

此后她也不再忽略周燕或者随意说话讽刺儿媳妇。

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如同上述一家人一样,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相处的界限在哪儿,说符合自己年龄、身份的话,而不能逾越到他人的家庭环境或者卷入他人的财产管理中。

正所谓讨债也要找对债权人,儿子赡养母亲天经地义,但儿媳妇也有自己的家人要赡养,她的金钱并不属于公婆或夫家的任何一个人。

儿媳妇所给予的礼物都来自于情义,而不是天经地义。

如果搞错了,结果就是有损自己的尊严,还影响了一家人之间的感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