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再談禽流感的防控

進入冬季以來,農村農業部關於禽流感的公告此起彼伏。可見禽流感今年之猖獗。今天就禽流感的防控,再談一下。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任何一型引起的一種感染綜合徵。雛鴨感染後發病率高,死亡率高。

冬季再談禽流感的防控

該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感染鴨和易感鴨的直接接觸;

二是包括氣溶膠或暴露於病毒汙染的間接接觸。感染鴨從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被病毒汙染的任何物品都易傳播疾病,如鳥類和哺乳動物、飼料、水、設備、物資、籠具、衣物、運輸車輛、昆蟲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以冬、春兩季多發。溫度過低、溫度忽高忽低、氣候乾燥、溼度過低、通風不良或通風量過大、寒流、大風、霧霾等因素均能促進該病的發生。

該病的潛伏期較短,一般為4-5天。因病毒的毒力不同,鴨發病後症狀各異,輕重不一。

高致病性禽流感

多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病鴨不出現前驅症狀,發病後急劇死亡,死亡率可達90%-100%.發病稍慢的體溫升高,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呼吸困難,排綠色或白色稀便。出現頭頸扭曲、癱瘓等神經症狀,頭部、腿部皮膚出血。蛋鴨產蛋率下降。

低致病性禽流感

多由H9N2流感病毒引起。病鴨表現為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可達42℃以上。精神沉鬱,縮頸,嗜睡,眼呈半閉狀態。採食量急劇下降,排黃綠色稀便。呼吸困難,眼腫脹流淚,初期流漿液性帶泡沫的眼淚,後期流黃白色膿性分泌物,眼瞼腫脹。也有的出現抽搐,運動失調,癱瘓等神經症狀。產蛋鴨感染後,2-3天產蛋量即開始下降,7-14天內可使產蛋率由90%以上降至5%-10%,嚴重的將會停止產蛋,同時軟殼蛋、無殼蛋、砂殼蛋增多,持續1~5周後產蛋率逐步回升,但恢復不到原有的水平,一般經1.5~2個月逐漸恢復到下降前產蛋水平的70%~90%。種鴨感染後,受精率下降20%-40%,並致10%~20%鴨胚於後期死亡,出殼舌的弱雛鴨增多,雛鴨在1周內死亡率較高。

解剖症狀:

剖檢可見病死鴨心冠脂肪、心外膜、心內膜出血,心肌有黃白色條紋狀壞死。喉頭、氣管出血,肺臟出血。腺胃乳頭出血,肌胃角質層下出血,肌胃與腺胃交界處呈帶狀或環狀出血;十二指腸,洩殖腔充血。肝、脾、腎腫大,胰腺出血、水腫。胸部,腹部脂肪有紫紅色出血斑或瀰漫性出血點。蛋鴨卵泡嗅出血、變形,嚴重時破裂,形成卵黃性愛膜炎。輸卵管黏膜水腫、充血,內有漿液性、黏液性或乾酪樣物質。

鴨流感的發病症狀及剖檢變化與鴨副黏病毒病及坦布蘇病毒病相似。鴨副黏病毒病在腸黏膜有局灶性出血或潰瘍,而鴨禽流感表現為腸黏膜瀰漫性出血,坦布蘇病毒病沒有皮膚出血現象,但卵泡膜出血較為嚴重。

鴨感染禽流感的處理和預防

1.處理

高致病性鴨流感屬法定的畜禽一類傳染病,危害極大,故一旦暴發,確診後應按照國家的要求,堅決徹底銷燬疫點的禽只及有關物品,執行嚴格的封鎖、隔離和無害化處理措施。

2.預防

第一,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鴨機體的抵抗力。

飼養場實行全進全出飼養方式,控制人員出入,嚴格執行清潔和消毒程序。注意溫度變化,防止冷應激,避免溫度過低、溫度忽高忽低。注意通風,避免通風量過大。

第二,加強消毒。

鴨舍周圍可用2%~3%火鹼液噴灑消毒,每隔2-3天消毒1次;帶鴨噴霧消毒可用雙鏈季銨鹽類消毒劑及含氯消毒劑(如二氯異氰酸鈉),每天1次。

第三,做好糞便的處理。

生產區的糞便、汙物等堆積發酵,不允許曠野處理。

第四,鴨群接種禽流感滅活疫苗。

目前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主要為H9N2和H5Nl滅活疫苗。疫苗接種後應加強對HI抗體水平的檢測,生產中—般要求HI抗體水平達8.0log2以上。

冬季再談禽流感的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